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和北大的區別在哪裡?


謝邀。


區別在於,本旅目前尚未能解放清華大學。


北大有蔡元培

清華有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有訓、葉企孫、顧毓琇、陳岱孫、陳省身、錢鍾書、華羅庚、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


如上


沒什麼區別,都考不上。


圍觀了在清華大學就讀是怎樣體驗和在北京大學就讀是怎樣的體驗兩個問題的回答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清華的同學介紹學校時逐條逐項1、2、3,a.b.c……,北大的同學寫的更像是抒情性文章,我想這也是兩校風格區別的一種體現吧。


區別一:「北大」兩個字是8劃,「清華」兩個字是17劃

區別二:「北大」兩個字發音一個是閉口音,一個是開口音;「清華」兩個字都是開口音

區別三:北大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清華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


北大最初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以文理科見長,清華最初是工科院校,以建築與工程見長,後來全國都搞綜合性大學,都成了巨無霸,林子大了,自然有些學科較弱,不過教育資源稀缺下條件,也都是國內一流的。好的學校是由大量資源,優秀教育者,優秀學生(包括畢業和入學)組成的,清北均符合條件。

學生群體來說,北大更敏銳,清華更堅韌。

另外一般這種話題會引起兩校學生對撕。


北大是我國距離世界一流大學最近的大學。

-----

抖了個機靈,然而不太友好。覺得看的不舒服評論里說一下,人多就刪。


從中國主流文化看,清華更像是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務實入世;北大則更像道家,飄然無為論天下,務虛出世。


騎車帶妹子,北大妹子是側坐,清華妹子是跨坐。

清華的椅子對著路,北大的對著湖。


北京大學的校訓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清華大學校訓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都沒正經回答的嗎,我不了解當下,還是搬運一下西南聯大時期的北大清華的區別吧,也算是一窺其歷史發展軌跡。

北大

國立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創辦於1898年,是維新運動的產物。辛亥革命後,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簡稱「北大」。京師大學堂位於一國之都,享有官方優待,很快被譽為中國的最高學府。由於學生都已成人,且是有所建樹的學者,師生關係就成為一種為追求真理而相互協作的師徒關係。這一理念成為北大的傳統。因為熱衷於獵取功名,政治和國事便成了北大學生經常談論的話題。而且,在20世紀中國政治轉型的每個階段,北大學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學堂的課程設置就以中學西學並重。1905年科舉制廢除後,西學開始佔據上風,但是北大仍然以中國傳統的史學、哲學、文學和語言學研究著稱。

北大在蔡元培長校時期形成自己的傳統。蔡氏受過傳統教育,頗有革新思想。1907年,蔡元培三十九歲,赴歐學習,四年後回國。在此期間,他深悉世界教育潮流,1916年12月成為北大校長後將其教育思想付諸實踐。他把北大視作古今東西各種思想和價值觀廣闊的相互交流的平台,可以客觀地研究、自由地辯論、有分別地進行選擇。

為貫徹這一理念,蔡為北大延攬了一大批獨具個性和思想的學術明星:反傳統的自由思想家陳獨秀、千禧年玄學家李大釗、師從杜威的實用主義者胡適、疑古派歷史學家顧頡剛。在蔡元培學術自由原則的指引下,這些教授及其學生髮起了新文化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傳統遭到批判,而西方思想被引進、檢驗和倡導。在激烈的反傳統高潮時期,蔡元培仍然為辜鴻銘這樣的學者保留了榮譽席位。辜鴻銘時任北大英國文學系教授。他曾在牛津學習,但留著長辮,贊成纏足,支持納妾,擁護儒家君權,在他看來這之間並沒有衝突。對古怪的飽學之士的寬容也成為北大學術自由傳統的一部分。

北大也是激進民族主義的發源地。1919年5月4日,北大率先發動反帝反軍閥的遊行示威,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這次示威遊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轉折點,使得胡適等實用主義改革者和陳獨秀、李大釗等政治激進主義者從此分道揚鑣,這也成為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分裂點。陳、李成為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核心人物。20世紀20年代,北大仍是激進民族主義大本營,也是學生反對軍閥運動的中心。1931年,國民黨政府在南京成立三年後,北大迎來蔣夢麟長校時期。蔣竭盡全力把北大打造成世界級的大學。為此,他壓制激進的學生運動,設法使北大成為中國政治風暴的「颱風眼」。

北大通過合併、擴充、增長而發展壯大,因此它的校園由不同時期獲得的不同樓房組成。北大在校園布局上缺乏中心,又位於北平中部,這使得其校園生活難以形成一個整體。北大學生總共不到一千人,卻無法為所有人安排宿舍,因此有許多學生住在校外。雜亂無序的斑駁的紅樓,也無法為課外活動提供具有吸引人的聚會場所。沒有每日舉行的升旗儀式,沒有早操鍛煉,沒有學年大會,也沒有畢業典禮——在這種環境下,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慶典活動,北大自然難以營造集體生活的氣氛。

個性張揚、自由放任的北大精神,體現在靈活的入學標準、寬鬆的課程要求及寬容的態度上。北大使學生孤立;室友經常在宿舍中間掛一張床單,四年時間沒說過一句話。最初的學生多為舊日的官紳子弟,留給北大永難消褪的貴族作風。北大學生可能是怪異的天才,憑興趣選擇科目,隨便曠課,通宵達旦唱京劇也不當一回事。他們幾乎不用概論性課本,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廣泛而深入地閱讀。他們穿褪色的長袍,上面打滿補丁。與正餐相比,他們更喜歡光顧小吃店,以此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除了在抗議運動中表現出正面的組織政治活動的才能外,北大的學生天馬行空,放蕩不羈,特立獨行。

清華

清華學堂成立於1911年,是一所留美預備學校,1928年改為國立大學。在辦學緣起、發展歷程和校風建設上,清華與北大迥然有別。秀麗的清華園位於北京城外,其前身是一座皇家園林。在這迷人的自然環境下,清華園裡豎立起堅實的現代建築,並配有便利的設施。與之相比,北大學生依賴校工送水到宿舍,清華學生則可以在宿舍享用自來水,在體育館享用熱水淋浴。

在這充滿魅力、實行自製的環境里,清華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不僅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體育活動,也有許多文學、音樂和戲劇社團,還有一大批研究團體、班級社團及形形色色的集會。冬天,學生還組織滑冰協會,他們在大禮堂前的湖面上翩翩起舞。因為總有各種活動,學生幾乎沒有理由要離開學校。除非在周末,他們才乘坐每小時一趟的公共汽車到城裡聚餐,或拜訪朋友。

與北大學生的自由散漫不同,清華學生過著秩序井然、按部就班的集體生活。在以西方議會為模仿對象的大會上,一位觀察者這樣寫道:「莊嚴的發言,莊嚴的聽著,莊嚴的舉手表決。」無論什麼季節,男女學生都要到室外上體育課,都穿著短褲做健身操。每日下午五時,他們成群結隊來到田徑場、籃球場或游泳池參加更多的體育活動。清華人對競技體育的熱情體現在學校的英語口號上:「Fight to the finish and never say die.」與課外活動一樣,清華的學術生活謹嚴而又條理。北大可能允許學生偏科,清華則只錄取在入學考試中全優的考生。至少,清華要求大一學生通過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礎課以拓寬知識面。教授上課一般都會點名,不時進行大考小考,而後根據講義授課,這是典型的清華作風。正如蕭公權教授所觀察到的,清華學生「閱讀和思想的能力都不弱」,並且「對學術發生了興趣」。

清華學生熱愛傳統的藍布長衫勝過西服,他們在課外幾乎不說英語。儘管如此,與包括北大在內的其他國立大學相比,清華明顯帶有美國的印跡。每個清華學生都能說幾句英語,許多人說得相當流利,而北大幾乎沒有學生能嫻熟地用英語交流,甚至包括外語專業的學生。留洋深造的北大學生的確是屈指可數,而清華的傳統則意味著幾乎所有學生都能負笈海外。

在教師當中,由於廣泛使用英語,某位外國教授夫人在清華生活了二十年仍可以對漢語一無所知。如果把體育競賽、捉弄新生、校友會及大學作風等源於美國的傳統考慮在內,北大和清華校風的對立就更加顯著了。

  • 選自《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

我個人覺得就是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吧,北大是中國的哈佛,清華是中國的麻省理工


差了一個""狷狂自任,不苟俗流""。


待填


小時候我就在想:是考清華好呢,還是北大?

現在我也就是想想吧


不謝邀。

區別就是:我都~沒考上(宋小寶白眼


沒什麼區別,都特別好


我覺得內地最好的學校是北大,不是清北學生,去過很多次清北有很多清北同學。

個人覺得,北大同學氣質更好更像一個靈長類動物。清華同學傲氣都很足嘛,真的智商高到不要與其他人對話啦?

一孔之見而已。請勿對號入座。

即使如此本人男神依然是清華的。但是人文氣質十足。so,看人。


推薦閱讀:

想買3000左右的手機,有哪些推薦的?
在美國里德學院(Reed College)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北海道大學(Hokkaido University)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大學選專業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還是合理的更好?
為什麼不少亞洲大學排行榜上面日本大學沒有一所在前十?

TAG:A和B有什麼不同 | 大學 | 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