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法怎麼修?

我是一名佛法的初學者。近半年一直在學習當中。

我了解到學佛法大致有三個層次,

人天乘是給信輪迴說但沒有出離心的,

小乘佛法是給有出離心想解脫但沒有菩提心的,

大乘佛法是給有菩提心的人學的。

我自問是真的很想解脫跳出輪迴。但是還生不起菩提心想幫他人解脫。畢竟自己都還在受輪迴之苦。

我想請問一下應該怎麼系統的修習上座部佛法呢?有哪些書籍可以讀?(我目前只知道阿含經)哪些法門是可以學的?出入息法門適合學嗎?謝謝大家的指點。


佛陀教法從來都只有一種,就是通過如實觀察五蘊十二處的緣緣相繼,證知五蘊十二處非我、非我所,無常,苦,然後觀察執取無常之法為「我」、「我所」時苦會集起,捨棄對「我」、「我所」的執取時苦不會集起,重複這個過程直到最終一切煩惱痛苦不再升起,實現不受後有。

大乘那種打雞血的方式也就是嘴上說說,菩提心原本就不是說發就可以發的,菩薩也不是只靠口活好就可以成就的。除了與原始佛教共有的彌勒菩薩,大乘塑造出來的各種發菩提心的菩薩,從來沒在人間出現過,只是一些傳說中的神祇。而真正的菩薩會在最後一期生命中覺悟成佛,組建僧團,演說佛法,最終般涅槃不受後有。

佛陀教法最權威的資料,一是經,二是律。經指代在王舍城集結時阿難尊者誦出的經,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記載佛陀住世時的言行,一般認為巴利經藏收錄得比較全面且質量有保障。其中值得反覆參閱的是巴利經藏相應部和雜阿含經中重合的部分;律指代由佛陀制定的,在王舍城集結時優婆離尊者誦出的律。除了經、律以外,任何自稱《xx經》和《xx律》的,都是一些同人作品。

實踐上可以以巴利經藏長部大品的大念處經為參考。不過並不建議上來就直接搞,最好先通讀一遍雜阿含經和巴利經藏相應部,建立一些正確的知見。如果對其中某些概念不了解,可以上wikipedia查閱。如果專註的話,一個月絕對能讀完。到時候你可以結合自己的喜好,嘗試進行禪修。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參閱任何的資料,包括各種派別維護的各種論,以及關於佛教歷史、思想的專業書籍,也可以閱讀大乘的經典。但是無論如何,當你遇到與經和律相矛盾的觀點,一定要以經和律為準。


首先,對於題主把佛陀的教法分為三個層次,我不認同,八正道才是能調伏煩惱軍的「大乘」。

關於修行方法,簡要來說是「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內寂其心」,是指心起碼能離五蓋。

「如實觀察」,是指如實觀察五取蘊,如理作意五取蘊為病、癰、刺、殺、無常、苦、空、非我,從而達到厭、離欲、滅、涅槃。


從實際體驗開始,不要局限於書籍中,更不要沉溺於書籍中。

例如:你並不會玩英雄聯盟或王者農藥。你的朋友向你推薦了其中一個英雄,你為了學習,會找文章去深入研究英雄該如何使用,如何走位嗎?

例如:你的英語不錯,你的朋友推薦你去學習編程,你為了掌握編程的技巧,會從書籍開始,先去學習繁瑣的理論知識嗎?要知道,一套複雜的理論用文字表達出來和實際在用代碼敲寫出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例如:你為了學習駕駛汽車,你會去找一本書,學習如何開車門,如何扣安全帶,如何點火,如何起步嗎?繁瑣的文字內容會把你繞暈,如果沒有諸多體驗,可能就算花了很多精力,也不見得能懂。

佛法也是如此,要從實際的修行、體驗開始。

佛法的核心在於四念處禪修,出入息是一部分。你不需要了解什麼是五蘊,就可以練習,你也不需要了解什麼是十二因緣就可以練習,你更不需要去剔除鬚髮。

所以,如果想要真正的學習佛法,請從實修開始,不要沉溺於理論中,實修之後,如有興趣,可以再來學習諸多概念。

  • 四念處有很多傳承,葛印卡老師的受念處傳承目前在全世界一百個多個國家,有數百個內觀中心,課程為期十天,費用全免。可以在蘋果APP中搜索http://dhamma.org,下載APP之後,就可以查詢全球數百個內觀中心的全部課程安排。

首先,說了一萬遍,沒有小乘。你要有小乘的概念,說明你對佛教根本一無所知。你對佛教一無所知,如何能找到能解決你問題的佛法?

態度要端正,學習要嚴謹,提問要謙虛。你一個門外漢,來一句「我要學小乘!」就好像指著一群和尚說「我也要像你們一樣剃個禿子!」你覺得真正有正見的會來理你嗎?

當然,考慮到你出發點還是想探求真理,那就勉為其難的推薦你去看幾期中道僧團的正法之光期刊打打基礎吧。

另外,帕奧是深坑,千萬要繞道。實在對南傳有興趣,就去看看佛使比丘的著作。


欲修大乘,但是不明白不什麼叫「般若波羅蜜多」嗎?不懂得般若,根本沒有可能具有菩提心,還稱得上叫大乘嗎?

欲修小乘,但是不明白不什麼是「四聖締」的內涵,掌握不了「四念住」的核心,根本就沒有辦法解脫,還稱得上叫小乘嗎?

自稱懂得念佛,修浄土宗,什麼叫「念」、什麼叫「佛」都完全誤解,算是學佛嗎?

連基本以上三個問題都一頭霧水,一切都是以為自己知道,修了幾十年,最後修出過「外道」,繼續輪迴,到時就知味道。

俗語云:「掛羊頭,賣狗肉」,君見部份民間信徒「掛佛頭,賣三惡道」,最後修到個「輪迴乘」,反而有些人一生毫無信仰,最後上了了天堂,甚至契入浄土,如果細心留意,大家不難發現很多沒有信仰的人,比起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加善良及慈悲。

P.S 如果想研修「上座部」,可以嘗試找@善智,此比丘難能可貴。

《「老實念佛」不好嗎?為什麼越來越的的人說沒有用?》

Handsome :在印度雨季的三個月期間,僧眾集結在一起修行居住,這期間僧侶不允許隨意外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080291/answer/194938848


看題主說了自己已經讀了聖嚴法師的《學佛三書》,那就沒必要再推薦入門讀物了。如果認定自己的根器適合修根本乘的話,要從義理和實修兩方面努力。義理看四部《阿含》和《俱舍論》,精力有限的話只需看《雜阿含經》,古文看不懂可以看庄春江新譯的白話《相應部》,百度庄春江工作室的網站可以下載。實修看佛使比丘和阿姜達摩多羅的。想學阿姜達摩多羅的禪修法,推薦他的弟子般那無陀比丘編寫的《內觀禪修手冊》,圖文並茂,言簡意賅,網上有下載。佛使比丘有一部《出入息觀修持法要》,是他老人家精簡之後的心髓,只有短短几頁紙,愛問共享資料有下載,我個人從中獲益良多,強烈推薦。


南傳的清凈道論和北傳的俱舍論是小乘佛教論著中的佼佼者,屬於巔峰之作。清凈道論有清楚的修道次第和方法,俱舍論有所有小乘佛教的法義。不過兩者屬於南北二傳,會有法義衝突,所以要求同存異。

出入息是很重要的法門,是佛陀本人當年用來修行用的,所以在南北二傳都有記載,清凈道論和俱舍論都可以找到相關的修法。清凈道論在修行的具體方法上比俱舍論細,但是俱舍論在佛法的涵蓋面上要比清凈道論廣博


推薦先看《您認識佛教嗎》


你對佛法的認識,是自己總結的吧,沒有善知識這樣教化眾生的。

講人天乘是給那些什麼也不信的愚痴人講的,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講因果法,善人生天道,惡墮惡道。

小乘佛法是給有一定善根、知善惡明因果的修行人講的,令其斷除一切煩惱痛苦,從生滅法中得獲解脫。

大乘佛法是基於小乘基礎,是讓修行人盡除我、法二執,入大乘菩薩道,發廣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己解脫,也令一切眾生得解脫。證得究竟菩提。

另外,我國是大乘國土,如果刻意去修小乘法,這方面的善知識極少,所有寺廟都是大乘佛法。小乘道場都在東南亞各國,這個你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其實修行大乘佛法,也要有小乘的基礎,十二因緣,七菩提分,八正道等都要修學。只是不以小乘為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行大乘佛法。你還是修大乘佛法吧,一個小乘不方便學,另一個大乘佛法是本土的,師父容易找,還沒有語言障礙,修行起來很容進步。


沒有三乘,唯有佛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佛學從來都是一乘。什麼大乘小乘漢傳密宗,無非是一個同目的地,不管是想坐飛機坐高鐵坐大巴騎馬騎自行車還是步行。確定了目的地然後打開了導航,跟著走就是了。

然而我覺得你在實修之前應該先深入的讀一下基礎知識才是正經。推薦你讀一下祈竹仁波切的《獅吼棒喝》寫的就非常好,生動幽默,顯密圓融。我大概看了十年,現在還經常拿出來讀一下。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4%B8%89%E5%8D%81%E4%B8%83%E9%81%93%E5%93%81?bk_fr=chain_bottom

三十七道品為梵語bodhi-pak?aka 之意譯,又作菩提分、覺支,即為追求智慧,進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種修行方法。又稱三十七覺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為四聖諦中道諦的仔細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內容,是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1]。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趨於菩提,故稱為菩提分法。指四念住(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2]。
中文名
三十七道品
外文名
bodhi-pak?aka
含義
為追求智慧,進入涅槃境界
出處
《增一阿含經·序品》
詞語釋義
又稱三十七覺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趨於菩提,故稱為菩提分法。指四念住(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大眾部末派《增一阿含經·序品》稱「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道品」,在其傳承的《增一阿含經》中載有佛陀立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契經[3]。
七科內涵
四念處
北傳觀念:
1.身念處,觀身不凈,即觀此色身皆是不凈。
2.受念處,觀受是苦,即觀苦樂等感受悉皆是苦。
3.心念處,觀心無常,即觀此識心念念生滅,更無常住。
4.法念處,觀法無我,即觀諸法因緣生,無自主自在之性,是為諸法無我。
主要對治執身為凈、執受為樂、執心為常、執法為我的「四顛倒見」[4]。
南傳觀念:
1.身念處,觀身如身。
2.受念處,觀受如受。
3.心念處,觀心如心。
4.法念處,觀法如法。
意為如實觀察當下身、受、心、法的展現,不去干涉和預設結論。
四正勤
1.未生惡法令不生;
2.已生惡法恆令滅;
3.未生善法令出生;
4.已生善法令增長。
四如意足
1.欲如意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願滿足。
2.精進如意足,於所修之法,專註一心,無有間雜,而能如願滿足。
3.心如意足,於所修之法,記憶不忘,如願滿足。
4.思惟如意足,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願滿足。
五根
1.信根,篤信正道及助道法,則能生出一切無漏禪定解脫。
2.精進根,修於正法,無間無雜。
3.念根,乃於正法記憶不忘。
4.定根,攝心不散,一心寂定,是為定根。
5.慧根,對於諸法觀照明了,是為慧根。
五力
1.信力,信念增長,能破諸疑惑。
2.精進力,精進念增長,能破身心懈怠。
3.念力,念念增長,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4.定力,定念增長,能破諸亂想,發諸禪定。
5.慧力,慧念增長,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
七覺支
(梵文 saptabodhyanga)
1.擇法覺支,能揀擇諸法之真偽及適宜與否;
2.精進覺支,修諸道法,勇猛精勤;
3.喜覺支,契悟真法,心得歡喜;
4.輕安覺支,獲得身心輕安愉快;
5 念覺支,銘記所修定慧法而不忘失;
6.定覺支,攝心不散而入定境;
7.舍覺支,舍一切法,平心坦懷。
八正道
1.正見,見四諦之理而明之[5];
2.正思維,思維四諦之理而使智慧增長;
3.正語,不說任何非理之語;
4.正業,去除一切邪惡行為;
5.正命,以正當的職業和方式生活;
6.正精進,勤勉修習趨向涅槃之道;
7.正念,意念正道而無邪念;
8.正定,以真智入於無漏清凈之禪定。
[雜阿含經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俱舍論卷二十五·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六·法界次第初門卷中之下][6]

參考資料
[1] 道品.百度詞典 [引用日期2014-04-21]
[2] 《大毗婆沙論》
[3] 宗文 點校.增一阿含經.七科內涵
四念處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正道


南懷瑾的《禪秘要法講座》,就是從小乘經典選取的,最切實的修證脫離輪迴,證羅漢果的佛經。禪秘要法講座-在線閱讀--作者:南懷瑾--實修驛站 不妨了解一下。


小乘打坐,大乘念佛


桌子上有三盤菜,

一盤是營養均衡的,不好吃。

一盤是色彩顏色美麗的,一般

還有一盤是你愛吃的。

你吃哪一盤?

你肯定每一盤都嘗啊,然後肯定是自己愛吃的那盤吃得多啊。

難道你一直不動筷?

還要問別人吃哪盤?

肚子不餓么?

我應該也沒菩提心,不念阿彌陀佛,實修個人認為南傳上座指導多一些。但是夾雜禪宗思維,很多很多佛理還不通達。


佛法怎麼修……佛法修的是什麼?


很簡單。現在是末法時期。大部分修的都是外道。什麼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什麼這個部那個部。和中國的八大宗派。全都是盲人摸大象摸出來的。全都是裝大象。跟成佛沒關係。有關係也是謗佛。沒學,離佛很近。學了,離佛很遠。地獄門前僧道多。做夢娶媳婦,凈想美事兒。打坐玩幻覺,竟想美事。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


出入息法門玩得最精是大乘的天台宗,天台開山祖師智者大師,還在定中到靈鷲山親聽世尊講《法華經》,題主何必捨近求遠。


如實觀察


老實打坐,老實念佛


我觀念中所謂的小乘有兩個。

一個是南傳的上部座佛教,題主要修這個的話,就得——

先去找個寺廟出家,受戒,有了戒體之後才能修。

還有一個小乘的概念是「藏通別圓」中的藏教。

我對漢地藏教的書籍看的不多,就不好妄言了。


推薦閱讀:

學佛過程中如何破除自己的功利心?
電影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里,玄奘執意犧牲自己要為白骨精投胎輪迴,這是種執著嗎?
既然一切都是因果,那麼如何升起慈悲心?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 該如何理解佛經?

TAG:上座部佛教 | 佛學 | 佛法 | 佛道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