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不是最大的科學?
哲學屬於科學么?
不是的,恰恰相反,科學是屬於哲學的。
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哲學」,什麼又是「科學」。
1. 哲學是什麼?
關於哲學最基本的釋義,什麼「愛智慧」之類的大家應該都了解了,我也就不多說了。哲學本質上其實就是對事物的研究。我認為,哲學起源於人類的好奇心,而滿足這種好奇心的方式,則是觀察與思考。
2. 科學是什麼?
科學是運用「科學方法」對事物的研究。而所謂的「科學方法」,則是在康德將「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調和之後才產生的。
從上面可以看出,科學實際上只是哲學中「運用科學方法」的那一部分。實際上,大部分的學科都是屬於哲學的。大概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博士學位都叫做「哲學博士」吧。
注釋:
1. 理性主義:理性主義認為人類的一切知識都來源於理性,任何通過感官所獲得的知識都是不可靠的。代表人物有笛卡爾等。(我思故我在)
2. 經驗主義:經驗主義認為人類的一切知識都來源於感覺,並不能從理性推理中獲得知識。代表人物有休謨等。(如果森林裡的一棵樹倒下了,而沒有人在哪裡,它就不會發出聲音)
3. 科學方法:用感官去觀察自然現象,通過理性推理加以解釋,最後得出結論。
「形而上學是一切學科的女皇」。亞里士多德說的,誰要是相信這句話,就可以承認哲學是最大的科學。
中世紀,哲學負責解釋《聖經》,是神學的附庸,開始了唯名論和實在論的論爭,長達三百年,這時候,最大的科學是宗教,哲學是其工具,是第二位的。
笛卡爾以後,自我意識覺醒,哲學成為研究理性的工具與反擊宗教的武器,這時有了歐陸唯理論和英國經驗論的爭論,其焦點在於人的意識的來源問題。這時的哲學相對於人性來說,是第二位的。
德國古典哲學誕生後,哲學成為劃分理性、感性、審美的批判性思維,正式成為一門科學,並經由黑格爾的絕對理念達到頂峰,這時的哲學,又是第一位的,喜歡德國古典哲學的小夥伴可以相信這個命題。
叔本華和尼采消解了形而上學,哲學變成虛無主義,最終經由胡塞爾和海德格爾走向了語言學,直到今天。此時的哲學成為了一種「話語」,是我們理解社會必須使用的意識形態,既可以說是第一位的,也可以說是不存在的,全看小夥伴們自己怎麼去理解。
所以題主的問題可以得到解答,即你持哪一種哲學觀的問題。並且絕對沒有語言學壓倒批判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壓倒形而上學的理由。它們之間是平,等,的,和出現的早晚毫無關係,大膽地去想去信就好了。
排名第一的人是何方神聖?哲學本來並不複雜,我們完全可以藉由正常的、準確的語言來廓清很多基本的問題,哲學的研究者有義務讓更多的人了解哲學並對這門學科感興趣,何必用那麼後現代的文字來混淆視聽?玩弄隱喻、話語零散、邏輯混亂不說,看他的評論,好像還拒絕和人討論,真是奇哉怪也。
總之,看了我的回答的同學請放心,哲學並不神秘,並不晦澀,並不向愛好者們緊閉大門,任何喜歡哲學願意思考哲學的同學都能參與進來並有收穫,前提是,我們要討論它,然後才能理解它,並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然後再討論……重複這個過程,就能體會哲學帶來的快樂。任何以虛無主義和相對主義為招牌拒絕交流的人都是耍流氓。我不反感這兩個主義,但是套用知乎上一位大牛的話來說:
只有學到了一定階段,才能發現和體會虛無主義和相對主義。
而以大多數人對哲學的了解程度,根本沒資格提這兩種主義。
哲學和中醫一樣都是偽科學。
寫在前面的話:書接上篇,之前我討論了介紹了數學本體論和它的可應用性,經過兩年多的學習和思考,融合最近又一次大火的量子理論,讓我驚訝的得出了柏拉圖回憶論式的新結論,不得不帶著驚喜的再以新的角度向大家安利一次。
正文如下
正如列寧不知道自己的自己提出的關於中央銀行的理論實際上是屬於互聯網時代的,阿蘭巴丟也不知道自己的數學本體論其實屬於整個多元宇宙--而不單單是我們的宇宙。
這必須要從量子佛學講起。
宗教附會科學的趨勢自修正主義(笑)的天主教教士把七天創世解釋成宇宙/生命誕生的七個漫長階段起就變成了一門真正的學問。直到教廷接受宇宙大爆炸並且用其合理化自身,將其變成了宗教立足於虛假的後現代性社會的世界觀再造工程的根本。而顯然任何有志於在當下依舊保持全球影響力的宗教都跟上了這趟順風車。
佛教也不例外,區別於天主教基於創世世界觀而選擇的宇宙大爆炸理論,佛教更青睞於量子力學。而量子力學看起來也相當的「投桃報李"。從佛教最基本的世界觀一切皆空來看,量子力學似乎完美的詮釋了這一觀點。
拿其中最淺顯的宏觀為空來講,人的世俗諦來看,一塊石頭顯然是靜止不動的,但是從電子顯微鏡的微觀角度來看,一切都是不斷運動著的,所以靜止不動是空,正所謂:諸行無常。進一步再看,組成這塊石頭的的塵和組成你我的塵(萊布尼茲的單子論也多少有這個意思)並沒有區別,只是排列組合的不同,這一點現代科學也足以論證,根據不可分辨性原理,所有同種類的原子和原子是完全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因緣導致的排列結構。那麼你我和石頭歸根結底也就沒有實在層面上的區別,也就是形空。
再進一步講,佛家講每個人所感知到的世界,只不過是自己無明分別念所產生的幻相,這就到達量子力學的領域,量子力學講觀察者在觀察之前,一切都是波函數,也就是說,僅僅是一種可能性。而所謂幻相就是,你不看,就沒有。
更多的還有空我,也是以量子力學的邏輯重新推導了一遍,無外乎很多人驚呼:佛學是量子力學的佛學。
但量子佛學的附會並未超出教廷對宇宙大爆炸的附會,它依舊需要跨越一道摩耶之幕,否則只看到自己能看到,想看到的,並對概念的對比極不清晰。比如緣起性空實際上在講述一個亞里士多德式的歸因論給出了一個強決定論的世界,但量子力學所講述的世界,歸根結底是真隨機的:雙縫實驗中,你並不知道這個光子會打在哪個具體位置,那這又是怎樣的因果呢?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今天我們隨便說」明天會下雨「,明天就真的又可能下雨,就像我們不能否認猴子打出莎士比亞一樣,但是我們必須知道這是一個巧合,猴子打出莎士比亞的同時會產生不知道多少倍於莎士比亞全集的亂碼。
而最關鍵的是,基於宗教世界觀而產生的價值論,包含我們的倫理學和政治哲學,哪怕在恰巧蒙對的領域,也不是必然推導出的,就想是正確的事實分析給出錯誤的解決辦法一樣,事實分析和解決辦法是全然割裂開來的。
所以真正符合量子力學,乃至於會有」真理是被回憶而來的「感覺的理論是什麼呢?是數學的本體論。我在最前面引的科普小文給出的數學的本體論,是唯一非決定論且屬於邏輯推導而非猜測下雨的當代哲學觀點,因為在無限集合之中,元素的增減是沒有規律,不可預測的。而無論上帝的第一因論證也好,因果鏈條導致的世界也罷,都是德勒茲意義上的」一的多「,是建立在不符合量子力學最根本的決定論之上的。
於是我們驚訝的發現,我們從量子神學的領域進入到了量子馬克思主義的領域之中。要求在前文我提到,無窮主義數學,包括建立在無窮主義之上的數學本體論,其最大的」從天國降臨人間「的障礙是:如何論證我們的宇宙是無窮的(以應用無窮主義數學而不是在推算一個類DND遊戲的規則?),目前的科學給出的答案很可能是悲觀的,因為我們的宇宙很可能不是無窮大的,而在極其微觀的領域,也未必是無限可分的,我們無法探討普朗克尺度之下的任何事物:因為在該尺度之下,時空很可能是離散的。
但量子力學的必然結論令人驚訝的推進了這一進展。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所講述的並不是只有一個世界可以發生,而是只有一個世界可以被我們所觀察,也就是說,每一個潛在的可能都構成了一個新的世界,這也就是多元宇宙理論:從多元宇宙論出發,無限多個在概率學上才有意義的其他宇宙恰好構成了無窮主義數學的存在基礎:它是在描述無數多個無窮宇宙的理論,而不僅僅是描述我們的宇宙的,這恰似列寧對中央銀行的評價實際上是在討論互聯網一樣,阿蘭巴丟的數學本體論恰好是在本體意義上涵蓋無數宇宙而非我們所處的,被我們所觀測到連貫性的這個宇宙因果鏈條的。
所以一個真正的無神論的,而非德勒茲和斯賓諾莎的非人格化第一因導出無限存在的一的多本體論出現了,它是多的多的,是非決定論的。也正因為它不仰賴第一因,不會陷入」上帝是無限,而人是有限,人必然分享無限的一部分「的神學式必然結論。因為人本身就是無限的,不再把無限只歸於上帝或者一個單一的無限輪迴式的因果鏈條。也因此,我們可以說人類的可能是無限的,只是作為量子世界的人,而不是在一個鏈條中看似固定且被決定一個結果之中沉浮的上帝子民。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小心翼翼的人生中鬆一口氣:我的每一步都是真切的擁有本體論意義上的自由意志的,也只有在量子力學裡,我們才能確認數學本體論在討論真實的,但比我們之前所想要涵蓋無數不同可能的宇宙,而不僅僅是一個DND規則。恐怕這才是量子力學對於當代哲學最大的意義。
PS:所以說數學本體論是當代唯一可靠的哲學上的真無神論,按照唯象論的物理學,最多最多也就是談到霍金說的宇宙產生並不需要上帝,這也只是個奧卡姆剃刀式的結論。科學是哲學的一部分。
君不見西方除了文學、法律、教育少數幾個學科外,一般學科的博士頭銜統統是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 Ph.D。
什麼亂七八糟的?
不是的。
1 哲學起源於記憶。記憶術。它的一半是語言學。上嘴皮碰下嘴皮。
2 科學起源於治病。醫術。它的一半是動手學。不實驗不行。
3 都是很基礎的人的需求,吃喝拉撒的問題。
4 你不能說吃比喝大,拉比撒重要。
5 比大小常出現在另外兩種場合——
6 一個是體育場,即誰比誰更大隻,更快,更有力。
7 另一個是賭場,六比三大,豹子通殺。
8 體育場跟賭場,都屬有限遊戲,目的是為了 「結束」。求一個結果,分一個輸贏。
9 哲學跟科學,都屬無限遊戲,目的是為了 「不結束」,即避免結果,拒絕輸贏。
10 哲學跟科學,源頭可知,但未來不明,也應該是不明的。
11 感興趣比大小的你,建議投身有限遊戲。
12 不感興趣比大小的人,建議投身無限遊戲。
13 世界上有且只有一種無限遊戲:好好生活。(詹姆斯 P 卡斯)
。這裡包含兩個個問題:
1 哲學是不是科學?
不是。關於這個問題,我贊成羅素的觀點,哲學介於宗教和科學中間。哲學研究的是終極問題(即大部分宗教回答的問題,諸如人生意義),用的方法是嚴謹的邏輯(即科學使用的方法)。因此,很難說哲學是科學。
很難定義一門學科的大小,我猜題主想知道的是: 很多門學科的確發源於哲學。因為在早期人類最初企圖認識世界時,總結出來的規律成為了最早的哲學體系(例如在回答物質是什麼時,有發源希臘的「一切皆火」理論,也有發源東方的「五行陰陽」學說)。只是後來哲學分化為了宗教和科學,使用不同的方法回答不同的問題罷了。
我們想在飄渺不定的世界中獲得對本質的認知,所以這個物質世界可以用物理學來簡化。
而尋求物質原理的物理學又能夠被數學簡化,早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就已經這樣做了。
而數學再被抽象就是哲學了。
因為抽象可以包羅萬象。姑且可以算作最大吧。
知乎首答
嗯
。。
我來打個比方,人民大會堂是最大的超市嗎?
名已匿,水表已拆?(^?^*)
現在而言,當然不是。科學已經獨立於哲學了。
可是題主帶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科學和哲學的差異和分界。
哲學的產生要比科學早,很多現在已經獨立的學科都脫胎於哲學,比如社會學、法律、心理學、語言學……和科學,所以哲學是萬學之源是經歷了歷史驗證的。可不得不承認,近代科學的發展勢頭和對世界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哲學。但是哲學應該也必須「超越」科學,(不是指價值,而是學術構架)這是由哲學的性質決定的,翻譯成「形而上學」的這個詞
metaphysics ,就是物理學之後的意思。
楊振寧曾經說過,
科學的極致是哲學,哲學的極致便是宗教。(很多物理學家到後來的觀點基本上都是哲學觀點,比如牛頓、愛因斯坦、霍金)
以我觀察,很多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的同學對哲學的認知是比只讀哲學的人對哲學的認知更深刻的,這也符合哲學家的歷史狀況:他們通常都精通科學甚至本身就是科學家。
科學和哲學的「相互獨立」不是涇渭分明的獨立,它們聯繫很大,有歷史上已經存在的聯繫和現實邏輯中的必然聯繫。它們都是有關世界認知的基礎學科,都對世界的本質進行探究,只不過科學是從量上進行探究,哲學從質上進行探究。(不要以為質比量重要,實際上以開始量探究世界是哲學的飛躍)
現在也有了比較明確的區分主要標準,即科學問題可以證偽,(這是根據近代實驗科學原則)哲學問題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也有一些小原則比如二者主要應用的方法不同,科學以實驗方法為主,哲學以思辯方法為主。
可是這種區分標準根本就無法完全區分哲學和科學,我們如何看待理論物理學家,我們如何看待實驗哲學,有時候哲學和科學是一線之隔的。對量研究到了一定程度不可能不涉及質,對質有研究不可能不依靠量。牛頓的書名叫什麼來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啊!哲學也致力於科學化,康德就認為自己的哲學是科學化的哲學,他的哲學觀點都是用邏輯和數學方法去證明的。
即事實和科學事實的區別,科學事實只能無限趨近於事實,完全的事實只存在於哲學概念之中。
哲學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早該被淘汰了。科學給了我們人類美好的生活和一切便利。哲學滾粗,和神學一樣裝神弄鬼。這倆貨任何發明創造都沒有,還好意思出來現眼。科學萬歲
科學是源於哲學的實證主義流派的一個小小分支。科學的核心是實證和懷疑、證偽等,而這些的指導思想都可上溯至哲學。哲學可被認為是一門最原初和最豐富的人類的學問。
學問之關鍵是問題。用一句話,裡面概念模糊去討論沒有意義。科學是什麼?哲學範疇?最大的?這些都得不出嚴謹的論斷。如果將科學定義為認知自然的規律的有效手段,哲學應該不歸為科學範疇。如果科學定義為思維社會自然等,則哲學包含其中。
哲學不是科學,不要用科學的標準來要求哲學,因為科學只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哲學是為科學等工具和手段確立一個目標,一個價值取向。聰明與否與學哲學無關。
任何把哲學和科學完全分開的人都是自以為是的科學家。
沒有一個偉大的人敢親口承認哲學完全不是一種科學
當然不是。最大的科學當然是毛概 鄧理
歷史上講亞里士多德將哲學變為一門具體的科學並創立邏輯學,但實際上哲學不是科學,是對科學的總結,它以具體科學為基礎,為科學提供正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是科學之母也是錯的。
我只知道科學源於哲學而脫離了哲學自成一派了,科學研究的方法都來自於哲學的思辨。至於現在兩者的關係,沒有深厚的哲學和科學功底就不亂髮言了!
科學求真,哲學求善,藝術求美——周孝正
不要迷信科學。哲學是思想範疇的東西,科學是事物的合理匹配。一個只需要think,另一個have to do.
看過一句話,「哲學是科學的科學」。中世紀的時候,個人理解哲學和科學的概念是混雜在一起的,後來隨著科學內容的充實,逐漸分離出來。現在仍有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可能需要哲學和科學的共同發展來解決。
用」大「來形容和界定確實不準確,應該是時間上最早,邏輯上最「根本」。關於最早,可能有人不同意,但我認為當個體開始對自身、外物和世界發問時,哲學就開始了。所謂宗教、科學、哲學無非是不同的解答和探求。
推薦閱讀:
※擁護科學的人有可能同時也是唯心論者嗎?
※如何科學而正確的去除色罩?
※現代醫學對人的研究方向是對的嗎?
※為什麼有南瓜冬瓜西瓜卻沒有北瓜??
※環境科學主要學習那些內容?有什麼意義?就業形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