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護照上的姓名拼音轉寫不標註聲調?

即便是大寫,也應該是可以標註聲調的。為何選擇留白?因為美觀需求?因為要與國際接軌? 如果是英文的話,我的姓名權是否受到了侵犯? 因為如果我的「拼音」姓名不是拼音,那是否是說護照上的姓名是被翻譯成了某國文字?那他們是否有權將毛澤東的的姓名翻譯成Hairy Marsheast? 或是其他語言的相應單詞?標準何在?


這個可以有。

1)在Unicode已經很普遍的時代,一般來說,護照上出現加符的拉丁字母不存在無法錄入、無法傳輸、無法顯示/列印、無法存儲等技術障礙。

2)出現加符字母不影響機讀(因為有機讀碼),也不影響人讀(還是因為有機讀碼,多少能指導發出個大概的音,而且讀不準又如何,重要的是有視覺上的識別性,容易看得出這個寫法和那個寫法一樣不一樣)。

請參考我在問題漢語拼音中的 ü 未來有可能被廣泛地書寫為 v 嗎?中的答案。相關部分摘錄如下——

Passports All Over the World(收集了多國護照照片)收集的德國護照內頁——

影響國際交流了嗎?沒有,因為下面還有在26個字母範圍內的機讀碼呢。請參考:Becoming legally Japanese: Can Japanese/non-Japanese have a mononym or middle/multiple given names?這篇文章舉了加符字母更多的冰島護照的例子——

上面舉的護照是多語的,但人名只用原文一種形式,在機讀碼之外沒有另一個轉寫到26個基本拉丁字母範圍以內的形式。就是說,護照持有者姓名欄可以直接寫原文,沒有必要迴避附加字母,可以原樣呈現。

舉一個和漢語比較接近、變音符號用於表示聲調的例子(圖片來自網路)——

看,越南護照是越英雙語的,但是姓名欄只要寫越南國語字原文就行了,聲調符號照寫不誤,也沒有去掉聲調符號、只用26個基本字母的另一種形式。

不單是擴展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以外的文字系統也可以原樣呈現在護照姓名欄。請看下面兩例(圖片來自網路)——

上圖是伊朗護照,波斯文和英文對照。

上圖是俄羅斯護照,俄英雙語。

護照是雙語、多語對照的,但姓名是專有名詞(區別於一般名詞),不需要翻譯(translation,意譯,如題主說的將「毛」翻譯成hairy),只存在拉丁化轉寫(transliteration,又譯為「形譯」,不同系統字母的轉換)或音譯(transcription,又譯為「音譯」,繞開原文字直接將語音標記下來)。

德國、冰島、越南護照因為本國官方文字本來就是拉丁字母系統的,姓名不需要拉丁化轉寫,只要原樣呈現就行,哪怕超出26個字母的範圍,只有一種形式。伊朗、俄羅斯護照上的姓名則因為其官方文字用非拉丁系統的字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原文,一種是拉丁化轉寫。

雖然上面舉的例子中拉丁化沒有用附加字母的,但是ALA-LC(美國圖書館協會—國會圖書館)、BGN/PCGN(美國地名委員會/英國官用地名永久委員會)、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等權威機構擬定的眾多拉丁化方案都沒有迴避附加字母。(參考:ALA-LC Romanization Tables、earth-info.nga.mil 的頁面、List of ISO romanizations)就是說,姓名欄用原文和有附加字母的拉丁化形式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

對中國護照來說,姓名原文是漢字,不是拼音文字,不存在轉寫,但可以有譯音的拉丁化形式,這種拉丁化的國際通行標準就是漢語拼音。對漢語來說,聲調是音位,和輔音、母音一樣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只不過是超音段的。按大陸1958年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當然是帶聲調符號(ˉ、ˊ、ˇ、ˋ)的。就是說,中國護照的姓名欄完全可以用漢字和標註聲調的漢語拼音對照的形式,很合理。

但是,ISO 7098:1991(江蘇語言文字網)規範得比較寬鬆:

在一般情況下,聲調符號應該標出。但是,為了方便也可省略。

近年ISO 7098 (1991) 國際標準修訂的技術內容也保留了這個「方便之門」:

1.每個音節可以具有四個聲調中的一個,也可以沒有聲調。四個聲調符號表示如下:

一聲(高平調):—

二聲(升調): /

三聲(降升調):∨

四聲(降調): \

2.在普通話音節聲韻配合表裡,為簡便起見,所有的音節都沒有標調。不過,在實際的拼音文本中,通常要把聲調符號標到一個音節中指定的字母上。

3.輕聲(atony)不標調。

4.由後一音節引起的變調,不予表示。

5.在技術處理上,也可採用數字、字母等標明聲調,如採用阿拉伯數字1、2、3、4、0分別表示漢語四聲和輕聲。

6.通常情況都要標調,但為了方便也可省略。

美國人比較強勢,用慣威妥瑪拼音了不想換,1982年的時候就以技術理由反對ISO 7098,後來ALA-LC的標準雖然終於換成漢語拼音了,但是規定不標聲調(參見:http://www.loc.gov/catdir/cpso/romanization/chinese.pdf)。

所以,中國護照的姓名欄用不帶調的漢語拼音也是符合國際標準的。但要明白,護照姓名欄寫帶調拼音本身是沒有技術障礙的,也符合國際標準,不影響識別、閱讀,不影響出入境。

ISO、ALA-LC對漢語拼音聲調符號這麼不待見,不是為了得到一個完全在26個字母範圍內的「純凈版」漢語拼音,因為它們是允許ü的,沒有規定要轉寫成yu什麼的,而且完全接受附加字母較多的冰島文、捷克文、波蘭文之類拉丁字母文字,對同樣有聲調符號的越南國語字也沒有規定拉丁化轉寫方案。這隻能解釋為——

1)這些機構還是習慣以歐洲語文為常,對聲調還是不熟悉、不重視,感覺難以聽辨、識讀聲調,為了減少出錯還是省略標調更「方便」。

2)漢語拼音不像越南國語字是官方文字,就算標調標得再精準,也不過只反映了語音,怎麼都不會比包含語源等信息的漢字更精準、更unique(如@sapereaude所言),不會被認為是完整的文字。既然吃力還不討好,為省力起見,不標。

3)中國的官方機構沒有大力推動聲調符號的使用,在自己國家內部也經常不標調,後來在正詞法里也允許大寫字母不標調的情形,這使得標調的必要性成疑(這不應該)。

對護照的製作和管理部門來說,聲調可標可不標,都符合國際標準,標了還可能引起麻煩,當然不標。

如果將來有一天,中國官方承認漢語拼音不單是注音工具(現在就不單是注音工具,都有法定的正詞法了),而且還是文字,哪怕是第二文字(這是好事),護照上的拼音就是一定要標調了,因為那樣拼音就變成如越南國語字那樣的「原文」而非拉丁化形式了,那些拉丁化國際標準通通不再適用。


護照上的拉丁化標註是為了將持護照者的姓名轉換為一種便於全球人識別的方式。那麼無變音符號的拉丁字母是最佳方案。

各語言的書寫系統中各變音符號的意義不同,所以保留的聲調符號並不便於外國人識別或閱讀,反而因為這些多餘的信息造成誤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標準是漢語拼音方案,聯合國和 ISO 承認的也是漢語拼音方案。這樣統一的標準有助於降低溝通成本。提問者顯然明白這一點。而簡化至標準拉丁字母表的漢語拼音是一個很自然的變體。


因為您的護照上面的姓名拉丁拼音, 那只是要給看得懂拉丁字母的外國人看的。

我們自己人是看漢字。

漢語是聲調語(tonal language), 單字的聲調有分音辨義的功能, 是我們語言系統裡面重要的

distinctive feature。 但, 那是對我們而言, 借用西方的拉丁字母來拼注漢字語音時, 上面所添加的

聲調符只對我們有意義。然而其它很多語言, 特別是使用拉丁字母的歐洲語言(包含英語), 不是聲調語,

單字聲調高低或拉丁字母上所註的聲調符, 對他們來講並無意義。

護照上的拉丁拼音名字只是要方便他們的。

因為歸根結底, 真正對我們有意義的是漢字名字, 那是唯一, 那是unique,

因為那是世界上最unique的意符文字所寫的名字,

那才是真正的「我」。


技術上還是可以做到的。

護照上的拼音不要聲調,但u?的兩點還是保留。

然後護照上再備註u?的輸入方式(alt+0252)應該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漢語拼音規則中:

每個漢字由韻母和聲母配合構成一個音節構成。在韻母上部應該標出聲調,為了方便也可省略。

  1. 護照中不是英文或其它文字,就是正規的漢語拼音,適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地方。
  2. 不標記的原因方便,我能想到如果使用帶聲調不方便有以下幾點
    1. 不易讀。
    2. 不易抄寫。理論上你應使用與之完全相同的符號來填寫,所以你要麼填中文,在不能填中文的地方,需要抄上聲調。
    3. 不易核對。如果其它系統中,未能輸出聲調,你可能被認為與證件不符。

另外,規範在此:

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個人覺得,不需要標調,但ê、ü寫原型。

實際上,ü寫成yu,容易引起混亂(比如楊瑾瑜)

,寫成v其實大家都不習慣。


因為那個不是拼音吧


我覺得對於你的姓名,只有中文名字是唯一的吧,寫作拼音的話各種千奇百怪的拼寫方式都會有的,況且外國人也不懂漢語拼音的聲調。


推薦閱讀:

為什麼漢語中「二」會有蠢的意思?
為什麼有人說普通話時會使用某些明顯不屬於普通話的方言詞?
父母來自不同方言區,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方言教育?
方言以後會走向滅絕嗎?本地的方言會在有生之年走向滅絕嗎?
古代人上朝,語言不通怎麼開會的?那時候有同一語言嗎?

TAG:語言 | 語言文化 | 漢語拼音 | 聲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