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就是小明學習成績不好老師覺得他腦子笨他罵老師是傻逼,
素質教育就是小明學習成績不好老師糾纏小明為什麼不擅於學習 發現小明喜歡看色情雜誌 於是老師帶小明去真正的色情書店帶小明看他這輩子都沒看過的高端黃暴電影甚至去夜店然後去嫖妓,或者陪他搞基幫他追小紅,然後小明發現自己簡直圖樣圖森破,自己那點渺小的低俗觀還不夠老師四分之一的屌長,從此跪舔在老師大腿腿毛下,再不好好上老師的課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素質教育的意思就是學生學習不再是一種外界交付的任務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義務。素質教育需要勇氣,要不就是對等的時間和精力的耐心付出。現階段的老師還沒有那麼高的覺悟,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還是老老實實考試吧,當不了學霸至少在作弊這件事情上,可鍛煉的技術空間也非常大,寄希望於大人終將毀在大人手裡。同理:寄希望於教育制度還不如自己好好努力該幹嘛幹嘛愛幹嘛幹嘛。制度這麼宏觀的東西,最終落實下來還不是取決於個人。說個中肯點的意見:
教師必須具備高級社會地位,才有可能把高素質的師資力量召喚進系統里來。
教育這件事,師資與學生面對面,肯定是戰鬥主力,國外有很多這方面的片子。
比如日本的麻辣教師GTO,極道鮮師,法國放牛班的春天,美國的死亡詩社…(中國我還不知道)人家說得很清楚老師應該具備什麼素質。不過我看到的現實是我們那代人,經歷的最多的,是每個老師都是被黑出了翔的,沒哪個老師沒被罵過,一群學生罵老師,你還得跟著罵,不罵就是不合群,簡直莫名其妙的團結觀。這是一種「沒素質」體現的典型。而且現在一種主流思想好像小孩沒素質都是大人的錯,老師的錯,教育制度的錯。小孩的確需要大人的引導,不代表大人要代替他們思考。比如一個小孩上課忍不住看小人書,老師把他書撕了。我們來分析下這個老師是出於什麼動機作出如此過激的行為。是秀權威?是昨天老公麻將輸錢了沒地方出氣?是這個月獎金沒拿到手?我估計多半還是你這個學生太令她失望了吧= =要不然她不撕其他人專門撕你。如果還想作為一個有素質的學生,就別老拿你老師撕你小人書當童年陰影來說事,一個巴掌拍不響,人和人都是互相的,若你不是個呆逼,老師也不會生你小人書的氣。有些老年人不懂事或者做事不懂方法,年輕一代就該不經大腦依葫蘆畫瓢?
我敢保證遇上這種事90%的圍觀群眾要開始噴這個老師了。就是你們這樣的人毀了小孩的興趣愛好,毀了人家的夢想,毀童年,你應試,你填鴨,你沒素質。我覺得這老師真的太不值了,你走你的陽關道他看他的小人書獨木橋,最後考不及格的還不是他自己。老師撕書一半以上都是出於責任,又該背負多重的罪名呢?最後這小孩社會上功成名就跑回來還反咬你一口說當年就是那個老師成就了今天的我。這是一種多歪曲的思想啊……這種以報復心態致勝的因果關係必然導致學生日後是個「被某種不明物困住」的失去自由意志的人。這種人有足夠可怕的隱患。有些時候,學生還是要多擺正自己的位置,你一個「求」學者,遇到情況不先找自身的問題而是怪制度太應試。說白了教育不考試,人真沒辦法檢驗你東西到底學到手沒有。應試必然是主流。而素質教育肯定是建立在應試基礎之上的進化形態,兩者辯證統一。要落實,小孩,老師,家長三方都要互相監督。是誰把在最該勇於嘗試青春熱血失敗痛苦然後理解他人體會到愛的年紀的少年們變成一個個只知道背書背公式,被動的考試機器。學習之外說三道四罵老師比誰的嘴都快比誰都會拉幫結派的所謂「沒素質」歸結為「他們還小,不懂事」。不就是那些背德的縱容者們么。 如果小孩懂得在上課的時候尊重老師哪怕看到別人辛苦講課背後也要養自己小孩的故事,少一分責怪多一分理解,誰稀罕撕你那破書。可惜理解不了,因為大人會說「他還只是個孩子」。說白了就是「他都這樣我當然應該那樣」,「他課教得不好我當然應該不好好聽」,「他認為我學不好我當然應該罵他主宗十八代」「老子考一百分都是靠我自己,我老師一點功勞都沒有,都是傻逼」「我媽該給我零花錢因為我為她讀書」「我爸打我我要打回去因為他沒資格打我」曾有人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老子今天就告訴你,怨念處處有,德行不易修,這個世界肯定要先有德才治得了怨,怨德之間沒有你所謂的這種等價交換關係。如人人都這樣反正無德所以抱怨,怨怨相報也只有無極無終。你們就這樣互黑吧= =小孩永遠是對的,因為他們「不懂事」因為他們「還小」因為他們的任務是學習。人民教師一點也不人民,他們都是妖怪和強姦犯。這特么就是應試教育。
等他長大他才會知道,一個老師之所以能站在講台上居高臨下你們這群小雜種,總有一部分知識是比你健全的。就算別人不健全就算別人是個其丑無比的殘廢,對人也要有起碼的尊重。連這種東西都沒有跟人扯什麼狗屁素質教育。這種人就算考了一萬個一百分,以後出社會也是造核彈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節奏。我們國家太缺乏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了,素質素質,這種東西比課本上的死記硬背刷題備考難多了。只可意會言傳不了。等這些小朋友以後出了社會,才曉得在社會上要找到一個老師帶你是多麼需要緣分與平台,這種機會多麼來之不易可遇不可求。現在有知乎這樣的地方,經驗知識本身已經變得非常普及了,趕上了多好的時代啊。想當年我們那會兒,特別是我們圈子,信息之封閉程度絕對堪比衣索比亞人不知道北極熊和企鵝根本不住在一起。走了太大的彎路,差點就回不來了。能遇到一個願意教你東西的老師,簡直是在跪求別人指教,求罵求批鬥求往死里揍,把師傅說的話記一個本子,這個本子跟了我三年了。聊天記錄都要截下來反覆回看。如今不再有師傅,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些東西是我一輩子的財富。
小時候學校里的老師是塞到你手上你嫌占手分分鐘往外面扔,嫌這個老師地中海那個老師鼻毛長,也不看看你自己毛都沒長長。長大了這些老師真的不是你說一句想打籃球別人就教你打的。又有誰願意無償教你東西呢?每個人的經驗教訓都是通過一定程度的代價交換回來的,憑什麼免費送給你一不經世事的大言不慚,憑什麼在你一素未蒙面的人身上花精力時間。尊重是素質的最高形態也是最起碼的開始。特別有些人在別人回答下面評論那些傷人的話,真的不要碧蓮……時代不同了,是的確現在經驗和知識不再那麼神秘,不代表他們不值錢,且行且珍惜。應試教育重篩選,同樣的課本,同樣的試題,能做好的那一部分已經足以顯示出這個學生超於常人的某些能力,比如性格、毅力、理解力、靈活性等等。 素質教育力求每一個人全方面的精細化提升,目標每一個人都成為精英,配得上優秀這兩字。 不要小看應試教育,也不要高看素質教育,二者皆有利弊!
一張試卷絕對不是大眾認識的僅僅考察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能考上名校此事本身就是個人整體能力的某種體現,「書獃子」只是個例,這個詞能一直存在,一方面原因是他能成為大眾樂於抨擊的少數對象之一,平心思考不難發現,在高考中取得成功的人將來踏入社會,他們有更強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更能成為為社會帶來貢獻、推動社會發展的精英。「偏才」也有,就是學習不好,但能在其他領域有極高天分的人,但這是非常之極少數的。應試教育人才可比作正統,偏才為旁門左道,不可否認旁門左道的貢獻,但社會的力量更多來自於正統。
素質教育就像共產主義烏托邦,他是一個教育的終極目標,也同樣的如烏托邦一樣難以實現,不得不說,應試教育更適合中國當前的國情,能更快的為社會篩選人才,快速培養一批推動時代進步的精英群體,只有這批人的產生,才能一步一階梯,最終達到社會的圓滿狀態,或許那時,當今人們熱切盼望的素質教育就可以實現了。最近老師上課的時候也提到過這個問題,簡單說一下我理解的。素質教育是很久以前的一位教育部部長柳斌提出的。素質,素、質,都是指人最本身的、人之所以為人的東西,強調人的美好的天性的回歸。古人講「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就是既保留了人的美好的本質的品質,又教給人知識、文化等,使內外達到一種動態的和諧有利的平衡。江澤民執政時期的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提出「減負」,減輕學生的負擔,但是這其實是很表明的一種理念,以至於出現了很可笑的一些事情。比如,某學校在開學前稱量學生書包的重量,一學期結束後,再稱一次,如果有所減少就是減負成功==接著是朱鎔基總理在任時期,教育部部長周濟。周濟本人是搞工科出生,當時亞洲經融危機,為了刺激消費——擴招、擴張、高校合併出現了。現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是研究馬克思思想的專家,提倡「人學」思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ps,雖然直到現在對馬克思爺爺仍然有所抵觸,但開始覺得他真的是一個天才式的人物。
為了解釋什麼是應試什麼是素質,我想先說點跑題的東西
==================跑題分割線=====================
首先學習不只是人的專利,計算機也是會學習的
而且這個話題還是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機器學習所以每次我看到有人說:應試教育是把學生變成機器我都想吐槽:你們不要侮辱機器好么?機器學習,或者說計算機學習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應對「過擬合」或者說「過度學習」過擬合是指你的學習模型在「訓練集」里表現出色,但是在「訓練集」之外戰鬥力劇減的情況聽起來挺耳熟是不是?基本上就是機器學習中的高分低能
機器學習從業人士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他們在訓練過程中加入了一點東西,略微改變了評價學習結果好壞的標準很多時候是抵制過於複雜的學習模型他們把這叫做規範化(regularization,我不知道這玩意確切的中文翻譯是什麼,所以就隨意了)記住一點:規範化幾乎是註定要降低學習模型在「訓練集」之內的表現的==================跑題完畢====================
現在我們回到人類的教育上
什麼叫應試教育?
我的理解就是教育過程中把考試成績看的過於重要以至於教育的結果違背了給予學生知識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初衷應試教育一個體現就是高分低能考試考得很不錯,但是考試之外啥都不會什麼是素質教育?
教育從業者看到了應試教育的弊端,試圖通過種種手段約束教育體制對於分數的過度看重希望通過這些約束能改善教育的結果,使得學生能從教育中獲得考試分數之外的更多收穫這是對素質教育的嘗試或者追求但這種嘗試或追求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只有成功了,才能算是素質教育就像機器學習中的規範化一樣,
追求素質教育,最終學生的考試成績註定會不如使用相同資源全力為考試備戰的情況下高誰說不是,誰就是在騙人或者裝逼(那些讓學生90%的時間都在備戰高考,還說自己是素質教育的中學都是一本正經胡說八道)但是如果犧牲了考試成績,卻沒有換來學生考試之外能力的提升,那就不叫素質教育了那叫雞飛蛋打素質教育正在扼殺農村的未來。
沒被邀請,但是忍不住說幾句呢
應試教育是給學生沉重負擔。
素質教育就是把學生的擔子壓到教師身上。。。應試教育下學校里孩子們聽話,教師說什麼就聽什麼,很少有學生會有自己的想法。教師經常會運用題海戰術。學生除了學習就是幹活。。。下地幹活什麼的知道嗎?
素質教育自1985年開始研究,之後全國各地出現了各種實驗 ,什麼「愉快教育」,「和諧教育」,「成功教育」,「主體性教育」等。聽名字就知道的,國家就是想提高學生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讓孩子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畢竟是社會主義接班人嘛。 也就是那句耳熟能詳的話: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 從課本的進化來看,舊教材一般比新教材枯燥深奧,現在的教材特別吸引人,編教材的真是變著法編動畫給孩子們看,目的就是讓他們在主動學習、自主探究中形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素質教育又特別軟弱,真的,學生接受知識(基礎性的知識)不紮實,而在學校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基礎知識( ̄? ̄)。哦 對了,可能是因為現在孩子嬌貴了吧,老師們都不敢教育學生了,罰寫字都被冠以體罰的罪名。公平對待學生我可不反對,可是教師就不應該懲罰學生了嗎?學生需要慈愛也需要嚴格對待阿,錯的字多寫幾遍不應該嗎?所以即使應試教育條件下學生負擔再重、再沒有創新能力,學生學到的知識也都是紮實的。素質教育需要學生每天有體育鍛煉的時間,有興趣小組的時間,有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這對有些教師確實是挑戰,每天都要有什麼安全彙報,社團活動計劃總結記錄等等等的記錄
有的教師真的很心塞的T^T簡單來說,素質教育是老師根據學生的性格喜好來制定學習計劃,來推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材施教,給予學生自由比較大,強調個體應試教育是一種標準化,量產化的教育手段,通過制定統一的教材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強制性的灌輸學習,強調的是集體意識。素質教育花費太大,一個教師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顧太多人,這就導致西方社會,很多底層的人很難通過考試手段進入好一點大學,考進去了也沒錢上,很簡單的例子,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夫人畢業好幾年一直都在還銀行貸款。而中國的應試教育是你只要聰明上進都可以進入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學雜費都不貴,而且上大學後有獎學金,助學金,國家對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外國則不一樣,你想上好大學必須要有社會知名人士的推薦,要不然很難很難。可以說應試教育比素質教育更公平,不管你是高官子弟,還是山區孩子都得過高考才能憑本事進入好學校(不排除一些花錢開路的,但畢竟很少)特別是對中國現階段來說,為應對中國國力上升的勢頭,需要大量的經過高等教育.經過高考廝殺的高素質人才,這種大浪淘沙出來的人,你要說都是是被考試考成的傻子,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吧。PS.本人是個大專生,所以以一些人的觀點我也不是應試教育的既得利益者,我是個農村孩子,記得很清楚,上初中時家裡吃豬油都很困難,書包都是老媽做的,但我還是上完了高中,高考考的不好家裡也能支持我上完了大專,我支持應試教育是因為國家沒有因為我家裡窮而放棄我,投入大量的金錢讓窮困生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能跟有錢有權人家的孩子一樣坐在同一個教室,中國很大,人口很多很多,難免會出現一些教育問題,非常正常,沒必要遇到一些情況就說是教育問題,中國應試教育不好之類的,我相信隨著中國的前途越來越好,老百姓手裡的錢越來越多,問題也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說實話我至今不明白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又是應試教育,兩者的區別在哪裡?
第一個觀點是說內容,素質教育不僅要學考試科目,還要學音體美,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身體素質,不要讓孩子成為書獃子。但是我們思考一下,中國絕大多大數的學生都已經完成了上述的科目學習,不說100%的普及率,至少也有80%,這裡玩知乎的一定也都有素質教育的經歷,而且普及率也會不斷提高。
第二個區別就是考核標準,有人會說考試不應該答案標準化或是唯一化,那麼就太壓抑孩子的個性了,限制他們的想像力。下面來一一分析:
對於理科題目,比如數理化,答案必須唯一化,否則科學研究就無法建立。試想一下假設一加一不等於2,學生們給的答案是有無數種,因為沒有表明1的單位,可能是年,分鐘,米等等,得出的結果也千差萬別,但是這對於科學實驗就非常麻煩,因為科學最重要的就是是邏輯推理和實驗驗證,邏輯推理保證每一步都有依據,並且得到的結果是唯一的,那樣的話就可以用實驗檢驗是否正確。
對於文科,很多人會拿外國學生的考試題目來反證,認為外國考題考查的方面比較全面,且沒有標準答案,能讓人自由發揮。的確,但是這是有前提的,首先學生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量,比較深度的思考能力,第二就是老師更要廣博的學識涵養,同時對學生要負責任,老師能有一份對於自己職業的榮譽感。各位,看看今天的中國國情,我們符合那一條?中國人的人均閱讀量少的可憐,我們的大人都不喜歡看書,何況小孩子呢?我們的老師也是在為金錢奔波,甚至還要學生家長送禮才能教學生關鍵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要屈服於政治之下,大學校長的地位連一個小官員都不如。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各有千秋,這也是隨著中國人的意識變化而發展的,可能在有些人眼裡,就是認為考試成績大於一切,典型的案例就是衡水中學,一個被稱為高考加工廠的存在,雖然很多人看不起,但是學生對它都充滿感激,因為都上了一個好大學。、教育模式沒有孰優孰劣,滿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同時都有缺點和不足之處,就看人們怎麼選擇。
現在的人罵應試教育表面的理由都是為了個人的全面發展,其實是因為他發現自己受了十幾年的教育,卻發現在社會中沒有任何作用,就只能怪教育或是怪社會,他們關心的只是有沒有用?現在的中國人本質上總是希望能夠發現一種通往成功的捷徑,而且路途中沒有任何的風險。但是現實生活中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呢?你是這樣的人么?
下面這個是摘抄的。來自《中國大百科全書》。不知道現在最近有沒有變化?不過在基本面上跟著黨走是不會有大錯的。
中文名稱:素質教育
拼音:suzhi jiɑoyu出處:《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外文名稱:quality education正文:中國20世紀80年代教育改革中提出的與「應試教育」相對的概念,它對中小學校教育實踐產生了廣泛、持久的影響。這個概念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根據時代發展對教育的要求,為擺脫「應試教育」羈絆而進行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的結晶。 「素質」指的是適應時代要求的、有利於人才形成的、必須具備的各種內在要素的總和;這些「要素」,具有基礎性、層次性、可塑性、時代性、民族性、社會性、戰略性;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綜合能力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它強調綜合利用遺傳和環境的正面作用,形成理想的教育合力,促進學生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人格等因素主動而和諧的發展,促進人類文化向學生個體身心品質的內化及個體精神境界的提高,並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最初把「素質」與「教育」聯繫起來的正式文件是1985年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該文件提出:「在整個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必須牢牢記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86年,上述文件的思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以法律的形式得以表述:「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進一步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報告中第一次明確表示:「基礎教育必須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1997年10月,原國家教育委員會下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央政府教育領導部門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對「素質教育」作出了正式的規範性表述:「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審美,為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基礎。」文件還提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政策與措施。1999年1月13日,國務院向全國轉發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計劃」中將素質教育列為重要的跨世紀工程。同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2001年5月29日,《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又規定:「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2001年7月,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規定:「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應試:被強迫學習
素質:被強迫學習+被強迫干一堆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蛋疼事
應試教育就是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價教育效果。應試教育沒有任何問題,全世界任何國家你想升學都要看成績。只是因為目前國內的考試題太差勁就要打翻整個考試體系實在是很腦殘。
而素質教育么,只是一句空話罷了。跟一個計程車的師傅恰好聊到了這個問題,當時也比較累,沒有爭辯。但是對於「中國應該實行素質教育而不是應試教育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打算問幾個問題闡明一下。
問:「素質教育」到底是什麼?我可不可以簡單概括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
答:可以。
問:考試算不算能力的一部分?因為高考涉及很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語文考察你的語言駕馭能力,數學考察你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後壓力最大的時候考察你的意志力…… 所以即便實行素質教育之後,高考制度也應該被保存下來?
答:應該
問:那麼我既然要實行"素質教育",那麼是不是應該建立新的一套高考評分標準,不應該再按照以往的單純高考卷面成績選拔人才,而應該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原則選拔呢?
答:應該
問:好的,既然有了前面這些設定。那我就大膽假設一下,一個是中產階級的「富二代」,另一個是來自偏遠農村的「貧二代」,假設他們都準備考北京大學,貧二代高考比富二代卷面分數高出五十分。但是,富二代可能去非洲參加過志願者工作,按照素質教育的原則,我在社會實踐活動方面應該加分啊!但貧二代沒有錢去非洲做志願者;富二代鋼琴十級,參加過全國比賽,那也應該在特長方面加分啊!但貧二代連一個像樣的樂器都買不起;富二代英語流利,標準的美式英式發音,而且花錢請家教、上輔導班還學習過拉丁文、西班牙語,按照素質教育的原則,在語言能力上面也應該加分啊!但貧二代由於當地師資力量的缺乏,口語帶有方言味,不會其他外語……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其實即便分數差距擴大到一百分,那麼「貧二代」也是應該被淘汰的,因為既然實行素質教育,那頂尖大學需要的學生的能力不僅僅只是卷面成績高,而是能力的全面發展。試問這樣對於農村地區的孩子來說公平嗎?
答……
問:「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這兩個偏有學術色彩的名詞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能夠想出來或者總結出來的吧?
答:不是
問:那麼我們如何能夠得到或者了解到這兩個名詞?是從報紙、廣播新聞、電視、主要網路平台上了解到的吧?
答:是的
問:好,請問誰可以成為新聞或者相關信息的來源者或者發聲人,進一步說誰控制著這些媒體?是不是專家、學者、教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企業家等社會成功人士,即便是報紙的主編和審稿人也是中上層知識分子階層對不對?
答:是的
問:為人父母者愛自己的子女嗎?會不會盡己所能為子女的發展鋪平道路?
答:這不是廢話嗎?不愛子女愛誰去?
問:好,現在這些社會成功人士本身能夠為子女的各方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但是我們很多普通人提供不了。而且他們現在為「素質教育」賣力呼籲,能夠理解我的話嗎?
答:……
應試教育改變命運,走出大山需要一張試卷。
素質教育,改變命運決定於你錢的多少。
素質教育就是在成績之外多加上一個金錢維度,
應試教育是滿分100分,60分錄取。素質教育是:
試卷滿分100分,金錢50分,試卷+金錢,總分達到75分錄取。
對於沒有金錢的人,60分已經無法考上了,
要麼加錢,要麼提升應試分數。結果,能考60至74分的窮人被淘汰,
考25至59分,且有一定錢的人,沒有被淘汰,獲得與75分以上窮人一樣的受教育資格。窮人獲得75分,他一定付出非常多的學習時間,
而富人獲得30來分,與此窮人成為同學。他的學習時間肯定少,他的做其他事情的時間肯定多。素質,也沒法比。應試教育就是考試是一切的目的,目的是考試,學習是過程,學生們都通過學習把自己變成復讀機和戰鬥機。
素質教育的願景是每個學生都增強能力,擴充邊界,獲得本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加強。
那麼問題來,結果還是要考試,畢竟每個學生的能力不一樣,風雨哈佛路的人只有一個,奧巴馬本身就是LSAT的天才,這樣的人走的路和普通人尤其是平凡大眾中的獨生子女父母所期盼的成功之路完全沒有關係,但是父母不理解也不懂。
這樣的素質教育需要的是圖書館/藝術教育/操場/廣大的社會資源,那麼該如何是好?
實行日本式的精英/工具分層式教育,通過贊助費和考試來提高出一批有天分的精英人才去輔佐(領導)政治家去帶領人民群眾掙錢發財,在不斷根的前提下精英人士可以了解底層的訴求和現狀,而不是像現在日本那樣精英人士已經不知道底層人民的狀態了。
這是我對社會的理解,不過自從統治集團從清華轉向北大後,出現了像紅黃藍的創始人來自馬克思學院和優秀的逐夢演藝圈的優秀作品後,我對祖國的未來很看好呢
應試 顧名思義啊 應對考試 就是以分數為核心 素質教育更重視全方面發展 不單單以分數定義學生 素質教育是優於應試的 中國教育不單單是應試 而且還非常不合理的越位管理學生 嚴重的反教育現象 滿18歲了 談戀愛影響學習 頭髮必須要多長 偶爾還有不尊重學生尊嚴 不尊重學生權益等一系列現狀 凡是不便於學校管理 學校認為不利於學習的 學校不管三七二十一 一律干涉
美其名曰為學生好 實則是能力低 利己而已 這是長久的文化和高考指揮棒所致 中國 文明 維權 法制不健全歷史欠賬太久 太多 才有現在的現狀難以改變 我說了實話 別刪 謝謝
舉三個例子,
應試教育:
某男,家境貧寒,初中畢業輟學接班,於恢復高考之際,發奮讀書,自學備考。其語文奇爛無比,書畫音律一竅不通,然理化滿分,遂得入重點大學,餘生做電子工程,頗有建樹。然常仰天嘆曰:「若可只考數理化,必邈群雄而入清北!」
素質教育:
某女,前十幾年鬱郁不得志,數理化文史哲處處難與人相匹,初中之際沉迷漫畫,其母知之,送往學藝術。高考得入一流美院,現任美術教職,閑而作畫,悠哉游哉。
中國式素質教育:
某男,兩代為官,欲入名校而恐不得,請人炮製專利一份,得以保送。
某女,家境尚可,少而學琴,頗有才名。亦得高考加分若干,以入名校。然學理,欲撫琴而不復得閑。時隔若干,琴藝荒廢,只聊以自娛。
某男,少喜讀書,然其母較於相識某女,迫其學琴。耗時數載,母子不睦,琴書俱廢。
所謂的素質教育,不知道提出了多少年,但是,好像並沒有多大改變。就從大學說吧,大學是不是更該是一個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階段,然而,素質教育連大學這個階段都沒有深刻浸入。例如,評選優秀大學生,何為優秀,還是僅僅以學習成績為標準,獲得三次及以上獎學金,無掛科,無處分。我個人覺得,素質教育可能還要很多很多年,才能達到,至少這種以學習為評判標準的觀念不變,素質教育就免談。
應試教育教學生應對考試,是死的。素質教育教學生做人做事,是活的。如果要用一個通俗的說法來形容二者的關係,我覺得應試教育對應的是提高智商,素質教育對應的是提高情商。當然素質教育也包括提高身體素質這方面的內容。二者相輔相承。
推薦閱讀:
※美麗中國(Teach For China)能給中國的教育差距問題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如何評價Panopath過來人這個組織?
※語文試卷中閱讀題的答案是如何制定的?
※教育下一代的時候,應該先告訴他世界的險惡,還是先告訴他世界的美好?
※如何與孩子做朋友?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