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掌握「八萬四千法門」,直接試圖理解佛陀的教導是否有「一口氣吃成胖子」的嫌疑?


其實「八萬四千法門」之說是一個翻譯錯誤,乃是將「八萬四千法蘊」誤作了「八萬四千法門」。由於「蘊」和「門」的一字之差,使得後世望文生義而多附會於「八萬四千法門」的說法,生硬地解釋為:佛陀的教導中有八萬四千種法門(修行方法)。

巴利語中的 Caturāsāti dhammakkhandha sahassāni 漢譯為「八萬四千法蘊」。法蘊(dhammakkhandha),是指佛陀的教法的內容和種類。將佛陀的教法形容為八萬四千法蘊,以表達佛陀教法的體量之大。此處的「八萬四千」只為表示數量大,而非說佛陀的教法被精確地分為八萬四千個門類。簡言之,佛陀在四十五年的教學生涯里,講述的內容在量上面很大,並非只是三言兩語。

巴利語系的上座部佛教傳承中,一直以來只有「八萬四千法蘊」的說法,而沒有「八萬四千法門」之說。因為在上座部的傳統中,緊扣四念處的止觀禪修便是佛陀教導的證悟涅槃的惟一方法,不存在且也不需要八萬四千種修行的方法。

佛陀的侍者阿難達(Ananda)尊者隨侍左右二十年有餘。他在答應成為佛陀的侍者之前,提出的要求之一是:請佛陀將之前為他人講述的佛法再講一遍給他聽。在成為侍者後,阿難達尊者親耳聆聽佛陀在各種不同場合、面向不同對象所做的教導。佛陀八十歲入滅後,阿難達尊者以一首偈頌宣示自己完全接收了佛陀的教法:「從佛接收八萬二,再從比庫收兩千,共八萬四千法蘊,啟動佛陀之法輪。」

在解釋了沒有所謂的「八萬四千種修行方法」之說後,就應當聚焦到佛陀的教導本身。佛陀的教導,倘若以三分法來分,可以為:教理(pariyatti)、行道(pa?ipatti)、通達(pa?ivedha)。教理是律經論三藏,行是修行戒定慧三學,證悟是聖道、聖果以及涅槃。這是構成佛陀教法的三大要素。而次第的邏輯是:學習教理(巴利語律經論三藏及註疏),然後依照教理而實踐其中所述的「持戒、練習止禪而培育定力、練習觀禪而培育觀禪智慧」(實踐戒定慧),最終獲得相應的成就。

人們本就該「直接理解佛陀的教導」,而非費時於莫須有的八萬四千種修行方法。


爾時娑竭羅龍王。即從座起。前禮佛足白言。

世尊。頗有受持少法得福多不。

佛告海龍王。

有四殊勝法。若有受持讀誦解了其義。用功雖少獲福甚多。即與讀誦八萬四千法藏。功德無異。

云何為四。所謂念誦。

諸行無常

一切皆苦

諸法無我

寂滅為樂

龍王當知。是謂四殊勝法。菩薩摩訶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是故汝等常應念誦。


六祖慧能用他的人生告訴你這是事實,人人可行,並非痴心妄想。

另外,你就算是掌握了「八萬四千法門」,但是五戒十善做不到,也不用想成佛,想想都多餘。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祖的法門,都是對普通人說的.

佛祖對菩薩及佛祖地位的人,不必說.不說是說.

什麼東西,都得你自己去嘗試,如同小馬過河,沒有人能代替你.


目標明確,好事。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掌握八萬四千或其中任何一個法門,都是在直接理解佛陀的教導。

沒有「不理解」的掌握啊。

還是題主有別的含義?


人家的意思是佛法廣大,無數人有無數法來度。

但一個人只需要一種法即可。


不需要,明白人只需一種法門就夠,一法通萬法通


推薦閱讀:

居士受五戒後,其破戒的可能性有多大?
念咒語真的能消業障嗎?
有沒有不信佛而反成佛的人?
《三體》故事中的程心這個人物,佛教徒怎麼看待?
為什麼女性只有一次出家的機會?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佛學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