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如此喜歡聖誕節?

近些年,聖誕節在中國年輕人中很受歡迎,幾乎每年的這個時候,他就像暴風雨一樣,席捲整個中國。而很少人會去關心傳統節日,這反應了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問題?聖誕節本是基督徒過的節日,而現今,過聖誕節的人,很多都沒有宗教信仰,他們卻對這節日十分狂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哪裡的月亮會更圓


今年歐洲的雪比去年來得晚了一些,馬德里北邊山麓上已經白皚皚一片,可城裡卻沒有降下一片鵝毛來,一場淅淅瀝瀝的雨敲打著窗欞,迎來了2013年的平安夜。
街上濕漉漉的,好冷清,偶爾一輛閃著警燈的巡邏車靜悄悄的滑過,消失在十字路口。
隔著街道,看見對面窗戶上掛出了背著包裹的聖誕老人玩具,像是正在爬窗戶為小孩子送禮,看見家家戶戶裡面亮著彩燈的聖誕樹,還有暖氣通風井 外騰騰的熱氣。
還記得國內的聖誕節,高中時下了晚自習和同學騎車回家,走到人民南路就會遇到成千上萬熱情奔放的青年,拿著充氣鎚子見人就砸,拿著奶油噴槍見人就噴。
噴霧裡的香精有一股酸酸甜甜的清新味道,留在衣袖上幾天都洗不掉。上課要打盹的時候,聞一聞,頓時還有提神的作用。所以每逢聖誕節,就感覺空氣里瀰漫著這股氣味。
我本以為歐洲的聖誕也定是一副萬人空巷,鑼鼓喧囂的樣子。
這裡的聖誕,很平靜,和一周之後的新年狂歡形成巨大的反差。
或許人們需要這個日子,需要這份平靜,來陪伴最重要的家人,享受天倫之樂。
國內的宣傳機器在最早進行跨文化對比的時候曾的指出,西方人不重親情和家庭,東方人重視親情和家庭。這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甚至是宣揚。
其實現實並不完全是這個樣子。
前幾天在公交車站遇到個年過半百的老頭矗立於寒風中,街道對面跑過去一個年輕女子喊了一聲「Papá¨,然後拉著老人的手幸福的上了車。突然想起來我好像從未在公共場合喊過爹。參觀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的時候,看到牆壁上掛著百年前繪成的家族樹,從一宗一親可以追述到各個支系,突然想起來我好像從來不知道自己家族四代以上的名字。看到這裡很多帥哥推著嬰兒車,背包里塞著奶瓶,像個保姆一樣跟在老婆後面,突然想起國內的娃娃好像都是媽媽帶。
歐洲人比我們更有家庭觀念,這一點更體現在家庭責任感之上。
如果說回家是履行對親人的責任,那在聖誕節回家,是履行對信仰和神明的責任。當我們的行事對象是人的時候,所有的行為都是世俗生活,當我們的行事對象是神的時候,所有的行為都是象徵儀式。
系主任早就計劃著回到她在北部的莊園去看小孩,導師早就在家裡製作聖誕樹,商店早早打烊,家家戶戶的壁爐燒得旺又旺,圍坐在餐桌旁,一個神的子民禱告,呼喚來神明,填滿自己靈魂深處的那個空缺,再說出一份祝福,傳遞給另一個神的子民。此時此刻,他不是你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只不過是和你一起來到人間的另一個正在認主歸宗的孤獨靈魂。
節日,儀式,象徵符號,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傳統,對於有些人來說是習慣,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寄託,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假期,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商機,對於有些人來說是交流手段。有了神的聖誕節平靜安詳,沒有神的聖誕節喧嘩亢奮。
有句話說的很貼切,國外是很乾很靜很冷清,國內是很臟很亂很熱鬧。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我們連蘋果是平安之果還是慾望之果都沒有分清楚的時候,連天主教和基督教哪個拜耶穌,哪個拜上帝都還沒分清楚的時候,就已經煞有介事地慶祝起了外國人的節日,學著他們做禱告,學著著他們吃火雞,學著他們做禮物,而我們的春節,卻始終不是他們消費的對象。是否真的是外來的習俗就那麼洋,我們的傳統就真的那麼土呢?
有一次採訪哈瓦那大學藝術系一個年過半百的老教授,他高興的邀請我說,去我家喝茶吧,我費盡心思才搜集來中國各地的茶葉,什麼龍井,什麼大紅袍,什麼鐵觀音,我喜歡研究你們的茶道。有一次在歐洲逛古董市場,看到一套普普通通的牌九匣子竟然標價10000歐。可見我們的文化並非沒有魅力。
當一個落後文明徵服先進文明的時候,最先吸收的是他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生產方式。縱觀古今,金兵元騎沉迷於江南風月,滿蒙八旗墮落為紈絝子弟,某某代表團陶醉於吃喝嫖賭,從未改變。殊不知,今天我們看到歐洲教堂里燈火輝煌的時候,卻沒有感受到麥哲倫船隊落魄歸來,倖存的水手在這裡點亮白燭悼念犧牲的船長和夥伴那份悲壯,今天看到美國街道上紙醉金迷的時候,卻沒有感受到新教徒剛下五月花的那些天,費盡心思琢磨著刨土豆啃樹皮的那份窘迫。
沒有哪裡的月亮更加的圓,也希望有一天,國內外的月亮真的能一樣圓。


我倒覺得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

節日對於人的吸引力是什麼?

上班上學的人希望得到假期,有愛人的人希望得到禮物,孩子也是如此。歸於這些原因,節日會給我們一個團聚的理由和機會。

引申現在比較流行的辭彙便是「儀式感」。

兒童教育也開始強調儀式感。而在成年人的世界中,節日更多則是一種超越日常瑣碎的新鮮體驗,你可以借著這個機會購物,借這個機會聚會,吃飯,K歌……

所以關於中國人為何喜歡聖誕節,我認為並不是一個百分百的崇洋媚外,而是一種渴望得到更新鮮玩兒法的行為。


耶穌,字基督,羅馬以色列人。漢哀帝建平元年生。先是,母瑪氏許匠人某。後不夫私孕,懼,架誑神附之感孕。匠人素拙直,信之。會上令民歸籍,匠人攜瑪氏倉促歸,無所棲止,不得已廄中產之。建平三年,喧傳有神子當立。以色列王懼,大索二歲嬰。匠恐婦語招謗禍,舉家遷埃及,王薨乃歸。穌少得母誑而篤信之。十二歲廟祝,不還,曰:念吾父爾。三十河浴,言得神語,遂號召生徒,得十二。穌頗能醫,以醫散步徒黨,所謀者大。生徒猶大素忠義,恥與為伍,告與官。遂事敗,死之。

太史公曰:時人嘗謂耶氏者絕類張角,然大賢良師起於魏郡,託有神靈,遣八使以善道教化天下,遂成道教兩千年之根基。耶氏者授徒十二,焚智者,剜有德,孌童溺婦,蔽西方千又五百年,豈可混同?余讀耶氏書舊約十二篇,特暴虐恫嚇之語。子不語怪力亂神,又何懼哉。


物質生活基本能滿足了,精神內容匱乏,所以藉此節日尋求一下情趣


因為中國的年輕人把聖誕節當成情人節來過了!其中當然也包含著商家的炒作


聖誕節最開始只是基督教徒的節日。他們在每年12月25日舉行隆重的儀式去紀念耶穌誕生,但到了現在,聖誕節的很多歡慶活動已經和宗教沒有半點關聯了。

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是有本質區別的,對於非基督徒,比如我,這個節日本身沒有任何意義。但當我聽到「禮物呢」三個字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一個節日的嚴肅性。「送分題」和「送命題」一字之差。

所以說,真正宣傳聖誕節的一定是商人。

商人A:「趕緊想法子賣東西了!」

商人B:」要不過個啥節,打打折。」

商人C:「那個聖誕節咋樣,名字還不錯,反正女人要過節,單身狗也想買東西......"

一拍即合。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需要一定的載體,而節日,正好提供了這種載體。聖誕節互贈禮物的傳統,一定程度上,把消費分攤到了每個人身上,這種全民慶祝的氣氛,也正好實現了消費的最大化。

很明顯,聖誕節成功走向全世界,商人做的貢獻遠大於基督信仰者傳福音的功勞。但同時,聖誕節作為很多發達國家共有的文化,也有其自身的背景在,尤其是聖誕節特有的符號,像聖誕樹、聖誕老人、襪子提供了相當高的辨識度,這一切都為聖誕節的營銷做了準備。

全民普適:沒有特定人群限制,也沒有限定話題

紅色元素:聖誕主題色之一紅色,符合節慶傳統

聖誕老人:白鬍子老頭形象溫馨,給小孩子溫暖

節日氛圍:元旦只放一天太短啦,需要聖誕來補

幾乎是沒有多少阻礙的,聖誕節迅速地走向了全世界。這其中還有另一部分原因,是我遇到一位日本前輩明白的。

在中國的聖誕氛圍和日本相比,可能沒有那麼強烈。初次去日本沒多久就趕上了聖誕節,很驚訝日本的聖誕氛圍。商店都精心布置一番,日本各地限定的燈展也相繼展開,各種聖誕活動像「聖誕老人馬拉松」、「平安夜告白日」也是數不勝數。

心裡很疑惑這個非基督教國家居然這樣慶祝聖誕節,在某個場合沒忍住對一位日本前輩提問:「日本人沒幾個信仰基督教的,怎麼會這麼重視這個外來節日呢?」

那位前輩也被我問的摸不著頭腦,然後慢吞吞的說:"啊,好像確實是這樣。但是過節大家都很開心啊,街上都變得很漂亮,大家也都在精心裝扮著,還會互贈禮物,還有很多溫暖的音樂,覺得很開心。這樣的節日不過的話真的會很可惜的。」

雖然聖誕節的流行主要是商業的驅動,但在節日期間,人們都溫柔、快樂、充滿祝福~

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幾乎是沒有成本的快樂。聖誕節里遇到不開心的事的時候,都可以說「After all, it"s Christmas!」

畢竟這是聖誕節啊。

彩蛋:

聖誕老人村(SantaClaus』sHouse)在芬蘭拉普蘭地區的羅瓦涅米(北極圈內)。那個9隻馴鹿拉著在天上飛的聖誕老人,還在聽世界各地的人們的心愿哦~

聖誕老人的信箱:

Santa』sPostOfficeFIN-96930 ArcticCircle,Finland(芬蘭)

去郵局購買正規航空信封,按照國際標準格式書寫信封,貼上郵票去郵局寄信即可~

(中文寫信也可以,聖誕老人團隊可是有專們語言翻譯的!)


元旦提醒我:謝特!要交年終總結了

春節提醒我:要回家陪老人、準備紅包錢了

清明節提醒我:要祭奠祖先了

勞動節提醒我:勞動真特么累啊

兒童節提醒我:我不是兒童了,我要養家糊口

國慶節提醒我:該帶一家人旅個游、出個國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有自己根深蒂固的意義了,大多圍繞「團圓」「陪老人」,「孝敬」、「感恩」,太沉重了,太有任務色彩了,我不喜歡這種節日氛圍。

我喜歡的節日是快樂放鬆,打遊戲、購物、狂歡、娛樂、約會、沙灘、烤魚、無所事事,大家見面哈哈哈說個XX快樂。所以聖誕節這種外來文化且被賦予了濃重的商業色彩的節,最適合我了。

聖誕節到底是什麼節日意義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營造了怎樣的節日氛圍,畢竟沒有基督徒跳出來不讓我過節吧,我過節還有助於傳播基督教文化呢。皆大歡喜呀。


在中國,聖誕節與歷史、傳統、親人或者禮物轉送無關,就是個赤裸裸的金錢和狂歡的節日。中國人喜歡節慶。假如給他們一個慶祝的理由,他們就會去慶祝,即便他們並不明白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意義。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愛上一個卑微的女子。」

「這個國王與眾不同,每一個大臣在他面前無不戰兢。他有力量可以制服所有的敵人,沒有人敢冒犯他。只是這樣一個強大有力的國王,竟然為了一個卑微的女子而魂不守舍。」

「他該如何向這名女子表達他的愛呢?如果他上令把她召入宮,給她戴上皇冠,穿上後袍,她絕不會反抗——因為從來無人敢違抗王。但是如此做會讓這女子真正愛他嗎?這下他作為國王的一切好處,卻反而成了纏累,使他不知所措。」

「無疑地,這位女子會說她愛國王,但她會有多少真心?也許她只戰戰兢兢地與王一起生活,事實上卻一直懷念她的故鄉。她在王身邊會快樂嗎?王又怎麼曉得這些事?」

「如果王換個方式親自下駕去找她,恐怕那些威武的侍衛軍早就把這女子嚇壞了。他不想娶個只會順命的屬下,王要的是一個能以同等地位來愛他的情侶。他要他們彼此能忘記王的尊貴或是女侍出身的卑微,而能跨越一切鴻溝真正相愛。」
「因為只有在愛里,所有的不平等才有辦法扯平。」於是克爾凱郭爾下結論,王決定既然他無法使這女子從低處往高外上升,他只有選擇自己降卑的方式。穿上破舊如乞丐的衣物,匿名微行,親身來到這女子的茅舍。這不是個掩飾的伎倆,而是甘心的認同。為了愛她捨棄王位的尊榮,只盼望贏得芳心。

克爾凱郭爾這種比喻的手筆,也正是使徒保羅在描述耶酥基督時所說的:

他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
反倒虛已,取了奴僕的形象,
成為人的樣式;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
存心順服,以至於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其實上帝在面對人類時,經常是如此降卑。舊約一連串的記載,便是上帝屈身要與人同在的一連串列為。他委屈自己,並用各種方法向亞伯拉罕、摩西、以色列民、先知說話。但沒有一回可以與這次相比,經過四百年的沉默後,像凱郭爾的比喻一樣,上帝換了個新的樣子,完成最不可思議的驚人舉動:成為人,來到世間。

不要懼怕

每逢聖誕,在教會的舞台劇中,孩童穿著浴袍,演出聖嬰降生的一幕:口齒不清六歲大的天使,穿著拖曳在地的床單,撐著衣架扭成、隨著身子顫抖而擺動的翅膀說:「不要怕!」再偷瞄一眼藏在袖褶中的台詞稿:「不要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

「不要害怕!.........」天使對撒迦利亞和瑪利亞的問安也是如此。

上帝對亞伯拉罕、夏甲、以撒的問候,也是這句話:「不要害怕!」就是天使對基甸、但以理顯現時,也用同樣的方式。對靈界的活物而言,這句話幾乎等於是「你好!」一點兒不奇怪。但靈界活物向凡人說話,人人幾乎都是面伏於地、全身僵直的狀態。上帝造訪地球時,他的大能有時似雷鳴,有時像旋風襲空,有時發亮如磷光,總會引起害怕不安。然而這回天使向撒迦利亞或瑪利亞、約瑟預告上帝臨到時,卻用不會引起恐懼的形式。

面對一個初生的嬰孩,四肢笨拙,連眼神都無法集中,還會有誰怕呢?而耶酥就如此地躺卧在一個喂牲口的馬槽里。上帝終於找到了一個不會讓人害怕的方式顯現。就像那位國王選擇了脫下他的王袍。

請思量這般降卑的場景:道成肉身,將歷史劃分為二(甚至人類的年曆也得承認)時,動物的見證者比人類還多。也請思量,這麼一來所要冒的險。在「道成肉身」的舉動中,上帝固然除去了懼怕,縮短了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同時也使耶穌變得非常容易遭受傷害。

這嬰兒於夜裡降生於牲畜群中,獸類沖鼻的堆肥氣味中。再也沒有比這更差的境遇了。
那些信靠上帝的人,再也不敢相信會有這局面,一旦見到馬槽中的他,再也無法想像他還會出現在哪裡,或他還會不會長大,或在他不計後果苦苦要尋回人類而降卑的作法中,還會自我羞辱到何種程度.......對信靠上帝的人,這意味著他降生在一個對他不懷好意的世間,這也許就是聖誕暗夜裡,那份寂靜帶來的恐怖.他以這種方式造訪人間,我們隨時都可以幹掉他,因為要打碎嬰兒的頭殼,像打破蛋殼一般容易,即使等他長大再下手,釘死他也不難。
對上帝而言,聖誕節是什麼感受?想像一下你自己變成一個嬰孩的感受:語言不便利,動作不協調,不能吃乾糧,還要包尿布。上帝竟然變成一個嬰兒!

"Kenosis"為神學的專用術語,用來指耶穌成為肉身,倒空了他神性的便利,這樣的倒空,倒給他帶來某些自由。我之前提到無限上帝的「不便」之處,而取了肉身的基督,倒是可以有人一樣的活動尺度,不會有無限帶來的「不便」。

他可以自由的說話,而不會怕把樹木震垮了。他可以表達生氣的情緒,稱希律王為狐狸,或在聖殿中揮起鞭子,也不怕引致他降臨時伴隨的天搖地動。他可以自由地向妓女、瞎子、寡婦、長大麻風的人說話,而不用先來個「不要害怕」之類的問候。

從前,人被造得像上帝,這已夠稀奇,更稀奇的是,上帝竟然變成像人一般。——鄧恩《聖十四行詩》(第十五首)
(這個故事改寫自克爾凱郭爾的《哲學殘篇》)


聖誕,
聖人之誕,
在中國能稱為聖人的人有以下 :
道聖 老子, 亞聖莊子;儒聖孔子 亞聖孟子;智聖六祖慧能;兵聖孫武;武聖關公;詩聖杜甫;茶聖陸羽;醫聖張仲景。
對於國人來說,上面的任何一位生日都更值得我們紀念


為了錢。


找個借口來一發


西方文化侵蝕東方文化,或者說年輕人更崇洋。。


大概知乎的主流是不會贊同也不願贊同這個現象背後的崇洋心理吧
要解釋這個現象,上述許多答案未能直面一個問題就是為啥聖誕能火而其他節日不能像聖誕一樣火。可能一個比較重要的區別是聖誕有送禮物的傳統項目,所以比吃月餅或者吃蘋果派啥的更有吸引力一些也更利於約炮吧,那其實也只是一些。


推薦閱讀:

帝國大廈每天燈的顏色不同是為什麼呢?
如何評價中華詩詞大賽中獎作品?
現在哪一種方言是最正統的漢語?
如何評價悉尼孔子學院教小孩唱中國國歌一事?
China最早的意思是中國還是瓷器?

TAG:文化 | 節日 | 聖誕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