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和語文素養?


讀古籍。先秦諸子,廿四史,明清文人筆記小說都是很好的教材。

我們上專業外語與文獻翻譯課時,陳老師老師說我們中文很差。開始時我們都不理解加不服氣:我們是中國人呀,怎麼會中文不行呢?隨著課程的進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令人羞愧的事實。翻譯時無法使用準確的詞彙和句式來表達自己心裡所想。其實不止翻譯,平時與同學或親友的交談或寫作也暴露出許多人粗陋的語言能力:思維混亂,邏輯不清,詞不達意,使人不知所雲。

陳老師本人精通拉丁語、古希臘語、英語,義大利語也很好,法語和德語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不蠻懂。但他閱讀法文書籍沒有障礙,讀過不少德文原典,包括馬恩著作。他說我們翻譯的馬恩(從俄文轉譯)非常差勁,錯誤百出,好多地方根本不是馬恩原意,甚至與原意相反。《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和《德意志意識形態》等都是寫的很有水準的著作。

因為覺得肖原的《拉丁語基礎》實在是一般,韋洛克中文版和雷立柏的也多有舛誤,他在編一本拉丁語教材,他主張把拉丁語直接譯成古文。他給我們舉過很多例子,因為在外實習沒帶筆記本,以後可以補充。

他說讀古籍是提高中文水平的極好的方法。讀的時候要認真仔細,務求理解,做好筆記,千萬莫圖快。北大四年他讀了1000到2000本書,現在好多都在重讀。讀得太快是沒意義的,讀書的最大成本不是封底的價格,而是時間。一本好書是作者幾年甚至十幾幾十年的功力所成,凝結著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非常值得花時間來消化的。
對不起,我語文實在是不好,寫的亂且拖沓,乾貨也沒有。我是來學習的。


1.學邏輯學。
大陸高中課程沒開邏輯學,這是很失策的。
學邏輯至少能讓你清晰、完整的說明白你的意思——別小看這個,很大一部分人做不到這點。

2.學修辭學
在把話說明白的基礎上把話說的漂亮,修辭是必要的。

這倆都能學好,再多看看書也就可以了。


1.多讀書,讀好書,特別是古今中外的名著精品。看得多了,自然用著順。
2.多了解中國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富含文化內涵的語言才有靈性。
3.如果真的是對漢語言非常感興趣,想系統的了解漢語,可以讀一些語言學著作吧。《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什麼的,最好用高校的教材,比較通俗易懂。


語文一詞源自葉聖陶,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其主體是文學,但是,很有趣的是大學畢業的學生很多都沒碰過四大名著,高中畢業的學生大都不知錢鍾書林語堂卡夫卡余秋雨何許人也,初中生不知多幕劇小小說雜文為何文體,小學生不知作文中除了寫拾金不昧扶老太太過馬路愛迪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居里夫人把獎章給女兒玩之外還能寫什麼東西。這裡面固然有教育的錯。請看我們的語文課本:裡面收錄的中國文壇第一人魯迅的作品都是些什麼作品啊?都是諸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社戲》《阿長與山海經》等等等等一些不痛不癢的文章,而魯迅最最精彩的雜文不予理睬,我用的是新課改後的教材,裡面連原來的《阿Q正傳》《狂人日記》《葯》等有火藥味的文章全部刪了,許多人大學畢業(比如鳳姐)談起魯迅的作品的時候大腦里充斥的全都是這些不痛不癢的文章,魯迅如果單憑這些不痛不癢的文章就能獨步文壇簡直就是笑話。上小學的時候我發現課本裡面為什麼有那麼多王願堅先生的「紅色」文章,長大後發現語文課本里幾乎全是政府的御用文人對我們的黨化教育。你們不能因為魯迅罵過梁實秋就拒收梁實秋的文章啊,不能因為張愛玲是文化漢奸張資平的門徒就與之劃清界限啊。拿我自身來說我認為我寫的考場作文是很有文採的絕對比我這些個乏味回答文采很多很多,但是我的考場作文表達的思想都是虛假的甚至是與我內心相悖的,而我寫的這些回答表達的思想都是很真實於我內心但毫無文採的,從小到大我寫的既有文采又有真情實感的恐怕只有情書了。這倒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在考場上不論你有沒有靈感都要寫作文,這就好比妓女不能等到有性慾的時候再接客一樣。
語文教育的問題在於忽視基本功的訓練。憑良心而論,反教育旗手韓寒的語文基本功除了「的得地」分不清之外,在80后里算是比較紮實的,韓寒曾經上過東方衛視的一個益智類競賽節目,表現得比大多數80後對手要強,當然輸給了70後主持人。語文教育減掉了傳統教育中字詞考核的分量,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語文試卷只有前兩道題考核字音與字形,而且是選擇題,也就是說即使一個文盲做這兩道題,也有25%的概率答對。其他能體現基本功的改病句改標點也都是選擇題。新課改以後砍掉了文學常識考核,加重了文學品析的分量,於是出現了詭異的情況:一群不知道王之渙何許人也的大老粗在那裡洋洋洒洒地品析《登鸛雀樓》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更」字用得好不好,刪掉行不行;一群不知道余秋雨是死人還是活死人的文盲在那裡給《道士塔》歸納段落大意,總結中心思想,扯淡劃波浪線句子好在哪裡。 這就好比一個習武的人,不好好扎馬步,上來就要舞那些花拳繡腿,遇到張三丰一個入門羅漢拳就被放倒。我總是感覺語文課改是為了討好學生,去掉了那些枯燥的背詩詞查資料的磨練,大學畢業後字寫得跟狗啃得一般,隨便拉一個初中生做同一份試卷,竟然難分軒輊。


怎麼提高文學素養。
怎麼做才能提高文學素養。
一、買一本《說文解字》和《新華字典》,這兩本書的好處是,當你不想完整地看一本書的時候,又很無聊,或者吃飯,發獃,曬太陽,不想玩手機的時候,它們就很有用,你就隨便翻,不出三個月,比你讀十本書有效。答主親測有效。
二、當你看一本書的時候,我不管是什麼書,要習慣性地回頭看。一般一本完整四百頁的書,我一般一個上午可以看完。但是,這並沒有結束,我會過了三天左右再重新看這本書,這時一般要延續看兩天。然後,再過了大概半個月,我又會重新翻一遍。這時這本書的思路,作者的手法,和內容,我都可以說出來。而且,一年內不會忘記。
三、關於詩詞,個人認為看是沒什麼用的,畢竟看不懂想睡覺。那怎麼辦?背,隨手拿一本詩詞的書,挑一些短的,一天背一首。怎麼樣才算背過了,大抵是你背十次都很順暢的。
這裡就涉及怎麼樣去背。首先你要看幾遍翻譯,讀順詩詞,再試著翻譯一遍,要想像你是詩人,怎麼去寫這首詩的。最後,拿出你的高端大氣的手機,把這首詩錄下來,一定要是你自己錄的,然後吃飯,午睡,閑的沒事就拿出來聽,到了晚上再默念幾次再睡覺。第二天背不出來你打我。答主和身邊的同學親測有效,我們班的同學都被我安利過。
四、這個時候你就會問,我會看,會背,但是不會寫有什麼用。
仿寫。什麼是仿寫呢,我並沒有讓你仿寫句子。你要試試拿出一篇雞湯文,好吧,知乎那麼反感雞湯文,那麼名人的日記?某個你文風特別喜歡的作者寫的短文?其實都可以啦。
仿寫重要的是仿寫思路,其次才是用詞,因為用詞可以積累,思路需要訓練。
那麼你自己寫的文章要怎麼改?記住兩個字,凝練。十個字可以表達的句子,你寫了二十個字的廢話,那就把十個字都刪除。一定要狠心刪!
五、很多人反感這時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可是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好。當你拿起手機的時候,你可以隨意接受世界的文化和知識。無論什麼書,你都要去看,經典有經典的好處,雞湯文有雞湯文的妙處,不去接受,怎麼區分?

個人習慣,你也可以試試。
心煩氣躁的時候怎麼辦,拿本《道德經》抄抄。親測有效。
不想看經典?太複雜,可以看看什麼《萬曆十五年》,同樣可愛。
正史太正經?沒事,我有一顆八卦的心,那就去看看野史。
唔,如果要學習詩詞,那就自己寫有意的「詩」,可以不按照格律,但是個人認為詩詞意境為先。
最後獻上自己的小詩,謝謝╮(╯▽╰)╭
曲江猶聞花月詩,原是嶺南秋意遲。
北地西風催寒夜,紅梅白雪共君知。
創建於 2015-11-26


把四大名著認真多看幾遍,讀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盡量多背一點,然後可以看看左傳和論語,莊子。這樣一輪下來就差不多了。如果有興趣看看近現代的文學作品也不錯。


詳情請關注2016全國二卷語文作文


得看在什麼基礎上進一步。
在識文斷字基礎上進一步要追求語言表現力,得來速的方法是看報紙和雜誌以增談資。
在已能點評時事的基礎上進一步要點評得有文化底蘊,是看小說,經典的。這樣你就可以說:今天發生的這個事情和XXX在《XXX》中描寫的XXX有本質共同點。得來速的方法看點文學史的教材。
在已經能引經據典的基礎上進一步,就是要有思想性,這個就是哲學的事了。


樓上的很多回答很有深度,但有些卻很難做到!比如讀先秦百家,二十四史,非文史專業的人沒有耐心和能力去讀這些古籍。我覺得比較可行的方式是多寫,什麼體裁都可以寫,開始寫的時候我們會很難受,心裡明明領會卻無法表達出來,這樣你就會去讀書,會仔細揣摩別人怎樣去表達,然後會去摩仿的寫,再去創造自己的表達風格,這樣你會有慾望寫更多的事和人,你就需要更多的素材,倒逼著你去看更多的書和更加仔細觀察世界,一旦形成了一個這樣的循環,你的中文水平不想提高也難了。
我是一個理科生,有時單純看書很難提高水平,只有通過做實驗來找出我需要哪些理論,進一步用理論來刺激做實驗的慾望,從而培養科學上的素養。我想學科之間是相通的,學好語文也是如此。


提高語文素養沒有捷徑。如若你對語文是感興趣的,那麼不論是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或外國文學,你對那方面感興趣,你就多去了解。讀的多了,儘可能將自己認為好的語句段落記住,潛移默化的,你的語文能力會有所提高。不論是書面還是口語,哪怕是思維邏輯都會有所進步。

若你並不是語文愛好者,且語文素養比較一般的話。那建議你多讀小說。小說畢竟是故事性的,可讀性較高。但是注意閱讀請以文學性的小說為主,這類小說通常思維語句完整,表達文學性強。要提高語文素養肯定要多讀書,但這個書不是專業用書工具書,儘可能避開口水書口袋書。

至於書目,歡迎交流。


排除某些人眼中的不和諧因素 多讀一下《金瓶梅》 也是很好的
有思想 有文采 有內涵


如果你是個普通人且只想提升著玩,不妨看看職高語文課本。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看起來很雅緻的舊詞停止使用了?
外國人對學習中文是個什麼態度?學習的慾望強烈嗎?是哪些人特願意學習中文呢?
為什麼普通話沒有「shong」這個音的字?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相比各自有何特色?
漢語是否應該建立像日語、韓語那樣的敬語系統?

TAG:文化 | 漢語 | 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