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需要什麼樣的互聯網產品?
作為曾經網校使用者和幾年的從業經驗,談下中學網路教育
1、中學生上網時間少,他們作業壓力大,試想一個作業到晚上十一二點的學生還要來接受你的網教是何等壓力,因此不管怎樣,你提供的服務應該儘力為減輕學生負擔而非加重。那麼在國內中學教育,講新課---作業---評講作業已經是基本規律,在這個流程裡面發現商機服務於學生,這裡,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相當廣,碎片化的時間能解決很多學習中一道道的難題。2、中學生自制力差。根據網校從業經驗看,學生能堅持使用網校的寥寥無幾,因此我們應該學習新東方的激勵式教學,畢竟每個學生都希望成功,都渴望被關注,問題關鍵在於我們的平台應該提供給他們展現自我價值的平台,當他們在網站里學習了哪怕一分鐘都能讓他們感覺有收穫,感到成功的喜悅,並將其掌握的通過系列網站功能設計活動得以展現並獲得認可,在這樣的一個良性循環的基礎上讓他們時刻感受到每一步小進步小激勵小關注,慢慢他們就會更加學習來勁了,自制力自然就好了。因此我們的平台應該朝這個方向設計。
3、必須是個性化的輔導。現實學校教學和大部分輔導班、網校都是以教學者為中心,這本來就背離了教育的本質。目前的中學生網校都是賣課件,而將來的行業傾向於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4、中學生具有一定的圈子性,因此我們應該將sns理念搬到網教中。
5、我想,將本來枯燥的學習通過平台展現的更加互動性、趣味性、娛樂性會更加受到學生喜愛。
6、應該提供更多增值服務,一個學生成績的提高單靠一個老師的一堂課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是有一個成熟的體系、一個完整的團隊為每一位學生服務。
7、師資很重要。但我認為不要去聘請名師坐鎮,那樣成本高且你管不住也無法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也不要想著一定要和天下的老師競爭,平台應該是開放的,歡迎有能力的老師一起加盟,但是制定機構總體的教學體系、模式、規則是我們必須掌握的。更應該有在總部的優秀教師組建一支教學研究院主抓教學任務與監督。因為擁有他們,使得我們更像是教育機構,增加競爭力。學習蘋果模式,做一個開放者,當然在眾多合作老師中要打造明星老師、團隊。8、國內所有線下教育沒有的是什麼?研究性、探討式學習。一方面這才是真正提高學生能力的教育,與填鴨式教育相比更能激發興趣。因此,我們應該學習知乎的模式,在中學生領域形成一個基於題目、知識點的研究性學習的氛圍。我建議參照倆家企業,一個是淘米網,用戶是孩子,客戶是家長。淘米網雖然不是嚴格意義的教育,但是從「孩子的玩遊戲」上面來說也可以是教育的一部分,所以中小學教育,必須抓住家長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另一家是滬江網, 這個我比較熟悉,從最初的論壇,彙集的就是「學習者+學習高手」這種模式,並且由高手來分享資源和知識點帶動初學者(原創節目),就像豆瓣一樣,由用戶自身來激蕩經過這幾年發展可以說是這個塊最大了。但是問題也出現了一個是內容缺乏,高手沒有足夠動力分享知識點(原先是有滬江出面將好的內容出書分成,比如蛋蛋學日語和朱摸摸),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滬江自身出了網校(開始自己出內容),也就說必須自己來運營,把最初的核心用戶拋棄。淪為純粹的網路教育培訓。賣課件,賣氛圍。網路的優勢是即時,缺點是弱互動,而這部分是家長真正關心的,對於摸不著的店老闆誰都不敢買單。據我了解滬江網校用戶群主要還是大學生白領為主,也就說有支配能力的,準確講不上互聯網教育,而是B2C教育,這類用戶和淘寶一樣年輕人比較多,要讓家長買單,重要是內容給孩子,核心價值給家長!20150321取消匿名歡迎拿起法律武器來搞我這個問題,我是這麼想的,教育行業需要什麼樣的互聯網產品,要問龐大的學生群體需要什麼;更龐大的家長群體需要什麼;教師群體需要什麼?至於教師中的領導需要什麼,可以問,也可以不問。然後從學生,家長,教師的需要中提取公因數。那麼,我認為就基本上可以確定了。互聯網教育產品,首先是對現有教育的補充,對線下教育的支持,其次是改造和替換。作為一個教師,我需要能方便的獲取教學資源,需要自我提升的途徑,還需要賺現有工資不能滿足需要的那一部分的錢。我不需要有什麼在線教育來取代我的地位,如果學生對著電腦可以學習,我當然並不反動,但是,如果在線教育取代了我,那麼我的作用體現在哪裡?如果我是一個家長,我則需要能得到家庭教育的指導,自己孩子學業上問題的解答,對自己的孩子身心發展都有利的各種活動,能夠減輕自己孩子學習負擔,同時又能提高至少是保持成績的各種方法……如果我是一個學生,我需要更有意思的學習方式,我需要有省事省力就能得到高分的方法,需要了解更遼闊的世界,需要有點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
有什麼互聯網產品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滿足這些需要呢?
資深輔導老師,多年殘害青少年,現做app運營經理。借這個問題扯一扯蛋。
1.為啥有學校?因為錢。其實對於每個學生,他接受知識的速度,適合的方式,未來適合做的領域和職業,都是不一樣的。可是給每一個學生配備一名老師實在是太貴了,所以才會把大家集中在學校里來。沒錯,我們老師講課,從來只照顧班裡60%的學生的智力,聰明的孩子,你可以寫寫作業,看看小說啥的。笨的孩子呢,隨便你吧,動靜小點就行。但是即使這樣,坑爹的老師還是非常多。照本宣科,講課根本說不明白,只敢講自己做過的題的老師多得是。在我上學的時候,學校里牛逼的老師,基本都是因為「文哥」 XX事件之類,留在我們小縣城的,我趕上了一個尾巴。等到我畢業的時候,他們都退休了,這時候教高一的老師,水平就普遍爛。2.老師為啥留作業
a.上課只能把最核心的東西給學生,其餘的邊邊角角,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作業,就是學生們探索的路。b.我能獲得反饋,知道哪兒沒講明白,需要再講講~~~3.為啥有一堆輔導機構?
因為人。從學校里出來的學生,基本都是半成品啊喂!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才會有輔導班,有家教,有針對不同需要組織的不同教輔機構。你笨?來個基礎班。你著急考試?來個強化班。化學不懂?來個化學班。比較內向?來個家教輔導。喜歡妹子?來個美女大學生家教。4.輔導機構都幹啥?
兩件事兒。第一,找老師。只要是個老師,只要願意好好教的,總有對應適合的學生。大學生水平低?有捨不得花錢的學生。老頭講課沒勁?有相信歲數越大經驗越豐富的家長。年輕老師沒經驗?有喜歡的活潑的氛圍的學生。第二,匹配。找到學生,摸清他的情況,於合適的老師進行匹配。這個支出是大頭。我給你算一筆賬啊,首先是通過各個渠道去宣傳自個兒,因為在這一步還做不到匹配,所以教輔機構往往打兩張牌,一是我們專業,有牛逼老師做背書。其實你進去了不一定誰教你。二是我們便宜。宣傳無非就是發傳單,買廣告位,在論壇貼吧知乎裡面灌水,通過微博和微信自媒體做宣傳。最直接的是給你打電話,介紹我們的情況。一個給力的電話銷售,10個電話能成一個就不錯,也就是一小時能匹配成功1個。以每個月6000元工資算,每個學生的成本是34,這還不算之前各個渠道的推廣,我們按照安卓app推廣的價格核算,再加6塊,一共40。這還沒完,你只是找到了學生,還沒完成匹配呦親,在這個過程中,一般是專門找一個老師,讓學生拿卷子過來,然後研究卷子加和學生聊天,用數據分析,心理學分析等各種方式,確認這個學生需要什麼老師,比如這個老師6000,每個學生60min,這裡每個學生的成本是34。然後學生試聽課程,到這裡,會流失掉一部分學生。流失的學生數目,取決於你匹配的準確度,一般機構的流失度,會在40%,那麼學生的成本又要翻一番了,最終到了140元。5.請不起家教腫么辦?
買參考書啊。那麼問題來了,現在流行的互聯網平台都在幹啥呢?
我們只說k12的。新東方,滬江英語等傳統網校。 賣課件和視頻。 和學校搶生意啊這是,解決老師的水平問題。把課堂搬到屏幕上,不用擔心學生自制力差不好好學。上課無非就是老師在下頭來迴轉+隨時問你問題。在屏幕上,會有更好的方式的。一起作業網。 寫作業。老師獲取學生的情況更加方便了呢。明天需要講點啥一目了然。對學生……沒啥幫助。對家長 ,能看到孩子好好寫作業了么。所以它的推廣會順利,家長和老師歡迎么。作業神器,愛考拉,作業幫 抄作業。目前來看,對比之前的百度知道,更加的及時,專業。但也存在問題,就是容易變成抄作業神器。招致老師和家長的討厭。猿題庫 參考書。
學有餘力的孩紙,或者像獲得心靈安定的孩紙(很多孩子就像鴕鳥,每天只有扎到題海里心裡才安慰,有時候都沒時間對答案,改錯題),會找很多的題來做。好啦現在省下買書的錢了。從這裡看,似乎現在的互聯網教育就是在用軟體替代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環節,顯得十分沒勁。但真的是這樣么?
在這我們從猿題庫入手,試試講講互聯網教育以後會咋樣。首先,無論是猿題庫還是愛考拉,從一個方面講都是數據的積累。互聯網最重要的是啥啊?我覺得是數據,對於學生來說,最多的數據就是做題了。猿題庫收集學生做題的數據,判斷出學生哪兒沒聽明白,需要學啥。(這個工作,輔導機構需要140元的成本)之後,把對應的教學內容給他。(解決老師不給力的問題,還是按需分配)您不懂受力分析是么?我們有專門講解受力分析的視頻呦,三個版本,嗲音美女講解版,磁性帥哥講解版,hellokitty講解版,大爺您要哪一版?(打散的新東方網校,按需分配提供講解)。再給出一系列的練習題。通過做題把做題的思路進一步深入探索和強化。在好題本里放置一道經典題,在每周的測試里放置三道同種的測試題。這樣,就高效的完成了一個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練習→複習→發現新問題的學習流程,相信我,學生需要的就是這個,什麼都不是剛需,唯一的剛需就是提高成績。
所以猿題庫的核心,或者說所有互聯網教育的核心,是獲取學生的數據,並根據數據進行匹配。如果猿題庫或者其他的互聯網教育能想清楚這些,打通這一條鏈。那麼……
家教和輔導機構會死翹翹。
老師不用留作業了,每個學生能獲得只屬於自己的作業。好老師更值錢了,他們能產出內容啊。邊遠山區的孩子獲得好教育真的成為可能,教育更加平均。學生的負擔減輕了。這個一定有。所以,一個牛逼的互聯網教育是一個資料庫,更是一個生態系統。基於這個思路做的一切,都是值錢的。比如,有一個系統能收集小孩兒的數據,並判斷出他相對適合的職業。一個視頻團隊給每一行拍攝一個視頻記錄他一天的工作情況。二者匹配,小孩兒們看視頻,判定自己要選的大學專業。增值服務:真的去一些公司體驗一天或幾天工作。
這個東西做出來,就會值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目前國內的網路教育產品,包括我們公司自己的,我認為都是不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甚至有些產品是違背了互聯網用戶行為的產品。當然,這隻代表我一家之言。
至於說需要什麼樣的產品,首先要界定你的目標是什麼。可能大致有幾種情況:
1)你想取代傳統的線下教學,和他們直接競爭。這也是目前網路教育產品的主要形態。2)線上下的混合模式教學。這需要線上下教學體系的融合。3)獨立的線上教學模式,但區別於傳統面授教育。可競爭更可互補。其次,我們再說說網路教育產品的問題,可能大致有幾個問題:
1)互動性差。網路產品做得再牛逼,也難以替代線下面授那種直接面對面的互動感覺。2)技術差。對前沿技術了解不多,應用更少,直接阻礙了中國網路教育的發展。3)約束性差。學習有善於自學自我管理能力強的人,但更多的人需要監督。雖然網路教育產品做了一方面探索,但是很難做到現實中的獎懲體驗。我也想過一些方法,但我相信目前沒有一個公司敢這麼做的。我很難想像我們上學45分鐘一堂課都很難坐住的人,能把網路課程上百課時的課認真學完的。回到目標問題。我個人認為也是我最想做的是3)區別於面授的獨立的線上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我覺得產品形態和目前的那種複製面授教育的授課模式的區別在於,我們賣的不是套裝課,而應該銷售的是知識點。可以結合真正的學前測試(我覺得現有的學前測試都是騙人的)找到學員缺的知識,我提供給他學習。而他會的東西,就PASS了,這樣其實也可以和面授教育形成補充。
說互聯網一點,就是碎片化的知識,切片化的銷售。這樣縮短了用戶的學習時間,降低了用戶學習的成本,更容易實現學員的自我約束。互動性的問題,更多要靠人機交互去實現,其實也可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360的開機提醒就是一個網路教育可應用的範式。目前國內外的在線教育發展的如火如荼,國內的在線教育還徘徊在傳統教育體制之外,最明顯的特徵是還未完全整合現有的教育資源,與國外豐富的學習資源相比,國內就顯得捉襟見肘了。有很多教育產品已發展初見規模如51自學網、愛班網、新東方在線、淘米網、第九課堂、LinuxCast、UniversityNow、2tor、Minerva Project、Udacity、Lynda、 Course Hero、 InstaEDU等,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上大學時,在51自學網上學習前端編碼和Pro-e工業設計等軟體,而且課程全部免費的,無論未來結果如何,這些產品都共同推動了整個在線教育的發展。
回到前面的問題,教育行業需要什麼樣的互聯網產品呢?借鑒一些教育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觀點,並結合最近自己在做的一個教育產品項目的一些思考,可以從一下幾點發散或落焦:1、 明確在線教育產品的目標,考慮傳統的線下教育場景;假設我們現在做一個學齡段的教育產品,那產品的目標是什麼呢?是延伸課堂範圍減輕老師的教育負擔?或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自助學習的興趣?國內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根深蒂固,關於應試教育的優劣已有很多探討爭論,比如很多中學生每天上課回來再完成作業已經是晚上八、九點了,哪還有時間上網,即使有時間上網,學齡的學生自制力教差,加上目前網上學習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反而引發不了學習的學習興趣;所以要區分好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的關係,認真研究學習者平常線下教育的場景。2、 定義目標用戶,明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誰;互聯網產品設計的重要工具是目標人物角色,確定好了目標用戶後,我們才能挖掘需求及產品相關的使用場景,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產品也不一樣,如幼兒早教產品,中學生在線教育產品,大學生在線教育產品,留守兒童撫慰性在線教育產品,殘障人士的社會化在線培訓產品,農民工技能在線培訓教育產品等等;所以,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弱水三千,應只取一瓢,在開始設計任何教育類產品時,我們首要找到就是一類目標用戶即可。平台型教育產品此處略過。3、 考慮產品相關用戶需求;教育涉及到相關人較多,尤其是學齡段的教育產品,我們要考慮家長、老師的需求,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部分父母家長期望孩子即學習好又能健康成長,這類產品的購買者和使用者是分開的,家長的需求對產品設計至關重要,比如幼兒早教在線產品,這兩年上線了很多的早教app,據艾瑞諮詢發布的最新報告,目前中國6-14周歲的兒童網民數量達到7660.2萬,預計到2013年,國內兒童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3111億元,同時隨著80後父母數碼電子產品消費率的提升,僅嬰幼兒早教市場需求,保守估計至少在1萬億元,2015年可達到2萬億元規模。4、 明確目標用戶的教育需求,即教育的內容是什麼;
教育需求直接關聯到產品功能內容設計,是為了提供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是為了課外興趣發展、還是為了終身學習提高職場技能?有了目標用戶的核心需求,接下來就要分解成子需求,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我們需要明確提供的教育內容形式,如在線視頻教程、在線直播課程、在線點播課堂、文檔、圖片等,同時要考慮內容本身的來源和質量,教育產品應是內容為王,高質量可持續的教育內容是在線教育發展的本源。國內的教育資源還需要同傳統學校教育結合,利用好現有學校資源為更多的學習者服務。5、 有趣合理的教育方式;有了人,有了要求,也有了內容,最後就是教育方式了;最近在看盧安克的博客,上面寫了他自己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引人深思,他說到了他對中國教育的印象是:教育,只是為了滿足一種被社會承認的標準,不是為了小孩。小孩在滿足這個標準的過程中,脫離了他的天性,脫離了他的生活……「教育難道是只為了獲勝?在線教育產品應該有匹配自身的教育方式,如果可以更加理想一些,我覺得在線教育應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快樂和自由自在,而不是教條的完成什麼任務。當然有時候這是老闆和客戶說得算。更多閱讀也就 @王寒 和 @第一甜 的答案靠點譜。
連幼教、普教、職教、高教、社會培訓都不問清楚,這題能答?呵呵~~教育互聯的引擎是教育在教過程中使用互聯網手段!如果達到這個狀態,騰飛指日可待!歡迎交流!支持劉天翔一個
一句話,需要寓教於樂的互聯網產品!
談到教育行業的受眾,更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學生」,所以下面很多知友是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給大家推薦學習類APP,特別是最近大熱的在線教育。但實際上,教育行業沒有那麼窄化,教育無限大,不分學科種類、不分年齡階段、不分身份角色……
不止是學生這一接收方需要被關注,老師、校長同樣需要被關注。像我作為一個老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更需要很多資源和資訊來增值自己。
- 老師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 校長如何高效地運營學校?
- 女老師適合怎樣的妝容裝束?
- 男老師該如何挑選正裝?
……
以上這些問題每一個教育人每天都應該思考的。有時候找各種教育相關的資訊很麻煩,也很散,沒有一個統一整合的平台,但好在,FM820來了。時而正經,時而奇葩,時而乾貨,時而惡搞,也沒sei了!!!
FM820是專門為教育人打造的新聞資訊類平台,還說是一本獻給教育人的全方位生活指南。好像才發展了沒幾個月,非常期待它之後帶來的內容。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APP,我扒了它的介紹過來,可能比我描述得更清晰些~
FM820能為你提供什麼?
FM820不僅僅是教育行業的新聞資訊平台,更是一本獻給教育人的全方位生活指南。我們試圖讓教育脫離沉悶的刻板印象,使其與世界前沿領域結合,打造「教育+時尚」、「教育+科技」、「教育+小資」等新型場域。FM820在傳播教育最in信息的同時,將為你展現教育人最高的生活格調、解析最炫的教育黑科技、推薦最有價值的書籍。拓寬教育邊界,發掘生活未知,這正是FM820存在的意義。
八大板塊精選內容
8點20
【清晨鎖定FM820,看教育行業的新聞聯播】
iGlobal
【教育無國界,國際信息全搜羅】
說點什麼
【胡說八道,自圓其說】
有腔調
【裝出來的都是寂寞,高品質生活才是腔調】
接招兒
【技多不壓身,一大波教育乾貨為你增值】
一本圖書館
【感興趣的書再多,也得一本一本讀】
82區
【揭秘教育精英的手機里都安裝了哪些APP】
撕想者
【能用一句話一鳴驚人,我們絕不多說半句】
FM820有什麼「特異功能」?
①包羅萬象的8個優質板塊,讓你網羅教育行業信息的同時,提升自我生活品質;;
②界面友好的個人中心,讓你輕鬆管理個人收藏,打造自己的教育精選;
③一周閱讀情況的全面記錄,讓你復盤自己的教育心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④或投票或吐槽的特色互動版塊,打造教育公開輿論場,碰撞你的教育思維
教育問題是一個複雜的關係邏輯體。怎麼把老師、家長、學生,再加上社會價值觀這些關係用簡單的邏輯抽象出來是關鍵。比如,「為用戶創造價值」!這個用戶在邏輯中最重要的是誰?如果是老師,他一定對孩子有引導;如果是家長,他一定可以為此給孩子買單;如果是學生,他就是前面兩條中提到的「孩子」。哈,繞來繞去,如果是學習產品,如果直接對孩子,成功是極有難度的事情。
互聯網教育產品做大要回應的三個需求:1、解決用戶的需求。回答用戶的學習效率、學習效果和工作應用中的問答(終身學習)。學習者為中心的線上和線下混合式的個性化服務是大勢所趨。面向工作應用的問答系統,協同學習系統,具體案例、項目導向的線上互動式教學系統是發展方向。看好YY。2、解決客戶的需求。解決客戶的學習價值、效率價值和行銷價值。用戶轉為客戶或幫助其考試通過體現為學習價值,為用戶或客戶解決學習或教學效率體現為效率價值,為院校找到學生體現為行銷價值。如果有類似新浪微博似的個性化、碎片化、體系化的以知識和能力並重的教學互動的互聯網UGC教育產品可以大賣。沒有看到好的產品。傳課網加油!3、解決員工的需求。滿足員工的現在和未來成就感和上進心。教育的互聯網產品需要能滿足員工及周邊人的學習需求,並能得到相關的客戶體驗是必要的道路選擇。
中國的教育是應試教育,不是素質教育,現在常規的教學都是圍繞提高分數做文章,我們是淘汰機制,不是選拔機制。教育資源才是內涵,產品形式只是外殼。這個問題需要問真正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更了解學生,更清楚學生的需求。
像新東方這樣的教育產業 我覺得可以擴大自己的領域 我是說在教育行業的範圍 比如說網上授課掙錢的話 更多的跟開設一些公開課在一起盈利 不應該單純的只賣知識 有點死板........好想聽聽別人的意見
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首先回答三個問題。
1.教育的對象是誰?
比如按年齡階段的
早期教育,幼兒教育,青少年教育,大學教育,成人教育,等等?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這些對象各自有怎樣的群體心理和生理特徵?同時每一個具體的對象又有各自的人格特質和多元智能傾向?所謂的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如何體現?2.教育的內容是什麼?
通常大家把教育簡單的等同於知識傳授,於是無形的將這個市場放到和學校教育的對立面和競爭面,個人以為是狹隘的。
教育的內容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1 .常識教育,國外比較重視2. 知識傳授,不說了,基本上大家都在討論這個3.職業技能傳授,類似2,但有差異4.人格塑造與培養,包括創造力培養,人的社會化,從這個角度看,迪斯尼和皮克斯是最好的教育公司5.健康教育,包括身體和心理健康教育6.前5點沒提到的,使人真正得以融入社會群體,懂得欣賞自己和他人,欣賞美,創造美和社會價值的一切所需的教育,。這句就當是廢話吧這方面要提到新東方創始人王強老師的healthy,happy,helpful理論。
Healthy也即身體和心理健康,happy是指快樂和創造力helpful就是社會化和互幫互助的人格培養考慮到以上三個H,當下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商業教育在內容上看過於狹隘。還在熱烈討論知識傳授的大家,能否換個角度思考下這個被忽視的內容問題呢?
3.教育的形式是怎樣的?
這方面其實是基於1和2的,離開1和2談教育形式是沒有意義的。
比如,針對早期教育提供美學教育,需要怎樣的形式?針對成人教育的計算機技能訓練,需要怎樣的形式?針對盲人的社會化融入教育,需要怎樣的形式?。。。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飲。以上拋磚引玉,期待大家的討論和指點。我突然想到一點感覺非常重要,那就是現代教學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應該是幫助學生如何去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然後才是引導學生去拓展思維,沿著興趣解決問題,沒必要把所有問題都解決掉,但是有必要去引導學生產生無窮的疑問和對疑問進行探索的興趣。這才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應該思考的。
1、什麼是教育行業?範圍是什麼?目前國內主流的教育範圍集中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階段。不同的產品適配不同的學習階段。2、教育行業里有哪些角色?學校、第三方輔導培訓組織、書店、家長、老師、學生。3、這些對象需要什麼?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些階段:
- 學校:學生的學習效果,考試成績分布,遲到早退情況,家長的看法,老師的工作飽和度及績效。
- 第三方輔導培訓組織:學生的學習效果,考試成績分布,遲到早退情況,家長的看法,老師的工作飽和度及績效。
- (這裡的學校和第三方輔導培訓組織可以看成是一種角色)
- 書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興趣。
- 家長:學生的學習效果,考試成績分布,遲到早退情況,與老師及時溝通的渠道,老師的建議。
- 老師:學生的學習效果,考試成績分布,遲到早退情況,與家長及時溝通的渠道。
- 學生:在線刷題,在線背課文背單詞,分析階段學習效果,自己在同級夥伴中的成績排名,系統給出學習建議。
幼兒園階段:寓教於樂,給小朋友設計一些有趣簡單的小遊戲啦~~~
4、基於他們的需求,我們可以做什麼?主要說說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些階段:- 線上考試產品(老師可設計試卷,學生線上考試,自動改卷,給老師自動生成成績報表,生成重點錯題數據,給學生推送以後的學習重點和建議,錯題集,錯題答案及指導思路)
- 學校可設置自己的上課下課時間(甚至包括周一升旗時間),提醒學生。
- 移動端可根據學生的GPS定位,確定學生的位置。(學校再也不用一個班一個班地檢查到課率啦)
- 學生可以發布自己的學習動態,比如「又做完一套試卷啦」「已經預習完一章三角函數啦」「這次月考考了全年級第五,擊敗了98%的同學啦~」
- 建立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渠道,家長和老師可以關注某位學生的日常動態,還可以給學生送小紅花小獎狀什麼噠~~~
- 基於地理位置,老師打卡,學校可以查看老師的工作飽和度及績效報表。
- 平台可為老師、學生推薦相應的學習輔導書,老師和學生可以關注,或者標記「想讀」,由於老師和學生這種群體關聯度非常高,可以團購打折,形成交易閉環。(可以考慮書店入駐)
- 學生可在線刷題,背單詞,背課文,生成專屬自己的錯題集,提醒下次考試的時間,倒計時。
- 人與人的聯繫:拍照提問,在線諮詢老師題目,和同學比賽刷題,邀請同學一起PK,搖一搖看看今天睡前一題是啥。
- 幫助家長更智能地為孩子選擇學校(教育機構組織),即學校之間的PK。(其他用戶可以評論該校,系統演算法可以給學校排名)
- 老師入駐,提供在線視頻課程。
- 系統根據學生的生成的數據(科目成績,興趣愛好)分析合適的專業,給出報考大學的志願建議。
5、盈利模式
- 教育組織的推薦廣告
- 學生的錯題集(自營出書或者賣給第三方)
- 學校的技術解決方案
- 高級許可權需付費
- 周邊產品的廣告
6、PM想清楚產品的定位是什麼?
- 工具類的教育產品?
- 垂直於教育類的社交產品?
- 垂直於教育類的電商?
根據產品定位確定產品主流程,千萬不要什麼都想來一發,最後成了四不像呀~~
傳統教育行業是一條巨大的產業鏈,值得大家奮力一拼啊~
最近一直在研究教育互聯網。感覺教育互聯網產品分成兩類:
1,傳統教育產品的數字化。大部分公司都是在這個領域耕耘。試圖將傳統的教育資源數字化,放到網上運營。試圖依託網路平台優勢,從空間和時間上擴大教育產品的銷售面,提升銷售規模帶來利潤。但這條路遇到最大的障礙就是網路學習體驗與線下面授之間仍然存在巨大差異,而且盜版問題無法解決。所以,新東方網校的課程一般都會滯後線下課程。
2,互聯網化的教育產品。互聯網的個性化互動和實時計算是傳統教育無法比擬的。依託這兩個特徵而設計的互聯網教育產品完全突破傳統教育產品的形態。比如背單詞產品,傳統的就是靠背單詞的書。而線上背單詞產品會依據遺忘曲線實時評估應該出現的單詞,讓學習變得很輕鬆,更有效率。
大家對第二類的教育互聯網產品更加期待。涉足教育互聯網的模式也有小段時間,我之前的看法是用B2C的平台將社會上分散的傳統教育資源整合在一個平台,並為這些傳統教育資源提供者提供在線教育技術,使得每位用戶可以零成本地擁有自己的網路課程,而學員可以自由選擇知識在網路上完成學習,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發現,這一概念的使用比推廣難度要大很多,主要問題是在於怎麼樣約束課程的交易雙方,在約束的同時又怎麼保障雙方的利益,尤其對於教育課程本身來說,通過互聯網面授很靈活,但是對於面授內容的好壞不像普通商品那樣好與壞有一個比較標準的數據來區分,因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地方來突破:1 統一服務標準的教學體系及團隊疊加在開放的平台上,通過服務及高標準的個性化教學內容結合互聯網的便利優勢,2 服務對象選擇需求更強、學習時間需要更多彈性的上班族及大學生群體3 開放式的平台,允許教學的「教」與「學」能充分自由對接,完成學習,
看見一些公司付出龐大的資金去聘請名師來錄製各種課程,放到互聯網上,採用各種方式予以播放,並輔以測試、練習等。反響很差。
來看的人並不多。家長們普遍反映,現在的孩子已經很累,在互聯網上不存在成片的「刻苦學習」的時間環境。我們開始認為這個情況僅出現於初三和高二高三,後來才發現,在很小的孩子那裡,這個情況也是一樣的。中國各種的興趣培訓班遠比網路教育看起來靠譜。
唯一能讓人接受的,只有少數真正互動的「玩樂型教育產品」。碎片時間就能完成,能讓人放鬆的同時還有點益處。
我不同意說互聯網的教育產品互動性就差的觀點。現實有現實的互動,互聯網自有自己特有的互動。推薦閱讀:
※為什麼微博都沒有編輯已發微博的選項?
※你是否經常使用 QQ 群的 @ 功能?
※知乎上的產品經理們如何看待 LightInTheBox?
※做產品的經常去哪些網站?
※有哪些不錯的互聯網產品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