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沒有中國領土遭到侵犯,戰場全在歐洲跟非洲,中國為什麼還要派勞工去歐洲的軍工廠?


「弱國無外交」真是句悲情萬古的感人話。巴特我倒是想問一下,你如果根本不去「外交」,會怎樣?恐怕連「弱國」都將不保吧!

「弱國」對於「外交」的那種消極嫌惡,真是鄉愿的絕佳刻畫。就覺得自己被人玩了。於是無辜者最清白。若說中立都是強國才成立,那麼瑞士何以維持那麼多年?而真成了強國,你還願意中立嗎?!

中國參加一戰,是得了好處的。欠同盟國的那些庚款,就沒有再還;隨後九國公約,也算維持了列強在中國的均勢。

別跟我說均勢還是奴役。二十年後在淞滬為什麼那麼不計血本的打,希望英美看見,干預,-----求均勢而不可得?!

為什麼已是均勢而不可得?因為你國民政府因了蘇聯的軍援,終於拿了大鼎;但是靠聯共打軍閥祭起的反帝愛國就不能丟,丟了就失了合法性,越性高標自舉,還認認真真去收回英租界(漢口)收回美租界,這完全是與自己弱國地位不匹配的事。結果日本子進來了大家都看到了吧。

別跟我說什麼強大了就怎樣怎樣了。一戰搭了順風車,見好就收可以了。但是林長民就在北京街頭嘯聚學生喊曹汝霖賣國,----人家始終還都沒簽呢!

再說快打完了你才派了一隊勞工趕過去,於是青島就「順理成章」的還給你了?哪裡有說這「理」,哪裡有寫這「章」?你就一廂情願啊親,還委屈的不行的模樣!

日本佔了便宜是第一他已經來打青島,並且拿下;第二他也和英國達成了默契。英日同盟啊。而能親華的,也就一位美國總統伍德羅,但他在歐洲那邊說不上話。國人以為青島應該能收回吧,一大半也在他。你看美國參加國聯了嗎?沒影響力啊。

拜託別再說「弱國無外交」了。弱國也可以有一顆成熟的心。愛摺疊就摺疊吧。


1918年10月2日,時任駐美公使的顧維鈞在紐約格林伍德公墓一次活動上說: 「1917年8月14日,中國宣布參戰。這不是一個隨意的決定,而是理性的選擇。儘管中國遠離戰場的中心,但一直認為自己對於世界大戰負有實際責任。德國自1897年起就侵犯中國山東省沿海地區。這裡是孔子故里,一直是中國的聖地。」

可以說中國參戰的原因,一是在於協約國集團的慫恿和脅迫;二是有向同盟國集團的德國要回其強佔領土的要求。

表面上看,中國宣戰時間的1917年底,同盟國敗局已定,中國派勞工去歐洲的軍工廠彷彿也就是去做做樣子,可以撈個」戰勝國「的名聲分羹一杯。事實上,當時的主要參戰國在中國都有勢力範圍,他們拉攏中國參戰,是為了保有並擴大其在中國的勢力範圍。而北洋軍閥四分五裂,各派系也希望以參戰為名,向帝國主義大量借款,從而擴充自己的地盤。

收回領土的目的戰後事與願違,在巴黎和會上中國被列強出賣,凡爾賽條約把原來德國人在山東半島的權力轉移給日本,弱國無外交,作為戰勝國卻落了個」戰敗國「的待遇。


因為是世界大戰,不是朋友就是敵人。

搞中立的典型例子是希臘,居然被協約國給佔領了。懷璧其罪。

強國如美國才有資本玩中立,弱國無外交不是瞎說的。

太平洋雖然不是戰場,但也有德國殖民地,周圍兩個列強都是協約國的,表個態總比留人口實好。

至於戰後能不能分享,那是次要的了。


首先,指出提問者的一處錯誤,中國領土上有一戰戰場,在山東青島,不過交戰雙方為德國和日本,中國軍隊未參戰。

至於中國為什麼要參戰,當時中國山東為德國人的勢力範圍,而日本對中國垂涎三尺,北洋政府認為參戰一可從德國人手中奪回青島,二可提高中國國際地位,阻止島國的狼子野心,於是從袁大頭政府開始就一直渴望參加一戰。但是日本人為防止中國國際地位提高,一直極力反對,於是中國提出「以工代兵」的方法,派遣14萬勞工遠赴歐洲。

然而弱國無外交,一戰過後,北洋政府的願望落空,德國在山東的利益被交給日本,日本和美國開始加緊控制中國,嗚呼哀哉。

前人之恥勿忘,吾輩奮起!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北洋政府先是「中立」,後來幾經周折,終於在1917年8月14日,宣布「與德奧兩國同時入於戰爭之狀態」,與兩國所籤條約一律廢止。①

對於中國參戰的好處,早在戰爭爆發之初,梁士詒即有所預見,他對袁世凱說:「德奧以小敵大,戰之結果,必難悻勝。在我見,正不妨明白對德絕交宣戰,將來與和議中取得地位,與國家前途,深有裨補。」②1915年5月,中國政府被迫簽下「二十一條」。袁世凱問陸徵祥有什麼補救辦法,陸回答:「只有參戰,到和會時再提出,請各國修改。」

袁世凱死後,主政的段祺瑞亦相信,「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參加,日本對青島勢必染指掠奪」,而「德國雖系當今之強國,但眾怒難犯。料其難以取勝。將來協約國取得勝利,中國將成局外之人,而我國參加,那將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時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和會上有我一席之地, 必將提高中國之國際聲譽。」③除了爭取國際地位外,段祺瑞還有一個動機,那就是藉此抑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展。


竊維歐戰綿延兩載,實為世界國際上未來大變遷之朕兆,尤為我國生死存亡之問題。我政府外觀世界大勢,內察本國情形,知機不可失,既毅然主張抗議,而至於絕交矣。今猶徘徊審顧,欲前且卻,將示好於德人耶?則德人已與之絕交矣。將有待以覘美國之意耶?則美國已宣戰矣。夫解決外交,貴在神速,當斷不斷,必受其殃者。此而猶不加人,不惟坐失千載一時之良機,且恐協商、同盟兩方面,交相怨尤,吾國外交,必陷於孤立無援之窮境,而國家將有如希臘等國之禍患也。縱前此一部分商民,未明大勢,容或有所疑意。今則就通商大埠而論,則已恍然於政府之苦心孤詣,而知利害。所云宣戰,刻不容緩。一志等因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特集合滬上各界有名人士,迭次開會討論。茲為拯救國家,代表真正民意起見,用敢不揣冒昧,公請我大總統、總理、督軍暨參眾兩院,毅然裁斷,尅日宣戰,以杜後患,而揚國威。國家幸甚。人民幸甚。


1、中國參加「一戰」,從國內局勢來看,有「府院之爭」這一原因,參戰問題被牽涉到段祺瑞、黎元洪、馮國璋等人的權利鬥爭當中。而一戰的參戰問題,正好成為段祺瑞加強自己對國會的控制,而踢開黎、馮二人的絕好時機。

2、日本為佔領德國在中國的租借地(旅順大連,後來也成功了),實現自己的殖民政策,鼓動其代言人——段祺瑞參加「一戰」,對德國宣戰。


推薦閱讀:

協約國為何沒有審判德皇威廉二世?
如何評價劇集 致命武士?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法對德的高額索賠是不是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中國自1840年至今落後於世界的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裝逼事件?

TAG:軍事 | 世界歷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