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追求的是徹底的意識的死亡和消失么?
初學者。一直在知乎了解佛學。死亡在唯物者眼裡是最終的消失,但是在佛法裡面只是肉體的消失,意識?阿賴耶識還會不斷的在六道里輪迴。而佛法要求我們達到無餘涅槃,讓阿賴耶識不在六道的任何一處存在,也沒有任何的色身感覺,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感覺,沒有痛苦和快樂,也沒有存在的感受,這是不是另外一個意義上的「死亡」?如果不是的話那麼佛法的終極追求是什麼?
另外有一個小問題,最近家裡有兩次有陌生人敲門,但是還沒等家裡人問人就走了,我很擔心是不是小偷或者壞人,又上網查了查,結果看到很多可怕的事情,更擔心了,可是家裡人卻笑我想的太多。雖說學佛應該看透生死,可我還是初學者,怎麼也無法做到,慚愧!我對佛法咒語部分不了解,有沒有什麼咒語可以安心,或者是讓我和家人遠離危險和擔憂呢?
首先,肯定不是所謂徹底的死亡或消失,而是覺醒,是夢中醒來。覺知一直在,成佛是徹底的覺知,每分每秒每時每刻,對所有的一切,過去現在未來,徹底的覺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生命的本質是,當你功德圓滿,最終什麼都有,什麼都是你的時候,你發現一切的總和居然為0,也就是你什麼都有,但同時又什麼都沒有。連你這個概念都無法建立!所以六祖說,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來清靜!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世界是你自己顯現的一個幻象,本質上沒有一個什麼東西在輪迴!楞嚴經上說,循業發現,一切都是業力的顯現,是你的六根幻化出來的,也就是你的錯覺!你的夢境!世界是你自己的世界,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世界一個時期只能有一個佛,佛佛不相見的原因。你以為大家有一個共同的世界,那是共業所感!是因為大家有共同的業力,展現出一樣的世界,進而都以為有一個客觀的世界,如此而已!
至於安心的方法,可以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立刻幫助你遠離怖畏!
佛陀教法唯一的追求是苦的止息;
基於四聖諦的集滅二諦,苦隨著貪愛的集起而集起,隨著貪愛的滅盡而滅盡,因此佛陀教法追求的是貪愛的滅盡;
貪愛本質上是由於對一切現象不能夠如實觀察、不能夠如理作意的結果,所以佛陀教法追求的是對身心現象如是觀察、如理作意,發現緣起的事實,看到導向苦的錯誤道跡,從而令貪、嗔、痴止息。這是每一個對佛陀升起信心的修行者每天都在精進的內容。
死亡只是色身的壞滅。但由於貪愛,色身壞滅後新的色身還會集起;隨著新的色身的集起,新的六入集起的觸、受、想、思,構成了新的意識形態和行為習慣,於是下一期生命開始了。而佛陀教法的聖者由於貪愛滅盡的緣故,不會再有下一期生命。
佛陀教法的修行者在追求「徹底的意識的死亡和消失」,雖然描述上不盡準確,但至少結果上看上去是這樣。準確的說,佛陀教法將導向五取蘊的滅盡。
佛陀教法並不提倡咒語,因為一切的擔憂源自於你的貪嗔痴,你要從內心去尋找這擔憂的根源。比如你希望你的家人遠離危險,這是沒有人可以指責的;可是諸行無常,沒有任何一個人或一條咒語、一個物品能夠保證你一個長安久樂的未來。所以一旦災禍臨頭,你的內心就會堆滿了愁、悲、苦、憂等情緒。這就是貪嗔痴的過患。
你能夠對抗無常嗎?我不這麼認為。但是你能夠止息無常帶來的苦嗎?我認為可以,因為佛陀已經把這方法無私的傳遞給了信任他的修行者們,並經過他們的驗證和傳承。這方法是:
比丘們!為了眾生的清淨、為了愁與悲的超越、為了苦與憂的滅沒、為了方法的獲得、為了涅槃的作證,這是無岔路之道,即:四念住
——巴利經藏·長部·念處大經
師兄您好,您說:初學者。一直在知乎了解佛學。死亡在唯物者眼裡是最終的消失,但是在佛法裡面只是肉體的消失,意識?(關於這個問題您現在的觀點是正確的,但可能還不是很全面,末學補充一下:我們這個身體到最後肯定會毀滅的,因此建立在我們這個身體上的東西(眼識,耳識,鼻識,身識和能思維、反觀自己存在的意識)當然也會隨之消失,但是意根和第八識是不會消失的,因為末那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愛,不願意自我消失,雖然我們的五陰身壞了但是他因為對自身的執著及這個世間的貪愛他還是會繼續入胎形成來世的生命。當胎兒的身根具足是又會有新的眼識乃至於意識。只是這一世的意識和前世的意識已經不一樣了所以我們不知道自己前世的事情,世間的一切也需要重新學習。 但是意根和第八識還是原來那個,所以有人脾氣很暴躁確實和前世的染污以及今生的熏習都有很大的關係)
阿賴耶識還會不斷的在六道里輪迴。而佛法要求我們達到無餘涅槃,讓阿賴耶識不在六道的任何一處存在,也沒有任何的色身感覺,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感覺,沒有痛苦和快樂,也沒有存在的感受,這是不是另外一個意義上的「死亡」?如果不是的話那麼佛法的終極追求是什麼?(關於涅槃其實有四種,您這裡說的只是小乘阿羅漢的無餘涅槃。阿羅漢的涅槃說句不好聽的話「確實是死透了」其實他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因為輪迴就是苦啊,一世有一世的輪迴等您哪天厭煩的時候就不想再繼續輪迴了也想停止輪迴,到那時候也許您就能明白他們的心意了。但是站在大乘的角度來看,其實不管是輪迴還是涅槃,都只是是睡著的人在夢裡夢見自己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又或是夢見了他已經止息了輪迴,在佛的眼中來看生死、涅槃都屬於「妄見」。 師兄如果想要更清楚的了解這點您可以看一下我昨天回答問題時提到的 四種涅槃)
初學者。一直在知乎了解佛學。死亡在唯物者眼裡是最終的消失,但是在佛法裡面只是肉體的消失,意識?阿賴耶識還會不斷的在六道里輪迴。————到這為止沒有太大問題。
而佛法要求我們達到無餘涅槃,讓阿賴耶識不在六道的任何一處存在————不是的。阿賴耶識依然存在,或者說六道輪迴本身就是阿賴耶識的展開形式。佛教的修行是將阿賴耶識轉化成大圓鏡智。
所謂的「轉識成智」包括:將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成辦度化一切眾生事業的智慧」,將第六意識轉化為「妙觀察智」————「善妙觀察眾生根性的智慧」,第七末那識轉化為「平等性智」————「如實了知萬法平等的智慧」,第八阿賴耶識轉化為「大圓鏡智」————「如實知見萬法真相的智慧」。這四智合起來就被成為佛的「報身」。所以成佛以後並不是不再存在,而是「轉識成智」了。小乘修行者的「轉識成智」過程沒有做完,所以是只得到了不再輪迴的清凈,沒有獲得遍知萬法的智慧。也沒有任何的色身感覺,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感覺,沒有痛苦和快樂,也沒有存在的感受,這是不是另外一個意義上的「死亡」?————不是的。如果你看到哪本書這麼講的,不要再看了,邪知邪見。如果不是的話那麼佛法的終極追求是什麼?————「轉識成智」。想搞懂這個問題的話可以看《攝大乘論本》和《成唯識論》,推薦《攝大乘論本直解》丁小平著,《成唯識論直解》林國良著。淘寶上有。爵士貓剛剛
佛法觀察【五蘊】,就可以止息【五蘊】。這是假設了一個人理性的前提。但是人由於業力與習氣不同,往往觀想到了苦的因緣,而依舊要執著於【苦因】,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當世的生命。比如那些銀行的劫匪,那些殺人的慣犯,那些爭奪權力的大人物,他們也對於【五蘊】的認知超過我們一般人。他們也觀想到了【五蘊的緣起緣滅】而不能止息五蘊。所以佛法的禪修,不是對每一個個體都會發生效果!
這就是一個每個人習氣與業力的不同!
所以信奉佛陀的佛法,是一種多世代修行帶了的福田。
師兄,不信奉輪迴的存有,不信奉業力的存有,因為你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苦難!你沒有見識過,那些爭奪權力的大人物的瘋狂!
修行不僅僅是禪修,更主要的是【聞思修】,主要的是會正確的思考!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多麼偉大!他們不懂禪修,但會思考!同樣達到了人類智慧的頂峰!
爵士貓剛剛
你是佛教徒,或者基督徒,不說明你與他人就有不同的法力、不同的地位。
佛教徒或者基督徒,在俗世與不信佛教、不信上帝的普通人,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俗世中佛祖、上帝確實不存在,上帝不會保佑俗世的基督徒,佛祖不會保佑俗世的佛教徒。
佛教徒或者基督徒,與不信者的不同,就是佛教徒或者基督徒有一個與佛祖或上帝交流的機制,知道佛法、上帝的話在他苦難絕望時候,在他幸福、發財、登上權力頂峰時候,有一個最終的希望,一個最高的監視者存在!
學佛在知乎上能學嗎?你就是最好的例子,半吊子,阿識是轉,滅是斷見,轉染成凈,轉識成智,希望你趁早死了在知乎學佛的心,不然處處迷惑,片片歧途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用此文的角度去思考吧,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體性皆無盡,生死都是心這位工畫師所畫,畫中無心,心中無畫,畫不離心而有,心不知有畫。佛說的離苦得樂什麼的都是空拳誆小兒,,佛追求什麼,打個比方說吧,你突然去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一下車就迷了,找不到東西南北,佛法就是那個指路牌,有指路牌你雖然知道了東西南北還是迷著,走著走著突然迷過來了,啊原來這是東這是北,光有指路牌不行最後還需要自己的那一悟。
「沒有任何的色身感覺,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感覺,沒有痛苦和快樂,也沒有存在的感受。」
無夢無想呼呼大睡時,不就如此?
安心?
不如你先告訴我,心在哪?
最終追求是涅槃,也就是四諦裡面的滅諦。涅槃有多種。無餘涅槃不受後有,的確類似於徹底的死亡。大乘中佛、菩薩直契真如所得涅槃稱為無住處涅槃(也就是轉依)。與阿羅漢的無餘涅槃不同。但其實無論是轉依、還是不受後有。本質上都是苦的不再生起,區別只是名言安立。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若聖弟子將入無餘涅槃界時。所有一切善及無記諸法種子皆被損害。由染污法種子滅故。不復能感當來異熟果。亦不復能生自類果。當知是名第四損伏。所謂永害助伴損伏。」《瑜伽師地論》卷51 (CBETA, T30, no. 1579, p. 584, a10-14)
「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成唯識論》卷10 (CBETA, T31, no. 1585, p. 55, b16-19)
單純求安心的話,可以試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祝君早脫知乎!我也是從知乎開始學佛的,但不能一直在這條路上走,知乎學佛是一條不歸路。你可以看看我關注的一些學佛的知友,你會有收穫的。
阿賴耶識的體不在六道任何一道,它的相用卻可以在任何一道。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要證的,是心性體、相、用具足無缺的本來面目,不是居守一隅,得少為足。知乎裡面學佛,不適合初學者。
- 佛法不教你「追求」,而是教你「放下」。
- 意識身為一種現象,沒有自性,隨著因緣聚合離散,生生滅滅,佛法教你毋須執著。
- 為人生定目標,汲汲追求,是這個社會加諸你的思考模式。佛法則視其為有待戒除的積習。
如果你認為是, 即解脫,那是原始佛教,小乘佛教
如果你認為不是,即超脫,那是大乘佛教。
推薦閱讀: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否矛盾?
※如果業不會失壞,那麼懺悔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佛說,有為法。跟成佛沒關係。我們為什麼還修呢!?
※如何增強自己的心念的力量?
※佛祖對於燒高香和燒普通的香這兩種方式,是一個怎樣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