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雲計算,中國的雲計算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我覺得國內做雲計算的可以分成幾個獨立的圈子

一個是政府,國企和科研界的雲計算圈子. 這個圈子以佔地建機房, 堆機器上規模和發論文拉經費為要務, 上面 @馬鐳 已經說了很多.

這個圈子裡發聲音的是領導和院士們, 最喜歡談彎道超速,要打造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數據中心什麼什麼的

一個以阿里巴巴, 盛大云為代表的雲服務提供商圈子, 基本都是互聯網企業, 他們基本瞄準中小企業為客戶, 推出了一些SaaS, PaaS和IaaS的服務, 但是限於技術能力和投入, 目前的服務水平跟國外同行還是有差距.

這個圈子不太會玩媒體, 發聲音的都是工程師,一談就是可用率, RAID5, REST這些半懂不懂的.

還有HP, IBM為代表的外企圈子, 一貫的忽悠, 這個圈子裡發聲音的是諮詢師.喜歡談2020年的雲計算市場規模, 單位都用億美元.


作為雲計算的從業者,對此問題很有些話想說一下。(需要特別說明,僅代表個人觀點,和公司觀點無關)。

針對題主的問題,分兩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如何理解雲計算?

1,從技術角度來看,雲計算是一系列技術的結合,例如虛擬化技術,IT自動化技術……等等。

從技術上考慮,雲計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IT的整體擁有成本。但是毛主席教導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有一種技術或者技術集是適合所有用戶的。

2,從業務角度來看,雲計算對於很多企業和產業意味著新的業務模式,對於很多產業鏈比較長的行業,雲計算帶來的將是上下游企業的整合。

3,從IT行業來看,雲計算很有可能將改變很多企業的生存模式和狀態,例如,軟體開發商的盈利和收費模式,中間件廠家的市場運作模式……等等。

4,在此,我要特別提到通信行業。雲計算的興起將帶來對於網路需求的大幅度的提升,這對通信行業是個好消息。同時,我們的電信運營商,也將更多的面臨被管道化的威脅。

第二,中國的雲計算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1,雲計算產業目前來看,可謂熱火朝天。熱火朝天表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有雲計算項目的企業,政府,組織很多;

其次,無論國外的還是國內的廠商,紛紛進入雲計算的市場,宣傳自己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可謂,言必稱雲計算。

再次,政府對於雲計算的大力支持,這個隨便搜索就一大堆。

2,私有雲居多,公有雲的推手以政府和國有大型企業為主。

3,公有雲的盈利模式尚不明確。從雲計算的發展而言,現在還沒有達到成熟階段,其盈利模式的不明確是一個標誌。政府建設的大量公有雲中,無業務或者業務模糊的比例很大。我個人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其方向還在於雲計算與具體產業的深度結合。

4,雲計算的產業鏈還有待完善,比如,雲計算的運營方,比如雲計算的應用提供商。這些都和傳統IT業內的角色有著比較大的區別。

以上。

時間不夠,以後再做修改吧。


2個月前本人自行建了企業級的雲計算體驗中心( EBlock +VMWARE),實踐得到的結論是:

1、江蘇各級政府建起的雲中心,投資巨大,如江蘇太湖雲、鎮江雲神工程、南通的蘇北雲計算中心、蘇州國科數據中心等,上了一堆陣容極其豪華的硬體,有甚者還上了小型機,甚至幾百萬的IBM大機(衛生醫療行業),它們不是雲,只是擺設;

2、看過上海思科、天津HP雲中心等,感覺就是,這些企業正用先進設備和豪華環保概念渲染,影響著政府、國企(保險公司、證券、石油等),QQ也在其中;

3、重硬輕軟的道路還很堅定。雖然VMWARE在國內佔有率高達90%,但國內的雲大部分只用到其基本平台系統,最重要的管理級卻少有問津,雲端缺乏內容確實很可怕;

4、一些海龜聲稱研發出自主知識產權的雲操作系統,還有性能大大優於ORACLE的資料庫,個人還上了國家千人計劃名錄,用後才知道,一笑了之(隱私原因,不亮相);

5、政府想雲落地近似瘋狂,相關配套尚未跟上,如雲信息安全、國產自主雲、資源整合等一堆問題;

6、雲計算的盈利模式還未見曙光,揚州有一家擁有2000個刀片的國外雲計算服務企業,採用日本技術生產的刀片伺服器可以耐45度左右的高溫,整個機房面積卻只有150平方米!震撼!沒有空調(風冷)!這樣的低成本還是在虧損中運行煎熬。

7、雲產業是一定會往前走的,但跌跤是不可避免的。


近年來,我國雲計算,特別是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快速推進,多個城市開展了試點和示範項目,涉及電網、交通、物流、智能家居、節能環保、工業自動控制、醫療衛生、精細農牧業、金融服務業、公共安全等多個方面,試點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果,將產生巨大的應用市場。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174.12億元。2010-2013年三年間,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91.5%。

2013年,我國公共雲服務市場規模達到47.60億元,同比增長36%,增速有所放緩。2014年,產業規模有望超過80億元。具體而言,國內IaaS市場呈現高增長態勢,市場規模突破10億元,同比增長105%。PaaS與SaaS市場規模分別達到2.2億元與34.9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20%。

在企業使用比例方面,IaaS使用比例最高,達到56%;PaaS其次,為38.9%;SaaS比例為5.1%。與2012年相比,PaaS使用比例增長明顯,表明企業用戶採用公共雲服務的重點正在從基礎設施租用轉向針對自身業務的開發平台。

前瞻網雲計算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私有雲市場規模達30.7億元,同比增長189.2%。自2011年以後,中國私有雲市場迎來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的爆髮式增長。2012年,私有雲成為中國雲計算市場的主要增長點,其市場規模約為383億元,2013年,中國私有雲市場規模突破400億元,達到507億元,預計2014年中國私有雲市場將達到649.73億元,中國私有雲計算基礎架構市場還將保持高速發展,增長率約在50%以上。

混合雲把公共的外部雲和內部私有「雲」整合成更具功能性的解決方案。而混合雲的「秘訣」就是處於中間的連接技術。為了更加高效地連接外部雲和內部雲的計算和存儲環境,混合雲解決方案需要提供企業級的安全性、跨雲平台的可管理性、負載/數據的可移植性以及互操作性。

2013年,「混合雲」的使用方式在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被擴展了,即虛擬伺服器與物理伺服器的混合部署。2013年以來,PaaS平台的重要性愈加凸顯。2013年,Microsoft Azure平台使用量激增了200%,IBM收購了softlayer也加入了混合雲的市場競爭中。VMware發布其混合雲解決方案vCloud Hybrid Cloud Service;Rackspace在基於OpenStack之上推出混合雲服務;RedHat則在混合雲的跨平台管理層面推出Cloud Forms工具來敲開混合雲市場大門。雖然百度、騰訊、阿里都開放了自己的平台,但是目前主要吸引的還是互聯網應用、移動應用,還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級市場的要求。未來,這個市場的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據預測,未來混合雲將佔據整個雲市場的67%。


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公共雲服務市場仍處於低總量,高增長的產業初期階段。

  2013年我國公共雲服務市場規模約為47.6億人民幣,增速較2012年有所放緩,但仍達到36%,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2013年,我國的IaaS市場規模約為10.5億元,增速達到了105%,顯示出旺盛的生機。IaaS相關企業不僅在規模、數量上有了大幅提升,而且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關注,UCloud、青雲等IaaS初創企業分別獲得了千萬美元級別的融資。

  2014年,我國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68億元。同時,雲計算的發展也帶動和促進了上下游電子產品製造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預計到2015年,我國雲計算上下游產業規模將超過3500億元。

  過去幾年裡,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了各自的開放平台戰略,新浪SAE等PaaS的先行者也在業務拓展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眾多互聯網巨頭的介入和推動下,我國PaaS市場得到了迅速發展,2013年市場規模增長近20%,但由於目前國內PaaS服務仍處於吸引開發者和產業生態培育的階段,大部分PaaS服務都採用免費或低收費的策略,因此整體市場規模並不大,估計約為2.2億元左右,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PaaS的發展前景抱有充足的信心。

  無論國內還是全球,SaaS一直是雲計算領域最為成熟的細分市場,用戶對於SaaS服務的接受程度也比較高。2013年估計國內SaaS市場規模在34.9億元左右,與2012年相比增長24.3%。

  從中投顧問《2016-2020年中國雲計算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諮詢建議報告》中了解到,2013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606.8億元,增速放緩;2014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174.1億元,同比增長93.5%,增長速度加快。

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趨勢展望

  一、產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等利好政策將進一步推動雲計算快速發展,預計2015年國內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將超過90億元,增速超過30%。雲計算的發展將帶動和促進了上下游電子產品製造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預計到2015年,我國雲計算上下游產業規模將超過3500億元。

  二、產業格局迎來洗牌階段

  2014年,雲計算企業紛紛通過併購、融資、合作等手段構建自己的產業體系或生態圈,以增強自己的產業競爭力,彌補產業短板,與合作夥伴一起構築強大的競爭優勢。未來幾年,雲計算產業有望形成若干個類似於Wintel體系的穩固合作體系,在此之前,市場將處於激烈的洗牌階段。

  三、我國雲計算企業全球影響力將擴大

  通過在雲計算領域的大量投入、積極研發,我國公有雲服務企業在技術上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託這樣的優勢,大型雲服務企業正在吹響進軍海外市場的號角。阿里雲在美國和香港數據中心進入商用階段,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雲計算服務。未來,我國企業有望在全球範圍內同亞馬遜、IBM這些國際巨頭一同競爭。

四、「混合雲」是未來雲計算產業的主要應用模式

  2013年的斯諾登事件加劇了用戶對於雲安全的擔憂,雖然公有雲服務提供商依然會通過各種措施完善公有雲的安全,並會繼續加強用戶隔離、數據備份方面的投入,但用戶出於對數據隱私性和可用性的考慮,必然會將核心數據及應用掌握在企業自己手中,通過企業私有雲來支撐。「混合雲」將是未來雲計算髮展主要應用模式,從中國市場需求來看,尤其是對國內的大型企業來說,混合雲是最務實的方案,既充分利用原有設備的投資,又可以解決現有系統無法支撐突發業務流量和數據隱私方面的問題。從廠商動作來看,各個IT巨頭邁向雲計算的方向無一例外的是「混合雲」模式,IBM、HP、華為、微軟、EMC等紛紛推出混合雲策略及解決方案。

  五、數據中心將按照「幾+N」形式布局

  與雲計算應用的模式相對應,雲應用中的「公有雲」部分將主要由幾個大型甚至超大型數據中心承擔,由雲服務商提供運營服務,而體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數據及業務將在企業「私有雲」之上運行,由企業自己運營。數據中心布局最終將呈現「幾+N」的形式。目前,中國雲計算數據中心的布局還存在著市場的非理性特徵。主要原因是目前尚處於國家引導發展的初期,尤其是處於政府政策性扶持階段,受優惠政策的支撐,雲計算數據中心密集地集中在需求大、應用多的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區。市場主體並未過多地顧及能源支撐的可持續性,政策性支持弱化了市場要素的作用。「幾個」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未來布局將會在土地、能源、成本等的約束下,向資源富集,空氣、水、環境等較好,低溫冷能豐富的高緯度地區集聚轉移。「N個」企業私有數據中心將在企業附近就近布局。

  六、高密度模塊化數據中心是重要趨勢

  「混合雲」中的公有雲部分的業務是需要大型化數據中心承擔,數據中心的大型化已成必然趨勢,同時在運營和管理方面對運營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數據中心進入了一個模塊化、智能化的時代。從數據中心具體建設步驟來看,在數據中心規劃初期是無法有效預計未來的服務量級的,如果不顧業務量大小,盲目建設大規模數據中心會為數據中心建設企業帶來較大的前期成本壓力和資源浪費,而後期的擴建擴容存在著周期長、管理複雜等諸多限制。現在模塊化數據中心能夠較好解決這一問題,其特點是數據中心建設工程產品化,能夠通過工廠製造實現現場短周期、快速部署,滿足數據中心「靈活可擴展」需求。另一方面數據中心發展到現在,節能、環保已經是其技術革命的重點環節,而高功率密度設備的大量應用使得數據中心的製冷問題越來越突出,數據中心建設需全生命周期地綜合考慮如何去提高可靠性和降低能耗。

利益相關:個人站長、35互聯A級代理、百度開放雲用戶、阿里雲用戶、百度員工。

關聯廣告:Cloudin:CloudIn雲英 - 專業的雲主機,雲伺服器,雲硬碟,雲安全等IaaS及PaaS服務提供商。 非常不錯 值得嘗試:)


2010~2011年中國雲計算產業尚處於導入和準備階段,處於大規模發的前夜。雖然各種類型的「公有雲」和「私有雲」的應用在市場上層出不窮,但是需要看到的是,與企業應用軟體相比,雲計算技術成熟還有一定的距離。

缺少大型的雲平台集成商,產業鏈尚待成熟。2012~2014年中國雲計算產業進入起飛階段,2015年在「互聯網+」環境 下更是逐步進入成熟階段,應用落地發展迅速。

近年來,雲計算產業鏈正在形成,在政府的監管下,雲計算服務提供商與軟硬體、網路基礎設施服務商以及雲計算諮詢規劃、交付、運維、集成服務商、終端設備廠商等一同構成雲計算的產業生態鏈,雲計算的產業鏈發展,有哪些主要特徵? - 雲計算 多智時代,為政府、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服務。


中國雲計算現在還不能大規模使用和普及,主要還是受限於帶寬,等帶寬真正給力了雲計算也就能遍地開花了

但伺服器基礎設施的全面部署,一些企業已經做到,現在需要不斷完善的就是雲端穩定性和技術跟進速度了,雲計算在企業內的應用正在快速發展


我國雲計算服務市場處於起步階段,雲計算技術與設備已經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我國雲計算服務市場總體規模較小,但追趕勢頭明顯。據Gartner估計,2011年我國在全球約900億美元的雲計算服務市場中所佔份額不到3%,但年增速達到40%4,預期未來我國與國外在雲計算方面的差距將逐漸縮小。


實用性太弱,更多的是噱頭和盲目的宣傳。


推薦閱讀:

網路院線+虛擬現實,有哪些想像空間?
通過什麼方法可以實現電子文檔的「定時銷毀」或者「定時關閉打開許可權」?
PingCAP 這家公司的前景如何?
截止到2017年末(原為2014年),龍芯處理器的發展狀況如何?
印度經濟為何跳過輕重工業的發展階段,直接進入軟體業這種高大上行業?

TAG:雲計算 | 數據挖掘 | 信息技術IT | GLea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