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人都說通信設備製造行業為夕陽產業?


因為他們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通信前期主要滿足的是人類對交流和信息獲取的需求,正在發生以及將來更多的會是智能物體和人之間,以及智能物體之間的互聯互通的需求。即使現在對於人類交流和信息獲取也沒有完全滿足。

  • 首先,在達到人類感知能力的物理極限之前,人類對於的通信帶寬的需求是不停在進步的,從狼煙傳遞的幾個bit信息,到書信,到撥號上網,到Web,到網路音頻視頻,到無休止的解析度和保真的要求(比如4K@120Hz無壓縮視頻,而當整面牆都變成一個大屏幕的時候,我們對帶寬的需求只會更大),而這隻覆蓋了我們的聽覺和視覺,其它器官通信的渴望我們還遠遠沒有覆蓋。比如觸覺,要到什麼樣的解析度和刷新頻率,我們才覺得和真實物體分不出來?
  • 同樣的,人類等待信息的耐心是無限縮短的,古代時候等幾年才能收到朋友捎來遠方親人的一點消息嗎,到現在要找個朋友撥個電話幾秒鐘就可以聯繫到,到將來虛擬現實我們希望親人朋友和自己隨時互動,對延時的要求會更加苛刻。
  • 還有就是人類對信息無時無刻不在的需求,現在還有幾個用過行動電話的人,能接受在單位傳達室等遠方親人打來的電話?目前移動通信在上述帶寬和延時方面還遠未達到人類感知和耐心的物理極限。即使在帶寬排名靠前的國家,網路帶寬也保證不了通過移動網路傳藍光高清視頻,更不要說延時和丟包的問題了。

當我們習慣了通過虛擬現實沉浸在谷歌街景中實時了解另一個陌生城市,我們對於這種方式的真實性會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反映在網路上就是帶寬,延時和隨時隨地。在我們的肉體無法區分現實和虛擬現實之前,通信設備製造商始終需要努力不斷滿足上述的需求。
更何況,未來當更多智能物體聯入網路(所謂的物聯網),它們同人類交互,以及相互之間通信需要的帶寬和通信方式的多樣性也將是驚人的。這一塊的需求只是剛剛開始,我們還看不到物體間通信對通信設備需求的盡頭,而且很有可能永遠不會有盡頭。


當然,通信業始終是波浪式前進的,在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出來之前,發展也許會放緩,但絕不是什麼夕陽行業。

唔,就是這樣。


中國的通信基礎設施依然十分薄弱,目前華為、中興、烽火等企業的通信傳輸設備每年接受的訂單依然龐大,除開傳統電信運營傷的訂單來看,隨著三網融合,甚至四網融合,廣電系統、電力系統的大規模通信布點依然強勁。

單說電力系統的智能電網,其通信終端要到每一個用電客戶,涉及到每一個用戶智能電錶,上級接入開關,低壓配變,甚至光伏微電網接入等等末端都在大規模布點,而且電力系統的通信建設要比傳統電信運營商方便不少。因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電力桿線,就一定能架設通信光纜(這是電信運營商不具備的優勢,而在城市繁華地帶,電信運營商也大量租用電力系統的電纜通道、架空桿路進行光纖布點),並且電力系統還存在大量高壓線路,光纜可以當作地線隨高壓鐵塔架設,安全穩定性遠超電信運營商。最關鍵的是,電力系統在通信基站的建設與保障上也是遠超傳統電信運營商的,其基站的電源保證可以隨電力系統運行方式來布點,遠比傳統運營商方便。

有點答偏了啊,不過基本能說明該產業還不算夕陽產業。未來如果有更多的通信牌照下發,這一輪投資會爆髮式增長。僅當前華為、中興、烽火三家的SDH成套設備的供貨就排到好幾年了。


通信行業的利潤率只會越來越低,你說這十年來,除了可樂和你的話費,還有什麼沒漲的!

哪怕是這樣,總理還一直要求提速降費,運營商的日子也難過,前2年運營商有很多基層員工辭職,因為聽說10年都未漲薪!但通信行業待遇越來越低,主要還是受大環境的影響。

一、利潤增長空間有限,部分業務被侵蝕!互聯網的崛起,把很大一部分簡訊、語音業務給搶走,數據流量雖然仍然增長明顯,但資費一直處於下降的態勢!而人口紅利基本吃完,用戶量增長有限,新的增長點未出現,因此通信行業的頹勢越來越明顯!

二、設備廠商競爭太激烈,設備廠商處於行業技術頂端,它的盛衰可以看出行業的走勢!華為中興的白菜價格戰,把愛立信、諾基亞(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西門子)搞得都沒什麼利潤,愛立信一直處於虧損,諾基亞想往IT轉型,北電和摩托羅拉等什麼的都已經消失了。所以從全球設備廠商的現狀可以看出,能不能活到5G時代都是個問題!有人可能會說華為不是過的挺滋潤的嗎,待遇又不低?華為是過的不錯,主要是因為它什麼都做,通信、網路、存儲、終端、晶元一個不少,而任總也承認以前主要收入來源運營商業務萎縮態勢明顯,所以任總現在才會一直強調利潤。華為終端業務慢慢成為華為的主營業務,手機全球銷量超過蘋果,成為世界第二。正因為華為的業務做了很好的銜接轉移,才會過的比較滋潤!過的滋潤,待遇才會提的起來,但它的這個錢也不好拿,華為招聘原則是拿3個人的工資,招2個人干5個人的活,相信34歲強制辭退的事,你也聽過吧!

三、大領導對通信行業扶持力度不夠,你們看煙草、鹽業、電力等純壟斷行業,依然過的還比較滋潤!但通信行業一直忙於分拆、整合、提速、降薪等,最上層的通信高官們也不管行業的病態發展,只會迎合大領導!於是運營商在開源越來越難的情況下,只能想辦法節流,通信工程的建設費用首當其衝的削減,通信定額還是用的08年定額,在這個基礎上打折!打折之瘋狂你可能難以想像,我記得09年我在東莞移動做本地傳輸網時,施工、監理一般是打8折左右,到了2010年達安監理開始打5折擾亂市場,2011年我回湖北聯通做工程還是打5折,從2012年開始我離開了通信行業,近兩年聽老同事說費用已經打到3折,甚至還有打2折的!這幾年物價拚命的漲,而這個行業一直在降價,這種情況下,行業內的員工工資還能漲嗎?

回到問題的重點,這種行情下,我們應不應該堅守這個行業?

我覺得吧,如果你20多歲,沒有老婆孩子的情況下,還是轉行吧!如果你30多歲,上有老下有小,目前的待遇還勉強能夠生活,那你還是先待著,盡量找點私活,存些錢開個小店,也許才符合實際!不要頭腦發熱的轉行,比如我還算轉的比較早,2013年就轉行,做過淘寶賣家,去過互聯網公司、集成商、網路設備小廠家,這一路走來,並沒有賺到什麼錢,人還搞得很累,但我沒啥後悔的,畢竟就算待在通信行業,也不一定能好多少,而且轉行的成本會更高!因此我不鼓勵轉行,但鼓勵年輕人早點轉,因為沉沒成本最低!

那我為什麼不鼓勵年輕人堅守這個行業呢?如同土木工程,你看一下知乎上《如何看待大量土木工程從業者選擇轉行》,一個行業的衰落,自然有它的周期道理,不是某一個人的堅守能夠力挽狂瀾的,拿自己的前途做賭注沒必要!另外高端人才的離開,才會讓高層看出問題的所在,才會想出改變的辦法!其實這個行業想要回到巔峰時期是不可能的,但高層完全可以把這個行業往良性發展,比如可以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基礎網路和業務剝離、國退民進;也可以借5G東風,把工業應用、物聯網業務整合進來,拓展互聯網業務,比如雲計算、大數據等;再不行,也可以減小競爭,不要盲目要求提速降費!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吧!其實我對通信行業還是很有感情的,這些年也一直在關注這個行業的發展,畢竟從畢業就做通信,做了將近10年!沒有誰喜歡離開舒適區,有時候我們看不見希望,有時候對前景還心存僥倖,不管你是怎樣吧,如果你能接受現在的生活,就繼續堅守,但請你不要遮住自己的雙眼,做那個被溫水慢慢煮熟的青蛙!


先說說,夕陽產業並不一定是一個不賺錢的產業,比如鐘錶業。而是市場空間停滯,甚至收縮,產品單一的產業。
應該說傳統通信設備製造進入夕陽期,因為基本需求問題已經解決,通信能力(如帶寬)已經超過人們的一般需求(三到五年內就會有商用GB級帶寬,超大規模的視頻也不是問題了),通信設備已經非常成熟,如日用品,電視,冰箱一樣。樓上有同學說電網,電網已經是馬上到地平線以下的夕陽了,除了電力相關行業,沒有誰關心,因為電力隨取隨用已經是一個常識。
另一方面,隨著晶元能力的提高,原來需要專用設備的通信產品,慢慢變成由通用計算機取代,大部分電信產品現在都是PC架構,技術門檻很快就會低於社會平均製造水平了。產品價格會快速逼近成本線,如ADSL貓。
需求收窄,競爭加劇,傳統通信設備真的沒有什麼空間了。
不過,通信領域還是有很多可發展的點,比如超遠距離通信,可見光等新型無線通信,軟體定義網路,就看設備商能否轉型成功了。


因為通信行業碼農沒有互聯網工資高,就這樣。但互聯網有泡沫,通信沒有。


全球就那麼幾大家設備商了,華為、愛立信、諾基亞(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西門子)、思科、中興、烽火科技。北電和摩托羅拉等什麼的都已經消失了。經過幾年的市場拼殺,過剩的產能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幾大家基本上也穩定了。如果要說有什麼變故的話,可能就是谷歌、蘋果和阿里之類的企業會殺入通信,比如以IT的方式解決通信的問題。這也算是一種顛覆吧。未來的競爭門檻會越來越高,沒進門的想進來就很難了。現在的通信設備啥的情況,有點類似汽車行業。傳統的幾家汽車廠商格局穩定,新的如特斯拉在用新技術進行顛覆。


感覺是思維定勢,賺的少=夕陽產業=沒發展


推薦閱讀:

TAG:通信行業 | 智能電網 | 三網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