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7年末(原為2014年),龍芯處理器的發展狀況如何?

看到@vczh 大大和一幫人在微博打嘴仗,很好奇真實的情況如何?希望有客觀數據做支撐

&> 龍芯(英語:Loongson,舊稱GODSON)是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設計的通用中央處理器,採用MIPS精簡指令集架構,獲得了MIPS科技公司專利授權。第一型的速度是266MHz,於2002年起使用;2號速度最高為1GHz,3號於2010年推出成品,而設計的目標在多核心。目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亦有研發以龍芯為處理器的超級計算機計劃。

Source: 龍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卧槽原來排名第一一千多贊的那個答案不見了!

----------------------------------------------------------

現狀:

1. MIPS領域算是比較好的CPU;
2. 綜合桌面平台來看性能屬於中等偏下,和主流產品有兩代左右的差距;(為什麼兩代差距還叫中等偏下是因為你們都只看到了Intel和AMD這種頂端公司的產品)。
3. 在超算方面有應用潛力;
4. 民用市場方面約等於0;
5. 產品迭代周期偏長。

--------------------------------------------------------

龍芯在MIPS領域已經算是不錯的CPU了。莫名其妙的黑,簡直是傻逼透頂。

龍芯在之前的性能確實不怎麼樣,並不完全是硬體緣故。龍芯的設計基本上是上上一代主流設計+上一代製程。差距大概是兩代。之前性能爛,主要因為沒有編譯器。但是現在龍芯前有魔改GCC,後有LLVM,雖然問題也有,起碼Linux可以流暢運行是沒問題了。要不然你以為Stallman是傻逼嗎。

另外,龍芯其實不算軍方的背景,軍方另外有CPU,貌似是國防科大在牽頭搞。
(樓下有人說了,國防科大的飛騰和總參56所的神威)

------------------------------------------------------

另外人家龍芯基本上就是微架構之後的事情是全自主研發。指令集是買的MIPS(至於為什麼不買ARM是有說頭的,大家自己去搜吧),匯流排是AMD買來的HT,所以南橋也是按摩店的,當然也能配合按摩店的顯卡用。據說龍芯曾經考慮過做GPU後來忙不過來放棄了。總體來說還是挺務實的,除了以X死相知道晶元設計。不知道為啥Hu Weihu非常好這一口。

http://OpenBenchmarking.org 上有benchmark的結果,可以自己看看。(其實挺打臉的)

3B1W Benchmarks [1404098-SO-3B1W2703307]


反正Richard Stallman用的筆記本是龍芯的...


龍芯的問題,在我看來,主要有兩點:

  1. 天朝宣傳部門幫倒忙。真理部總喜歡大肆吹捧民族產業,動輒「世界先進水平」,讓不明真相的群眾以為可以和Intel扳扳手腕了;結果真實情況又產生了巨大的落差,給人以「你TMD是不是逗我啊」的印象。說句實話, 只要是紮實的進步,不必諱言進步的幅度,有一點是一點,實事求是。
  2. 商業運作有問題。我看了樓上一些發言,多是從技術上談。問題是,技術上成功不代表商業成功。X86其實不算什麼很優秀的架構,技術上比它優秀的不少,不過像它這樣成功的卻沒有。按理說,龍芯這種背靠國家,能利用一些行政資源的項目,機會還是不少的,關鍵是看你怎麼運作。你看人家瑞芯微,從很簡單的MP3晶元做起,現在慢慢可以做ARM的中低端晶元了,不少低端機在用,甚至都搭上Intel了。相比之下,龍芯的商業運作弱爆了。

其實能用是一個相當低的標準。你說win3.1跑word也能寫文章是吧,那在你還有win8的情況下,現在給你win3.1你還要嗎?


但是軍方用國內的東西來做自己的系統無可厚非。


求摺疊
個人感覺,龍芯被噴主要還是因為宣傳策略導致容易被黑,胡老師對太祖的推崇戳到了很多人G點,要是他說龍芯是秉承校長遺志,發揚三*民*主義榮光,向minzhu燈塔美利堅的Intel致敬,向ziyou之光大台灣獻禮,我覺著龍芯在網上就會被奉為中國的良心了。
當然,這研究經費也就沒人給了


工藝都沒有,談論CPU,架構,程序有毛線用!黑龍芯,實際是為中國的製造業而感到悲哀。
先說說背景吧,機械,微電子,封裝,計算機都是本科專業以上,研究生封裝

對於一個晶元,我覺得分兩部分:

  1. 電路,版圖設計,指令集,寄存器設計等等,其實都是算是容易做的。這些是做不做的好的問題。換句話來說,這些工作就算做不好,出來的晶元還是能夠用的。
  2. 半導體晶圓的製作、光刻機的製造、掩模製作,曝光機的製作,離子注入機的製作等等,這些才是難做的。而且這些是做不做得了的問題,是一個生死存亡的問題。你如果生產不了這些機器,你連個三極體都做不出來。

對於第二項,依賴於基礎工業,比如材料,高精度機床等等這類工業的進步。雖說現在這些機器開始國產化,但實際上最最基本的核心零件,比如軸承軌道閥門等等,肯定依賴進口。為什麼?雖然我沒有拆過國產機器,但我了解中國的基礎產業。憑中國那點薄弱的基礎,根本做不出來。實際上,對於第二項的設備,我國基本靠進口。別人要是不進口,呵呵,電子管也能拼個CISC的CPU,你去用吧。

事實上,絕大多聲稱全國產的產品,包括軍工的飛機,引擎等等,都不可能從礦石這樣的原材料開始,一步步完全加工出來。即使中國地大物博,基本什麼元素都有。注意這裡說的是不可能,有人可能說美國德國日本那些國家不也不做嘛。不過請記住,那些國家是由於成本考慮而不做,並不是他們不能做。而我們泱泱大國是壓根沒法做

之前播出的大國重器,不懂的人覺得:哇,機床好大好牛逼啊,各項指標頂天了。懂得的人:關鍵零件,什麼軸承軌道液壓系統,全是用外國,自己拼裝一下,好意思說是中國製造?!愛國者不好意思,中國真做不了大型軸承!學過機械都知道,沒有軸承軌道意味著什麼機械都做不了。

我們發動機都是渣渣,材料根本不過關。高溫葉片,別人都去做單晶定向凝結了,國內還搞高溫合金。

很多人搞不清楚做不做得好做不做得了之間的區別。INTEL的工藝是最牛逼的,錢也賺最多,但是就用差點的工藝,也可以做出能用的晶元,頂多耗能大點,性能差點。這些中國也可以做。ANALOG,TI這些公司做的放大器,感測器,就真是做不做得了的問題了。中國根本不能做好的放大器,感測器。這些IC全都得靠進口。要是打起仗來,國外停止進口,你能想像沒有感測設備的坦克飛機跟美帝小日本打?

各位看官,關於中國製造業,看看我的收藏夾吧。雖然文章不多。


這麼多人評論, 就沒一個用戶出現么? 光分析是沒有用的, 你們不知道帶項目的胡偉武可以,不認識一開始就幫龍芯改系統的劉世偉也可以. 怎麼連龍芯產品都沒用過, 跑分也沒跑過,軟體也沒編譯過,就來嘚吧嘚吧, 這算什麼情況?
=
=
=
=
=
=
=
=
=
就是一群 鍵盤超人, 簡稱: 噴子

知乎的環境能再差點么? 這和貼吧有什麼區別?

=============================
以上是發泄,下面是正文

我是從第一批公開發售的龍芯用到現在的. 早期的龍芯盒子,就和個放hdd 硬碟的硬碟盒似的, 當時發售的時候還出過一個插曲, 電磁輻射屏蔽不過關, 後來改了下盒子的結構才達標的,當然這不是問題,我們用的時候,都是直接拆掉盒子裸奔的. 價格我已經記不太清了, 首發預訂用戶還是什麼用戶,反正是很少的一批, 便宜了300, 算下來價格是2400還是3400.我就是這個價格拿下來的

龍芯在當時的性能還可以, 發熱控制也不錯, 當時把盒子拆開, 一個大號搪瓷缸子裝滿水,放到 cpu 散熱片上面, 風扇就不用開了,我們在群里還笑稱這算水冷

現在看, 那個時候的龍芯弱爆了, 但是那時候 intel 的 cpu 也就那樣啊, 做科學計算的時候,性能更差,龍芯當時要是能更便宜些,簡直就是神器了.

當時我自己用龍芯,主要是玩玩, 做了家庭共享中心(就是現在流行的所謂私有雲)和 BT 下載機7*24小時下載(做個有種的男人哦). 其他時候就和現在玩安卓一樣,刷刷 rom ,編譯編譯軟體, 寫了點垃圾程序, 在上面跑跑.

但是,
非業內人士不知道的爆料出現了, 當時龍芯在某些專有系統里表現超好, 在特定場景里, 沒有人願意用 X86, 又大又耗電, 當時 arm 也弱爆了, 只有龍芯能扛起來. 而且當時大家都有一個疑慮, 尤其是政府部門, 知道 intel 的 cpu 有唯一編碼之後, 聯網的系統, 這總是個隱患
利益相關,就不說是哪個公司了. 有興趣的人, 可以找找大型市政類公司, 他們的財報里, 大多會有龍芯這兩個字出現. 而且每年都有, 這是實打實的使用,皮實耐操, 價格便宜, 國外的專有系統單套幾千萬,還美元,在中國這種神環境下還三天兩頭壞, 基於龍芯的國產系統,幾百萬,還人民幣, 而且還幾乎不出故障

只要不是瘋子, 就知道該用哪個, 而且這真的不是政府要求的,是他們自己主動用的,哭著求著用的

還有其他的行業, 比如機床, 這個我不是很熟悉,只是聽說
這些行業都有個特點,在互聯網上幾乎沒有聲音, 大家一面倒的只能聽到噴子的聲音.所以才一直唱衰龍芯


後來龍芯發展不太順,一方面是剛開始第一炮效果太好, 另一方面是arm 在沒多久就開始彪性能, 主要是手機行業用的多, 會的人多了, mips 就幾乎沒人用了 . 當時的宣傳都太樂觀了, 大家都一門心思做桌面系統, 都沒想到 linux 做桌面硬傷太多. 就連我當時都準備精簡個類似 gentoo 的東西出來, 讓龍芯當機頂盒

沒多久龍芯就沒聲音了, 發燒友的熱情用完了, 發現龍芯也就那樣了, 沒持續的熱點應用,不像樹莓派, 過幾個月冒一個神應用, 大家猛炒一陣. 專業應用, 龍芯做的非常好, 但是沒人知道. 做家用應用最忌諱這個, 沒有熱點,就會只剩下質疑. 這時候龍芯的硬傷也顯露出來了, mips 攔住了一大批愛好者.

這之後, 我就在愛好者群里開始潛水了

再往後, 龍芯發過台式機, 筆記本, 當時發筆記本的時候我還去看過, 東西不錯, 就是紅旗 linux 和個屎一樣, 拖慢了整個系統. 要是出廠系統是 社區魔改版的 debian, 速度會快很多,用著很暢快. 不過這背後的事情就不是我們能做主的了, 這個操作系統, 對敗壞龍芯口碑有奇效.

後來我一直用龍芯2E , 就是我一開始買的那個龍夢盒子, 這麼多年, 還是很好用, 最近龍芯團購的 龍芯2F小本, 有朋友買了, 我借過來玩了一下, 感覺還好, 適合做外接工控機. 對愛好者就算了,

我就一直想吐槽一句, 何年何月,龍芯才能出一個無風扇的主機啊, 一直用搪瓷缸子版水冷很掉價的說


這麼久都沒一個靠譜的答案。

2014年,龍芯處理器的發展狀況大概是這個樣子:


龍芯分為3個產品線,即龍芯1、龍芯2和龍芯3,分別針對嵌入式設備、低成本桌面設備和伺服器/超級計算機/主流桌面設備市場。


其中,龍芯1的最新型號是龍芯1C,性能很低,130nm製造工藝,0.5w功耗,價格低廉。目前已經在很多嵌入式產品中(如智能水表、樓宇對講)有應用且有一定銷量。新一代產品是龍芯1D,性能功耗比會有較大提高,目前正在流片/測試中,有一些國內的設備商表示了興趣。


龍芯2的最新型號是龍芯2H,性能大約是早期單核心Atom水平,集成一些I/O功能,65nm工藝,單核心1GHZ主頻,10w以下功耗,目前只是少量生產測試,基本沒有實際應用。龍芯2的下一代產品暫無消息。


龍芯3的最新型號是龍芯3B-1500,8核心1.2GHZ主頻,8M L2,雙路DDR3內存控制器,11億晶體管28nm工藝。該晶元每個核心有兩個256bit FMA浮點擴展單元,每核心可達單周期16個雙精度浮點運算,8核1GHZ下有128G Flops DP理論浮點運算能力,功耗40w。該晶元主要針對超級計算機市場,在科學計算領域表現尚可,但是在一般消費、商用和伺服器領域表現很差,主要是因為這些領域的應用很少用到256bit FMA浮點計算,而該晶元除了這個指標外其他性能都很差。目前該晶元沒有什麼實際應用案例,且單價較高,市場競爭力很小。


2014年6月,計算所龍芯項目組負責人胡偉武在一篇公開發表的黨組生活會討論記錄中承認,龍芯過去數年的發展策略偏離正確軌道,項目組忽視了CPU微架構的改進,過於依賴多核心擴展,結果使龍芯的單核心性能遠遠落後於市面主流處理器。典型的Intel主流桌面處理器的單核心性能可以達到龍芯3B的5倍甚至更多。吸取教訓後,項目組在2013年決定集中精力研發下一代龍芯微架構,代號GS464E。


目前龍芯已有的多款CPU,包括2F、2H、3A、3B,都是基於2006年研發成功的GS464微架構及其改進版本。這一微架構在當年也不是非常優秀的水平,而將近十年之後其已經遠遠落後於主流的桌面微架構(如Intel的Haswell)。而GS464E的目標是在GS464的基礎上將單核心性能提高3-5倍,單核心SPEC 2006 rate分數提升至20以上。作為對比,Intel最新的Haswell微架構的單核心SPEC 2006 rate分數為40-50分。頻率方面,GS464E目標主頻超過2GHZ,遠遠高於上代核心的1.2GHZ水平。目前GS464E正計劃以40nm工藝流片,預計實用量產版本將在2015年下半年面世,屆時應該會改用28nm甚至20nm工藝。待GS464E量產後,龍芯將接近同期主流處理器性能水平,競爭力相比現在將大幅提升。龍芯項目組的物理設計能力依舊是一大短板,GS464E發布時也不會有太高的物理設計水平,因而主頻相比主流的3-4GHZ也還是會有很大差距,這方面需要長期積累和改進。


除此之外,龍芯還在研發類似於Intel Xeon Phi和IBM PowerPC A2的大規模眾核計算晶元,在一顆晶元上集成數十個計算核心,在不高的功耗限制內獲得較高的計算性能。但是目前這一項目以研究為主,短期內不會實用化。


2014年,龍芯項目組成員數大約在300-400人,在業界算中等水平(Intel一個微架構研發組大約100-200人)。


總之,2014年龍芯處理器的發展狀況可以說是現實很殘酷,未來很有希望。若GS464E按期推出且性能指標達到目標,則龍芯將一舉翻身,躋身全球CPU研發企業前沿之列,且獲得大量市場機會。若GS464E最終失敗,龍芯則可能從此沉寂。但從近兩年項目組低調的多的行事作風來看,這次新微架構的研發他們應該是有很大把握會成功,之後才向外界透露相關信息。一旦新架構按計劃推出,借著國家推動國產CPU應用的東風,龍芯會迎來一次難得的高速發展機會。

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提問,我會在我掌握的信息範圍內盡量解答。


買了一個龍芯二筆記本,龍芯的大體方向很好,但是軟體生態不太好,筆記本不完美,體驗不是很好,但是完全可用,我們應該更加包容,不能扼殺創新。


上次去中科院先進技術研究院參觀的時候,那邊的說龍芯被國家戰略拋棄了?
現在好像在搞什麼MaPU(arm構架
)我的直觀感覺是,中國的CPU和GPU在現技術階段永無出頭之日。

個人對龍芯和相關技術的感覺是…
一群寫FPGA的抱台積電大腿……

不知道是否準確…據說國防科大有靠譜的多的項目,求真相帝


  2013年中國30大IC設計公司銷售排名
  (百萬美元)
  排名 企業名稱 2013年收入
  1 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 2100
  2 展訊通信有限公司 1050
  3 大唐半導體設計有限公司 396
  4 銳迪科微電子有限公司 380
  5 北京南瑞智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350
  6 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300
  7 福州瑞芯微電子有限公司 300
  8 杭州土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293
  9 中國華大集成電路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291
  10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0
  11 深圳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210
  12 北京中電華大電子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171
  13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163
  14 譜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1
  15 深圳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5
  16 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20
  17 瀾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111
  18 同方國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110
  19 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 105
  20 上海華虹集成電路有限公司 101
  21 北京兆易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100
  22 昂寶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90
  23 矽力傑半導體 85
  24 晶晨半導體 80
  25 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71
  26 北京思比科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70
  27 珠海炬力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 69
  28 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 64
  29 矽谷數模半導體有限公司 60
  30 唯捷創芯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__________
  龍芯在哪裡?

所以俺就不談龍芯了,說道龍芯就是淚,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看過之前那個第一的回答,也確實是有很多人連基本的常識都不了解就開始為黑而黑,這樣不好。總的來看,一款還木有商業化就落後一代甚至幾代的產品,說有什麼前景真心不夠靠譜,但龍芯人的努力值得讚揚,畢竟有些工作還是需要有人去做的,當前的方法或許效率不夠高,不夠商業化,但技術代溝沒人做就永遠存在著。IC設計是集成電路領域最具附加值的一塊,這是大家努力方向,沒錯。

來談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主要是談集成電路方面。集成電路產業有大約3000億美元的全球規模

前面有人提到晶元製造上面來了,也說一說中日韓台電子信息製造產業的一些東西。

  1.   中日韓台四家,在電子信息製造產業規模上(算增加值),台灣顯著落後於中日韓。
  2.   韓國現在的規模最大,中國和日本差不多,但中國下游外資組裝所產生的增加值太大,其實實力和日本差距很大。
  3.   技術實力上,日本處於高端,基本放棄中端的量產
  4.   韓國台灣處於中高端,但韓國無論規模還是技術現在實力明顯強於台灣一大塊
  5. 產業規模上,台灣是最弱的那一個,體量和深圳相當。
  6. 台灣在晶元(集成電路)設計,加工,封裝上在全球的比重很大(差不多佔有三分之二),實力遠強中國。
  7.  中國有一些亮點,比如通訊,但整體上差於韓國台灣。

台積電台聯電等台灣企業掌控著國際晶元三分之二的加工能力,美國韓國掌握著另一部分他們自個品牌電子產品晶元的加工能力。所以中國日本歐盟實際的晶元加工能力都很低,大多要委託台灣公司代工。晶元製造強的就是台灣,韓國,美國,義大利。

從集成電路產業3000億美元的全球規模來看,這一塊的附加值實際是在IC設計.而不在晶元製造。

  例如:台積電拿到了171億美元的產值,卻佔有代工的1400億美元集成電路價值規模.
  從設計,製造,封裝來看.
  這裡1400億美元,141億是製造,封裝技術難度遠不如製造,增加值更是遠遠低於製造,估計也就是十幾億美元.
也就是1400億美元的集成電路,只有160億是屬於製造環節的,IC設計環節佔了1240億美元.

台灣韓國擅長的晶元製造,其實難度並不是最大,要取代並不難.難度最大的在於IC設計的核心IP軟核和晶元加工設備(比如光刻機)

最後我們來看看當前比較靠譜的海思。 

  台灣聯發科的積累和團隊都比華為大得多,但聯發科的成果和競爭力卻遠不如華為.
  海思真正的優勢不是在手機晶元里,他手機晶元吧,還是在搭積木,最核心的東西仍是外國人所掌控,他的大部分IP核仍是為歐美國家所掌握.
  海思的IP核主要集中在基帶方面和數字電視機頂盒方面,這個優勢比較大.
  海思的手機晶元用的是ARM公司的指令授權,這是核心IP軟核,這個軟核只規定了CPU的指令集,好比建橋,它只告訴你橋應該建多長、多寬、長什麼樣,但是具體細節沒有,不告訴你電路在晶元上怎麼擺放,怎麼連線.這個核心軟核的好處是給了很大的發揮空間,模仿、抄襲也簡單,以後做類似東西可以參考.
  第二種IP軟核就是人家公司做好的軟體,你直接拿過來用就可以了,比如USB核,圖像處理器核,音頻處理器核等等諸如此類.
  現在海思的手機還是在用外國公司的IP核搭積木,但客觀地說,現在晶元設計分工越來越細,每個公司只是完成其中一小部分.就算是業界最強大的高通,也用了很多其他公司的IP核。
  一個公司想把所有活都幹了,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就算做到了,它的晶元也不會有競爭力.
  其實玩搭積木也是很有技術含量的,海思肯定是現在國內玩得最好的公司,它的目標應該是把越來越多的模塊自主化,但是需要時間.
  IC設計太燒錢,就算是現在華為這樣把各種的歐美開發好的IP軟核搭積木,它一塊晶元的模擬費用幾千萬,不一定能成功,流片費用幾千萬,也不一定能成功.
  但華為是真不錯,總是能以最小代價取得取大的成果,他是真正堅持研發和市場相結合的企業,不圖虛名,你美國的GPU好,我買來用就是.我幹嘛非要和自個較勁去開發,等我幾年後開發好,市場上黃花菜都涼了.

  中國集成電路市場情況:
  計算機類晶元:42.7%
  網路通訊:22.4%
  消費電子:22.1%
  工業控制:7.4%
  汽車電子:2.1%
  其他:3.3%

  中國主要是起步晚,失去了計算機和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的機會,但在網路通訊,消費電子領域的部分門類里,中國的晶元還是不錯的

  •   深圳海思和中興的光通信晶元全球處於領先地位
  •   華為海思的視頻解碼晶元佔據了世界安防市場的百分之六十
  •   福州瑞芯和珠海全志XPAD上佔據了全球一半的市場份額
  •   深圳敦泰和深圳匯頂在觸控屏晶元上也佔據了相當的份額.

本文很多核心觀點來源於:@happyfast1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148834-1.shtml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基本盤面以及和日韓台的實際差距


我們給龍芯電腦開發過軟體, 有差距,但能用.


看起來,龍芯在市場方向上把握的不夠好,沒有看到移動領域的大發展。在桌面和wintel死拼是作死行為。光靠超算應當也撐不起量來。
另外,為啥黑龍芯的沒有一個是內行呢?哪怕是IC領域的內行,不是CPU的也行。


這次給 @vczh 大大(形容詞)一個贊。

---- 求折的分割線 ----

十年前龍芯剛出來那會兒,噴子也不少——噴龍芯「造假」。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有「漢芯」這個豬隊友高調加入……

現在「假貨」是造不成了,於是就改噴「低下」。「性能不高」,這不是廢話嘛。你們誰剛出娘胎就能倒背圓周率了么?

我記得龍芯最早有個乳名叫「Godson」,諧音「狗剩」。當時戲稱起這名好養活。不容易啊,周遭那麼多騙子、噴子,龍芯的人不為所動,繼續低調埋頭髮展,終於讓「造假派」們閉上了臭嘴。

如今龍芯發展如何,還請恕我才蔽識淺,知道得不比大家多。

但是我始終相信龍芯能做到: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話可說。


看了一些回答,感覺什麼阿貓阿狗都能對龍芯指指點點了。太祖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有些人是不是連這個也要反對?沒做過相關的東西,大放厥詞倒是一把好手,真真是中國好脊樑啊。

最近剛看到龍芯的消息,上知乎補充一下資料,才發現某些人的屁股真是歪的可以。對於龍芯而言,建立一個良好的,可循環的生態環境才是重中之重。有些白眼是註定要遭受的,有些困難註定要克服的。只不過從目前這個趨勢來看,龍芯的路還很長。


這個說要愛國,那個說騙經費,還有一個談商業競爭
國個屁
請不要忽視了BIOS開源的龍芯在自由軟體方面的價值。

這跟龍芯是哪個國家開發的沒有關係


感覺龍芯做成Soc 上28nm以上工藝 主攻工控和開發愛好者領域 希望很大


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知乎群里的答案都是一個方向的,很少出現雙方討論的局面。
大神回答了說我們不要黑龍芯,然後用大堆大道理告訴我們,你不懂就不要黑;在強大的說服力下,眾屌絲屈服了,所有的答案都是龍芯牛逼,沒有必要和intel比。這是什麼邏輯,作為讀了十多年書的中國人,為什麼還是如此的隨大流。
既然,大家都在挺龍芯,我不妨就黑一黑。本人不是做數學晶元設計的,主要是做射頻模擬晶元設計。我來從模擬的角度來說明,龍芯現在不行,以後也不行。
晶元的研發需要極其苛刻的條件,大量的資金,足夠多科研人員,足夠的時間。一款模擬收發機的設計,流片,性能優化,良率優化,到商用至少流片4-5次,周期至少兩年。簡單計算成本,流片費用+人工費+軟硬體使用費用,至少千萬。但是,成本不是制約能否研發出優質晶元的根本,制約優質晶元的根本是晶元的商用價值和科研人員和設計驅動力。
首先,成熟晶元的研發,是要有商用價值的,需要反覆流片,這就一般高校研究所不能實現的原因;高校和研究所已科研成績為導向,並不在乎商用價值,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只能流片1-2,性能優化了,OK,發兩篇論文,寫幾篇專利,結題。就半導體所,微電子所,依然如此!!
再次,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一般依然以研究生和博士生為主。但是晶元設計是是一個極其需要經驗的技術活,研究生幾乎剛入門,博士也過多學一兩年,都是新人;博士和研究生可以完成晶元基本性能的研發,但是如何進一步的優化,如何提高良率,幾乎還沒有什麼概念。
再次,研發晶元的驅動力!!!如果公司的晶元賣不出去或買不好,直接關係員工的薪金和公司的存亡;而科研院所呢,做的好獎金是老闆的,做的不好補助一樣發,呵呵。
最後,我們落實到龍芯;一款不以商用為目標,沒有資深的工程師反覆優化,沒有迫切的驅動力的晶元,現在不行,以後也不行。
中國最牛的晶元不是什麼龍芯,漢芯,而且海思的K3V2。中國晶元的未來,只有海思等幾家中國企業。


龍芯的發展其實有很多受制原因。
1 現在大家都玩arm了。arm的編譯器,andriod的優化比mips強太多了。別說android也正式支持mips了,支持算什麼,arm有bug,大家規避,要不然我這app沒人用了。mips的bug?對不起,我們沒精力了,1%都不到的市場我們不care。博通那麼多年的mips設計team都轉arm架構了,這還不說明問題嗎?
2 因為第一個原因benchmark跑的高算什麼?arm在32位的時候就壓著mips打。arm的亂序處理器什麼出的,mips的亂序什麼時候出的,都不是一個時代的對話(可以去查查mips r10k的論文)。arm就牛逼在我性能不如你照樣秒了你。什麼?性能還不如我了,那你mips還玩什麼。具體原因,一個是mips指令集誰都有權利改,這就造成了mips的碎片化。另外一個是arm的ip授權比指令集授權便宜。畢竟不是誰都像apple,高通一樣玩得起cpu設計的。
3 因為1,2,龍芯沒市場,沒市場就沒錢。沒錢就雇不起大批牛逼的研發人員。這是個惡性循環。看看apple,高通開的工資,看看招了多少cpu工程師。
4 龍芯不行不代表中科院不行。搞研究的關心的怎麼有更牛逼的體系結構。cpu開發還要大量的rtl設計,大量的verification,然後看後端做的怎麼樣。學術水平和工程水平沒有直接關係。
5 未來發展感覺隨著pc萎縮,arm環境的壯大,龍芯的市場空間恐怕進一步縮小。未來感覺物聯網是個發展趨勢,arm積極布局,好像龍芯在此方面動作不大。失去物聯網恐怕在cpu領域會更加艱難。


一個程序員 不懂cpu技術 拙見隨便看看就好

家長望子成龍 儘管再怎麼不切實際 好歹也是真切希望的 那些黑龍芯的 與他們而言龍芯即便做到Intel的水平也不過是買電腦時多了一個選擇而已

投入有限 人才有限 核心技術用腳指頭想也知道外國不會給我們參考 上面的回答也都提到了 我們能接觸到的只是他們玩剩下的

僅僅為了黑而黑 是十分低劣的行徑


推薦閱讀:

印度經濟為何跳過輕重工業的發展階段,直接進入軟體業這種高大上行業?
如何備考 CCNA CCNP 和 CCIE?
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 Oracle 的產品或服務?
我國將開始部署和建設 IPv6 地址項目,有什麼意義?
2015年底,中國服務業、金融業、信息行業的形勢有多繁榮?

TAG:中央處理器CPU | 信息技術IT | 龍芯 | IT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