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特斯拉(Tesla Motors)在北京設立新能源研發公司?

相關報道:11 月 28 日消息,據《中國經營報》報道,特斯拉近期在北京新註冊了一家新能源研發公司,這家名為特斯拉(北京)新能源研發有限公司的企業,於 2017 年 10 月前後註冊設立,註冊資本金 200 萬美元。

相關問題:

特斯拉在上海合資建廠,會帶來哪些影響?

如何看待特斯拉重申將在上海自貿區建廠,預計年底達成協議?將有何影響?

特斯拉汽車能夠在中國普及嗎?重點難點在哪?

特斯拉(Tesla Motors)電動汽車進入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看熱鬧的不怕事大!一時技癢,mapping一下所有特斯拉中國註冊人的相關信息。由於都是公開信息,算不得人肉。

朱曉彤同志是誰?

朱曉彤(特斯拉中國區總裁)_百度百科

托德·馬龍先生是誰?

特斯拉總法律顧問(General Counsel at Tesla)

蘇珊雷波是誰? (Susan Repo)

裴穎是誰?

特斯拉全球助理總法律顧問裴穎

丁蕊

特斯拉亞太地區財務負責人。

另外,北京研發中心做什麼?大家心裡有數嗎?

感覺 @許良 老師把我想說的話都說了……所以我準備溜了

但是作為HR,不能溫順的走進那個良夜。

前段時間,非常多的老師同學都教育我,特斯拉建廠,招聘是不可能提前招聘的,本土化也不是一定要提前招聘的。

我覺得你們說的都對!

但是我就還是用我最常用的方式來分析一下。目前,註冊了北京新能源研發公司以後,特斯拉的招聘崗位吧?

首先,一個相對完整的本土化主機廠技術中心或者研發機構大概是什麼結構呢?

是了,那到底薛定諤,啊不,特斯拉的工廠還建不建設呢?

我們看看在公布「特斯拉國內招聘500大學生」新聞後,特斯拉到底招的是什麼崗位?

11月14日最新出爐的最熱崗位哦!

同期,三個Engineer校招職位正在招募中, 大家可以點擊「閱讀原文」獲取職位詳情。
PSE-Autopilot
PSE-Infotainment
PSE-Supercharger

我英語水平一般,這三個崗位分別是自動駕駛/信息娛樂/超級充電。的確是技術崗。

估計可以放在EE或者PWT哦。

但是,就三個崗位,一個區域工位都坐不滿啊。不過也有可能是3* 無窮大。

於是我們又去扒了一下雙十一特斯拉的社招/校招崗位清單。

戳鏈接

特斯拉職位匯總

還是沒有。

所以,據此不難分析,目前這個機構的成立代表會有一部分與人機界面相關的東西。比如交互屏幕,智能駕駛,充電相關的一些崗位會做本土化的適配。部分崗位會與國內的新能源車輛准入、上市、公告工作有關係。

然後下面呢?

………………

下面沒有了。

目前這個階段,這個機構的成立更多的是為了進口車的本土化適配工作。

如果真的要迅速投產,建廠,必然會掀起大規模的招聘。甚至僅僅是面試來測試勞動力市場的活躍程度也有可能。這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


我也來湊湊熱鬧。

上面@銃蒙 老師已經扒出了相關董事的信息,已經分析的很全了。

下面我來扒一下註冊業務範圍吧。

其公開的註冊業務為: 電動汽車及零備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技術及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研發成果的轉讓及許可;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支持;技術進出口;貨物進出口。

先看下第一條:

電動汽車及零備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技術及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

等等,零備件是什麼鬼?

在汽車行業多年,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姑且認為是寫錯了,應該是零部件。

也就是說其首要業務是電動車整車及零部件,以及電池相關技術的研究。

畢竟是研發中心嘛,做電動汽車及新能源相關的研發業務,沒毛病。

後面的業務就比較雜了,依次看下來。

第二條:專利認可,轉讓

特斯拉的一些設計也需要在中國申請專利,得到保護,這一條沒毛病。

第三條: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技術支持;技術進出口

這條應該是重中之重。

畢竟車輛要在中國開售,必須要滿足中國的法律法規才可以,這關係到能不能賣。

然後要想賣得好,還得考慮能不能拿到補貼的事情,這也是重中之重。關係到特斯拉每個月能賣1一千台,還是一萬台。

第四條:貨物進出口

這條明顯是湊字數了,跟研發關係不大。

綜合分析下來,第一條和第三條應該是重中之重。

針對第一條,不過鑒於在哪建廠還沒確定,所以其本土化研發的事情也還沒有眉目,目前看下來只是「形同虛設「而已,而且以Elon Musk的性子,也不可能把核心的研發業務放在中國。

說到底,如果真的打算建新能源研發中心,最好的選擇是建在長三角,畢竟汽車行業的人才儲備以及供應鏈最好的區域是長三角,而不是北京。

而且之前傳言說特斯拉要建廠的區域,也是上海,不可能平白無故將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分隔兩地。

Elon Musk這麼聰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針對第三條,有傳言說:為了限制特斯拉拿補貼,相關部分打算為其量身定製一些「遏制措施」,這條傳言不知真假,但是看特斯拉的反應,應該是真的。

不負責任的說一句,將新能源研發中心建在北京,本身就說明了問題,這應該算是個「公關中心」,而不是「研發」中心。

利益相關:新能源行業從業者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聊聊汽車那些事兒


謝邀。

外資車企為什麼要再國內設置研發中心?可能是多種因素考慮的,我認為最主要的因素是本土化開發。

1.什麼是本土化

簡單說,本土化就是讓國外的產品,適應國內的法規和使用習慣。

2.為什麼要本土化?

為什麼要本土化,全部照搬原廠的不行嗎?不是不行,但是效果大多是不好的。比如導航系統,歐美的導航,很多是以街道+門牌號作為地址索引的,作為用慣了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的中國人,用起來肯定是滿滿的槽點。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從十幾萬的合資車到幾百萬的豪華車,有多少導航系統能夠讓車主用得起來的?看看他們空調出風口掛著的手機支架就知道了。要做好導航,不是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做做「翻譯」就行了,除了翻譯之外,要做很多功能交互上的開發,來適應國內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使用場景。再比如ADAS系統,國內的交通環境與國外有各種各樣的差異,交通標誌不同,法規不同,導致會用到不同版本的軟體、硬體,這些開發完成後,需要大量的道路測試,才能保證產品的可靠性。所以說本土化是大的趨勢。

3.本土化涉及哪些工作

1)需求定義階段

就像之前提到的,不論是法規,還是用戶習慣,國內外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差別,這不是國外工程師做幾個月調研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一群了解消費者的人,常年的做積累,做用戶調查,才能形成一個成熟的體系。

2)開發階段

開發的不同階段,需要進行相應的測試。從原型,到不同階段樣車,到產品試製,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越是複雜的系統,需要的測試人員越多。需要的人越多,招本土工程師體現的成本優勢也就越明顯。

3)產品上市及公告

需要與工信部等部門種種的溝通、彙報,尤其是特斯拉這樣掌握「核心技術」的高科技企業。就不細說了。

對於一些在國內合資建廠的外資車企,也需要這樣一個技術中心。一是作為技術中轉站,把國外的技術文件釋放給合資廠的工程師;二是針對國產化零部件的供應商,做一些技術和質量管理工作。不知道特斯拉什麼時候才會正式合資建廠,也許這次成立技術中心也有這樣的考慮。

回到特斯拉的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對於消費者是好事,因為顯然特斯拉更重視這個全球第二大市場的消費者了;

對於從業人員也是好事,畢竟多了一家研發中心,多了一個去處;

對競爭對手,是壞事也是好事,因為他們多了一個僱主競爭對手,同時也多了一個渠道了解競爭對手的技術:)


這是特斯拉即將國產的清晰信號。

汽車公司在中國建立研發(技術)中心這個套路,之前傳統巨頭們已經玩兒得很熟練了。

這類汽車公司在華獨資的研發(技術)中心通常負責車型資料、技術的本土化;質量驗證;總部研發部門和中國工廠中間的連接部門;零部件國產化認證等等。

總之,研發(技術)中心主要工作,至少前期的主要工作,是為其車型國產化做準備。

當然,這個研發(技術)中心在其中國業務中的角色是否重要,取決於總部的態度。

高度重視本土化的情況,就會有通用泛亞中心這樣的機構出現。否則,也就是翻譯翻譯罷了。

特斯拉新註冊的研發機構應該和他們沒什麼區別,只是名字里有新能源而已。

- 特斯拉重要資訊和獨到評論:特斯拉X

- 故事和深度分析:叭叭嗚 - 知乎專欄

- 我的 知乎 Live


謝邀。

個人不認為新註冊的這家新能源研發公司會承擔技術研發職能,至少短期看來是不可能的。

1. 特斯拉原計劃9月份發布semi(來源:特斯拉價格多少錢一輛!特斯拉半掛電動卡車周四發布 :這些是目前已經知道的信息)

2. 特斯拉(北京)新能源研發有限公司於10月17日正式註冊(來源:https://www.tianyancha.com/company/3108588641)

3. 特斯拉新產品(Semi, Roadster2)發布會於11月16日舉行,11月30日起,特斯拉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的新聞便鋪天蓋地襲來。

比較合理的解釋便是:兩地聯動,拉動股價(來源:特斯拉在北京成立新能源研發中心,股價上漲)。

以上內容,純屬扯淡,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但他們還是在大望路上班( ?° ?? ?°)?
估計很快要拿地搬家了( ?° ?? ?°)?


tesla現在想著法在中國設廠,搞研發中心,這不是啪啪啪打川普的臉嗎?model3交付量遲遲提不起來,產量問題還是成本問題也不知道。

試想如果川普上台前先宣布中國合資建廠,融資一波。現在發布model3,估計是另一番光景。


鋰電池干不過比亞迪,特斯拉只有一個太陽城的公司,個人認為是發展太陽城的模式,發展個人家庭用戶,賣太陽能瓦,安裝家庭儲能模塊為特斯拉用戶的特斯拉車和家庭用電備份。


在中國「建廠」的傳聞遲遲沒能落地,特斯拉卻悄悄地在北京註冊了一家新能源研發公司。

圖片來源:啟信寶

該公司註冊時間為2017年10月18日,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獨資),唯一的股東是特斯拉汽車香港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200萬美元。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為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朱曉彤。

就是上圖這位。

圖片來源:啟信寶

除了這家公司外,朱曉彤還是特斯拉汽車在北京、天津、青島、寧波、西安、廣州及上述城市下屬城區十餘家汽車銷售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上述地區汽車經銷商公司註冊資本大多為100萬美元。

根據新聞信息,2015年的時候,朱曉彤曾表示,特斯拉將在三年實現本土化生產。所以,此次特斯拉在華投資新能源汽車研發公司,看來是為不久後在華建廠造車所鋪的前路。


太陽能屋頂併網發電是目前對電動汽車的最好能源解決方案了。

因為如果遠距離輸送電力,中間的損耗可想而知。只是把污染轉移而已。屋頂發電就不存在這種問題。主要是菜市場,工廠,商用高樓更合適。

只是現在屋頂的太陽能板效率不高,而且融資是老大難。

舉個例子, 一個2平米的板子,在廣州平均一天一度電。一個家庭屋頂最多就20-40度電左右。一塊板子+微型逆變器+架子+安裝 大概在4000--5000元左右(可能是成本)。10w塊以上的投入,有風險,維護等等問題是阻礙市場發展的問題。其實對於家庭,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問電網收回發電了的錢吧?

特斯拉如果把這些問題解決了,而且加上品牌效應。對國內是有積極意義的。

當然,太陽能板的設計升級,逆變器的改造,甚至於牆體玻璃發電這些新技術相信會不斷湧現。特斯拉在華設新公司也是市場的使然。


之前不是有新聞說特斯拉要在上海臨港建廠么。。。。


不需要過分解讀,北京是中關村的天下。


寶馬中國 賓士中國 特斯拉中國嗎???


國產的前兆 再不國產就快倒閉了


可能不是你們想像中的研發中心,可能只是像紫竹一樣國產化的前哨站!


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就一個目的——降低成本。10年前,特斯拉因為HLOD不住成本,差點破產,最終導致創始人馬丁被埃隆馬斯克掃地出門,在賓士和豐田的資金資助下,特斯拉才起死回生,隨後上市融資,才有今天看到的特斯拉汽車。

現在,無論是特斯拉MODELX還是MODELS,雖然售價動輒百八十萬,但實際上成本也高達11萬美元以上,如此看來,特斯拉在國內的售價就可以理解了。

目前,MODEL3遲遲不上市,也是因為定價的問題。馬斯克一直寄希望於MODEL3能夠成為一款「廉價」的特斯拉電動車,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變換駕車使用習慣。然而MODEL3的成本控制似乎並非想像那麼簡單,定價也就一直難產。

在中國設廠,建立「新能源研發中心」,並非特斯拉一家所謂。早在5年前,豐田就在江蘇常熟建立了新能源研發中心。為的就是能夠降低電池車的生產研發成本。這一舉動不但讓混動產品降到了13萬級別,也帶動了大批的中國新能源企業的發展,很多國內新能源車,也都是借著豐田在常熟建立的產業鏈而發展起來的。

特斯拉也是如此,降低成本,不僅僅是依靠人工成本的降低,足夠的市場規模,和產業鏈的加持才是降低成本的關鍵。在中國建廠,特斯拉的電動車解決方案就可以隨時賣給中國純電動車生產企業。而產業鏈,也因為可以同時給不同車企供貨從而降低自己的成本。基礎成本降低了,特斯拉的整車成本也就降低了。


推薦閱讀:

中國是否適合發展純電動汽車?
液流電池在汽車上應用的前景如何?
為什麼其他的汽車品牌不仿造特斯拉的中控設計呢?
特斯拉是如何做到1.9秒破百公里的呢?
未來將如何處理電動汽車的電池?

TAG:電動汽車 | 汽車行業 | 新能源汽車 | 特斯拉汽車TeslaMoto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