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在描述漢語方言/帶方言口音的普通話時說得最多的總是xx不分?


因為這些描述都是以普通話為視角。普通話的推廣使得民眾更了解普通話的音韻特點。

對於方言能區分的「尖團」「入聲」之類,大多數人壓根不知道怎麼描述,因為遠離教育系統,一般人即便同時會講普通話和方言,也極少如了解普通話一般了解方言的音素。(閩粵客贛大多數人知道-n -ng為前後鼻音,但-m呢?)這跟為什麼諧音字都是普通話諧方言而不是反過來一個道理。

如果是專業人員,那這些音韻特徵就會被用來形容方言。


1、音系、辭彙、語法三要素,被易先被識別出來的是音系,而辭彙次之;

2、由於聽者立場是較為通用的普通話,未能換位思考(比如北方人說粵語會不會不分入聲)。


以下為非專業人士的亂扯:普通話的入聲去哪裡了?普通話怎麼沒有濁輔音呢?普通話顎化音好難受……


不同語言或方言碰撞時,開始總是容易縮小音系,使用兩種音系的交集,因為學新的發音比用現有發音代替要麻煩。再就是普通話有標準、有字典、有老師,而方言大多沒有,因此普通話該區分什麼讀音都很明白,但方言區分而普通話不區分的那些卻往往意識不到~~


怎麼就沒人說「xx地方的話分xx」呢?

—————————

因為提問題的人是本著實用交流,普通話中心的角度來提出「xx地方話」如何」這種問題的,而不是為了仔細研究對比各方言的特點。

這樣的話,普通話區分某特徵,xx方言版不分,那xx方言口音的普通話就容易不分,容易不標準。可能影響交流所以要跳出來糾正。

反過來,普通話不分,xx方言分,這細分口音帶到普通話就會被不分的普通話聽者忽略掉,不影響交流。這就沒關係了,不需要強調糾正了。


因為方言是母語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老人把「國」讀作guǐ?
具有「求也取也」這個釋義的是「索」還是「?宀索」(U+21A61),這個字是麥韻還是陌韻?
為什麼在漢語中很多以 uan/üan 結尾的音,都有「圓」的意思?
表「等候」義的「等」的本字是「待」嗎,為什麼?
京劇韻白的聲調調值是多少?崑曲呢?

TAG:語言 | 方言 | 漢語 | 音韻 | 漢語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