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硬體國產化比率大概是多少?都有哪些硬體是外資的?是否有替代的國產產品?
銀行從業者可以來說說身邊都有哪些機器是國產產品?哪些是外資的?
外資的可以被國產替代嗎?如否,中外的差距有多大?
額,謝邀。如果把辦公PC算上的話,我覺得這個比例還是能達到15%的,我猜題主好像沒有這個意思哎,那這個比例恐怕就不到10%了,歡迎同業朋友來提供一個準確數字。
要說到銀行業的硬體,脫離不了硬體上運行的軟體以及兩者之間隔離平台與平台差異的中間件,事實上整個銀行業的IT就是一個產業鏈,國外的公司居於產業鏈的上游,國內的公司多數居於產業鏈的下游。這個產業鏈也可以理解為一個生態圈,IBM叫上他的小夥伴ORACLE和EMC,從底層大型機、小型機伺服器、存儲到消息中間件、交易處理中間件再到關係型資料庫。這個生態圈聯盟就像PC時代的Wintel聯盟以及智能手機時代的高通+ARM+Android聯盟一樣,它決定了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政府,銀行,電力等行業的IT解決方案的框架與基礎。換句話說就是對B的生意,他們全包了,對C的生意(你是指PC嗎),他們看不上。
這個框架與基礎有一個專門的縮寫叫IOE(IBM+ORACLE+EMC),當然與之伴生的還有另一個詞叫去IOE(這就是中央呼籲商業銀行棄用IBM伺服器啦,簡而言之就是減小乃至脫離對IOE的依賴)。
這個生態圈裡亦敵亦友的小夥伴還有提供核心網數據交換業務的CISCO、提供X86平台一整套服務的Microsoft、有時候也攙和進伺服器市場的HP、虛擬化服務的王者Vmware。所以,你看看有幾個他媽媽給他取名字是用中文取的?!在這個生態圈的邊緣性市場,比如SSL加速器、負載均衡器、加密機、NAS存儲這些硬體才開始出現國產產品的名字。所以我說國產化比例不到10%。當然,這並不意味民族工業就沒有機會,華為公司在通信行業的自主創新已經成為CISCO的強力挑戰者了,華為、華三的路由器、交換機產品在銀行業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步擴大,且逐漸進入由CISCO和Juniper壟斷的高端企業級路由市場。伺服器市場的浪潮公司也在2013年就突破性的將產品賣給了郵政儲蓄銀行。
當前這個由IOE壟斷的市場是有現實和歷史原因的,銀行業是一個以流動性為資產並以風險經營為核心的行業,銀行業的基因就是穩健、審慎,這同樣也體現在銀行對待其IT的態度上,即軟體與硬體不追求效率,而追求高可用性。一些古老的語言COBOL,JCL幾乎只有在銀行IT才能見到,傳統低效簡單的設計模式也常常出現在銀行軟體開發人員的指尖。銀行對高可用性的追求重點體現在其對於冗餘的容忍與支持,不論是底層硬體操作系統資料庫到上層應用軟體,銀行優先考慮並採用提供集群、HA、可容災的解決方案。國外的企業IBM公司從創辦之初就是一直服務於政府、軍工、企業級市場,在對企業的IT服務上積累了近半個多世紀的經驗,並且在全球銀行業包括挑剔的美國銀行們創建了許多成功的行業案例,這也是國內銀行業採納並學習的原因所在。而目前伺服器市場,國內的公司在行業成功案例的積累以及高可用服務上還跟IBM、HP有很大距離;資料庫市場,基本沒有關係型數據的可替代方案。所以,我一直把「傳中央呼籲銀行棄用IBM伺服器」當成一張牌看,別太過認真。
那麼,未來民族企業對銀行業乃至整個企業級市場的希望在哪裡?追尋前人IBM、ORACLE的腳步不說還有幾十年的技術和經驗的差距,等到你追上人家腳步的一天,這個現有的框架早已經被新技術取代了。所以,互聯網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想像空間(我絕逼不是來故意誇互聯網的),國內互聯網公司已經實現去IOE化,並將自己整個數據中心建立在X86+Linux集群上,使用MySQL資料庫,且已經在高並發上完全達到了銀行業全轄交易量的要求,一旦這整套的技術成熟並在高可用性上也達到銀行業6個9的要求,假以時日,不必中央呼籲,自有地方響應。
以上,歡迎吐槽指正,哎,就不匿名了吧。IBM 的大型機伺服器是最核心的,10年內估計都難國產。其他的網路,存儲,中低端伺服器慢慢都能國產化。軟體國產化的路更長。
謝邀,銀行業談不上,說一下身邊:伺服器設備,路由器交換機這些大型網路設備基本看不到國產的影子。反而是一些PC,終端大多用的國產設備。
這個問題放在銀行業這個層面來講意義不大。或者說,無論如何,要去糾結國產與非國產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僅僅指一些對客使用的硬體,那我可以說,基本上已經不存在非得依靠進口產品的整體解決方案了。如御銀,中標工行ATM的項目,最近也算是風生水起。又如點鈔清分領域,基本上都不依靠進口品牌(防偽技術如果還依靠全外資,那還有救?)
當然,不能認為整套硬體都國產化了,實際上在這個採購、產業全球化的年代,要做到閉門造車是不可能的,最簡單的,ATM的核心其實就是一台PC,這方面的硬體肯定做不到完全國產化。
回到題頭說的話,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僅僅在銀行業的層面有討論意義,我曾表示過,現代社會支撐銀行的其實是IT。機房的穩定可靠,網路線路的通暢往往勝過一切。但這些又不只是銀行面對的難題,電商,門戶,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但凡與數據相關的行業,都倚重類似的硬體構成。
看到問題所在了嗎?數據化電腦化的時代里,一切的遊戲規則都是「進口」的,所謂國產,也可能只是一種安慰型的山寨,脫離了規則本身去講硬體,就算是「國產」又如何?
於是在這個層面上再去想一想,還有必要糾結於國產化嗎?
推薦閱讀:
※四大行的信科體系、軟體中心、數據中心的人才流失原因是什麼?
※6 月 24 日,中國銀行系統也短暫癱瘓,微博有人暗示此事並非事故,那麼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TAG:銀行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