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參加知乎 Live 完全停不下來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已經參加了10場live,幾乎每天出的新live都有一兩場想參加,有人有類似的感覺嗎?


我居然現在才看到邀請頁面……先說聲抱歉……真不好意思回答晚了……

進入正文。(最後有一點點更新)

我參加了四十多場live,涵蓋電影、文學、神經科學以及一些我感興趣的話題等等。

大體上我選擇live的標準是這樣的:

1.話題是本專業對口的。比如雲中老師的電影live,動機老師的心理學live,馬伯庸老師的文學live等等。由於地區、經濟等種種原因無法與老師當面交談,現在live對我來說是一個相對專業的、能夠有針對性、有效的提高自己相關知識水準的課堂,自然首先選擇與自己學習和興趣相關的話題參加。

2.話題與我所學知識相去甚遠,但自身非常喜歡或邏輯性很強的。比如狐狸先生老師的天文live,以及周不潤老師、華沙老師的神經科學live,蔓玫姐姐的花朵live,豆叔的家裝live,以及韓沖老師的紀實攝影live等等。選擇這些第一個是因為愛好,第二個是為了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提高自學能力,以及鍛煉邏輯性。事實證明,效果不錯。

3.我關注的、在知乎上廣受好評的大V開辦的live。這個其實帶有一點粉絲經濟的感覺……不過我選擇live首先還是看內容,再去關注主講人。比如葛巾姐姐的珠寶和保險live。其實這兩個與我的生活關聯並不是很大,但考慮到日後總會與其打交道,先做些準備也是好的。現在主講人這一條對我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小了。

4.價格問題。這個相比不必多說~大部分live的價格還是比較親民的,不過有些回報率高的live價格相對較高。根據個人可支配收入,自由選擇。

然後來聊聊體會。

1.對自己而言

大部分live都是物有所值,但是某些live就差強人意。總體來說,根據第一條選擇的live最後都有所收穫,根據第二條選擇的live則良莠不齊。——結論:要加強篩選,承認參加門檻。

原因是某些專業性live沒有知識儲備會聽的很吃力,最後有可能失去興趣。另外的原因可能是主講人自身的問題,不做敘述。

在收聽live的過程中也認識了很多知友,大家聊的也很開心,也算是一筆意外之財~在這裡感謝大家與我的交流,認識你們很榮幸~

2.對知乎而言

live應該是越來越成熟的一個產品,目前來看利大於弊。我是最早被邀請使用beta 版的一批用戶,看著live不斷成長,自己的很多建議也被採納,最新版還推出了結束後購買功能,也是能看到知乎團隊的用心和努力。

目前我個人希望live推出「聽後反饋」功能,僅對團隊和主講人可見,可以使主講人在下次開辦live是可以合理設定收聽門檻,最大化滿足大家的需求~

斗膽給各位知友的一些建議:

1.合理使用金錢,篩選對自己價值高的live。

2.收聽的時候不用做筆記。但一定要跟著思路思考,隨手寫一些自己的心得和思考。

3.購買專業性live之前要三思,門檻還是有的,或許需要提前做準備,即便不做準備,live期間也有可能需要隨手查資料、寫心得。

4.收聽後最好還是結合老師的回答整理一些筆記,不過我個人不怎麼整理……

5.盡量不購買兩個時間衝突的live。

6.抓住機會提問,但盡量不要特別小白……

7.不要隨意刷屏和聊天,咱還是有點紀律~(敲黑板:好好聽課!)

8.收聽 live 後,如果真的有不明白的問題而又很想知道答案,可以私信詢問老師。

總結

live整體給我的感覺還是很不錯,儘管有些小問題,但瑕不掩瑜,作為課後學習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一試。

先寫到這裡,如有心得,再來補充。

以上均為一家之言,歡迎討論~

最後謝邀~^_^

———————【更新:我為什麼對live持相對肯定的態度】—————————————

問曰:值乎?

答曰:值乎!

首先,大部分(百分之八十)的主講人都會準備稿子以及相關圖片ppt等資料,前期做的工作很多,很翔實;另外,大部分主講人所講的內容很親民,普通大眾,行業外的人認真去聽、積極思考也可以聽懂,不失為一個外行人拓展眼界了解新事物的好途徑。

其次,在進行live之前,有的主講人就會開始答題,然後把live變成了長達兩三天的狂歡……更多的是延時以及私信回答問題(再次感謝magasa老師和蔓玫姐姐)我對於這種分享知識不論早晚的精神表示敬佩和讚歎;

再次,主講人都是業界擁有一定知識水平的大牛(或小牛),他們說的話是經過專業積累後傳遞給參與者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確性和合理性,並且他們所說的內容都是經過過濾篩選的,算是將深奧難懂的理論淺出為白丁可知的常識,這類篩選的過程往往成本很高,屬於深入淺出類型。(比如:參加的肖申克的救贖的live,雲中老師所講的都是乾貨,從劇本和鏡頭等各個方面深入展開,三反說目前仍舊記憶猶新,對於業內人士具有很高的創新和參考價值。)

再再次,(大部分)定價很低。基本上主講人的定價都在9.99—29.99之間(不過最近也開始出現價格的上漲趨勢……),在現實生活中諮詢某專業人士收費不菲,在live 中你擁有與專業人士直接對話的機會,而這種機會的價格門檻還是比較低的,算算這其中的成本和回饋,大部分live並不算很貴。

再再再次,可以看出主講人是以分享知識為目的的,很多主講人目前限制到400人就不會再放寬上限,注重討論的質量和數量,這是本著對選擇付費參加live的人的一種尊重,也是對知識的一種尊重,再次表示敬佩。

最後提一下某些帶有盈利性質的live,其實不太想講,但還是要提醒大家:live錢多錢少,有用為上,千萬不要覺得9.99很便宜就狂買,也不要覺得59.9很貴就不買。

以上。


參與了10場live,這問題可能可以說說感受。

1、我微信從來沒有這麼有錢過。由於個人選擇原因,我的微信沒有綁定銀行卡,所以只能支付寶朋友轉微信。ps.微信你贏了。

2、陷入一定的選擇困難,在一時興奮參與live後,有時會突然發現同一晚有兩個同時報名的live,這時只能在這邊聽著,暫時停下來的時候,切另外一個知乎聽另一個。當然這有賴於知乎貼心出了一個知乎Beta.

3、發現更大的世界:一開始是聽董可人老師關於量化投資方面的,後來再聽田吉順老師關於備孕,還有很多老師的精彩分享,這些live是很好的科普,也給有興趣的人入門的路徑,同時有些也是很實用解決實際問題。請知乎趕快開通付費聽live錄音的功能,我很後悔沒聽開復老師的live.

回答問題本身

1、適當控制聽live的頻率,可以先買了,到時統一個時間再聽,不然每晚都在聽,會造成缺乏學習和看書時間。

2、報名live後,如果自己先了解一點相關知識,到時再問問題,這樣會提高參與樂趣。


已經參加250多場,可以算是重度用戶了吧。不得不說live是個好產品,感受如下。

1、拓寬獲得知識的渠道

可以聽到很多平時從不講課or只是偶爾做做講座老師掏心掏肺的知識or經驗分享,而這些具有獨家性質的乾貨,如果沒有金錢的物質獎勵,僅僅有由知友點贊、感謝產生的精神獎勵,將很難出現在公共平台上。從這個角度來看,知乎live是長尾理論中服務於小眾市場的產品,其傳播知識的主體人群與其他知識傳播平台的主題人群重疊性較小,有其發展的空間和特定受眾。

2、滿足好奇心

聽live是一種比較輕鬆了解一個行業的方式,遠比自己去篩選資訊,看一本書要容易的多。

比如說葛巾大大的live分享的很多東西,書本上沒有,被營銷內容佔據的網路也不會告訴你真相,都是花重金才能買到的人生經驗。

3、價格低廉

按照我們大學我所在的專業來說,中國本科生一學分¥130,留學生一學分¥300每學分大約0.75h*14week=10.5h

算下來中國學生聽課每小時要¥12.4,外國學生¥28.6。更何況大學還有許多我不得不修,但是對我個人沒什麼卵用只是浪費時間的課程,刨去這些課程,那麼我上課的成本會升到每小時¥25以上。而live平均語音時長接近1小時,約等於大學1.5h教學內容,以大學課程價格計算大約價值¥37.5,這樣看來live並不貴。而且上課的話,我需要花時間打理自己到能見人的地步,花時間坐到教室,花時間聽老師嘮嗑,這些耗損時間都是有經濟成本的。相較之下,聽live的時候我可以準備好瓜子飲料,找個舒服的地方一窩,可以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我想要的知識。

很多老師講的課,完全是MBA級別的課程,這種課程價格不菲(在我們學校復旦大學讀個MBA接近300k),實用性極強。

夾雜一點個人關於獲得知識的想法:

1、最昂貴:針對你個人需求,量身定製的知識傳播方式,效果最好,最省時間。比如:一對一小班教學。

2、較昂貴:權威針對你某一類需求,為與你有同類知識需求的一小群人,較為泛泛傳播知識的方式。

3、較便宜:權威針對你某一類需求,為與你有同類知識需求的一大群人,較為泛泛傳播知識的方式。比如:知乎live的運行模式。或者非權威針對你某一類需求,為與你有同類知識需求的一群人,較為泛泛傳播知識的方式。比如:一般學校的普通教師。

4、很便宜:通過自己看書一類的文字類資料,以自學的方式尋找你需要的知識。需要付出大量耐心,和搜尋知識的時間成本。

5、免費:自己搜集並整理知識。可能獲得錯誤或者偏頗的知識,需要付出極大的時間成本。

4、滿足偶像崇拜的心理需求

我聽live除了沖著live的內容對脾性決定聽之外,還會因為live主講人是我一直關注的大V而聽。

看live主講老師的文字回答就好像是聽免費音樂,而掏很少的錢聽場live就好像是買張數字專輯,表明自己支持定向輸出知識有價這一理論,同時鼓勵主講老師持續輸出更多有針對性、知識密度集中的乾貨。

5、更好的利用零碎時間

走路、坐車、做機械性工作、身體被掏空需要休息的時候,聽場live不僅可以填充寂寞的時光,還可以消除自己因浪費時間而產生的內疚感(心安理得的浪費時間)。

6、練習快速了解一個行業的能力

我有時候聽live會故意選擇聽完全不熟悉的領域,然後通過聽live主講人(一般是行業資深人士)簡短的行業介紹、主講人在本行業的經驗,去思考這個行業的相關內容,如該行業運行的機理,背後各種國家機器、經濟規律、歷史因素對該行業的影響之類的。以此鍛煉自己快速了解一個行業的能力和分析的邏輯思維。

7、符合我玩知乎的主旨--發現更大的世界

在校園的象牙塔關久了,在舒適區待久了自然會產生一些偏見和幻覺。以參加live這樣一個知識純度較高並摻雜較濃厚個人色彩的方式去更廣闊的理解世界,在我看來是一件相當省力的方式。

8、滿足好奇心

作為一個識字很早、上學很早、看書很多、閱讀速度極快的傢伙,我實在控制不住好奇的洪荒之力。。。


不小心參加了6場live,今天明天後天還有3場,而且每天都會看有沒有新的live發布。

讓我「停不下來」的原因,主要是live讓我認識到:那個專業的知乎又回來了

1.主講人超級用心。我聽的這6場,主講人無一例外都做了非常精細的準備,基本做到有問必答,每場幾乎都在1.5h以上;昨天的「結構工程」 @豬小寶 更是從晚上9點聊到了12點,解答了大家的大部分問題,感覺真的很棒;我參加的第一場「蝙蝠俠和超級英雄漫畫」主講人 @RED韻 更是寫了一篇長長的專欄把自己沒回答的問題都回答了一遍,不能更敬業……

2.聽眾水平很高。大家提的問題都相當專業,而且感覺就是我想問的,非常精準,也讓主講人有回答的慾望,這樣一來讓整個live的氛圍很好。

3.功能做的很棒。我也上過一些微信課程,問題就在於聽過的語音不能連續播放,播放語音的時候不能看圖;而知乎這個的優點是:

  • 隨便從哪裡開始的語音都能播放到底;
  • 播放語音的時候也可以點開圖片;
  • 問題回復可以直接對應語音;
  • 雙擊喜歡相當於收藏,便於整理。

主講人很專業、聽眾很專業、軟體也很專業,這個體驗實在是太棒了,而且很便宜……停不下來啊

---------------------

別的比較吸引我的地方有:

1.主題都很新奇:比如我參加過「蝙蝠俠和超級英雄漫畫」、「倫理困局,諮詢敗局」「端午-美人香草的前世今生」,都是讓我眼前一亮的話題,為這個掏錢我很願意,學以致樂么。

2.花錢是一種督促:花了錢,我就覺得一定要把這個聽完,不然對不起我的人民幣,對我這種人來說很必要;

3.可以提問:平時很少有辦法和這類業內專家提問交流,這個機會很難得。

我現在已經每月劃撥了一定資金預算在live上面,如果它一直能做的這麼棒。


居然因為參加live多而被邀請。。

喜歡參加live主要有三點原因:對世界旺盛的好奇心,匱乏感的補償心理,滿足目前的需求並應用。

從小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新了解了一點點新知識就覺得特別興奮。前兩年對健身和營養很感興趣,上網搜索很多事物的營養成分構成,有次搜索「帶魚」,看到詞條解釋是我國四大水產之一,中國地理課應該是學過,但我已經全忘了,於是我又很好奇的搜索其他三大水產是什麼,進而再去了解對其他三大水產的知識。然後興緻沖沖地跑去跟我老公說,你知道中國四大水產是什麼嗎?我老公說,知道了又有什麼用呢。是啊,好像沒用,但是就是感覺很開心,就好像從健身開始學習運動解剖學,學習骨骼構成和肌肉起止點,然後又順便學習了一下手繪。

所以,live只要有一句話讓我有收穫,我就覺得很值得。比如梁邊妖的live里,會講不熟悉的人怎樣通過遊戲迅速變得熟悉起來,這個我可以用於部門團建。比如馬伯庸的live里,關於如何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和開腦洞也很有趣,我可以把這些用到觀察孩子或觀察員工上。有的live里,哪怕有的知友詢問的和主題不太相關的問題,也會讓我有很多收穫,比如,有個知友問,「是什麼讓一個窮家庭能夠富養孩子?」,動機老師的回答:「一個家庭的貧窮還是富有,它都是通過母親來給孩子的。孩子最初並不知道我是出生於富豪還是貧窮,是在中心城市還是在偏遠農村。他是通過,他有一個需要,母親能不能及時回應他,他能不能跟母親建立起足夠的安全的依戀關係,來判斷這個世界是豐盈的還是匱乏的。窮家庭能富養孩子,只要家長給孩子足夠的情感上的關注,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有質量的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會感到富足。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稀缺與最珍貴的東西,也恰恰是我們能夠給孩子的東西。」,在心理學live里可以學到育兒吶,多值。

而匱乏感的補償心理,Quora上有個問題就是描述的我這種情況。How can I stop from wanting to learn everything and focus on one thing?

https://www.quora.com/How-can-I-stop-from-wanting-to-learn-everything-and-focus-on-one-thing

而關於這種匱乏感,也可以聽動機老師的live「如何擺脫內心的貧乏和不安」。

live的選擇就像知乎的感興趣的話題,一起記錄了自己生活的軌跡。因為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興趣點,這些興趣點在不同時期是互斥的,比如因為健身了解營養,然後飲食太過偏激且運動過度撕裂了半月板、磨損了髕骨,最最要命的是開始進食障礙,於是找了心理諮詢師,又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所以心理學的live我的報名率就會很高,尤其是我是李松蔚老師和動機老師的腦殘粉,他倆基本上又是live開場詞比較多的人,我參加的live場次也跟多了起來。但與此同時,跟健身相關的live我就沒有報名,但一年前的我就會毫不猶豫的參加。

有些我感覺可以用在工作里的live,我會分享給我的員工,比如酈橙錦妖的一起做一份驚艷的PPT,就讓我用來在員工每周讀書會上了,我會告訴大家培訓師的名字,會打開手機讓大家一起聽,不知道這種行為算不算侵權。我也會買了樊登讀書會的會讓,給員工分享語音讀書,但我會推薦大家買書和加入會員。

報名live不需要在朋友圈裡曬鏈接和帖子,這但比參加微課的感受要好得多。live很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邊做家務邊聽,邊開車邊聽,正好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而且,有些內容,隨著時間的變化,我的感受是不同的,就像在不同時期看同一本書的感覺一樣。老俞說,大學時讀英文原著,也度過朱生豪的譯本。這次讀的還是朱生豪的譯本,本來想讀英文原版,想想旅途太累,還是選擇了輕鬆讀法。大學時記得老師講莎士比亞,吐沫橫飛,能夠整段背誦,讓我們欽佩得不行,但現在一點也回憶不起來老師講了什麼。要是這次不重讀,劇情也都忘了。忘記就忘記了,我的理論是閱讀就是為了忘記的,但讀過和沒讀過,對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live每場金額都不高,但累計起來也挺燒錢的。最近感覺live一下子就多了起來,其實我還想聽蔓玫的畫畫live,還有配方師講護膚品,還有蛙泳,還有其他很多,但,想想錢包,所以也並不是停不下來噠。但有思考,有收穫,有痕迹,這些都是我生命轉瞬即逝又美好的一部分。

最後感謝知乎live~


我一直以為參加了13場已經算挺多了,直到看見了虵

我想了想為什麼他要參加那麼多場,最後的結論是,有錢!

我一般先買了,晚上不一定有時間聽,通常上下班路上手機連上車子藍牙聽聽。

一周後更新,岑老師已經又刷了一波數據

聽說他比live產品經理參加的場次都多。


前後參加了11場,話題雜亂:影視藝術戲劇登山心理香水圍棋......

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刷知乎看看有沒有新的Live,一被我刷到,9.99、19.99介紹都不看就任性地買買買了,要是碰到定價高的,還是會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感興趣是否有需要,畢竟窮。捂臉。要是價格不高而報名人數已滿,小情緒立馬就上來了,感覺錯過了一場大戲。價格高人數已滿默默地對自己說,啊哈,知道我沒錢就不給我機會了又省了一筆巨款。轉念一想嗯知乎上還是有錢人多,哎呦喂這是仇富啊!

一般選擇報名晚上的Live,把門掩上安靜地在自己房間里聽主講人的聲音,在瑜伽墊上把自己扭成各種姿勢,當主講人回答問題的時候不得不拿起手機看提問,這點體驗真的有點ORZ。一般沒有做筆記的習慣,報名純粹是出於好奇,聽到有意思的笑一笑,枯燥的就當聽天書。聽完差不多就可以洗洗睡了,睡眠質量特別好!!!

近幾日Live越來越多,反而沒有了起初那麼強烈的報名慾望,誒


參加了50場Live了,因為感興趣的很多。但是感受是大部分live都不值那個錢。越貴的越不值。反而是我聽的最便宜的幾場印象深刻,感覺最好。或許我們不應該用值不值得來衡量Live,那麼就僅僅是站在有沒有價值的角度來說,不少Live都沒有增加至少是我的信息量。

個人不是很喜歡那些講 live 上癮當成第二職業的主講,真正在生活里用心工作的人,沒有那麼多時間來準備多場live吧,畢竟準備一場live很花時間的。

另一個感受就是同樣是講live,可以看出每個人做事態度(先不討論專業性的問題)可以差別這麼大。有的人為此精心準備了一個月,有的人就是隨便講講而已,用沒用心,真的是別人可以感受到到的。而且我發現,那些態度好、用心準備了的,往往專業度和效率也是最高的。

這裡推薦一些自己聽了這麼多場裡面,感覺最好最推薦的幾場live:

胖子鄧的如何提高專註力:方法實用有條理,真心講了乾貨,真正增加了我的認知,可以感受到主講人在平時生活中就是一個愛思考的人。而且居然最便宜的票才2.9還是3.9,良心推薦;

酈橙的一起做一份驚艷的PPT:參與人數已經超過五千了,聽過就會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參加。不但乾貨滿滿,條理清楚,也可以感受到主講人可能是打了演講底稿的,在講解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嗯」「啊」之類拖延時間、影響思考的語氣詞,並且是直入主題,沒有那麼多廢話一般的開場白,效率真心高。收費也不貴,最便宜的票不超過十塊;

elya的體驗設計師怎樣求職與跳槽。Elya從自身的真實經驗出發,分享了許多她在職場的思考和小訣竅,是那種真正會對人有啟發的總結。跟前兩位一樣也是邏輯鮮明條理清楚。

以上三個就是我認為這五十個live裡面最優秀的三場,強烈建議大家去聽一下。說實話之前看到說知識變現難在「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這幾位主講人這麼有誠意的分享我表示感謝。

知乎現在的live機制還是不夠完善,可以吐槽的點至少有兩個:一是不能退款,萬一聽了我覺得其價值跟價格不相符怎麼辦?至少也應該給個試聽吧。其次是為什麼要在入場前賣分級票價而不是聽完後靠打賞的方式拉出價差?我在沒聽之前怎麼知道這場live價值多少呢?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選擇live不被坑的幾個點吧:

一是不要選擇題目很大很空的live,換句話說就是主題不夠明確,而應該落實到具體的某個小的層面。比如你要是說個怎麼找好工作,聽起來就太大了,世界上工作種類那麼多,每個人的條件那麼不一樣,怎麼可能在一兩個小時說完呢?這樣的主題聽起來就像是忽悠;

第二是盡量避免問句作為標題的live,尤其是結尾還加上個問號的。這就跟寫論文一樣,你要講的是一個明確的主題,那就應該是一個客觀的陳述句,用一個問句作為標題,感覺是主講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live落腳點要在哪裡;

第三是看下live介紹里,內容大綱是否圍繞一個主題深入展開,而不是大而全地什麼都講一點。

最好最好的就是有主講人的實際案例分析了。願意分享這樣內容的主講人,那真是太良心了。


我信用卡簡訊爆炸,感謝知乎,我這個月的早餐錢一分不剩了


我參與的Live數量居然有。。。86場。。。

我都是隨手買,隨便瞎聽的,幾段不吸引我就不聽了。。。

我就一個想法,我從Live平台上賺的錢,都返回到其他Live產品上


我覺得屬於沒腦子的行為

參加過live,純屬於浪費時間浪費錢,這種活動就是大v嘩眾取寵,利用無腦屌絲粉絲變現,被人賣了不自知。

說說理由,門檻不高,大部分人很隨意就買了,實際體驗是什麼?

第一,熱門的買的時候未必能提問,和飢餓營銷一樣要搶。

第二,如果站席,只能看別人問題解答,百分之90%都是不知所云的垃圾問題,浪費時間,live的出現暴露了知乎群眾層次,問的問題基本百度貼吧水準。

第三,能提問,也不一定有解答

第四,大v一個回答2分鐘不到,還不如知乎的文字答案回答深刻,意義何在,出於個人即興或者表達能力,這兩分鐘里很多時間是在重複廢話。一場一小時,七七八八七嘴八舌,也就十幾個問題回答,廢物問題佔了80%,我不知道有什麼可以聽的,2塊錢不是錢?

很多人花錢只是為了買個和大v溝通的假象,腦子意淫著周末和大v有個約,感覺良好,現實是一兩個小時不斷和別人一起刷屏求關注,低幾率被人兩句話打發,高几率被無視,我不知道意義在哪,弄這種產品,買這種產品為了什麼,在想什麼。這種碎片式的廢話真的能給你帶來什麼嗎?


偶爾參加或者挑感興趣的參加,拓展下視野也是極好的。

天天參加場場不拉的那種,我只能說你很閑…至少我不會認為是值得誇耀的事…


我參加了23場live,說是參加,其實只是交了錢而已,真正守時參與全程的不過2、3場。

有李開復的創業live(500元),但其實花錢並沒有買到對自己這個階段適合的東西。再說了,500元能買到真正的東西嗎,沒有實戰積累個屁啊。

另外有一些live不注重live,就是只是主講人不停發語音,然後呢一小時就過去了。

而這個機制就是,live頻率實在太高,而我以為交了錢就是學到了東西,愚蠢。

對了,完全沒有打開過的live後台有記錄吧能退錢嗎?

心好累,live拜拜~~~~~~


買了估計有十幾場吧,目前就聽了兩場,簡直拖延症重度患者。

整理的難度挺大,如果有網頁版live就好了。現在想拿著手機,然後用語音轉文字的app轉一下……不然一個字一個字的敲難度太大了。

感覺目前的live吸引力不算大了,只有特別有興趣才會去買了。


對我來說live是一個全新的知乎獲取方式,也許是對這種獲取方式的新鮮感我也差不多連續參加了五六個live了。首先live最吸引我的是live裡面的高質量問答,滿滿的都是乾貨,讓人不舍的放過每一場live;其次是知識的獲取和眼界的開闊,我現在大一然而在live裡面我能有機會零距離聆聽到一些專業學者博士研究員對一些專業知識和科研經歷的講解和分享,我感到非常的幸運!謝謝知乎live給我這個機會!最後是我個人對知乎的主觀感受,知乎就像我在虛擬網路世界裡的一個心靈的家,它讓我在如今這個浮躁與虛誇的現實世界裡找到了心靈的落腳點,在這裡沒有太多的污穢,更多的是對高潔知識的探討和交流,它對我現實的世界影響很大,我心中對知乎這個家是一直都心存著感激,所以在知乎裡面參加live就像跟家人在一起敘敘話,那無比的舒暢和親切的。


買了七十多場,聽了五十多場。

第一個感覺是:如我簽名所寫,買live如山倒,聽live如抽絲。

第二個感覺是:聽過很多live,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蟹妖,

在知乎live剛出來的那段時間(李開復老師那場視為第一場,之前可能有內測的不算),本著對於新事物極大的好奇,就關注了公布新live信息 知乎live專欄,裡面每天都會更新許多場次的live信息。

我報名參與的第一場live是 @magasa 的 「怎樣從電影得到更大的樂趣」 。 老實說,這一場live並沒有給我很好的體驗,事後也與其他參加這場live的小夥伴討論了一下,主要原因是參與人過多, 當時應該是有 500+的人參與到這場live中,由此導致前後兩個多小時中充斥著 「怎樣寫影評」、「怎樣去觀賞一部老片」這種專業性較強但與主題 「樂趣」 背離的問題。

第二第三場live 都是漲工資的總決賽系列,說實話,將live與看球連接在一起本應該是一種很美妙的體驗,在觀看激烈比賽的同時還會有一群「梗多」、通曉nba發展過程的資深球迷與你一起分享各種有趣的小故事,但學生黨上課時只有一部設備的殘酷現實致使要麼看live聽漲工資說球,要麼看騰訊體育的直播聽柯凡楊毅吹比(調侃一下,hiahia),不過總體而言,人數較少的第一場總決賽live明顯比電影那場live秩序要好很多(有個小插曲,第二場live的時候漲工資那邊的網路出現了波動,導致了他有一個多小時無法和大家交流,知乎官方給參與這次live的觀眾都退了款,還寄送了一個小劉看山,不過小劉看山我還沒收到555)

第四五場沒認真聽就不說了...最後談一談第六場live,也是我個人認為目前內容付費中最值得付費的地方——經驗交流

第六場live是 覃超大魔王 的 去北美留學和去矽谷找工作, 雖然有點小貴(98)但是對於有留學或者肉身翻牆想法的同學絕對物超所值。這一場live的主要流程從留學的準備,學校、專業的選擇一直談到h1b簽證和綠卡的申請,300人參與,基本上每個人的提問覃大都給了詳盡的回復,整場live也一直拖了5個多小時,在此再次感謝覃大的分享 @覃超,我認為對於我的回復是有指導性意義的。

在知乎live正式推出的半個月內,我就參與了六場live,之後呢,一場也沒有...

為什麼呢?一方面第一場live的糟糕用戶體驗打消了我繼續體驗下去的熱情,另一方面,在覃大解決我關於留學問題的諮詢,短期內我也沒有剛需再去參與live,畢竟作為一名本科實習生更應當專註於自己的積累知識、技術的方法。

歡迎大家討論~


參加第七場了,總結的經驗是越貴的live,主講越準備不充分不認真。。。


每次看到live 就不由自主地算live主能賺多少錢…

得治啊!!!


居然知乎第一次被人邀請是回答這個問題,好久沒時間回答問題了,兩個原因,一個是太忙太忙,這大半年,一直在忙,忙得身體也不太好了,準備最近調理一下,二是,知乎大牛太多,自己自慚形穢了。碎片時間還是有的。

剛才看了一下,買了20場live了,但是真正按時參加的不多,主要是時間不行,基本晚上十點我還回去呢。不過過後還是會看的。這些live有的是我工作學習需要,有的是我個人的興趣,涉及的面還是挺廣的。還有一些開始沒有那種不能提問的模式的,就沒有參加成。但是有一點,就是整體上我還是有些失望的。這是結論。

個人感覺這種形式沒有這些大牛每一篇的文章來的好,應當說他們是精心準備了,但是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語音的形式,更喜歡圖文並茂。感覺語音的東西如果當場不做筆記,聽了沒太有感覺。也許自學的時間久了,這種一遍提問一遍講的這種我不是很習慣了。不過能通過這個認識很多之前不知道的大牛,然後追他們之前的文章,這個收貨很大。

至於價格,我覺得無論是9.9的還是59.9的(59貌似是我買的最貴的)我覺得都能接受,比起隨便一頓飯局和一件衣服,甚至打個車來說,便宜好多,知識無價。但是我希望還是以文字和圖片的模式去學習和接受


推薦閱讀:

參加知乎 Live 是怎樣一種體驗?
如何看待眾多知乎live變成七天無理由退貨了?
你對參加[了不起的蘇小姐的知乎 Live ]有什麼建議和體會 ?

TAG:知乎L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