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部分漢字構形加以修改有多大可行性?

漢字的演化過程中必然受到了多種文化的影響,本題僅僅是探討改進部分漢字構形的可行性,比如是否有利於文化的揚棄,而不是對語言文化本身做出論斷。
原例子舉「安」與「教」二字,不當,已刪。

history與story是一詞的分化,由於h發音易丟失而分化,與his無關。論證不當舉此類例子。


因為你在曲解漢字,想當然地將自認為的「封建倫理思想」硬生生地套在「漢字」字形上,然後再將「漢字」批駁一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 ※ ※ ※ ※ ※

我們先說「教」字。

(截圖自中華語文知識庫,下同)「教」字從甲骨文到隸書,其構形基本是從「子」(表示受教者,或省)從「攴」(此處「攴」應是手持教鞭一類的物品),「爻」聲(或曰「爻」像算術使用的算籌之形)的字。以此表示古代教學時候的場景。
古代「教」、「學」、「斅」兼具施教和受學兩重意思,後來職能才有所分工專表施教或受學,因此其三字的構形也大致類似。

《尙書·說命下》:「惟斅學半。」孔傳:「斅,敎也。」
《說文解字》:「學,篆文斅省。」

我們再來對比「孝」字:

(截圖自中華語文知識庫,其中該表甲骨文字形今已據張亞初先生的意見改釋為「孛」,特此註明。)

「孝」字從「耂」(老)從「子」,能夠比較清晰地反映小兒侍奉長輩之狀。「孝」字構形與「教」左側全然不同!


直到楷書階段,因為書寫原因,隸書「教」左上角交叉狀的「爻」演變成「耂」形,至此「教」理據重構成「從攴(攵),孝聲」的形聲字,而不是「從攴(攵),從孝」的會意字。

與楷書相反的是,古代刻本字形一直比較頑固地堅持字源上的區分,所以「教」往往用「敎」表示,以示「教」、「孝」來源不同。如《康熙字典》中「教/敎」字作:

你所謂的「「教」字宣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置古文字的構形於不顧不說(應該是壓根就不知道);即便在楷書構形中,也將理據重構的形聲字誤認為是會意字,與宋代宣傳「波為水之皮」的王安石丞相真是一丘之貉。

關於古代文字學界的民科王安石丞相的軼事,可參考所謂漢字幾千年的謬誤是真的嗎? - 雪如鴻的回答,此處不再贅述。

※ ※ ※ ※ ※ ※

關於「女」,我承認,從「女」之字的確有不少貶義詞,但這不是全部,而且「安」字焉能體現貶義?

「安」的古文字構形與現代漢字相差不大,均象一名女子安坐(跪坐)在房屋「宀」內,股脛間加借墊物使跪坐得更加安穩[1]。

[1]: 此處據甲骨文初文構形,代表墊物的構件自漢代字形開始省略,今楷因之。

在我眼中看到的「安」,是一幅「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景象,不知到了題主眼裡怎就成了「「安」字涉嫌歧視女性」?筆者仔細想了一下,莫非題主以為「女性跪坐」是對女子的懲罰?若是,則建議題主自行科普一下我國漢代以及漢代以前的坐姿(或可參考現代日本人的坐姿)。


至於由「女」構成的漢字,大致有四類,它們造字的先後順序也是不同的。
第一類「女」,用于姓氏用字,是上古母系氏族社會的孑遺。
這類字如「姬」、「姜」、「姚」、「嬴」、「姒」、「妘」、「媯」、「妊」、「姞」、「嬭」(「嬭」為楚姓,今傳世文獻作「羋」,或參「羋」、「羋」、「?」三個字有區別嗎? - 趙瑾昀的回答)等。

第二類「女」,帶貶義,的確是在歧視女性。
這類字如「姦」(「通姦」之「姦」本字)、「媮」(「偷竊」之「偷」本字)、「婬」(「淫亂」之「淫」本字)、「嬾」(「懶惰」之「懶」本字)、「媿」(「慚愧」之「愧」本字)、「妄」、「婪」、「奴」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類字的造字歷史比較悠久(當然不及上古姓氏用字悠久),後人多有覺得不合適,遂改動了不少字,本文的例子中,「偷」、「淫」、「懶」、「愧」均為改動後的今字。

第三類「女」,帶褒義,是借女性來泛稱一切美好的事物。
這類字如「好」、「妙」(本作「玅」)、「妍」、「婉」、「奼」、「嫻」、「婠」、「嫋」、「媺」(美)、「嫣」、「婀娜」、「娉婷」(也作「俜停」)、「婆娑」等。

第四類「女」,中性,和婚嫁、女性親屬有關。
這類字如「婚」、「姻」、「娶」、「嫁」、「媒」、「妁」;「娘」、「媽」、「姐」、「妹」、「奶」、「姑」、「婆」、「姥」、「姨」、「嬸」、「媳」、「嫂」、「姪」(今作「侄」)。

可以看到四大類中,除去不帶感情色彩的第一、四類,第二類的字去掉「女」旁的趨勢比較明顯,而第三類帶褒義的字卻鮮有改動。

對於第二類「女」,的確可以考慮利用既有異體字進行改造[2],弱化表貶義的第二類「女」在漢字構形中的作用(對於中小學漢字教學也應該有幫助)。

[2]: 通常是易「女」為「人/亻」、「心/忄」旁,表意性上並沒有損失。如上文的「偷」(媮)、「淫」(婬)、「懶」(嬾)、「愧」(媿)。其實還有未被「規範字」吸收的「惏」(婪)(「惏」、「婪」均為《說文》字頭,造字年代應該相當。甲骨文有構形為「婪」的字,但辭例甚少,語義不明,不可遽認為是「貪婪」之「婪」)。


道理前邊有了,懶得再講。
上宀下人,這字兒念rǒng,您造重了。
而且把人束縛在房子下面,按您的路子,讓人都以持家為美,這不是號召回歸家庭的歷史逆流,妨礙解放生產力嗎?
再說這個教,教本從攴,改成單人旁,就是左亻右攴,知道這是個什麼字嗎?籀文侮。從教一改改成侮,您也是會玩。

要想徹底避嫌,拉丁化啊。
Bùguò wǒ cāi jiùsuàn gǎi chéng zhègè yàngr, nín hái néng lái jù chóngyáng-mèiwài ne.
Jiù nín shìr duō.


原題目已經改過了,這個答案跟目前的題目已經無關,請跳過吧。
(原答案講「安」「教」等字歧視女性,理由卻是牽強附會和主觀臆斷,完全沒有考慮漢字實際的演變過程,因而用了與「his」其實毫無關聯的「history」來進行類比。)
────────────
有道理。
英語也要學習一個。
不要用history了,應該叫ourtory或者everybodystory。


我看woman就是從man派生出來的,一個W字腳,一個O是什麼洞好污,改改改。
believe里怎麼有個lie,friend里怎麼有個end,lover里怎麼有個over,還能不能好好說話,改改改。


「安」字,女在寶蓋之下,體現出當今社會對女權的尊重和保護,並表現出了人們視女子為珍寶的優越思想。

「教」字,左孝,右文,「孝」字本身,上「土」,下「子」,傳神地表達出了中華古代勞動人民熱愛勞作,視土地為生命之源的美麗信仰,與女媧捏土造人的神話故事形成了完美的呼應,中間傳神的一撇,體現出造字者自低一等的謙卑態度,從而類比出了「孝順」這一傳統美德。配合「文」字,優雅而不失內涵。

你看,扯淡我也會啊,僅憑高中生語文及格線萬歲的答題水準,曲解一個漢字簡直輕而易舉。


政治正確大法又發功了?
漢字產生的時候還是母系社會後期呢,要不然為什麼中國最古老的一批姓比如姚、姬、姜、娰、媯、嬴什麼的都帶著女字旁呢?而且「姓名」的「姓」本身就是帶女字旁的。那個時候難道存在歧視女性的問題嗎?
幾千年來,「家」這個字都是一個房子下面養了一頭豬,你今天不養豬了,就改成寶字蓋下面一個人吧!然後和你的「安」字重複了,你怎麼辦?你這個都不如重新設計一套文字系統簡單了。


yikesaiting,漢字拉丁化就從這個詞開始,你們jiqi不jiqi啊?


不友善?我怎麼不友善了?帶髒字兒了嗎?得,我刪了不完了嗎~

你不覺得有點色情嗎這麼寫?

西夏文?


知識分子最大的罪惡是建造關押自己的思想監獄。營造意識形態是滅絕思想的豐饒。題主問出這種問題,大概在幾十年前也是跟一本小紅書融為一體的革命戰士吧?


改進字形多麻煩,變成拼音一步到位。

柏楊《醜陋的中國人》:

「我贊成簡體字,而且更贊成應該進一步改成拼音文字。」
「拼音化之後,古書看不懂就看不懂算了,現在並沒有拼音化,你還不是看不懂(笑聲、掌聲)。」……【此處竟有掌聲】
「假如中國有一天,忽然爆出冷門,威震世界,中國人一咳嗽,地球就發抖,中國話可以成為世界語言,但中國字絕對無法普及,所以必須改成拼音。
「拼音很容易,一個禮拜就會了。方塊字搞十年也搞不通。」

—————————————分割線———————————

錢穆《國史大綱》前言:

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否則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雲對本國史有知識。
  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自身國家不發生關係。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皇。

—————————————————分割線———————————————————

避免有斷章取義之嫌,特此附上柏楊原文:

聽眾I:我有一個要求,請問您,關於簡體字,我想聽您的意見。

柏楊:我贊成簡體字,而且更贊成應該進一步改成拼音文字。昨天晚上,很多朋友聚在一起,就談到這個問題,不過大家的意見不一致。因為反對拼音字的人,心裡有一個結,這個結必須解開。拼音文字太需要了,譬如說打電話,我問貴姓?我姓劉。這劉字怎麼寫吧,在電話上恐怕沒辦法講清楚,我說你去查字典,你也不敢肯定第一次就查到,甚至查第二、第三次都查不到,查得你火冒三丈(笑聲)。過去,我們責怪古文沒有標點符號,不能斷句,看起來簡直不懂。各位讀過《元史》沒有?蒙古人的名字像冰糖葫蘆一樣(笑聲),簡直分不出有幾個人。現在雖有了標點符號,可以斷句了,但方塊字的最大缺點更呈現出來,那就是既不能隔字,又不能連音。不能隔字,即令字字認識,也看不懂。不能連音,方塊字像一盤念珠掛在那裡,我們要費很大的力氣組合,才能弄清楚。好比說,「我從馬來西亞來」,「馬來西亞」應該連,跟最後一個「來」字之間,應該隔。否則的話,「馬來」了,「西亞來」了,如果一個孩子名叫「西亞」,問題就大了(笑聲)。今天打字這麼快,計算機這麼快,都不是方塊字可以勝任的。我一直嚮往我桌子上有一部中文打字機,能使我打出中文稿件,不再做爬格紙動物。不過漢語拼音化並不容易,主要的是我們有心理障礙,認為我們用ABCD是英文字母,拼出的是英文。其實不是,我們要了解,這個ABCD就是中文字母(笑聲),拼出的字,就是中文,就不至於有被同化的屈辱感覺。是的,它們是中文,是華文,不是英文,也不是德文,假如說用ABCD拼出來就是英文的話,德國人可能會氣死,法國人也可能會氣死。文字完全是工具,就好比車子,你買了就是你的,他買了就是他的。其實,假如拼音文字今天就實行的話,第一個先餓死的就是我,因為我就靠方塊字吃飯(笑聲)。但是我覺得自己的生命很短,政治的理由也很短,民族文化非常重要,那是太重要了。尤其各位在美國,你會發現第二代孩子們會講中國話,但不會寫中國字,那麼難,你怎麼教他?好比說中國的「國」字,怎麼寫?怎麼填到那方塊里去(笑聲)?要認識這個字,除了死記以外,沒有他法。以致孩子們高喊:「我恨死中文!」這還不能使我們猛醒?我們不要增加我們民族向前邁步的困難,應該大家腳步向前,不要自己為自己加一個腳鐐,加一個手銬,不要為老祖宗活,不要為過去活!為什麼為他們活?應該為孩子們活。拼音化之後,古書看不懂就看不懂算了,現在並沒有拼音化,你還不是看不懂(笑聲、掌聲)。過去的事,老祖宗的事,交給幾個人,讓他們去廟堂里打掃。我們不要為祖宗活,要為孩子們,為下一代,為國家民族的未來活。假如中國有一天,忽然爆出冷門,威震世界,中國人一咳嗽,地球就發抖,中國話可以成為世界語言,但中國字絕對無法普及,所以必須改成拼音。

—————————————————分割線———————————————————
此處略去長篇大論,大意和孔明在三國演義裡面說的差不多。


按你的意思,有「災」不出手,就是平安了?


安下女改人,違反人權;教左孝改人,涉嫌愚民,參見牧。

別當真,我也就學你一本八道而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共勉。


慶幸閣下活在現代,漢字之幸


這一本道的功夫比我厲害多了,題就不答了。

我就是想請教一下,封建思想是什麼思想?有沒有原始思想,奴隸思想?

封建思想要不得,那我們該要什麼思想,資本思想還是社會思想?


廣電總局思維


你沒生在溫格時期真是耄嘖冬的一大損失


中國確實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


他是一個仔人,生了一個佳。


在你自己的房間內,你可以想怎麼改就怎麼改。
但是出了房間,改法無效。


我們女權要這樣遲早完蛋,啥叫女權,那是平等,是平等,不是特權。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兒女對中文和中國的興趣?
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語言學小知識?
為什麼普通話中不能連著發兩個第三聲(上聲)?
漢語是否會在可預見的將來與英語並駕齊驅成為科研界主流語言?
如何看字就分辨其聲母是「s」還是「sh」,韻母是「in」還是「ing」?

TAG:文化 | 漢字 | 語言文化 | 漢語 | 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