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工作應該如何規劃?如何開展?
諮詢各位大俠們,現在社交媒體非常火爆,各個單位都想在這方面試水,這方面的工作應該如何制定工作計劃以及實行呢?
相信很多新媒體運營者都和我一樣,剛開始做新媒體運營工作的時候,常常摸不著頭腦:我的用戶從哪兒來?我怎麼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我應該怎樣生產我的內容?我怎麼知道我的內容生產有沒有效果?……
新手往往面臨諸多問題,要想知道新媒體運營工作應該如何規劃、如何開展,按照 WAHT - HOW 的思路進行思考,是最有效的思考路徑。下面我將按照這個思路,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規劃新媒體運營工作的看法。
一、什麼是「新媒體運營」?
1. 給「新媒體運營」下個定義
要規劃新媒體運營工作,首先要明確「新媒體」是什麼以及「新媒體運營」是什麼。
「新媒體」,是相對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的新的媒體形態,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例如我們現在常見的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
在談及「新媒體運營」的時候,很多人也會提及「新媒體營銷」,在目前來說,新媒體營銷和新媒體營銷的很多工作內容都是一樣的,所以在這裡我們把兩者的當作是相同的一種崗位。所謂「新媒體運營」就是利用「新媒體」的手段,也就是以內容為核心手段,去獲取有利於企業盈利的「潛在銷售線索」。
舉個例子來說說什麼是「潛在銷售線索」。在現有的競爭情況下,用戶從知道產品到最後轉化為付費用戶不是瞬間就能夠完成的,特別對於在線工具的 Saas 產品來說,一個用戶的轉化周期有時候長達 6 個月,所以如果你缺乏能夠和用戶直接溝通的「橋樑」,我們就很難繼續和他們針對性溝通,更不用談及最後的轉化了。
這個橋樑就是「銷售線索」,目前最常見的「銷售線索」包括:用戶的手機號碼、微信號、郵箱地址、QQ 號、公眾號粉絲、微博粉絲等等信息,當然最直接、優質的還是前面三種線索。
總結下來,我們把「新媒體運營」/「新媒體營銷」定義為:一系列以新媒體為主要手段,圍繞著「獲取現在銷售線索」為主要目的的市場活動。
比如:
- 你在知乎發一篇文章,最後留著一個所謂「20 G的視頻課程」,需要用戶填寫表單或者添加微信號才可以獲得,這是一種。
- 你在喜馬拉雅舉辦一場免費 Live,用戶需要填寫表單申請才能參加,這是一種。
- 你每月定期發布免費視頻課程,用戶需要填寫表單才能獲取配套文件,這也是一種。
2. 新媒體運營有哪些方式?
給新媒體運營下了個簡單的定義,現在我們來看新媒體運營有哪些方式。
從運營方式分類,有以下幾種:
- 用戶運營;
- 社群運營;
- 內容運營;
- 活動運營;
從運營渠道分類,有以下幾種:
- 自有渠道:例如微博、貼吧、微信公眾平台、知乎、今日頭條等各類平台、專欄,QQ 群、微信群等社群以及各類直播、視頻、音頻平台;
- 他有渠道:付費第三方的微博、微信、知乎、專欄等平台。
二、新媒體運營工作應該如何開展?
1. 明確新媒體運營的定位
在開展新媒體運營工作之前,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產品定位是什麼,賣點是什麼,掌握了哪些資源。
其次需要明確,自己的新媒體運營工作需要達到什麼目標,即設置 KPI。例如我們要做一個社群,那麼要為社群運營設置具體的目標,比如:社群要有多少成員,社群內部成員的活躍度要達到多少,社群應該促成多少轉化等。
設置目標時要注意,目標不能太寬泛,要具體到確切的數字。比如:一周之內增加 300 個社群成員,一個月的轉化率提高 20%。不能使用籠統的語句,例如:「提高成員活躍度」、「增加用戶粘性」,都是不正確的表達。
2. 分析你的用戶
明確定位之後,還要明確新媒體運營工作服務的是哪些用戶。不同的用戶,需求不一樣。新媒體運營發布的內容是為用戶服務的,要考慮服務哪些人群,分析他們的需求,然後再圍繞需求生產內容。
分析用戶,首先要獲取目標人群的基本信息,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用戶信息獲取渠道。例如社群中可以通過規定成員修改昵稱,來獲取成員地域、職業等基本信息。如果用戶數據不能直接獲取,可以通過第三方渠道間接得到。這種第三方渠道要符合幾個條件:
- 目標用戶量/粉絲量基本相同,包括年齡、性別、興趣愛好等;
- 擁有的用戶量/粉絲量足夠多,具有代表性;
- 活躍度較高,所獲得的信息具有時效性。
基於此,微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微博用戶活躍度相當高,且數據相對公開。
另外,分析用戶時需要注意維度的選取。用戶的性別、年齡、地域、興趣愛好,都是需要注重的維度。
3. 制定運營方案
確定了新媒體運營工作的定位和用戶需求之後,需要制定不同階段的運營策略。
3.1 起步階段
擁有數量較少的、最早的一批用戶的階段。這批用戶被稱為「種子用戶」,其特徵是互動性強,願意幫助推廣產品,並且常常能提供有效的反饋以幫助產品迭代。
- 如何獲取種子用戶:
- 發動身邊同事、朋友、合作夥伴加入體驗;
- 活動邀請:策劃小型活動,並提供優惠以吸引用戶加入;
- 如何管理種子用戶:
- 建立微信群:管理種子用戶,並獲取用戶反饋;
- 用戶調研:以更直觀的方式收集用戶對產品的意見。
3.2 初始階段
開始擁有一定數量的用戶的階段。這批用戶被稱為「初始用戶」,在這一階段,需要嘗試多種方法,並最終確定最優組合道,以保持初始用戶的不斷增長。比如:
- 建立社群:管理用戶,並獲取用戶反饋
- 活動策劃:策劃有吸引力的活動,讓用戶看到產品的價值;
- 內容營銷:根據熱點、用戶需求生產內容,並多渠道投放,最終選取最合適的渠道。
3.3 加速階段
粉絲數量持續上漲,進入到品牌推廣的階段:
- 延續「初始用戶」期的推廣方法,穩定獲取流量;
- 商務合作:加入行業聯盟,或選擇付費第三方進行推廣;
- 地面推廣:策劃線下活動,或與實體商家、學校、機構等合作
4. 生產內容
4.1 內容生產如何選題?
選題是成功的前提,只有貼合熱點、切中用戶「痛點」的選題才能吸引到期望的關注。選題要以數據為基礎,下面就以這篇文章為例,分享我的一些選題經驗:
- 在知乎搜索欄搜索關鍵字(比如新媒體、營銷、運營等)
- 從問題裡面挑選關注人數 1000 人以上,瀏覽人數 50000 人以上的問題;
- 將所有合適的問題用 Distill 監測數據 ;
- 第二天根據兩天的瀏覽人數的變化量從多到少做一個排序:
- 從第一名開始點開問題,看綜合排名最高的贊數有多少贊、 贊數 100 以上的有幾個回答;
- 綜合排名前五的贊數是多少;
- 最後選擇瀏覽人數變化量排名靠前的(至少前 6 名),贊數上 100 的少與 5 個回答的,或者綜合排名前 5 里有贊數沒有上 100 的問題來作為選題。
4.2 確定內容呈現的形式
確定了選題之後,還需要確定所要生產的內容以什麼形式呈現,這時就需要選擇內容呈現的介質:
- 文字
- 視頻
- 音頻
文字自然是最常見的內容呈現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行業可能需要不同的介質,例如對於 VR 行業來說,視頻的效果高於文字;對於由「奇葩說」衍生而來的運營內容來說,在「喜馬拉雅」等平台發布音頻內容顯然更為合適。
4.3 確定內容生產方式
內容生產方式有多種,例如:原創、轉載、翻譯等。原創是首要推薦的方式,缺乏原創內容不可能保持用戶粘性並穩定獲得流量。
最常見的新媒體運營內容形式應該是文字,對於文字的生產,優秀的排版也可以成為運營的亮點。那麼這裡介紹一種優秀的排版方式:Markdown 排版。這是一種極簡的排版語言,將之運用到微信公眾號排版上,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用Markdown排版微信公眾號文章?
4.4 選擇內容發布的渠道:
生產好內容之後,我們需要將內容投放到不同的渠道以獲取流量。可選擇的渠道有以下幾種:
第一陣營
第一陣營包括:微信、微博、問答平台和百科平台,因其本身所有的流量基礎而受到運營者重視:
- 微信
- 微信服務號
- 微信個人號
- 微信群
- 微博
- 問答平台(知乎、分答、百度知道等)
- 百科平台(百度百科、互動百科等)
第二陣營
第二陣營包括:直播平台、音頻平台、視頻平台,這類平台以視頻、音頻為主,具有較高的娛樂性:
- 直播平台(映客、花椒、一直播等)
- 視頻平台(秒拍、美拍、優酷)
- 音頻平台(喜馬拉雅)
第三陣營
第三陣營包括自媒體平台和論壇,以文字輸出為主,同時兼容多種介質,也具有良好的傳播效果:
- 自媒體平台(不包括微信公眾平台,包括UC大魚號、簡書、今日頭條等)
- 論壇平台(百度貼吧、豆瓣、天涯等)
5. 數據分析
選擇數據維度和指標
Google Analytics(分析)是一個優秀的數據分析工具,其中的每個報告都由維度和指標組成。
- 「維度」是指數據的屬性。舉例來說,「城市」維度表示的是發起會話的城市,例如「巴黎」或「紐約」。「網頁」維度表示的是用戶瀏覽過的網頁的網址。
- 「指標」是量化衡量標準。「會話數」指標是指總會話次數。「每次會話瀏覽頁數」指標是指每次會話的平均網頁瀏覽量。
判斷流量情況需要使用多種維度和指標,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多維度指標包括量級指標、基本質量指標和來訪用戶類型佔比指標。量級指標包括:訪問量、pv、uv、啟動次數、DAU 和 NDAU等;基本質量指標包括:用戶的平均訪問時長、平均一次會話瀏覽頁數(即訪問深度)和跳出率等,通過這些指標可以判斷用戶的活躍度。 選擇正確的維度與指標組合,才能使數據分析事半功倍。
選擇數據分析工具
對於新媒體運營來說,數據分析是必須要做的工作。不論是前期分析用戶需求,還是後期跟進內容產出的情況,都需要進行數據的惡採集與分析。這裡推薦兩個收集數據的工具,對於新媒體運營來說十分有用:
- UTM 工具:這是一個免費、優質的流量監測工具,只要我們在最後著陸頁的鏈接中加入一個 UTM 參數(比如微信推文「閱讀原文」的鏈接),一切流量監測的工作就準備就緒了。例如我做了一個在線教育的課程,希望通過產出文章吸引用戶,最後實現轉化即促使他們購買課程。假設我這個月一共產出了 30 篇文章,產生了 10 個購買,那麼當我在每一篇文章「閱讀原文」的鏈接加上 1 個 UTM 的小尾巴,就可以知道這些用戶是看完了哪些文章而最後購買的了。
- Distill Web Minitor:這是一個 Chrome 瀏覽器拓展工具,除了可以對整個網頁進行監控外,還提供了網頁局部內容監控,比如某篇文章,某段文字甚至是某個字,只要它發生變化插件就會給出更新提示。這樣,就不會監控到無用的內容變化,比如廣告內容,文章發布時間等。在提醒方式上,除了本地的瀏覽器彈出窗口提醒及圖標上的數字變化外,還提供了電子郵件和簡訊的提醒方式。
以上,是我對新媒體運營工作規劃的一些理解,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新媒體運營者如何寫作優秀的推廣營銷方案,請移步:新媒體運營者如何學習寫推廣策劃方案。
註:文章「選擇內容發布的渠道」部分參考:知乎問題「新媒體營銷方式有哪些?」-吳治朋的回答
三、了解更多
如果想要更系統地學習新媒體營銷,你可以申請加入「新媒體自習室」視頻課程。
Update: 2017/09/25
2017年09月24日, 本問題某答主【徐戈】在本文評論發表極度不友善言論,被舉報後在自己的回答文章中做了一番「洗稿毀謗」,該侵權行為知乎已於2017年10月10日作出了公正的處理。
來來來,新鮮熱乎的執行方案來了,看完記得點贊,否則我要報警了,純手打。
先裝個逼————
由概念說開去
所謂新媒體運營,即利用微信、微博、貼吧等新興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產品營銷的運營方式。
這說明新媒體運營的戰場是所有可以使信息觸達的平台,這意味著每個企業的新媒體運營平台的選擇都可以根據自身產品、公司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同時新媒體運營絕對不是微信、微博賬號的運維這麼簡單。
此外,從概念還可以引申出,新媒體運營最終服務於品牌的塑造、產品的銷售,當然塑造品牌最終也在產品銷售落腳。
那麼,要使得新媒體運營以上使命達成,該咋搞?
一、定位
明確我是誰,我的核心產品是什麼,核心賣點是什麼,有何資源。據此鎖定用戶群體,確定內容標籤策劃針對性的傳播內容。
確定新媒體戰略,到底是外包還是自建體系同時藉助外力。
個人建議必須搭建自家的自媒體傳播體系,同時拓展合作資源,便於關鍵節點進行引爆。原因很簡單,傳統的推廣方式新時期的載體就是新媒體,自建體系能夠自己掌控節奏服務於公司產品營銷。
二、明確渠道(平台)
做飯不光要有米還得有口鍋,唱戲不但要有演員也得有戲台,搞新媒體當然缺不了渠道。
第一段引述的對新媒體的定義過於中規中矩,其更精確定義的是自媒體運營,對初創公司來講,新媒體有時候也要擔起品牌和公關的擔子。
新媒體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兩部分:
?自有新媒體渠道:如微博、貼吧、QQ群、微信、知乎、今日頭條、官網、各類專欄以及各色視頻音頻平台。
自有渠道選擇堅持一個原則,用戶在哪我就佔領哪,經過測試,哪裡效果好就重點突擊哪。
?合作新媒體渠道:這往往是付費第三方的地盤,包括他們的微博、微信、知乎、官網、專欄。
三、搭建新媒體團隊
在任何一個組織的自媒體運營部門,以下幾個角色較為重要——
?新媒體運營官
主要負責策劃和戰略角度思考企業的自媒體運營。如這個企業的品牌和產品適合在什麼樣的自媒體平台上去做,怎麼樣去規劃這個自媒體布局。同時公司的熱點事件的策劃包括品牌的調性還需要一個領導去發現去深挖和傳播的。同時他也帶領這個部門更好的發展,跟老闆會更好的對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 在創業公司,新媒體運營官的職責無限接近於運營總監。
?小編
大家知道在互聯網的傳播尤其是自媒體的傳播,無外乎是文字、圖片和視頻。所以說首先公司得有一個會寫的人把公司的很多好的理念,通過這三種方式去進行傳播,去落實。一個小編的功能,他可能是做微信,可能是做微博,也可能做其他平台,隨著公司的發展,小編的數量也需要相應提升。
?最後建議設立一個帶有PR和BD職能的崗位,媒介經理。
就是公共關係和商務合作,這個角色也相當重要。初創公司在打廣告這塊一般比較克制,因為資金有限。自己媒體的粉絲量一時半刻上不來,我們怎麼做傳播和宣傳?這是媒介經理就能幫助公司利用我們現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去跟其他相關的公司進行互推和合作,PS很多媒介經理都自帶資源。
此外還需要美工或者UI打輔助,對圖片進行一定專業化處理,當然一般小編都會起碼的圖片處理。
四、確定輸出內容
1, 選介質
文字、視頻,音頻
文字自不必說,需要強調的是視頻這一傳播介質對很多行業(如VR)有獨特的效用,使用得當可以獲得引爆效果。
這個屌絲看毛片激動地不得了的那個小視屏席捲互聯網各個角落。
根子上來講,哪個截至方便展現你自己就著重用哪個。
2,定格調
專業極客范、文藝小清新、逗比、嚴謹、細緻……
根據具體傳播情景因地制宜
3,確立內容生產方式
主要手段:原創,轉載,改編,翻譯。
初期做內容鋪墊必原創,翻譯也是一種原創,搜索引擎無法識別不同語言之間的文字含義,改編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也是常用手段,賬號初期單純轉載不建議(否則你憑什麼拿原創)。
4,內容用戶畫像
企業對外內容輸出常常針對以下三個群體,一是B端客群(含潛在客戶),二是C端客群,三是媒體。
B端C端有些內容會重合,但是B端用戶應該更加註重專業性描述應用場景,C端追求趣味性觸發傳播。媒體方面,初創型企業要敢於定義行業概念術語,並佔領話語權,率先定義行業的一些列概念顯然可以佔領制高點,尤其是在創新日新月異的互聯網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在內容生產處理方式上,注意協同,一份素材可以經過不同加工處理,適配不同的群體。
至於怎麼佔領線上行業話語權,隨意說幾個點,出書,上權威媒體……此處太乾貨,洒家還得屯點謀生,就不過多赤裸講述。
五、試運營
三步走——
1、先做一定的內容輸出,以微信公眾號為內容池,打通其他自媒體渠道,完成內容佔位,以便你的關注者能夠方便地找到關於你的詳實信息。
2、爭取各大創業媒體、行業媒體報道,這項工作適合突擊,非日常運營事項,但是格外重要,較強的背書對品牌塑造是最爽利的途徑之一。同時專業媒體產生的內容,方便以後內容生產引用和創建企業以及產品介紹(如創建百科)。
注意媒體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劃分,例如VR行業的一個公司,他即可以直接找VR垂直媒體報道,也可以找專註智能硬體的媒體,如雷鋒網,極客公園,品玩網;同時融資成功後還可以找關注創業的媒體報道,如IT桔子,36氪,創業家,愛黑馬,獵雲網等,同時科技門戶如騰訊科技,搜狐科技,新浪科技也是它的菜,再牛逼一點就上就是總理接見,上人民日報了。 建議抓一個根子,你的潛在用戶群在哪,就打扮好切入對應的媒體。例如,VR(虛擬現實)可以通過給房地產行業帶來的新應用場景進行切入。
3、試運營期間,搭建賬號協同矩陣,以微信公眾號(微博也可以)沉澱用戶,其他渠道,如今日頭條,搜狐媒體平台,企鵝媒體開放平台為傳播引流渠道。最後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個人號+微信群搭建產品型社群。(這是目前最先進的玩法)
試運營收尾階段,通過分析運營數據,根據新媒體行業發展趨勢,確定重點耕種平台,為下階段重點運營提供依據。
拓展閱讀:網紅飛升渠道有玄機
六、正式運營
進入正式運營階段後,根據熱點策劃事件營銷,主動出擊,嘗試引爆流量,同時運維社群形成口碑,直接服務於產品營銷。
關注輿論,做好品牌公關。
以上。
————————————————————
本文首發於2016年4月份,從0到1,老闆們夢寐以求的新媒體操盤指南。
抄襲洗稿本帖者甚眾,各位睜大眼睛認準正主。
正義也許會遲到 但從來不會缺席。
一直在做新媒體運營的me曾以為簡簡單單地發發微博和微信足矣,最多就是寫幾篇原創文章和網友互動一下就是高級運營了,後來知道真相的我懂得too young too simple,其實我根本不懂運營。
1、身處壕企運營新媒體 其實在打諢事情是醬紫的,本來在一家傳統行業私企工作的我,「營銷總監」是我的直接領導,而他的行業背景是公關與出版社。也不知道大BOSS是不是吃錯藥了讓他來帶領整個策劃和運營團隊,一個完全不懂互聯網和新媒體運營的人。雖然是大企業,管理上卻很鬆散,我們小團隊在他的帶領下混著日子,久而久之自己也產生了一種惰性,大家也都是得過且過的活著。
2、離職後的滑鐵盧 悔恨不已終於某天我爆發了「不幹了!」,開始了顛沛流離找工作的生活,一個純北漂青年離職之後那叫一個苦啊。先後投了幾家互聯網公司和一家大型國企,應聘職位是新媒體運營,都得到了面試通知,心裡一陣陣竊喜。面試我的都是產品經理或營銷總監級別人物,在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我迫切希望凸顯自己的才能,此處插播:「雖然我不是精英好歹也在行業混了兩年多,至少不是菜鳥級別吧。」,在談及真正拿得出手的策劃案例上我沉默了,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回到家後深深的反思,難道是我的問題?在基礎方面我是沒有問題的,而我一直未能觸及上一層——策劃,以前認為運營和策劃是聯繫在一起可一定有所不同,所以運營和策劃應該是兩批人,這觀念一直深深地紮根在腦海,終究讓我未能突破運營小白的世界。
3、新媒體策劃運營應該是這樣的策劃先於運營,並生生相惜,沒有策劃方案的運營是胡扯,沒有運營的策劃那是白扯。傳統企業已經有足夠的原始積累,他們的新媒體也僅僅局限於傳播渠道,它們普遍都是壕企,而不像許多互聯網企業都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拿著投資人的錢要用在刀刃上。在這樣的壕企工作當然就是穩定無憂,可也局限著你的思維。
一個完整的策劃運營過程是:需求調研-&>市場定位-&>營銷策略-&>媒體組合-&>創意文案-&>信息發布-&>傳播管理,而我一直在創意文案和信息發不上下功夫,完全忽略了整個策劃運營應有的步驟,試問這樣的工作方式會有成效嗎?人們往往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所以我做新媒體也總拿杜蕾斯說事兒,一直在苦苦尋思別人咋就這麼牛?卻不知道這是幕後團隊精心策劃和運營的成果。
經歷人生滑鐵盧的我明白什麼叫做「年少氣盛」,我們總是說的很多做的很少,看到的很多卻不深入探討。這就是一個新媒體運營人員的獨白:原來我根本不懂運營!此後,我常常混跡於一花網新媒體,汲取他人運營策劃的心得體會,原來策劃運營能夠有如此魅力,希望走在運營道路上的你能引以為戒。
這篇回答比較適合一些初創公司或者規模比較小的新媒體初創團隊閱讀。對於這些缺乏資源和經驗的小團隊來說,要怎麼做才能最快上手新媒體運營呢?
每個初創公司都有自己的目標用戶和發展策略,運營新媒體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在這裡僅僅整理出一些必須要具備的思考過程和運營中的策略方法。
有沒有必要做企業公眾號?
@插坐學院 的創始人何川說,運營公眾號的本質還是為對的人提供對的價值。
首先需要明白,目前公司可以提供給潛在用戶體驗的價值是什麼,如果還沒有想明白這個潛在價值,那就是最根本的商業模式問題。
為什麼要運營初創公司的新媒體?
用最低的成本告訴其他人,你是誰,你的用戶是誰,你可以為用戶創造怎樣的價值。
怎麼運營初創公司的新媒體?
首先,初創公司的新媒體與自媒體人並不一樣。
企業做自媒體要想明白要什麼,即運營這個新媒體的目的是什麼。之後所有的運營都圍繞這個目標去一步一步實現就可以了。
即便寫出無數篇十萬+閱讀的爆文,但運營目標沒有達到就是沒有意義的。
具體下來有 8 個關鍵路徑:
1、數據分析
並不是說每天看看微信公眾號的幾條曲線就是做好了數據分析,做好微信公眾號的數據分析也是一個大問題,就不展開說了。在這裡只是簡單介紹一些不太經常被關注的基本數據指標和數據分析模型。有機會再補充。
- 指標(微信公眾號後台)
用戶增長來源
圖文頁閱讀人數
來源用戶屬性
- 數據分析模型
AARRR(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模型
2、用戶畫像
在數據支持的基礎上,初創團隊可以給自己的用戶做一個很清晰的用戶畫像。
不能做的太泛泛,甚至越詳細越好。這樣之後做內容運營的時候,用戶定位才精準,才更知道投放什麼樣的內容。
3、自媒體布局
對於人力財力精力都有限的初創團隊來說,實在沒有必要大刀闊斧地搞出一個自媒體矩陣來。只要專心做好 1-2 個平台就可以,跟著用戶跑,用戶在哪,你的自媒體平台就做到哪。
4、傳播策略
社會化營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利用社會化網路等互聯網協作平台媒體進行營銷。主要包括 7 種形式:微博、微信、H5 應用、QQ 空間、音頻、漫畫、表情包。通過社會化營銷增加曝光量和產品流量,同時也有助於發展忠實粉絲。
5、內容創作
與用戶畫像相結合,這時候我們已經對自己的目標用戶群有了一個比較詳盡的理解。我們也已經比較了解用戶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麼內容,結合他們偏好的信息接收方式(文字/圖像/音頻/視頻……),將這些他們迫切需要的東西與我們需要推廣的產品相關聯。
6、產品體驗
其實我們可以把自媒體平台看做是產品的一部分,而非簡單的是品牌或者營銷的一部分。用戶關注平台之後想了解什麼,在平台的體驗如何,如果要做一個銷售引流的過程,那麼這個購買邏輯是否流暢,如果要做一個 APP 的引流,那麼這個引流的過程是否順利,這些都會影響用戶的體驗。而關於用戶體驗的問題,可以參考之前在國內外有哪些比較好的「增長黑客」(Growth Hacker) 的案例?這個回答,有講 uber 是如何利用自己產品本身的優勢提高用戶體驗的。
7、推廣渠道
在這裡分享 2 張@饅頭商學院 做過的講座中的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以及可以做到的部分去做推廣。
8、粉絲+社群+線下
在這裡有 3 點要明確。首先,粉絲不是越多越好,快速增長但不精準的粉絲可能會導致後台運營的壞數據而無法給之後的運營增長提供有效的建議。因此,我們需要的是高精準度的粉絲群,或者說高粉絲質量。
其次,自媒體能做的是通過精準定位的營銷活動拉新粉,通過精準投放的內容促活。
最後,如果有能力,可以考慮在線上拉粉絲群,結合線下活動,維護一批種子用戶。
如果想要繼續充電了解更多新媒體運營的知識,可以看:
新媒體營銷的討論與分析:http://www.ailingual.cn/ainterest/topics/e2d7c7e6-1ef1-4b16-8390-3a22f58f5ed2?from=singlemessageamp;amp;isappinstalled=1
新媒體運營:http://www.ailingual.cn/ainterest/topics/05ea0589-27dd-4688-933b-46620ab7988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本文的部分觀點參考自:
1. CEO 的新媒體速成方法論, 牟家和
2. 社會化媒體營銷的 7 種方式及效果, 創業邦
3. 企業公眾號並不是一道必答題,請警惕創業路上的成本黑洞, 沈樂楊
關於初創公司的新媒體營銷可以說的還有很多,之後也還會繼續更新,喜歡的話就點個贊吧~
(? ??_??)?
最近忙裡偷閒看了一本書《從零開始做運營》,作者是張亮,一個和藹可親的大叔,互聯網企業高管,知乎互聯網領域優秀回答者。的確,文字寫的很乾貨,很細膩,對於玩了一年運營的我,裡面的每一個點都深有體會,突然覺得一切理論都是建立在實踐之上的。
這本書對於有志從事運營的初學者是有很大幫助的。的確,互聯網大熱的今天,很多人投身於互聯網,像我這種純正的工科男也選擇了互聯網,但是我更多是以興趣為導向的。興趣讓我選擇了互聯網,興趣讓我選擇了運營,是運營給我開啟了一扇從學校到社會的大門。
我很驚訝的是,作者張亮的觀點和我有許多相似之處,我也一直覺得每一個互聯網都是以產品為核心,那麼產品就是「1」,運營就是「0」如何讓這個產品更有價值,那麼運營和產品缺一不可,很好的運營就相當於「1」後面對的「0」,做的越好「0」的個數越多,產品的價值越大。用張亮的觀點是這樣講的:產品負責生孩子,運營負責養孩子,運營和產品同時出現,分工協作,才能更好地實現產品的塑造和成長。總而言之運營很重要,大家千萬別人為運營就是打雜的。
我們每一個玩公眾號的自媒體人,我們首先應該是很好的運營人,把這些自媒體平台當做產品,把你的內容也當做產品,運營者就是你自己,看你如何運營才能自己的目標。
正如我一直用這樣的一句話介紹我自己:一個從事新媒體運營的工科男,在通往產品經理的道路上摸爬滾打。我也是運營入門進的互聯網,等我在職場上把運營玩熟練了,我會選擇轉產品,這也剛好和張亮在書中提到運營人的職業發展道路驚訝的相似。他也認為運營工作是一個進入互聯網行業的很好的起點,相比產品經理的發展道路,運營可以通達很多其他領域,比如,運營可以轉產品,但產品很少轉運營,運營可以轉文案、資訊崗位等等。
張亮的這本書讓我更加堅信我的職業發展道路,每個崗位都需要沉下心去做,付出了就會有回報。
最近安排太滿,時間不允許寫太長文章,未完待續。
作者介紹華一,一個喜歡自媒體的90後工科男,在通往產品經理的道路上摸爬滾打。在今日頭條、搜狐、網易號、一點資訊等自媒體平台開設專欄。
微信:wdh-1121 公眾號:華一說(huayishuo) 微博:@華一
首先,我覺得我們要規劃和開展一份工作,必須要全面地去了解它。
新媒體的誕生源合於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但它之所以新,是因為相對於傳統媒體的單向傳輸,它與受眾之間的關係是互動的。
新媒體不僅是一個內容集成平台、信息發布平台,更重要的它是一個開放的綜合服務平台。「平台」是可以說是一種雙方或多方之間對等交易的空間或場所,也可以說平台是一個介於市場與企業之間的中間性組織。
媒介平台是指通過某一空間或場所的資源聚合和關係轉換為傳媒經濟提供意義服務,從而實現傳媒產業價值的媒介組織形態。
通過互聯網,新媒體與受眾真正建立起了聯繫,同時,它還具有交互性和跨時空的特點。新媒體給媒體更多的是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模式。
好了,大概了解完新媒體的概念,現在說一下,我認為做新媒體運營最重要東西吧。
新媒體平台的定位
這個定位一定是平台自身的定位和用戶群體的定位,最直接的目的是要去擴大平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那麼這就要從平台本身和粉絲量去規划了。
新媒體的整體平台定位,不外乎說就是新媒體創立的原因:
1.提高企業知名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2.作為一種線上的銷售渠道
3.作為一種宣傳渠道,提高品牌的曝光度
4.內部企業文化的傳播
5.實現個人價值,通過互聯網將個人IP化
這幾點不詳細說明,顯而易見前四點基本上是企業新媒體可能具備的功能,最後一點專門針對於自媒體運營者。不管是新聞公告類,興趣特長類,甚至娛樂八卦,科技大咖,每一位自媒體運營者開創分享平台的時候,其實已經在實現個人價值了。
還有,新媒體平台的定位一定要精準。不要因為想做公司品牌的平台,就每天轉發推送段子;想做銷售渠道,每天都在發布公司新聞;本來是為了提供客戶服務,結果客服平台經常故障。只有你做好平台的定位,你才方便繼續進行粉絲定位,然後才可以開展針對性的運營活動。
說完了平台的定位,下面就來說一下粉絲定位。
我覺得粉絲定位的難度還是大於平台定位的,畢竟這世上最難不過人心。你的平台所累積的粉絲,他們因為什麼原因關注你的平台?他們最想獲取的是什麼資訊?他們的年齡、分布?你都可以說出來么?這大概是一個歸類到數據分析里。
而我認為數據分析就是粉絲定位最為關鍵的一步,當你運營著一個平台的時候,你做的這些工作,就是在定位粉絲,你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運營策略,甚至是每天的每時每刻都要去跟熱點,跟頭條去做文章,做輸出。
有了平台定位和粉絲定位,你的運營就大概會有的主體方向了,其實,我想一個真正的運營人員,在想著為公司盈利的時候,內心一定是想著用戶的。是那種我給用戶服務,而這個服務都是我和用戶都會享受的過程。一個優秀的運營人員,必定是要有理想,有情懷,有思想,有靈感的人。
相關經驗:新媒體行業工作三年,文案/美工/視頻/運營/策劃/諮詢/主管都做過,主要負責微博和微信,方向以時尚/兩性/生活為主,服務客戶有品牌/電商/酒店/自媒體等等。微信做出過10W+閱讀量,微博做出過20W粉。
先說兩件最重要的事情,沒弄明白,你什麼計劃都是白搭。
第一,跟老闆/客戶好好溝通,搞清楚他們的需求。
很多很多很多老闆和客戶,是不大知道他們到底要什麼的,你要問。問什麼呢?舉幾個例子:
1. 問他們覺得哪些號做得好,是他們心裡希望達到的目標。
我拿時尚號舉例,如果我在給一個時尚媒體做新媒體,客戶跟我說,目標是Gogoboi,我肯定很蛋疼。因為一個是媒體,一個是時尚博主且早八百年就紅了,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說明他期待值特別高但也不是很懂行……總之要做好以後溝通的準備和方案了。
但也不用吐槽,知道總比不知道好,你要繼續挖他們的意思,比如問『那是不是比較喜歡這種輕鬆的風格?』或者『是不是覺得要多發明星的內容?』問得越多,你就越知道他們的口味,做起來就越方便。
2. 問對KPI的要求
有的老闆和客戶是看不見行業大多數的,眼裡只有那些top自媒體榜。開個微信號,目標就是三個月一萬粉,半年閱讀量上十萬。這種你就先沉默,然後自己下去查數據,我後面會講。
但是不談KPI的運營都是耍流氓。比如做電商,不談點擊率和轉化率,只要逼格,天天發Vetements不肯發一條Kate Spade打折,那是對你的客戶不負責任。所以你要先有追求KPI的意識,然後再想怎麼樣的KPI比較合理。
當然沒開始之前,基本上是估不準的。還是要跟你的老闆和客戶溝通,爭取一個試運營期,一個月到三個月之間,到期要給他一個合理的KPI估值。
3. 問品牌想傳達的感覺和針對的用戶
為什麼我這個不放在第一條,因為這其實很虛。你問他們要什麼效果,他們就要擴大影響,打造品牌美譽度之類的,基本等於廢話。所以你先問他們喜歡什麼樣的,比較能了解他們真實想法。但問這個的意思是,你以後操作不能背離這些大原則。如果客戶一直強調檔次和正規,那就少用網路用語;如果他說要『求新求快』,你就做好以後天天抓熱點的準備。
至於針對用戶,這和推廣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你做好準備,不要老想著把用戶群細分再細分,任何用戶群的情感需求都是有相似性的,找同不求異。一開始就盯著小眾市場和極少用戶來做新媒體的,除非你內容好得不行或者花大錢去推,不然一般做不成。
第二,了解自己有什麼資源
1. 人
其實這個事情極其重要。一個資深或逗比的文案,和一個混字數的,兩者簡直是天壤之別;一個能自己想點子且有經驗的運營,和一個什麼都是第一次嘗試的小白,差別也是不小。先算算團隊內有誰,各人的能力怎麼樣,才能知道大概做事的體量在哪裡,怎麼樣才能資源利用最大化。
2. 錢
市場推廣的路千萬條,但你得有錢(恩也許人脈也行……那就把人脈歸在前面那條吧)。你大概一個月有多少的市場運營預算,做活動又能要到多少,心裡要有數。這樣才知道能做多少渠道,保證多少曝光率。
總之資源的意思就是,你開始做之前,必須心裡有數,知道自己目前手裡的東西。硬撐一時可以,長久一是大家都是人都會累,二是容易走下坡:如果一直超高負荷工作,也很難有心思產生好的創意(除非自己特別喜歡做的內容)
這些問題搞清楚了,就跟做飯前,已經知道做法也已經有了食材,那具體怎麼做,在大步驟ok的情況下,都可以有點新意了——就跟紅燒雞翅和可樂雞翅一樣,火候到了,放的料都可以變化。
分兩片來做,一是日常運營策劃,就是平時你們做的內容。先分版塊(大概發哪些方面的內容),然後按照時間排(周一到周日,幾點幾點什麼的),到時候一邊做一邊調整,該斃的東西及時斃掉,該跟的東西隨時跟進。
二是活動策劃,比如剛開賬戶要不要搞活動;或者要不要搞線下之類的。每一次活動之前最好先單做一個計劃書。
如果有錢也打算做推廣的話,再加一個推廣計劃和施行,比如做不做新浪的賬號推廣和頭條號之類;要不要跟各大公關合作什麼的,看自身條件吧,有就做,沒有也不能強求。
及時統計數據,做好分析和調整。以微博為例,數據可以統計這些:- 每一條具體內容
- 在什麼類別下
- 發的時間(日期,當日的時間)
- 轉評贊+閱讀量
- 如有視頻,視頻點擊率;如有鏈接,鏈接點擊率
- 粉絲增長數,退訂數等等
- 是否有KOL轉發
- 競爭對手的情況
做個excel,沒事順序倒序篩選多看看,找找規律和用戶的口味。
最後一句,不到萬不得已,別買粉和engagement。雖然國內的大形勢,基本大號都在買,但如果你剛上手就養成這個習慣,就是自己把自己廢了。
有同行歡迎交流!
PS. 已開通值乎,歡迎來玩,我是個好脾氣的巨蟹座XD再好的文案,規劃,遇到傻逼的公司也一樣是枉然
內容運營方法論
常常有做新媒體運營的朋友找我吐槽:明明發了那麼多推文,追熱點、寫段子、研究爆款文章標題,最後的結局依舊是沒人閱讀、沒人轉發,每次推送一篇文章粉絲沒增長多少反而掉了很多,想了好多辦法依然沒什麼卵用。
我想,這也是很多內容運營的困惑吧。
好的內容,往往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合,一些爆款文章的傳播在偶然性中帶著必然性。比如說今天刷屏的張五毛《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這裡包含外地人在北京打拚的辛酸苦辣,一些區域性的地域歧視,一線城市的房產難、落戶難,人際交往冷漠等等爆點,尤其是地域歧視這個問題一點就爆。假如,你把北京換成上海、廣州、深圳這篇文章的邏輯依然沒有絲毫問題。
天時和地利往往需要命運的垂憐,而人和則是我們可以自己把握的。
傑克·特勞特在《定位》中說:定位是在潛在顧客的心智中佔領一個有價值的位置,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創造某種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經存在的認知,去重組已存在的關聯認知,定位也許會要求你極度簡化你的傳播內容。複雜是定位的大敵,簡單是定位的真諦。
作為內容締造者,你一定要清楚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有所為有所不為,並且形成自己的風格,給自己貼上一個標籤,以搶佔用戶心中的一個位置,並且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
提起陌陌,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約炮;提起豆瓣,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一群小清新小文藝的聚集地;提起知乎,大家第一個想到是這裡潛伏著一群各行各業的大神,乾貨很多。
這些都是人格化的標籤,用戶發現你、喜歡你、主動分享你。
清楚了定位和目標人群後,需要掌握內容運營的底層邏輯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方法論,每個人的方法論都不一樣,我推薦的方法論是:
解構-觀測-對標-學習-重構
解構:分析產品定位,確定運營目標和人群。
比如我寫公眾號,面對的人群是想了解互聯網運營,或者有著1-3年工作經驗的人群,我的目標定位就是這樣一群人!在這裡,我會分享運營工作上面的一些經驗,職場相關的工作技巧(雖然我還沒有寫)。
長期來看,我主要分享活動、用戶、內容以及數據4個方向的知識,為此,我製作了Q3季度的公眾號寫作規劃,每個月更新四篇,以周為單位來更新,每個月確定2篇重點更新。這樣,我就把未來三個月的事情做了拆解,每個月每一周做的事情更有針對性。
內容運營一定要長短結合,既有長期戰略又有短期手段。長期戰略就是持續的向用戶輸出內容,建立人格化標籤,短期手段就是打造幾篇精品內容,吸引流量,促進內容傳播。
觀測:運營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內容平台明確定位和目標人群後,輸出的內容命中目標人群的精度難以把握,這樣,就需要我們實時盯住關鍵指標,不斷的探索、驗證、修改,內容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用戶有興趣的內容是否在當時的定位之內?是目標人群定位錯了,還是渠道引流過來的用戶不符合平台的定位等等,通過數據,可以定位到具體原因。下面這些核心指標一定要關註:
1.頁面數據:PV、UV、打開率、轉發率、評論數、訪問次數、人均訪問頁面、平均訪問時常、跳出率;
2.用戶數據:新增用戶數、取關用戶數、次日留存率、七日留存率、DAU;
對標:這個就比較容易了,找出這個行業做的最好的,把他研究透,他是UGC還是PGC,生產的內容如何,傳播機制是什麼,會員體系如何搭建,用戶激勵的方法等等。
學習:比如咪蒙前段發了一篇小黃文,被微信關了一個月的小黑屋,這事兒我們就不要再做了。
重構就是把零散的運營思路串在一起形成體系的運營策略,在這裡就不細說了。
UGC平台如何運營?
任何一個平台的成長都需經歷啟動期-成長期-爆發期-成熟期-衰退期五個階段,UGC平台也不例外,衰退期我們暫不考慮,前4個階段我們改如何去做呢?
啟動期:互聯網都在流傳當年馬化騰在QICQ剛剛上線的時候冒充小美女陪用戶聊天,我覺得這個可信度極高。任何一個產品在剛剛開始啟動的時候,只有極少的用戶,怎麼辦呢?比如社交軟體陌陌、探探,你登陸的時候總是看到附近有很多顏高、胸大、腿長的美女,你可能認為:哇,這個平台的女性用戶真多。真是圖樣圖森破。你給他們發送消息,他們一般都有固定的回復有些甚至沒有回復,搞的好像人氣很旺,其實這些都是程序從網路上按照演算法爬取的照片。
UGC平台在上線初期的時候,最開始的內容也都是由內部員工創造的,註冊一個賬號發表一個帖子,在註冊N多個馬甲小號回貼,營造出一種良好的互動氛圍。往往這些帖子都圍繞著平台的定位來開展的,比如本地生活服務平台,發的帖子一定是哪家的餐館有什麼樣的特色菜,哪個理髮店的髮型師比較nice。
上線初期的內容要聚焦平台的定位來展開,引導用戶生產內容也是如此,不然會造成平台定位混淆,用戶沒法建立清晰的認知。
成長期:經過前期的鋪墊,這一階段平台已經開始聚集一些用戶,但是問題是缺少優質的內容,這時候平台需要做的是邀請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來塑造內容,比如知乎在早期的時候邀請李開復、雷軍等;分達在上線之後邀請王思聰、李銀河、周國平、羅振宇、汪峰,章子怡等眾多明星大咖及健康領域、理財領域、職場領域等名人答主在分答付費語音平台回答各類問題。上線僅四十二天,取得超過1000萬註冊用戶的驕人戰績。行業大V本身帶有極強的話題性和傳播性,他們對於平台的成長期很重要,往往,邁不過這個坎,平台很可能就過不下去。
爆發期:平台人數的快速增長,如何提高用戶的留存尤其是大V的留存,讓他們持續的產出內容就顯得至關重要,這時候平台運營者就要設計精神或者物質的機制讓他們留下來。
比如知乎的關注、點贊、收藏、評論等,比如分達、小密圈的付費,都是有效提高留存的方法。
成熟期:成熟期的平台已經形成了良性的生產內容、消費內容的循環,這一階段的任務就是不斷優化機制,提高內容的質量、促進用戶主動傳播內容,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加入平台內容的生產。
我是從傳統房地產策劃轉到新媒體運營,剛開始覺得什麼都很新鮮,對於90後,很喜歡。但是至今還在摸索,新媒體運營的主幹與策略。身在創業公司,沒有資金拓展,只能在免費的渠道上下功夫。目前和新boss磨合了兩個月,還是不懂boss要什麼 想什麼。。。不敢疲憊 只能前行。
最新正準備新入行新媒體運營,創意策劃很重要是嗎,實在迷茫。求大神解答
首先新媒體運營是企業整體運營的其中一部分工作而已;現在好多企業都在說著新媒體營銷、新媒體運營等等,卻渾然不知自己本身就是用傳統的運營方式做著新媒體的運營工作;好多企業對於新媒體都以為是微博微信等運營其實不然,首先新媒體不單單包括微博微信,還包括其他各類電子媒體等都應該算是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來定義的。你要明白運營的目的是什麼,其實就是把公司的產品/服務盡全力讓用戶接受,實現商業價值。那麼運營有好多種方式,新媒體運營只是現今用戶手中較常用於接收信息的平台而已,那麼你就要把信息出現在此平台上面,讓用戶與你一起玩。要想做好運營的話首先你要了解你的產品,你的用戶、然後策劃好你的運營方案通過後期產品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運營方案手法去操作。世界上沒有固定不變的運營方式,也並不是別的公司的運營方案好用,對於你來哦說不一定好用。所以還需要靠項目來慢慢積累實戰經驗。如果還有想了解的可以加我微信vison2355524572
這個是剛開始的小白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每個朋友運營的行業不同都有各自的方法,下面是我總結的一套系統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小白你: 和別人不同我認為運營首先是懂產品,一個不懂產品的運營就沒有軟文方向。產品的優勢劣勢。產品是是客戶的硬性痛點還是潛在慾望。如果是硬性痛點文案就可以直接硬性廣告,如果是潛在慾望那就先用軟文激發潛在慾望再進行推廣。就像公牛插座,產品的賣點是硬性賣點文案直接就是硬性廣告。
說完了產品我們來聊一聊推廣,通過你知道的產品賣點來腦爆可能的用戶群體他的職業,上網時間,對產品的興趣點。然後根據你的產品特性用客戶喜歡的表達方式寫文案,然後把文案投放到不同的渠道。(現在是測試用戶群體和渠道自己要多寫多試沒走取巧的方法)
下一步我們說優化,把平台上的用戶進行一對一調查。掌握用戶的職業和他們的需求年齡段。看一下我們的用戶是不是就是我們腦爆的那樣。然後根據我們調查問卷的方向寫文案。同時根據用戶的興趣點優化產品。多餘的內容就可以砍掉,剛開始推廣的定位就要精,鎖定目標用戶進行推廣。
大綱說完了,我們來說規劃。
從我的經驗來看產品賣點總結,一幫人一天時間完全就可以了。之後就是自己腦爆用戶群體。人數要多,方便從不同角度來看問題。腦爆完之後自己要有決斷,把一些看上去就不合理的方案直接刪除。總結出來三到五個可能的目標群體來進行推廣。時間上最多三天左右搞定。下一步就是分配任務把把腦爆的幾個用戶群體分給不同的人去做文案,然後給相同的資金投放。一個月周期完全可以看效果。最後是優化把已經吸引來的用戶進行一對一調查,確立我們的用戶群體。然後集結所有資源推廣。 所有的運營都是按照這個方向進行的,沒有一次就好的事情,運營本來就是不斷的試錯,不斷的優化。 如果你感覺上面說的對你有用,可以點我的主頁關注我,讓我可以把我的經驗分享給你。現在大概有3000萬微信公眾號,由此可見競爭有多大。很多老一批的大V號都開始走下坡路,因為越來越多同類型的公眾號,粉絲圈被瓜分得越來越小。也有一些新號在野蠻生長,但成功的屈指可數。
我們回到話題,新媒體出路在那?那我們先要明白新媒體是什麼?做好這個職位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從媒體的概念來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本質,都是溝通品牌與潛在消費者的媒介。傳統媒體時代,只有權威機構才具有媒體資質,它們通過傳統媒介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渠道傳播信息。而關於新媒體的定義有很多,至今都沒有確切的定論,不過它具有以下特點。
1、對互聯網有強大依賴性,傳播圈更加平民化、傳播範圍更廣。
2、人人都可以是內容的生成者、人人都可以是傳播者。
3、信息公開化、個性化,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
4、傳播狀態由一點對多點變為多點對多點。
新媒體運營不僅僅是微信、微博,它是一項雜且考驗綜合能力的工作。接下來我們談談,勝任這項工作需要怎樣的職業技能!新媒體人日常工作都是在幹嘛?
要想做好新媒體就要把它當成項目來看待,不然你只能止於表面、停滯不前。在做項目之前就要規劃好,新媒體營銷也同樣如此。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前期規劃時期
內容定位:你擅長什麼,對哪一領域的內容感興趣,忌選擇自己不熟悉、不感興趣的內容
用戶畫像分析 :那一部分人會看這一類型的內容,對年齡、學識、性別、愛好、地域進行精確的篩選
公眾號屬性定位:走什麼類型的排版、文字風格,內容屬於什麼性質,毒雞湯還是乾貨
差異性思考:360行,幾乎什麼領域都有寫,無差別內容憑什麼留住粉絲
2、運營階段工作內容
軟文編輯:需找話題內容、抓熱點整理編輯,這就很考驗文字功底了。一篇爆文如何形成?不僅僅是文採好就可以,更重要的一步是抓住用戶的情感訴求,產生現象級的自傳播。
推廣拉新:新媒體的難點不在於生產優質的內容,而是找到想看這部分內容的用戶。數據分析、網路推廣、廣告投放、活動策劃、KOL轉發、資源置換互推等等都要去學習,然後實踐。
用戶維護:深入了解用戶,及時與用戶互動,提高用戶活躍度。
3、商業計劃時期
內容方向改變:產品或服務上線後,如何在不影響粉絲的閱讀習慣下,進行軟文推送。
學會洽談合作:不想盈利的新媒體人都是耍流氓。無論通過什麼類型的變現方式,都要去與他人洽談。如何以最小的資源,賺取最大的利益,也成了新媒體人solgan。
對自己的職業技能比較清楚之後,我們的未來可發展發向就比較清晰了。假如有一天失業了,我們還可以往這幾個方面去發展。
廣告文案:每天撰寫軟文是新媒體人最基本的工作,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寫作能力也會有質的飛躍。對文案來說,優秀的寫作能力跟樓房地基一樣重要。新媒體人轉行文案有一定的優勢。不懂這些,文案永遠寫不好
品牌策劃:新媒體人無論是線上活動還是線下活動,策劃的創意以及活動流程都需要自己去思考、操作。新媒體運營跟品牌運營也是有相似之處,新媒體本身就是一個IP品牌,品牌策略、品牌形象、品牌定位都需要去策劃優化。
產品運營:新媒體跟產品的本質是一致的。用戶拉新、留存、促活、轉化,運營的思維方式是一樣的。
媒介公關:在很多公司里,新媒體作為一種媒介渠道,主要是用作於品牌宣傳、公司新聞發布。這類新媒體運營一般屬於屬於市場公關體系,它更加註重於自媒體資源的維護。
我在「頭條號」當「零時工」半年來的一點經驗和感慨
先別提如何規劃,如何展開,因為現實也總是要考慮進去的因素。一般來說,提到新媒體,大抵不得不提「今日頭條」,據說這個平台上有著幾億的讀者。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就是它能代表你身邊那個應有盡有的社會生態環境,可成為社會慾望的總結!
很多作者大概都很想在人群這麼海量的平台上獲得成功,卻不想去弄清自己所處的環境。屈指算來,我入駐「頭條號」也快半年了,以每天一文的更新速度計算,也發了百十來篇文章了。看似將將要過新手期,基本上也已對上了平台公告的條件,儘管不是意料之中的事,也象天上掉餡餅似的毫無徵兆的爆了幾篇所謂的「爆文」,但轉正當一個「正式工」的期望卻一直遙遙無期的沒有消息,「頭條號」指數忽上忽下的也無任何轉正的徵兆。這讓自認為此前在傳統媒體上歷練過,沒憑關係,就自然來稿也在全國幾十家報刊發表過文章,自以為是一個老手的我不免相當氣餒和困惑,同時,也有點找不到北的感覺!
那一陣子是有些失落,想打退堂鼓,感到網上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的因素,不規範,沒有什麼章法,作者的權益也沒人管,這些自媒體平台不是我這種人該來的地方。感覺平台上那一個亂,也跟社會上差不多,有人搬運別人的東西註冊多號運營,搶奪平台流量資源,收入號稱幾十萬上百萬;有的人四百塊錢一個,批發販賣過了新手期的號,好象他成了「過號專家」;有人乾脆「辦班」,教你如何利用平台規則投機,實現盈利。以往的經驗完全與現實脫節了。低門檻,泛社會化的公眾平台,似乎也只有越簡單,越三俗,越獵奇,越娛樂,那種誰都欣賞得了的東西,最好是明星們的風流韻事,才能越討人喜歡,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推薦!
當然,我也知道這不是一個平台的全部。人海茫茫,即使淹沒了你的才能,沒有千里馬,也總該有樂伯,總會有和你目標一致同樣的一群人,我試著找到這些人,看看人家有什麼現成的成功經驗可借鑒,是怎麼過的新手期?有一段時間,我在平台上就專門盯著這一類的文章看,看著看著,我發現今日頭條推薦給我的文章,正象它推薦說明的一樣,會根據讀者的興趣智能推薦。一時間,那些「我是如何在十天之內過新手期的」「教你如何打造10V+的爆文,秒過新手期」「發文五篇,教你如何順利的新手期」「早知道,自媒體運營這麼簡單就好了」「三天刷屏兩次!我們如何打造1000W+流量的策劃」充斥著我的眼帘,都是成功案例!這無疑在增加了我信心的同時,也加重了對我的折磨!
怎麼都是教會人如何投機,而不是告訴你該注意內容呢?點進去看人家截屏展示過新手期的東西,似乎也確實沒啥內容,感覺不到有多高的權重。有些就是一些生活小知識,張三說那樣,李四說這樣,似乎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純粹是一種很自我的表現。那些有感而發「心靈雞湯」類的東西,境界也不是很高,而且文筆一般,沒提練出啥社會共性。可人家怎麼就過了呢?怎麼就佔有了社會資源?難道真的存在什麼代溝、價值觀和是非觀的不同?
後來我發現點進去這也是別人的一種營銷策略,這個無關價值和意義,只要有感興趣的人,就會有感興趣的東西呈現在你眼前,吸引你去看,關注他。總之不管這樣的信息資源有沒有社會進步效應,都會有人投其所好地在你的需求上下功夫,這就象「紅頂中介」和「號販子」,是根據需要生成的;很多人咋咋呼呼,在平台上玩得是遊戲規則,吃得是「吸睛飯」,這就是市場經濟,對方彷彿一眼看穿了你的心思,文章的價值也不在於文章內容本身,而在於外在形式,在於凝結在標題上的那點誘惑性,在於能吸引你點擊進去的流量。這就是務實呀,人家把事情都做到了這個份上,這真是物擇天竟,適者生存。看人家這麼從容的賺流量,別說腦洞大開,我也意識到了,是社會變化演繹到了這一步,自己不相適應罷了!
到現在,我在「今日頭條」也還是個「零時工」,沒有過新手期,但經此一番折騰,我不抱怨,不氣餒了。本來就不指著這個吃飯,純粹是閑著無事寫著玩兒的,何必去那麼認真呢?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過得了新手期和過不了新手期,咱都得以平常心來看待!
也是剛進入自媒體運營的一隻小白。微信公眾號已註冊,主要就是寫寫文章,主要就是一些雞湯文吧。不知道之後會怎樣。一邊摸索一邊走,好多問題啊,不知道該如何引流,不知道怎樣的題材受歡迎,求大神支招!
我喜歡用理性的思維去做一些判斷和預測,經常准,所以經常惹人不高興!
在過去的10年,互聯網像是收割機一般風捲殘雲般收拾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商業流通、服務業已無一倖免被互聯網重塑!
互聯網崛起引發幾個大賭徒公開對賭,押上幾個億,賭的全國人民心跳不止!
賭什麼?
賭實體經濟牛還是電商領頭的互聯網經濟牛?
還沒等小馬、王老闆、董小姐、雷布斯們分個勝負出來!
微商為代表的社交電商模式又掀起一輪高潮!
那麼究竟如何正確看微商(移動社交電商)?
我以3年深入研究新媒體發展以及微商運營規律,結合諸多牛人大咖經典觀點,做出總結及預判!
互聯網新語
這幾年網民朋友、屌絲、創業者、苦逼們活的不容易,口中掛滿一個又一個互聯網新詞!
流量、入口、日活、月活、激活、留存......
然後從互聯網營銷到新媒體營銷,從020到新零售!從微商到移動電商!
一遍一遍被台上的大師洗腦!人艱不拆、藍瘦、香菇、安利,你有沒有目瞪口呆又不好意思問什麼內涵意思回家第一時間度娘的感受?
商業變遷
過去的傳統商業,你投資開家店,起個名字,租個門面,進貨出貨,10年不變,你都會活的很滋潤!10年時間,周圍的後進入者很難把你怎樣!
後來有了電商,早期進入,尤其是2006-2012年之間,選品不太離譜、每天學習和學以致用、稍微用點心堅持一下的,基本都趕上了那一波互聯網紅利,現在回頭看紅利的背後其實是稅收和相關部門監管真空紅利!
早期敢刷單、直通車敢砸錢、敢上第一批天貓的,現在基本屬於活的較滋潤的一批人!
後來又有了微商-美其名曰:移動社交電商
2013年當微信突破6億大關,很多人瞅准了這社交工具中蘊含的極大商業價值!
起初,也許是一些個體的想法和做法,發現用微信朋友圈是可以賣自家產品的!
後來,一個大秘密被所有人包括商家、廠家所發現,那就是--微信的推廣費用極低、效果極好的一種營銷模式!
於是,魚塘理論說應運而生,意思是你要把公眾號和朋友圈像一個魚塘一樣維護,不斷吸引放魚(吸粉加人)魚多了,生意就不愁了!
然而,問題來了,當所有人都跳進一個面積有限的魚塘時,結果就未必那麼美好了!再後來又有人指出,這理論不對呀,這不是暗示一鎚子買賣嗎!魚吃了不就沒了嗎?
其實,事實也就是如此,很多通過朋友圈購買商品的都是基於面子下單,復購率是極低的!這個也是我們通過項目實踐得出的結論!
後來又有人出了牧場養殖理論,就是你要把公眾號和朋友圈像經營一個牧場那樣經營,不斷給奶牛或者母雞喂飼料(輸送有價值的內容)!
理論畢竟是理論,自我認知還是很重要的,是不是真的所有人都適合創業經商、搞營銷策劃甚至是做自媒體?
答案:一定不是!
我一直認為「全民創業」這話會和當年「上山下鄉」一樣經典和精闢、流芳百世!
總之,不管什麼理論推動,很多人都殺進來了!
微商數量在2015-2016劇增,央視報道的數據是2000萬,我想如果把那些專業求贊換床上四件套、拉票黨全部算上一定超過4000萬!
小時看過一部關於股神的電視,得意洋洋的股神坐在車裡路過菜市場,忽然看到買家的大媽們都沖向交易所購買股票,趕緊對手下人說了句:趕緊把手上的股票全拋掉!
那麼如果現在的你是在從事微商,是趕緊去找個班上還是智慧的轉型呢?如有興趣,關注我們,參加王策說微商的線上課程,你一定找到答案!
總結一下微商模式的幾部曲
2014野蠻生長期
中國很多事物都是這樣,渾水摸魚不是白說的,這一年殺進去的很多小夥伴致了富!
2015幾輪高潮期
這年很多正規軍殺入,把勢單力薄的個體擠出局,團隊作戰、品牌包裝、造星,利用社交工具邀約招商,最後藉助會銷掀起高潮實現射門動作,現場激發千萬、過億成交!
同時這一年,分銷模式崛起,諸多品牌藉助分銷模式賺的盆滿缽滿!
此時的分銷系統在每天混跡微信群、朋友圈的微小白眼裡,猶如拿著紅纓槍的選手突然遇見半自動步槍的感覺!
2016震蕩調整期
騰訊開始無法忍受太多逾越規則的外掛、機器群控在微信環境內肆意亂撞和對自己的不尊重,開始大刀闊斧的封殺、封殺、封殺!
2016年騰訊團隊封殺外掛、封殺三級分銷、封殺群控、封殺誘導分享......
一切都是為了讓微信獲得更好使用體驗,更好的發展、走的更遠,而野心也絕不會僅僅是社交工具那麼簡單!
這一點從小程序、微黃金、朋友圈廣告、微信支付服務陸續完善出台上線等動作可見一斑!
2017會是什麼?我的預判是鳳凰涅槃期!
1.2017年的微商模式會更加理性、更加智慧的生存發展,分享社群經濟的紅利未來3年不會減退!
2.好的會一直好下去,不夠好的一定會被市場淘汰!這是鐵律!更多專業的團隊、優質的產品和內容生產者會陸續殺入,讓勢單力薄、品相差的產品和服務推出,劣幣驅逐良幣在互信息高度透明的互聯網背景下不適用!
3.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是品牌之所以坐大的根本原因!
具體的內容會在後續文章中和課程中詳述,敬請期待!
廣告
基於對微信公眾號開發、微商城運營和對微信營銷的充分理解,我們幫助廠商、實體店鋪、培訓講師實現微營銷轉型,用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回報,抓住分享、社群經濟的紅利!
如果
你是自媒體達人,每天生產優質的內容卻不懂得去變現!
你代理幾個不錯的很好的產品,甚至已擁有自己的品牌,幾家不錯的店鋪,卻飽受各項成本上漲因素困擾,也不會微信營銷!
或者
你是業界知名的講師,有屬於自己的品牌課程,每天西裝筆挺的奔波於各地機場、酒店,同時遭受機構的剝削!去年10月,我幫助一位不錯的老師用微信營銷的方式推廣他的一套微課程,上線第一個月幫他賺了40多萬,並且沒耽誤他去講授既定的線下課程、參加沙龍活動和去好講師擔任評委,我想這是目前很多國內二線講師一年的收入總和!最重要的是,這樣你可以在家陪伴孩子,無需奔波!
微信公眾號:艾塔生涯規劃
90歲的女王大人竟然很潮地在白金漢宮的官網上掛了個招聘啟事,打算招個新媒體主管,幫助自己管理皇室的幾個官方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賬號,維護王室形象。年薪4.5萬到5萬英鎊(上限約合46萬人民幣,根據個人表現調整),包含33天帶薪休假,包午飯,在白金漢宮辦公,還可以享有隨王室人員出席各種活動的機會。而且,所有人都可以在網上申請,所以,你可能離女王成為你的BOSS只差最後一封簡歷了!
之前做過段時間和微信相關的事情,互聯網速度發展之快讓各類的規律能發生改變,我總感覺這個崗位有點虛,領導讓你來做就讓你能提升他的業績,殊不知也許也是和他的產品,所處的行業,還有老闆對這一塊的看法和認知度吧,所以選擇新媒體行業還是要看你對這個行業的把握度,還有就是新媒體運營還是基於原來的基礎上,有一定的規律,新的規律要探索,老的東西要不斷的實操,就是這個行業,新手也是要考慮好進入
以上的討論實在太弱,沒有含金量,大家可以研究訂閱一些公眾,如91運營之類的靠譜網站,看他們的運營方法。
推薦閱讀:
※蘭亭集勢在運營上出了哪些問題?
※「簽到」這種功能除了拉升活躍數據外還有別的作用嗎?
※今日頭條等媒體平台,對輸出優質內容的自媒體人,有什麼運營價值?
※初創公司的新媒體怎麼運營?
※如何評價半撇私塾的全棧新媒體駭客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