大眾汽車尾氣門對於今後幾年內電動/混動/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如題,會不會因為環保話題的關注度升級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謝 劉堯,

我的感覺是,大眾尾氣排放數據造假門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

首先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以及歷史記錄的罰款讓幾乎不關注汽車排放的普通民眾了解了燒油車還有這麼大威力,同時美國對環保的重視或者保護也讓很多不關注環保的民眾關注汽車尾氣排放對環境的影響,進而聯繫到汽車限號後的APEC、閱兵藍,民眾開始思考尾氣排放與霧霾,汽車尾氣與藍天,這是我真真切切的感覺,越來越多的朋友問我打聽電動車的相關情況。

其次是為國內車廠提供了部分發展新能源的機會,或者機遇。在被合資車打壓了好多年後,自主車廠或多或少都希望憑藉電動混動車以及國家的扶植能提高一下在國內市場的話語權和佔有率,且不說憑藉電動混動贏得中國消費者關注的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江淮新能源都實實在在地造出了車,實際訂單也不少,就連長城都砸幾十億造電動車。大眾醜聞不僅一定程度動搖了民眾對其品牌的盲目迷戀,也讓民眾轉向國內自主車,而自主車廠在新能源車嘗到的甜頭又在不斷造勢,政策扶植也引導民眾,總體上國內新能源車市是積極向上的,大眾這事兒還真能起到點促進作用。

最後,歐洲的同事透露,大眾的電動車項目也加快腳步了,可能大眾需要更切實環保的車型來淡化這個醜聞。

總之,會有一定促進作用。


對新能源車是利好,尤其是在美國,否則MUSK也不會出來對發動機吹涼風。

發動機技術打敗電動機後發展了這麼多年了,也該被電動車翻身一下了,物極必反。尤其是近二十年的技術發展,十分的巨大,汽車的排放從歐一到歐六,能效指標一再提高,越來越逼近理論的極限了,這時候出現技術的換代提高是必然的。

但在國內目前看未必會有明顯的效果,新能源本來就已經是經濟的主推力了,錦上添花感覺就不會明顯。


謝@劉堯邀請。

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簡單一說,大家就能明白這個事件的影響了。不想看經過的請直接看第二條分割線後的內容。

先把時間拉回2014年的2月,有這樣一則消息不脛而走:

「由於中國政府出台了相當於發達國家水平的新的燃效和尾氣排放標準,致使各大汽車廠商不得不開始生產和銷售高性能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德國大眾將從2016年開始在中國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計劃在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的大眾和一汽的合資工廠內生產電池和驅動馬達等核心部件。預計最初每年將生產幾萬輛。這是大眾在歐洲以外的首個環保車生產基地。大眾還將在中國啟動小型純電動車和轎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生產。同時大眾集團的高檔車品牌奧迪也將推出混合動力車版本。此外還將在大眾一汽的合資工廠內開發中國專用純電動汽車等,計劃2020年之前推出10款在中國生產的汽車。」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規定:

中國輕型汽車Ⅲ、Ⅳ號排放標準在污染物排放限值與歐Ⅲ、歐Ⅳ標準完全相同;

重型機車《車用壓燃式、氣體燃料點燃式發動機與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Ⅲ、Ⅳ、Ⅴ階段)》最後一個階段於2012年1月1日實施,之前的排放標準等同於歐Ⅱ水準。

大眾此次「涉嫌作弊」的車型即屬於壓燃式發動型,也就是典型的柴油型機車。那麼,大眾要把這樣的一個新能源機車產業部分轉移到剛剛實行了尾氣排放較高標準的中國,足以看出大眾集團內部肯定是有一個系統的方案:讓新能源汽車逐漸取代柴油車。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逐漸取代柴油車?因為柴油機動車的排放量要達標好!難!啊!啊!啊!

這是一張美國EPA(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排放標準和歐洲Euro排放標準的對比:

題外話,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到中國的排放標準接近歐洲06年左右的標準。大眾此次「涉嫌作弊」的柴油發動機車型對應的EPA排放標準為下圖中的EPA T2-B5,即EPA Tier2 Bin5(等級2組類5)級別。其強制實施開始時間為2007年年初一直至今。相比對應的Euro 4,5,6(歐IV,歐V,歐VI)標準,EPA的氮氧化物NOx的限值明顯低非常多。而對應的顆粒排放物PM限值基本相同。那麼EPA的氮氧化物NOx的限值具體是多少呢?看下圖:

氮氧化物NOx排放限值為0.05g/mi,即0.05克每英里,1英里=1.6公里,換算成公里以後EPA標準的限值為0.03g/km。那歐洲Euro 4,5,6對應的限值為多少呢?再看下圖:

柴油發動機限值表格所示Euro 4,5,6分別對應限值0.25g/km、0.18g/km、0.08g/km分別是美國EPA Tier2 Bin5級別限值的8倍、6倍和2.6倍。知道美國EPA排放標準有多嚴格了吧。要知道歐洲Euro 6標準在2014年剛剛施行,而早在2007年EPA就限制了更加嚴格的氮氧化物NOx排放要求。

---------------------------------------------------------------------------------------------------------------------------

接下來把視線拉至2015年9月18日,美國環保總署EPA指控德國大眾集團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柴油汽車在EPA尾氣排放測試中作假。

據BBC報道,德國運輸部部長亞歷山大·多布林特表示,他已得知安裝有排放檢測造假軟體的車輛包括一些裝有1.6升和2.0升發動機的柴油車輛,大眾排放檢測違規事件涉事車輛達到1100萬輛,其中包括了奧迪、斯柯達等多個子品牌柴油車。

順帶說一下,大眾是怎麼作弊的。在大眾的道歉申明以及美國EPA的違規公示中都有提到大眾採用了一種失效性裝置「Defeat Device」,即一種作弊軟體,能夠分辨出車輛是否在接受排放測試。當車輛在接受排放測試時使用Dyno(完美調教)模式。當車輛正常行駛時使用Road(道路)模式。之所示軟體可以識別到車輛正在進行排放測試,主要原因就是排放測試必須遵循特殊的測試工況。美國EPA排放規定對應的測試工況為FTP(聯邦測試程序Federal Test Procedure)。具體如下圖所示:

FTP測試工況包括三個主要工況段,每個工況段所包含的路況和時間都是有嚴格規定的。那麼通過檢測這些既定的工況和時間就可以得出車輛正在進行排放測試的信息。

德國人在作弊方面都表現得那麼嚴謹。

而在中國市場,大眾中國於前段時間發布公告稱,正針對在特定車型搭載的EA189型四缸柴油發動機中違規使用特殊軟體一事進行調查。目前,由大眾中國進口,在國內銷售的1946輛大眾進口Tiguan汽車,有可能受到影響,而合資車企銷售的車型則均未搭載相關發動機。

---------------------------------------------------------------------------------------------------------------------------

其實,與汽油車相比,柴油車具有較高的燃油經濟性、高扭矩、低二氧化碳排放等特點,在乘用車上優勢明顯。但是,它的問題就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幾乎是1000點的損害。

氮氧化物NOx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和溫度相關的化學反應過程。當發動機燃燒產生高溫時氮氣N2和氧氣O2在空氣中反應形成氮氧化物NOx。由於柴油發動機燃燒的機理不同於汽油發動機(前面介紹過,汽油發動機為火花點燃,柴油發動機為壓燃式),以及其物理化學特性的不同,柴油發動機在燃燒時產生的溫度更高,容易產生更多的NOx,而在排放的尾氣中,NOx主要由93%的NO(一氧化氮nitric oxide)和5%的NO2(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以及餘下的少了其他氮氧化物比如N2O(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組成。由於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正在被排放法規越來越嚴格的進行限制。

此次事件不僅讓大眾集團面臨空前的信任危機,也會使得消費者對柴油車的環保信任度降低,柴油乘用車是否真的環保、節能需要更多的時間被重新認可,未來一段時間,清潔柴油車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提升或將面臨較大的阻力。不過,本身在國內市場,受限於政策和消費者認知程度,柴油車主要集中於商用車,有數據表明國內柴油乘用車占整個乘用車市場不足1%。

一方面傳統車型受信任度降低,另一方面排放法規、油耗限值日趨嚴厲,這給新能源車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因為本身新能源或者題主所說的電動/混動/燃料電池型機車的優點就是清潔、綠色能源的使用,超低污染(電池原料不算)。以鋰離子電池為主流的新型能源體系也不斷在更新,超級電容器、鋰空氣(打臉啪啪)、鋰硫電池、燃料電池等等層出不窮,也證明了對於這種需求的上升。

新能源整車龍頭比亞迪在9月23日一度漲停,收盤漲6.82%,報收59.01元,電氣設備和鋰電池概念的部分個股也都在當日表現搶眼。

在最近各大廠商推出的概念車中,不少車型已經採用了混合動力或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如日產Gripz、奧迪四驅電動SUV概念車、豐田C-HR等,而已鮮見搭載柴油發動機的車型。

據美國媒體報道,賓士近日表示,計劃完全淘汰柴油發動機。一名負責賓士產品規劃的高管稱,「從長遠角度看,混合動力更具有發展潛力,電氣化混動系統最終將會取代柴油動力。」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純電動車或者新能源車本身的不足——鋰離子電池的技術難題的存在,即鋰離子電池的實際能量密度水平已經接近極限,再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非常有限。目前關於最好的Tesla Model S系列的最優性能(Model S每天可以駕駛的理論最大里程為480Km÷1.82day=263km/天,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可接受的最低實際行駛里程是300km還有其超高的價格也是很多人望而卻步。

所以,未來新能源汽車在與傳統汽車進行競爭依靠的還是自己的優勢而不是別人的劣勢,大眾事件是給新能源汽車發展一個好的喘息機會,但還需要依靠技術研發突破阻礙。參考部分:

1.【說客】美國EPA排放確實嚴,應對正途看這邊

2.新能源車將在大眾排放違規中受益

3.汽車排放標準_百度百科

~~~~~~~~~~~~~~~~~~~~~~~~~~~~~~~~~~~~~~~~~~~~~~~~~~~~~~~~~~~~~~~~~~~~~~~~~~~~~

以下是補充部分,可以不看。

對於鋰離子電池方面,如果想要依靠現有正極材料來最大化發揮其能量密度的話,倒是有幾種改良型材料處在實驗室到中試的過度階段:

1.梯度包覆型(梯度核殼結構)層狀材料;

2.類固溶體型Li2RuxM(1-x)O3, [M=Mn, Ti, Sn, et al]

3.尖晶石/富鋰異質複合結構

詳細請看鋰電池材料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 土豆泥的回答


瀉藥。

大眾汽車尾氣門事件,實際上是近年來世界範圍內對柴油發動機環保性能產生疑問所導致的結果。

因和汽油發動機相比,柴油發動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同時油耗較少等等原因,

從上個世界末開始,歐洲各國政府紛紛推薦使用柴油發動機的相關措施。在這種環境下,到2014年,柴油發動機車的銷售量達到歐洲地區所銷售的轎車中將近一半左右。

可是,經過世界各國的研究,發現柴油發動機排放的污染物質與呼吸道癥狀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由此,所謂的「柴油發動機環保」之說被打上了疑問標記。

另外,和汽油發動機相比,柴油發動機的製造成本比較高。而近年,隨著汽油發動機小型化、輸出功率增加,汽油發動機的污染物質排放量也得到了減少。

在這一系列變化的過程中,因大眾柴油發動機車的各種性能參數過於優良,而將其推到了風口浪尖。

這一事件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將人們對柴油發動機車環保性能從「懷疑」徹底轉變到了「否定」。

在大眾事件以前,柴油發動機車是作為環保車而佔領市場的。現在,環保車市場上少了一個競爭對象,剩下的蛋糕自然要由電動/混動/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來分割。對於這些廠家來說應該是個利好消息。

但是,另一方面大眾事件也會使消費者對汽車廠家抱有疑問。就在大眾事件之後不久,德國媒體又報道說,BMW的柴油發動機車的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超過歐洲限制標準的11倍。

看來,在獲取最大利潤的慾望之下,不僅是大眾,每個廠家都有「原罪」。

實際上,這一事件的影響恐怕不僅限於生產柴油發動機的汽車廠家。

為對應前些年全世界範圍內柴油發動機車的普及浪潮,世界制油行業已經投資數十億美元在中東地區和亞洲建設了主要用於生產柴油的石化企業,歐洲和美國也對生產柴油的設備進行了更新,因此,石化行業所受的影響也會非常大。

也就是說,轉了一大圈,最後選擇環保車還是要回到電動車、混合動力車以及燃料電池車等系能源汽車上去。畢竟,這些車的環保性能是大家可以親眼看見,或從原理上就可以推測出的東西。

首先感謝@無宣先生的指正。我的表現不準確。不是柴油機本身不環保,而是大眾弄虛作假了。

---------------花絮---------------花絮---------------花絮---------------花絮---------------花絮---------------

為感謝各位知友大大的鼓勵,增加一點花邊內容,方便大家了解一下大眾汽車的競爭對手——幾家日本汽車廠商面對這一事件的心態。同時,為搏大家讀後一笑,這一部分將用戲劇化的表現方式來寫。如過於輕佻,請原諒。

大眾汽車公司被美國人抓了個現行!這可不是 「過失犯罪」,而是「故意犯罪」。雖說尾氣測定是在美國領土上進行的,有可能是美國的環境不好而引起的尾氣數值不正常。但是,你把車載程序給加上貓膩,那可是證據確鑿,說不清楚地!無法靠著什麼發言人用「智答」來扛過去地。最後大眾只好捏著鼻子認罰。

據報道,「涉案」車輛有1,100萬台(相當於2014年大眾全世界所有的「兄弟們」都白乾了),由此美國對大眾處以180億美元的罰款。(奧巴馬大哥看到這筆錢,臉皮可能更亮了哈)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認為日本廠家看到這個新聞會舉起剪刀手,那可就錯了。雖然這次的大眾尾氣門和日本廠家沒關係,一想到被大眾空出來的市場份額,他們也會在心裡笑那麼一下下,但起碼臉上還是很嚴肅的,畢竟誰家都有難念的經呀。

這年頭,活著可真難呀!

●本田

對歐洲消費者來說,柴油車也許就是環保車的代名詞。可是,在日本市場上,新能源車才是主力。畢竟日本市場是日本廠家的主場不是?你站在東京的大街上看看,開過來的10輛車中,總會有1~2輛是新能源車的。

以前,本田可是真的把開始柴油車當成本公司的環保車的「希望之星來」研究了。所以,當豐田推出混動車,本田眉頭都沒皺一下。以前有個時期,日本的汽車產業分成了汽油派和柴油派。當然,柴油派沒撐下來。不過,也不是說柴油車不好。正如@無宣先生指正的那樣,柴油車是好東西,只不過大眾汽車這幫和尚「把經給念歪了」。

但本田也確實不簡單,看豐田的混動賣的好,方向盤一轉,拐到了混動大街上。而且,還真的讓它出成果了!到底是屬於第一梯隊的日本汽車廠家,本田的技術能力也不可小看呀。當然,後來其混動出問題也是按倒葫蘆起了瓢,把本田折騰得夠嗆!看來,「臨時抱佛腳」也只能是「銀樣蠟槍頭」。

為挽回頹勢,這次的東京國際車展2015上,本田可是要大殺四方:不僅推出了限量版(750台)的思域(CIVIC TYPE R),還推出了混動奧德賽(ODYSSEY HYBRID)、新型超跑謳歌(NSX)。最後還有一大驚喜:本田推出了燃料電池車!

看來,本田是要用一大堆新玩具來沖沖大眾尾氣門晦氣的節奏!

●馬自達

真正挨了一悶棍的好像是馬自達。作為日本汽車廠家的第三梯隊(本人自行分類,如有偏頗請見諒),馬自達真的是竭盡全力的尋找商機,什麼都要插一腳,試一試。其積極進取、兢兢業業的經營態度令人欽佩。

也許正是處於這個原因,從車種方面看,馬自達之琳琅滿目在日本廠家中也是別具一格的。汽油機、柴油機、氫燃料轉子發動機,現在又從豐田公司那裡搞來燃料電池車。別人有的,咱都有;別人沒有的,咱也有!簡直是在開中藥鋪的節奏嘛,馬自達真的是蠻拼的。

現在馬自達又搞出了創馳藍天發動機(SKYACTIV)。老實說僅僅靠把排氣管延長這種雕蟲小技(當然啦,還有一些「屠(zi)龍(bian)大(cheng)技(yu)」),就能把汽油機的壓縮比提高到14:1,把柴油機的壓縮比降低到14:1,這發明者的腦洞開的是真不小呀!

可是,俗話說「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這次碰到大眾尾氣門,躺槍了不是?

馬自達自問和大眾真心沒有瓜葛,日本企業也沒那個膽兒去搞什麼妖蛾子。可是現在日本市場上,大家一聽說是柴油車,就想起那該死的「門」。而且呀,沒人說是大眾作弊,大家記住的是柴油車不環保!市面上環保車可代替的選擇枝太多,總不至於在馬自達這顆樹上弔死!混動、插電混動、電動。實在不行還有燃料電池,雖然要等的時間長一點。目前豐田的燃料電池車MIRAI一天產量為3台,這、這已經超出了飢餓營銷的範疇了!下了訂單只要不怕等,等到天荒地老總能等到。在等待期間,還有功夫可以先買台別的車玩玩。

本來去年以馬2(Demio)等柴油車高歌猛進、好評如潮。在馬自達攢足了精神頭,擼胳膊挽袖子地準備撈它一票的關鍵時刻,一下子撞到了鐵板!所以,聽說這次的東京國際車展2015上,馬自達可要拿出點乾貨來扳回一城。好像要拿出轉子發動機版的創馳藍天發動機。RX-8的後繼版,使用創馳藍天發動機技術的轉子發動機有木有?

●豐田

2015年上半年發表的數字說,去年世界第一大汽車廠商的稱號,被大眾從豐田手中奪走了!

可是,正所謂「山不轉水轉」,大眾學中東搞自爆,把自己整死了!大眾親手把世界第一交給了豐田。這就好像後衛狂射自家球門,讓人看著這勝利都來得不可思議。

可是,如果您要認為豐田公司會彈冠相慶,那可就大錯而特錯啦。

為什麼?因為對所有的非美國本土汽車公司來講,這「世界第一」的名頭那是個大坑呀。

豐田公司在歷史上也拿過世界第一,確切地說,是將美國乾爹的三個親生兒子通用、克萊斯勒和福特踩在了腳底下!可結果怎麼樣?

嘿,說豐田的設計有問題,駕駛座下面的腳墊子會串位置,擋住了剎車踏板引起交通事故(那是豐田美國的4S店自己的促銷禮品好嗎?);說豐田車在高速上會突然加速,因此是某個零件質量有缺陷(可最後爆料的那廝自己也說是「假的,開玩笑」。同時豐田自己也證明:如果該零件出故障,車輛只會減速而不可能加速)。

結果,把豐田公司社長豐田章男從日本提溜到美國國會「諮詢」。問了什麼問題且不說,反正當章男社長從國會出來,見到美國分公司自己的部下時「潸(wa)然(wa)淚(da)下(ku)」。最後,這場鬧劇以豐田公司「象徵性地」交「和(fa)解(kuan)金」12億美刀了事。

從那以後,豐田比任何人都深刻地體驗到「高處不勝寒」這個道理,一直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一隻眼睛搞發展,另一隻眼睛盯著別人的銷量,努力爭取別和「世界第一」有什麼瓜葛。可現在這「世界第一」的大餡餅硬往腦袋上砸,總不能不接招吧?你還能指望豐田公司自廢武功?

話說有位老人說過「發展才是硬道理」,可到了豐田這兒,「發展」這個道理也硬不起來。

所以說,豐田比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想當這個「世界第一」呀。

喂,大眾!你丫的別溜,站在我前面做擋箭牌嘿!

恐怕是豐田公司真實的心理寫照。

●鈴木

大眾尾氣門事件中,最高興的應該是鈴木汽車公司了。

2009年,鈴木和大眾喜結良緣,開始全面業務協作,同時互持對方股份(鈴木持有大眾1.5%的股份)。

2011年,鈴木提出「離婚」,大眾不同意,於是雙方打了4年的官司。

2015年8月30日,「離婚」判決書終於到手!鈴木將其持有的大眾股份以700億日元的價格賣給了保時捷,獲利367億日元。700億日元,差不多是當年鈴木購買大眾股份所用金額的一倍!

2015年9月18日,大眾尾氣門打開了。

如果「離婚」再晚一點,鈴木汽車公司的損失可就大發了!該公司的當家人鈴木修老先生能夠在強手環伺的日本汽車業界縱橫多年,看來不光是經營方面有眼光、有手腕,還有運氣的成份在裡面呀。

哎瑪,好懸!差一點兒被大眾給帶到坑裡去。看看周圍,大家都是一身的冷汗!

嘿,鈴木公司等於得了一筆「外財」呀。鈴木可以專心用這筆錢搞研發,消除日本汽車廠家第三梯隊(本人自行分類,如有偏頗請見諒)的印象。

以後誰敢說鈴木汽車是3流的,就用這367億砸死他!

鈴木老先生,我坦白,我說過這話,拜託您就用那1億日元的一捆兒來砸我吧!

啪!耶~~~~~


現在已經在大力發展了,再大力也大不到哪去了吧;難道之前大家沒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性?

況且換個角度說,車企如果盈利受損,那對研發本身來說都是很大負面影響的,不論新能源或者傳統能源。

所以也不能說是一定利好的對吧.


謝邀,總算能打出這兩個字了好開心。

大眾排放門的確影響深遠,也的確後果嚴重,但是就大眾的銷量來說貌似國人對他的看法並不是很大。

後面在補充吧,手機打字好累╭(°A°`)╮


瀉藥。首先擺明觀點,對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但是這個利好有多大呢?個人覺得並沒有多大影響,尾氣門事件更多的是對德國企業的誠信問題的影響,至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線不會因為這一件事就怎樣去變化。新能源汽車一方面讓我們的汽車產業繞開或者盡量繞開發動機這一壁壘,其次刺激經濟的發展,背後還有一點就是降低對石油的依賴,這一點上升到戰略層面了。

其實尾氣的污染要根據不同路況,不同油品,發動機的不同狀態去考慮,汽車在化石燃料的污染上占的比例其實也有限。


沒什麼影響。這次中槍的是柴油車,其實除了歐洲沒有別的地方柴油車是主流,美國也是因為保有量基數大才有這麼多柴油車。我覺得中國政府這麼激進的搞電動汽車的動機應該不是環保和節能。真要為了這個,完全可以向日本學習。日本售價不到5萬的輕自動車已經裝備了混合動力,測試百公里油耗不到三升。真心要搞環保加節能就該上混動,以及像歐洲一樣限制汽車油耗。但是顯然這樣做一來超過國內車企的技術實力範圍,沒法出現大躍進這樣喜人的情形,二來真要限油耗政府就少了很多來自豪車消費的稅收。


出了這事真是替日本人可惜,德國車廠對電池的理解和應用還差了一大截,日本人空有技術推廣卻很差,新能源這塊兒等著被德國人慢慢壓制吧。


影響不會很大。核心還是電池技術的突破,電動車達到1000公里續航同時成本下來,後面的故事就和數碼相機替代膠片相機一樣了。


混動按燒油使用率來算不超過10%的路程會用到油,那麼排放標準會不會放的比較寬呢?即便是放寬了一倍的排放標準,也還是比純燒油的減排不老少吧?


瀉藥……

其實影響不會太大。大眾尾氣作弊主要是影響的柴油車,而除了歐洲本來柴油小型客車也沒什麼市場。而歐洲對於柴油機的排放上限要高不少,同時限制碳排放。

大眾這次弄這麼一出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各家柴油機都會被審查,保不齊還有更多作弊的。不過只要還能符合歐洲標準(也沒準歐洲人自己給自己開後門,支持民族工業嘛),對柴油機的現有市場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不過想推進就難了。

混動和柴油是解決類似問題的兩個方案,歐洲廠商更重視柴油,日系廠商更注重混動。國內嘛,比亞迪本來就造電池的……自然電動、混動是人家特長。混動也好電動也罷,都有同樣問題:電池壽命,尤其是在純電動車上更嚴重。現在的鋰電池大概能保證300循環後保證80%容量,聽上去不少然而你考慮下混動車的主要市場在那裡?堵車嚴重的城市。在堵車環境下是頻繁的小容量充放電,300循環用不了兩年就能達到。差不多5年電池就該換了,這東西……不便宜。電動車的問題更嚴重點,混動沒了電池還可以當汽油車開,只是那發動機不是很經濟罷了。電動車沒了電池就完了……而且電動車的電池容量更大,價格更高。同時,純電動車主要靠停車充電補充電力。現在的趨勢是快速充電,也就是大電流、高壓充電。這種充電方式對電池壽命有害。再說環保問題,電動車本身是沒什麼排放……但是製造電池和電動機【主要是冶銅】本身就是重污染。鋰電池還有個會自燃的問題,溫度高了不安定,而頻繁的充放電會提高溫度……嗯。最後,Battery sucks, the end.

至於燃料電池,如果不考慮人的私心的話……這東西幾乎完美。目前汽車廠家更熱衷於氫燃料電池,因為排放真的是0.只有水。不過你考慮下氫怎麼來的……電解水,還是用電。這個用電製取氫再發電的流程能不能比電池充電高,我表示懷疑,不過沒研究過,不亂說。而且加氫需要專用設施,對現有的加油站都是挑戰。而且氫存儲也是個問題,低溫高壓,需要專用的車載儲存設備。我個人更傾向於DMFC,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當然了也可以是乙醇,這不是重點。醇類的排放相對於氫燃料來說更多,除了水還有二氧化碳。不過這部分二氧化碳是在生產乙醇【假設以生物方法生產乙醇】過程中被植物吸收、固定下來的,也就是說並沒有產生額外的碳排放。排放出去的碳在再生產等量燃料的過程中還是要被固定下來的。同時,甲醇、乙醇可以兼容現有的加油設備和油箱設計——不需要低溫高壓,常溫密封保存即可。不過,燃料電池最大的阻力來自於現有電池製造商……DMFC理論上小型化沒問題,量產也沒問題。只是如果這東西普及了,對現有的的電池工業是一個很大的衝擊。這些公司不希望變化,所以給燃料電池製造了不小的阻力……

整體來說,我更看好乙醇、甲醇燃料電池。用化學電池的電動車……還是算了吧


個人認為影響不大。

一種觀點認為,內燃機與電動車的關係就像膠片與數碼的關係,這種說法我不同意。

拋開目前電池裡程、充電的問題不談,暫且認為電池技術很快會有巨大的突破(儘管電動車的歷史比內燃機車還長),僅就環保方面就有許多不足。

1、電能是二級能源,就我國能源結構來看主要是火力發電,說它效率高也是算上了熱電聯產,所以往源頭上算,兩者能耗差別不大。火力發電的污染物一樣有,控制的不好還會有有毒氣體(火力發電很多都燒垃圾,順帶「解決」垃圾處理問題),而內燃機在後處理、優化組織燃燒過程等減排技術方面發展很成熟,只要不偷工減料,排放物是非常可控的。

2、電池的生產也是耗能和污染的。內燃機保養的好用上十幾年都不會有問題,而電池的損耗不僅僅在於容量,老化也會影響轉化效率,幾年後更換電池還要投入多少?換下的電池怎麼無害處理?

總的來說,這就是個污染轉移的問題,我以為這和光伏發電差不多,噱頭多過實際。


再胡亂吹牛續駛里程要當心了


大眾事件和青島大蝦事件的核心問題是一樣的:飯館被罰不是因為蝦賣貴了而是因為賣之前沒跟人家說清楚,算欺詐消費。大眾被罰不是因為他排放超標,是因為他數據作假。這次的事怎麼看都是米帝憋著壞陰了大眾一把,估計是因為政治原因這裡不討論。對於新驅動汽車產業的影響應該是沒什麼影響,本來就在按照既定的方向發展而且速度很快,但真的跟環保關係不大。為什麼說新驅動汽車不叫新能源汽車?電力驅動本來就不是什麼新技術,君不見滿馬路的兩輪助力車呼呼的跑?只是放到汽車上受行駛里程,充電時間各種限制使得人們很難認同接受。另外電動/.混動/燃料電池車跟環保關係也不大。不說國外,就說咱天朝,給車充電的電哪兒來的?絕大部分還是火力發電,所謂的減排是你我開車出門這段的排放挪到發電廠去了。北京的閱兵藍,APEC藍不是因為停了一半的車,而是因為周邊省市的污染企業大範圍停產限產,電動車環保本身是個諸多限制條件的偽命題,這還別算因為電池生產和壽命到期後產生的二次污染。現在買電動車的首要驅動因素是省錢。(電動車平均每公里行駛的費用大概摺合電費1毛4左右,汽油車差不多4毛8&<百公里油耗8升&>

個人意見歡迎參考接受反駁


歐美感覺肯定是全電動,兲朝肯定走混動 靠進口壁壘把幾個國內廠養肥了再慢慢轉全電動。


清潔柴油路線未來很可能幹不下去了。萬幸天朝也沒選這條線。接著看歐洲準備往哪個方向轉了。估計是電動。


越來越多的人對於環保有了認識

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了環保談錢

越來越多的政府願意補貼環保

越來越多的車企有想去走向新能源

越來越多的未來就要到來


按照大眾的說辭,這個標準實在是太嚴格。不像那種輕巧的日本車,德國車一向是皮糙肉厚,結構牢固,當然也重量大。

這個事件對常規能源汽車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說明在一定成本下,排放達標已經變得困難。


那得看你說的是國內還是國外咯

摳鼻


推薦閱讀:

無線充電技術的前景?
現在的純電動汽車真的環保嗎?
太陽能路燈控制器如何給蓄電池充電?
100平方的屋頂裝光伏發電,成本需要多少?
中國用世界首艘電動貨船拉煤,你怎麼看?

TAG:汽車 | 電池 | 新能源 | 電動汽車 | 新能源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