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非漢語母語的知乎用戶來說,中文學起來容易嗎?

各位爺呀,邀請一下你們所知的非漢語母語的用戶吧,我很好奇真正情況下非漢語母語的人學習漢語的難易度。


謝邀~
怎麼就被發現母語不是中文了呢╮(╯ε╰)╭
我是維吾爾族,母語是維吾爾語。維吾爾語演變到現在已經越來越成熟和全面。但是慚愧的是現在我的中文水平卻比維語水平好,這可能也算是一種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是從小學開始上漢語學校,因為在新疆的關係,所以有漢語學校和民語學校的區別(新疆的漢族也是很多的,甚至現在比少數民族還要多,提一下這個是以免某些不太清楚的知友質疑新疆的學校為什麼還需要分成漢語維語),那個時候上漢語學校的少數民族學生還是挺少的,一個班大概就五六個吧。現在倒是多了,而且學校也開始開設雙語班,讓民族同學的漢語和維語全面發展。所以現在的00後都比我這種民考漢有優勢,既掌握了漢語,母語也很棒。哎呀好像扯遠了,回到正題。
說到我小學開始學習漢語,那個時候是沒什麼基礎的,可能就跟外國人剛來中國一樣,只會你好謝謝不客氣。但是學習環境好,周圍的同學全是漢族,必須要交流呀,所以我可以算是被逼著在短時間內速成了漢語口語的交流。
學前班剛開始的時候,坐在班級里真的是在聽天書,什麼都不懂。老師不會因為你不會漢語就特意關照你的。前三個月我真的是特別可憐,老師說翻開課本到哪裡哪裡,聽不懂,偷偷看旁邊的同學怎麼做。放學布置的作業看不懂,經常是先回家,帶著老爹重新回一趟教室,讓他給我看看作業到底是什麼。
還好我老爹漢語水平算不錯,我每次在學校聽到一句不懂的話,記住以後回家複述給他,他就給我解釋是什麼意思。唉,那段日子真的特別難熬,但是我從小特別特別愛面子,從來不說我不行。硬是撐下來了。
交流的障礙過了大概兩個月就克服了,我想任何一個人如果想在短時間內學會某一種語言,只要被扔到人堆里。想學英文就扔到英國人堆里,想學法語就扔到法國人堆里。一個月,不信你不會說。
但是僅僅交流無障礙是不夠的。還要足夠的學習來應對各種考試。這就和我們學英文是差不多的,先學拼音,就像英文的音標。再通過拼音學漢字,字意,詞語等等。這個就沒有捷徑可走了,需要勤奮+聰明+興趣。不是自誇,因為我當時對學習有強烈的渴望,所以當我學習和生活中沒有語言上的障礙的時候,我的成績一直是班級里名列前茅的,看的課外書也是最多的。
學習中文其實不難,有點難的應該是比較複雜的生僻字。有些字可能母語是漢語的朋友都覺得難吧?
噢,對了。還有文言文,剛開始接觸確實難以理解,但是我對文言文特感興趣,慢慢的讀一些古文的著作確實毫無壓力~大學之前最擅長的科目就是語文了。還有繁體字,我沒有專門學過繁體字,但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是哪個字,我自己也覺得挺神奇的。
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說到點子上沒有,手機答的,說的有點亂,目前能想起來的就這麼多啦。歡迎在評論里提問,我可以再補充的呦~


前段時間,盤古放出了全球第一家iOS8越獄,當時只有中文頁面
一開始盤古沒發布英文的版本,這是苦了這幫老外了,各種視頻教程手把手叫你在一片亂碼中越獄
為了想知道越獄的信息,他們不得不藉助Google translate來翻盤古官網

我們集成了刷機功能,安全、快速、高效的一鍵刷機體驗,只需選擇固件,點擊一鍵刷機,即可完成刷機,無論您是新手小白還是刷機達人,都可輕鬆搞定。

這一段里滿屏的"Bruch"讓他們迷惑不已,little white people甚至讓他們覺得有被種族歧視或者侮辱的感覺

reddit上面的越獄教程貼瞬間歪樓,一幫人在討論「小白」和「達人」的語源和翻譯,特別是cydia的作者saurik大神,花了大量時間研究漢語的翻譯和參與討論

saurikSaurikIT 215 指標 1 天 前

In case anyone runs this website through Google Translate, you will see some very strange text: "We integrated the Brush function, safe, fast and efficient one key Brush experience, simply select the firmware, click a button Brush, Brush to complete, whether you are a novice or brush up white people, can easily get.". Someone here (in a deleted comment) then complained about the usage of "white people": please know this is a translation error from Google Translate, and is not some kind of insult (the person who had left their comment said "the final paragraph kinda irked me"). (The word for "brush", btw, is "jailbreak"; I think it might come through "root": I haven"t looked into that yet.)

As I am fascinated by languages, and have also spent an inordinate amount of time this last year staring at Google Translate results from China, I had decided to not just say "this was a translation error" (which had already been immediately said by /u/beetling) but had wanted to explain as best I could why the translation error actually happened; by the time I went to leave my response, though, the comment had been deleted. I showed the comment to some people, though, and they found it interesting, so I"m posting it now as a top-level comment, which might also avoid anyone else seeing "white people" and getting confused by or even angry at the pangu team.

So, I am pretty c**ain "還是刷機達人" means "or a jailbreak exp**"; the phrase thereby means roughly: "whether you are a novice or a jailbreak exp**". The way Google Translate works, it takes snippets of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ries to find text in the target that is surrounded by context that is similar to the con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it doesn"t actually know what any of the text means. (Yes, this does have a bootstrapping problem: it is entirely a massive probabilistic algorithm that is guessing at the meaning of stuff in order to guess at the meaning of stuff, trying to maximize its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s a whole.)

The result is that if you take text includ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s for "Alipay" and run them though Google Translate the resulting text often translates to English as "PayPal", because text in English that talks about a word the way text in China talks about Alipay is talking about PayPal. The text in question here seems to be the word "達人", which means like, "intelligent person" or "exp**". Amazingly (maybe "humorously" or "confusingly" ;P), the comma is critical: Google translates "手小白還是刷機達人," to "Hand or brush up white people,", but dropping the comma returns "Hand or brush Daren White".

To explain the "Daren" that just happened, we see that "達人" sounds like "dárén". To explain where the "white" is coming from, "白" can mean "white", and it is being pulled from earlier in the sentence by Google Translate to this point to complete these translations of either "Daren White" or "white people" (which happens because "人" can mean "people"). This word is actually right after "novice", though, and can also mean "blank" (which you can probably see is a similar meaning to "white"), so to refine my earlier rough translation we probably get, to throw in an English idiom, something like "whether you are a blank slate or a jailbreak exp**".

呃,你不去解決cydia在ios8的兼容性問題么


LOOK!看這裡看這裡看這裡!這位twitter的推主是先前非常鄙視中國越獄團隊的國外越獄元老級人物i0n1c。


必須轉一下佐藤謙一 先生的文章:

《請不要嘲笑我們用日文、英文、德文、法文…學習中文》

以日語為單一母語的人的最大特色是,能夠把任何語言都說的聽起來如同在說日語一般,你簡直分辨不出一個日本人究竟是在說日文還是在說英文或者西班牙文。能夠達到此番境界的,我所接觸到的只有印度的僑民可以把外文說成如此模樣。

即使是在北美長大的日裔,說著標準的美國英文,也多少仍然要學會說些日本式的英文發音,否則與本土同胞交流時便會理解不能。以日本人的心態,說著標準英文的日本人是讓人感覺很做作而令人討厭的,一個從小在日本本土長大的小孩子,假如過於展露出他的語言天賦而總是說著標準發音的英文的話,也通常會因為害怕被嫌棄的緣故而改變自己的發音。

假如以吾輩親身的經歷,從實用的角度來給不同的語言的難易程度作一個劃分的話,那麼最最難的便是古希臘文,其次是德文、拉丁文與俄文(俄文比德文難些許,比拉丁文簡單些許),再其次是法文和義大利文(西班牙我沒有系統學過,但感受上似乎同義大利文是差不多程度的),而最方便學習最容易掌握的則是中文(Mandarin)和泰文。

廣東話在語法方面和中文是同一個程度的,但是發音上由於保有古漢語的入聲的緣故,所以要難於中文。不過如果已經掌握了同樣基於古漢語發音的韓文(朝鮮文)的話,那麼廣東話入聲也就不算是問題了。其實非常多的詞彙,用韓文和廣東話來讀是很相仿的,例如常見的「大長今」用廣東話來唸是daai-choeng-gem,韓文便是daai chang geum。兩者皆保留了古漢語的入聲系統。福建八大閩方言也仍然保留了很好的古漢語音韻,用北方中文來念無法押韻的唐詩,如 果改用閩語或者廣東話來念,韻腳就會沒有問題了。而中文的吳語當中,如上海話和南吳語的溫州話,甚至仍有著今日已移居東南亞的上古時期的百越土著語的殘留,如南吳語中的「謾罵」叫做謴(gang),與泰語相同;表示「蓓蕾」之意的的「蕊」念做「nyiv」,與越南語相同。

如同計算機的編程語言一樣,語法越難學的人類語言通常都是語法複雜的、講究底層變化的語言(好像C語言),例如拉丁文和古希臘文;而越容易學的語言,譬如中文(好像Java和C#),便是強調邏輯性的語言。由於中文屬於完全的分析語(analytic language),因此非常有邏輯性,並且幾乎沒有什麼複雜的語法——諸如動詞的形態變化、位格的改變等等。其實至少在西周時代的中文都,仍然有著如同西歐諸種語言的動詞形態的變化。然而很快,中文便進化為了分析語。如今的歐洲語言中,只有英文和保加利亞文是進化最快的,已經逐步朝向分析語的發展中。

中文的唯二困難在於漢字的書寫和成語的使用。雖然我們在學習中文之前就已經可以書寫日文中的漢字,但是日文中的漢字只有一千多個,而且多為古漢字或者日式簡化字,學習常用的3,500~4,000個左右的中文正體漢字還是等於需要從中間學起。成語也是另一個考驗外國人的中文困難。許多成語雖然屬於常識的範疇,但對於外國人而言仍然感到無所適從。很多話,甚至不用成語去說便根本達不到相應的效果。例如「這件事簡直是莫名其妙」,許多使用中文為第二語言的人由於不會使用相應的成語,便只好說成「這件事非常沒有道理並且讓我很想不明白」。雖然大部分的成語都是有經典出處可以對照的,但還有些成語由於本身是外來語進入的中文,那麼外國人學習的時候就更會感到很「莫名其妙」了。例如「馬馬虎虎」這個詞來自滿洲語的Lalahuhu,「磨磨蹭蹭」來自「磨蹭」的疊化,而「磨蹭」本身則是滿語Moco的音譯;這些詞僅僅看字面是理解不能的。
中文的另一個好處是,詞彙沒有性別的區別。像法文分 Le和La陰陽兩性,而德文的話則還要多一個中間性(也可以稱之為不陰不陽性)。德文的複雜難記憶更在於,德文名詞的性別區別和此物體實際上的性別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例如德文裡面,「勇氣」(die Courage)、「警察」(die Polizei)都是陰性的;「秘書」(der Sekretr)是陽性的;而「媽媽」(das Mütterchen)和「女孩」(dasMdchen)卻是中性的。 與德文或者法文、義大利文一類的語言比較而言,英文的發展迅速,作為全歐洲最為進化的語言,已經淘汰去了這些詞性變化。不過這之前的古英語,仍然和德文一樣分為陰、陽和不陰不陽三性,並且更加沒有規律可循。譬如在古英語裡面,女人(Wifmann)甚至是陽性的。

所以總結說來,中文和泰文這一類發展較快的分析語,易學易用,邏輯性強,但是問題在於不夠嚴謹。中文尤其有熟語和成語的使用和漢字的難於書寫記憶問題,因此雖然入門和達到中等程度容易,但外國人們若想以典雅的方式嫻熟的使用中文,則更需要去仔細學習中文背後的中華文明的脈絡。

佐藤謙一:鄙人母語為大阪日文,自幼學習英文、漢文文言、南京白話,後又習得法文,韓國文,上海話,和廣東話,大學時代學習了拉丁文,泰文,西藏文,和中文國語。今生活於愛爾蘭,對於古典愛爾蘭文與德文亦有些許了解。


我教過的外國人里大部分口語進步極其迅速,聲調和平翹舌略有一點出入但表達基本無問題,中文的拼讀很簡單,語法是很簡單的,主謂賓順序基本不會變動,也無變位,大部分狀語放在句子任何部位都可以。時常省略一些主語什麼的。時態的表態更是簡單又簡單。
寫稍微困難一點,反覆練習都也還好。不會的都拼音。
難一點的是成語,歇後語。

漢語也是蠻酷的,很簡練。


廣西壯族,母語是壯話,講漢語會出現「夾壯」~晚上接著答


如果單說外國人 我不曉得 但作為一個少數民族來說 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的漢語 最主要的還是你的老師 你的語言環境 當然還有別的途徑 比如說電視 好吧(∩_∩)那時候剛有 有線電視 光看畫面 不知道說什麼 慢慢的語畫同步了……


http://www.quora.com/Do-you-think-its-hard-to-learn-Chinese-How-did-you-learn-Chinese

http://www.quora.com/How-easy-or-difficult-is-it-to-learn-Chinese

http://www.quora.com/Why-do-I-find-Chinese-really-hard-to-learn

http://www.quora.com/Why-do-I-find-Chinese-so-easy-to-learn

http://www.quora.com/How-difficult-is-it-to-learn-Chinese-compared-to-other-languages


http://www.quora.com/What-is-the-most-difficult-part-in-learning-Chinese


http://www.quora.com/For-non-Chinese-speakers-what-Chinese-pronunciation-is-the-most-difficult

-------圖片來自Quora


在波哥大機場,有個墨西哥小哥跟我搭訕,確認了我是中國人後開始跟我講中文,估計是想練口語吧。
他告訴我,他每天學習中文十小時(我覺得這個時間有水分),學了一年多。他的中文水平嘛,勉強可以交流,但真的非常不順暢。


我問他,你覺得中文難學嗎?他非常斬釘截鐵的回答我,不難!一點兒也不難!


我覺得挺好掌握,因為我是從小就不停的接受中文教育,而且雖然和日語英語語法不同,但是接觸很多以後語法語感很容易的。
我小時候為了「皇上「這個新學到的詞興奮了一個星期。
我的目標是除了這三個語言外,要搞定韓語西班牙語,目前感覺不難,於是會有一種我是有語言天賦這樣的自信,太棒咯!


現在混北京的那個法國的朱里安-高德華(在[三槍]里開場演波斯人)2001來中國第一年在上海,2002朋友介紹來我在深圳的工作室混,後來沒找到工作去北京了。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學習漢語約三年,有兩年是在法國跟個中國妹子學的。中文很好,有些京腔。雙手用筷子吃粉,看繁體的《東周列國志》,跟我侃文革。後來他想跟我學東北話,為了強化他我帶他玩「9聊」,幾天就基本掌握東北的髒話。 有天我回來他說聊天室倆東北哥們對話非常搞笑: 東北a在裡面悶著,進來個東北b......

東北b:「草你們嘴!有沒有東北的?東北的打1!」

東北a:「你媽逼,滾犢子!」

東北b:"鐵子,你東北的啊?那就算了…你要不是東北的你就完了!"

東北a:"哎呀我操!還整個我要不是東北的我就完了??我操!我今天就不是東北的了!你能把我咋地??"
...........
他能在這段對話中聽出樂趣來,可見一斑。
現在我打電話給他:「高潮(我給他起的綽號,他很受用),你jb這兩天又淫了??」

那邊:「操,我哪天不淫啊?幹啥呀?」 ………………

不可否認有些人確實有語言天賦。


我覺得學一門外語 最重要的是 對呢個語言的興趣。我從8歲開始學漢語的、當時對漢語非常感興趣、覺得學漢語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所以覺得學起來不那麼難。


作為留學生,其實漢語是不容易,但是難度和我們學英語差不多,因為別人是美洲語系而掌握英語或西班牙語者是非常難學會亞洲語言,因為本質上來說發音的部位是不一樣的,而同樣幾句話在西班牙語和中文或者日語里運用的是不同的發音部位,所以就有了非常大的區別。

而相同語系之間的語言就會相對容易不少,但是僅僅有很少的歐洲人或者美國人掌握亞洲語種,而很多中國人因為從小學習後來出國留學的緣故可以熟練運用英語或者歐洲語言。

但是千萬別認為掌握一部分漢語辭彙對於外國人來說是很難的事情,至少我們學校的老黑說TMD,問候別人十八代還是相當流暢且標準的。如果你不信或者無法想像只是你不夠了解罷了。


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分析(母語漢語,第二語言英文):

1. 作為溝通的語言,不考慮文字,漢語是簡單的,漢語語法比英語簡單:比如僅用昨天已完全足夠表示某事昨天發生,但英語僅用昨天不夠,還需要過去式,依次類推單複數等等;
2. 漢語的難點:漢字,象形文字讓我們需要記住幾千個圖形,這個量比較大,但如果外國人不考慮識字,用拼音來書面交流,那就很容易了;
3. 額外不重要的一條:就語言教學環境而言,總體來說(沒有數據的主觀臆斷),外國人學習漢語比我們學英語的條件好:我們的英語老師和英語課堂, 你懂的,跟孔子學院和廣大在中國的留學生的漢語老師和漢語課堂相比,外國人顯然條件更好。

關於學漢語難:
1. 相對我們學習英語,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往往動力沒有我們強(認識幾個人(北美)在北京生活三四年僅會說「謝謝你好」幾句),他們淺嘗之後發出「漢語真難」的感嘆是可以理解的,這個不足以說明漢語難學;
2. 多音字、諧音會被用來調侃外國人學漢語的痛苦,任何語言都會有類似的現象,這個不足以讓漢語比其他語言難學;
3. 四個聲調:任何一門第二語言,都有獨特的發音習慣,個人感覺相對那些有舌顫音的語言,漢語的四個聲調也不至於門檻很高;
4. 方言,這個因素不應該考慮,方言的門檻對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存在,比如我來自甘肅,浙江話完全聽不懂,幾乎就是另外一門語言了,只是使用同一套文字而已。

以上


方言算嗎?

小學之前都不會普通話,也不會寫漢字,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覺得還好,我的小學語文老師挺厲害的,我就這樣糊裡糊塗地學會了普通話。


母語壯語,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但小學初中學校都是壯族所以基本沒用過普通話,那時候說話很不標準,主要是送氣音捲舌發不出,還有就是句子說起來可能不符合普通話的語法,尤其是小時候講普通話都是壯話直譯常鬧笑話。現在講得一口標準普通話,也不夾壯。。但是標準了導致一聽就知道是。。。


我哋呢就系講Cantonese嘅,知乎上D精英仲意話佢系一種語言而吳系方言,不過咁多年都系接受mandarin教育,都覺得某乜啦,不過在知乎上睇到D人講話夾雜住粵語會有D親切咯。

仲有就系,其實我D講「不知道」嘅時候,一般系發「唔知」嘅音,而唔系「母雞」。

上面。


推薦閱讀:

語序為主賓謂的語言都是基於什麼樣的思維?
撇開考試,如何擴充英語辭彙量?
自幼習得雙語的孩子在認知能力上是否會有優勢?
沉浸模式語言學習如何進行?(非計算機)
為喜歡的人學習一門語言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TAG:漢語 | 語言學習 | 對外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