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與 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 的合作會如何影響用戶已經形成的支付場景和習慣?


謝邀!
從本質上來說,apple pay、三星pay或者未來的種種華為pay、小米pay等等,都是金融IC卡支付的一種衍生,它還是建立在傳統的、銀聯的線下支付體系之內的。
站在銀聯的線下支付體系的角度來看,apple pay、三星pay無疑是銀聯移動支付領域的巨大突破,主要體現在兩點:
1、便捷性及用戶體驗
銀行卡載體的演進,從實體卡(磁條卡、金融IC卡)發展到現在的智能設備手機(手機、穿戴設備等)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其中涉及金融IC卡的全面推廣、銀聯SD卡模式、運營商SIM-SWP模式、銀聯全手機模式、銀聯線下閃付POS終端的改造。在經歷了數年的移動支付的推廣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用戶體驗太差,用戶端需要升級(要不換SD卡、要不換SIM卡、還僅僅只有少數的手機支持。)及商戶端(終端需要支持閃付)需要升級。考慮這麼一個場景:一個用戶有想法使用移動支付產品,需要購買銀聯定製的sd卡或運營上定製的sim卡、然後購買可兼容的極少數手機。ok,好不容易且準備就緒,跑到商戶去刷POS,商家告訴你不支持閃付,吐血了...
apple pay、三星pay的到來,由於它們在國內的眾多粉絲、用戶,用戶端的問題不復存在了...不復存在了..再加上近1,2年,銀聯不惜血本對線下POS終端進行閃付的改造,手機終於能代替IC卡揮卡了...
2、應用場景的無限想像空間
apple pay、三星pay的出現,銀聯與用戶的距離無限趨近0了,此時,銀聯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服務的可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比較於支付寶、微信支付來說,apple pay、三星pay還需要有一個用戶習慣培養的過程。掃碼支付經過支付寶、微信支付近幾年燒錢推廣,已經被年輕的一代所接受。現在年輕人去超市、便利店等等購物,第一時間就是掏出手機,問收銀員支持不支持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apple pay、三星pay 相比 掃碼支付來說,從支付體驗(支付時間、易用性)上雖有細微的提升,但個人覺得可以忽略不計。

但考慮國內用戶對於apple的痴迷,也許apple pay對於銀聯來說,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我們拭目以待。

PS:近期我正負責我行接入銀聯TSM,進行Apple pay發卡產品,歡迎進行產品及技術方便的交流。


謝邀

先從資金流向來看,簡單說
傳統的刷卡支持
錢從發卡行-POS收單-銀聯清分-商戶

Apple Pay和Samsung Pay支付的流程
錢從發卡行-POS收單(支持銀聯閃付標準,可以是銀聯商務的,可以是第三方的)-銀聯清分-商戶

微信和支付寶
錢從發卡行-支付寶/微信(收單+清分)-商戶

從這個角度就能解釋,Apple Pay和Samsung Pay為什麼和且只和銀聯合作了。
Apple Pay和Samsung Pay不改變Legacy的流程和資金流向,這也是為什麼發卡行和銀聯會支持的原因,再多說一句,很多中小銀行的數據管理也是銀聯在做的。

從支付場景來看
在線支付,特別是支付作為一個能力(而非業務)在手機支付的場景,Apple Pay和Samsung Pay,依託終端的install Base,會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一部分業務
舉個例子,攜程ios app,在支付時,可以捆銀行卡,可以預存(賬戶),可以微信支付,可以支付寶支付,在Apple Pay入華後,我相信會增加Apple Pay選項。

在線下支付場景,Apple Pay不需要地推(因為地推本來就是銀聯和POS運營商的事情),微信和支付寶需要對POS進行改造。在這個場景下,從便捷和安全的角度來看,Apple Pay遠強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當然,用戶習慣和補貼是另外一回事請。不過,在Apple Pay,發卡行和銀聯都可以貼。從用戶角度看,是一樣的。

在移動支付領域中,支付寶與微信已經遙遙領先,銀聯與Apple Pay合作是否還有發展空間?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瀉藥,個人來看,題主所說的二者,本質是是一種支付協議的延伸與優化,並不會與現有的賬戶體系有競爭,對於銀聯來講,三星和蘋果的巨大用戶量,以及二者支付的便捷性,可能會提升銀聯在線下被微信和支付寶侵佔的份額,但同樣三星和蘋果也可以和支付寶微信去合作,支付場景不會有太多的新份額出現,但是支付習慣可能會因此而改變,畢竟比單純刷卡要簡單的多了。
目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都是用物料二維碼的方式來低成本的解決支付問題,蘋果和三星可能都是用nfc來解決支付,後者的使用成本對於商戶來講還是有的。
目前看來,處於支付這一端,銀聯,支付寶,微信,是同一個等級的競爭者,銀行作為上游一級,目前還不會被取代掉,只不過是支付寶微信做了銀行之前認為不賺錢的屌絲業務,銀行有些恍然大悟追趕的意思。蘋果和三星的角色更像是之前銀聯卡從磁條到晶元,晶元到nfc的演變。


銀聯nfc與掃碼支付類似於當年等離子與液晶之爭.當兩種技術各有優勢取代舊技術時,革命更徹底的有更大概率勝出.當年是數字技術取代模擬技術,如今是軟體定義取代硬體實體.
像ddr逆襲rambus這種反例(兼容舊技術體系者勝出),是因為intel自己做死搞技術封閉(所以到pci-express出台時intel就開放標準).現在nfc專利費我不知有多少,但我知道nfc支付方式部署成本是遠高於掃碼支付的,這點上看,銀聯在大眾市場勝算是不大的.
銀聯想在技術換代中戰勝支付寶,只能收編更多的互聯網部隊(比如百度支付現在很受傷),騰訊走向掃碼支付說明在技術標準爭奪上nfc陣營又失一城。而銀聯和硬體廠商們還在折騰利益分配。這樣看來,nfc技術堪憂。
總之銀聯這種先手劣勢的情況想要反超。這幾年就要放棄靠nfc盈利的想法。同時要開發徹底軟體化(不需要專用硬體交互信息,使用通用硬體)的新支付標準。nfc終究只是個過渡。
其實理論上的,銀聯這些支付方式,並不一定要局限於nfc通信,nfc不過是一種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東西。銀聯支付是應用層的東西。增加幾個新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不應當對上層業務構成影響。
原來我就是搞nfc的,自從我發現這玩意兒標準里混入了亂七八糟的舊式腐朽廠商的專利,我就覺得這玩意兒前景不大。這種設置了重重專利壁壘的舊技術,往往會被新技術革命者們從根本上繞開,一腳踢開。任何實幹的創新者,都不希望自己腦袋上趴著一幫不幹活的吸血鬼
-------------------
2016-05-21補充說明
剛剛發現,銀聯也出掃碼支付了。最支持nfc的銀聯也明白掃碼支付這種純軟體定義支付形式的優越性了。儘管有每日2000元的限制,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這根本等於沒有限制。

掃馬支付更具體的頁面,請自行下載銀聯錢包查看,截不了圖
如果銀聯能從掃碼支付,帶動銀聯錢包的普及,還是能給nfc方式帶來一定的流量的。也有助於維持銀聯現在的地位。畢竟對於掃碼支付機器而言,支持更多清算商的改造是很小的(甚至軟體級別的改造就夠了)。
未來的世界。軟體定義支付將是小額支付的主流。nfc方式,最多成為一種補充形式,並且主要用於大額支付。從投資收益角度看,nfc方式遠沒有掃碼支付收益高。


利益相關,不請自來
其實銀聯和apple談判歷時已久,關鍵是利潤分配及手續費的問題,但又不得不談 ,在我看來,這是互贏的,必然的一種結合。apple pay入華需要銀聯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線下1000多萬POS的支持,而銀聯已於去年完成了對其直連POS的全部非接IC卡支付的改造;對銀聯來說,移動支付發展的瓶頸說是在用戶支付習慣的改變,其實根本還是在於支付的便捷性不夠,至於安全性,可以說是支付標準體系內的標杆,而apple公司則在產品便捷性方面,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這就好比,兩個人一起賣東西,甲有店鋪,裝修很好,客戶也很多,就是商品不咋地,而乙做出來的商戶很好,新奇、適用、酷炫,苦於沒有店鋪和渠道,兩者自然而然的結合。

可以預想到,中國的蘋果手機用戶對於apple pay的接受度會呈現出跳躍性的發展,銀聯和apple的第一次合作在於apple store可以支持銀聯卡的支付,而apple pay的體驗我感覺不敢說比微信和支付寶好多少,但不至於差,不需點亮手機,打開應用,只需往POS的quick pass處一方,一按手印即可。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apple pay 和sumsang pay的推出,銀聯必會大出血的來進行產品推廣,而各大銀行也會各自為陣,大造攻勢,銀聯與銀行深知,這可以說是搶佔移動支付市場的最後一擊,也是給予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最重一擊。

可以講,之前在線下,銀聯一家獨大,這是第一階段;微信和支付寶藉助移動支付,實現了線下超車,已經搶佔了不少的線下市場,而apple pay和支付寶的推出,將迎來第三階段,三足鼎立,移動支付之爭,方此而始。


Apple Pay 和 AliPay 還有 WePay (TenPay)是有本質上的不同的。

嚴格意義上講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 是銀聯 Quick Pass (閃付)戰略的一部分,用硬體虛擬化銀行卡。

它推廣起來基本和Quick Pass 完全一樣,只不過 Quick Pass 是用銀行卡拍(貼)卡支付,而 AS Pay 用的是NFC 虛擬化銀行卡的無線支付功能。

首先 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 是有額度限制的,不知道具體落實到硬體內是什麼規定。目前 Quick Pass 額度是200以內免簽,單筆交易最高額度是1000。即便是這樣,還僅限一些比較大的知名連鎖品牌的款台知道如何使用。像星巴克這種比較先進的企業基本各家店鋪都知道如何使用,培訓比較到位。但是像好利來這種企業,落實到各個店面普及的就非常不好,明明 Pos 上寫的支持 Quick Pass 但是收款員就是說不支持,當然,並非所有店面都這樣。這就說明培訓不到位。

那麼 Alipay 和 Tenpay 其實完全是第三方支付,介面並不是銀聯或者銀行直連,而是做了一個中間件。相對於使用難度上來講非常簡單,畢竟用微信和支付寶支付的個人已經非常多,大家都知道如何使用。對於非商戶,不需要申請商戶資格,直接用微信面對面收款,僅僅需要掃描二維碼,非常方便。支付寶則是輸入手機號即可。對於個人店面來講還是非常方便的。畢竟並非所有的 POS 都是支持閃付,那麼操作起來硬體成本為0,軟體成本幾乎也是0。

我沒有在中小城市呆過,全部都是北上廣深這種城市四處跑。根據我的經驗來看,其實帶有支持 Quick Pass 的 POS 機普及的還是非常高的,可怕的就是雖然 POS 機支持,但是收銀員普遍不知道如何使用,一是未經培訓認為不插卡付款有風險,其二是操作起來非常麻煩。

我們國家和歐美早期就普及 EMV 的 Contactless Pay 不同。歐美國家大多 POS 與收款機聯網,不需要收款員操作 POS,直接把金額輸出到 POS 上,付款的人只需要選擇把卡插進 POS 輸入 PIN,或者直接貼卡支付即可,非常簡單。國內幾乎很少有商家 POS 和機器聯網,都需要手動輸入。

那麼相對於傳統的輸入金額,閃付操作畢竟還是麻煩。傳統 POS 收款首先要把卡片插進 POS,然後自動出現金額界面,只需要輸入對應金額然後讓客戶輸入密碼即可。但是閃付需要調去 POS 功能菜單內的電子錢包功能。從操作流程上來看,需要多3-5個步驟。更何況銀聯早期還搞出來了個電子錢包,這個東西和電子現金還不太一樣。

目前國內 EMV 卡用的標準是 PBOC 3.0,已經支持聯機付款,不再需要強制把錢圈存在電子現金賬戶即可消費,已經很方便了。像在麥當勞支付卡一貼就 OK,銀聯大量的補貼也會讓很多人理解閃付的小額支付便利性。我覺得未來 AS Pay 在銀聯的大量推廣和砸錢下,發展未必不如 AT Pay。

結尾:很多人的思想非常搞笑,我只用支付寶,Apple Pay 垃圾,蘋果滾出中國,銀聯傻逼等等等。要知道銀聯作為銀行們的親兒子,永遠有繞不開的地方,代表的是銀行的利益和國家的形象。市場上有很多選擇不是很好嗎?你的設備支持,且你喜歡的條件下,你想用哪個就用哪個唄?一定要非黑即白?

須知有選擇才有受益方。壟斷一定會對消費者不利。


謝邀
個人觀點:移動支付興起時間較短,各公司仍處於搶佔市場份額的階段,Apple store和誰結合都暫時不會影響我們的消費習慣。
用戶的消費習慣目前仍處於培養階段,所以遠遠談不上改變一說。
為啥這麼說呢,目前我在深圳,偶爾會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但時常也會感覺不夠便捷,早晨趕著上班的時候,點開軟體去付款,有時手機反應慢了,信號差了之類的問題,真心會讓後面排隊的人翻白眼兒!
更何況App store如之前某個答案所說,打開的速度,對網路的要求。。會讓你使用的很心塞!
目前各大公司在移動支付方面一直在強調搶用戶,搶商戶,但是真正的把用戶圈進去,留住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且看他們如何戰鬥到底,讓消費者從中受益吧。
個人觀點,如有雷同,實屬緣份!


謝邀!

在中國目前已經形成的移動支付市場上,NFC這種近場支付佔據比例相對較小,而市場上主流的移動支付方式主要是阿里旗下的支付寶支付以及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考慮到用戶基礎,而今銀聯推出的與AP和SP的合作,這三者的競爭就好比是當下百度外賣與餓了么和美團外賣的競爭,後起之秀的競爭究竟能否超過前者,在此,主要通過以下兩點分析:

一、市場如何開拓。我們評價一款產品的效益,通常有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市場佔有率。在當下,支付寶與微信的市場佔有率已經是相當高了,而當下如此之高的市場佔有率,相比較支付寶而言,微信是靠燒錢燒出來的一片市場。支付寶有淘寶作為依託,進行線上支付需要支付寶這個媒介,故而,在淘寶這個尺度範圍內,支付寶是處於佔優地位,在移動支付初期,不言而喻,支付寶也是出於佔優地位,根據用戶習慣,用戶會更多地選擇支付寶而非微信。然後,到今天,兩者平分秋色,更多的是在於二者的燒錢大比拼,微信在初期是靠燒錢燒出了一片市場,這不由得讓人想到年初滴滴和快滴合併,一同對抗Uber。之前滴滴和快滴憑藉背後的騰訊和阿里公司的支持而燒錢賺市場到如今面對外來壓力只有選擇合併來應對。應該,作為手機生產的兩大龍頭,蘋果和三星與銀聯合作,外加現行市場上面臨的移動支付終端由傳統的POS機轉化為智能POS機如掌貝、華陽等,四者共同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與用戶基礎,即使燒錢也能少出一片市場,而動搖目前已經形成的移動支付的市場。


二、習慣的養成與用戶偏好。習慣是養成的,要想影響用戶的支付習慣,只有選擇一種更為便捷、覆蓋面更廣的支付方式才能取代原有的支付方式。NFC近場支付在韓國已經普遍存在,針對韓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這一方面可能會影響用戶的支付習慣。再者,NFC支付要比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更為方便,支付寶設置了小額支付免密碼選項,只要是考慮到方便性,而NFC不需要應用載體,更為便捷,只需像刷卡一樣輕輕地滴一下便能實現整個支付,由此,將造成POS機行業的整體變革,由傳統的POS機像智能POS機轉變,目前市場上做的較為成熟的如掌貝智能POS機等,已經開始被部分商家所採用,智能化POS機將會是大勢所趨。


謝Ariel Yu,有妖必答。
移動支付有習慣嗎? 微信和支付寶的掃碼支付不過是2015年下半年才開始推廣的,雖然比帶個錢包好,但說不上便捷,即使在iPhone上可以指紋支付,也顯得繁瑣費時,更不要說android了。
個人偏好,在公眾場合我不想輸入密碼,也不想讓後面排隊的人煩,所以如果有一個安全快速的支付方式,我不在乎是否能省幾塊錢。
花100塊和花100萬是不一樣的,但現有的支付方式把兩者等同了,銀聯和apple的合作可以把小額支付真正便捷化,但看到Apple Music和App Store在中國的網路狀況,我對Apple Pay的未來不抱希望,Apple永遠做不好網路服務,Apple Pay的進入將給國內互聯網企業一個提升和模仿的榜樣,小米Pay之類才是中國支付的未來。


謝邀。
分年齡段來看
對於像我媽(四五十歲的年齡段)那種年齡的影響並不會很大,(比如和支付寶與微信支付,QQ錢包相比較)
1、局限性
這兩個支付對於硬體要求比較高,iphone6及以上才可以,三喪只有Galaxy S6、S6 Edge、S6 Edge+和Note 5四部手機。
支付寶和微信不挑食,不分品牌,只要配置可以就能使用。老少咸宜,不分貴賤貧富,屌絲、富豪,來者不拒。(WP那系統市場佔有率太低。)

2、培養用戶的時間
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現在還不能用,但是支付寶經過去年與今年的雙12,幾乎大爺大媽都會用了,外面到處都貼上「歡迎使用支付寶支付或者歡迎使用微信支付」,而且貌似都有優惠,雖然是什麼9.5折,9折 ,但是一般都喜歡選擇有優惠的 。
比如我家裡面,老媽早就會用支付寶,而且只會用支付寶。使用其它的要教才行。不過她們也基本不會學了。
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除了我們年輕人,並且關注這些的才知道。其它的根本不知道是啥。

3、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的本質就和刷銀行卡一樣,她們的觀念里還是喜歡刷銀行卡感覺安全些。到底安全與否,這些一般和她們是說不清楚的。她們的觀念很難改變。
對於30歲以下的
1、局限性與上面的一樣。可能iPhone與三喪佔比要多一點。

2、年輕人基本上都會用。可能同時使用很多種支付方法。但是年輕人的消費普遍偏向於線上消費,線下消費頻率要稍微低一些。

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很方便,使用又快速,如果可以使用這個的話我會用。

有些跑題了,隨便比較一下與第三方支付的優劣勢。

總結來說習慣只要養成,很難去改變,對於年輕人來說改變可能比較容易,但是對於上了年齡的人來說,很難。


目前samsung pay內測用戶。
在使用上給我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帶銀行卡了,其實支付寶,微信支付,apple pay 和samsung pay這些支付方式都是相互補充的,因為你沒有辦法確保商戶支持所有的支付方式,據我所知目前所有商戶都支持的支付方式只有現金……抖個機靈。
目前電子化支付方式的基礎是安全性,本質是方便性,從目前這幾種支付方式來看,安全性都還不錯,只要不是自己作死把驗證碼告訴第三方或者是越獄root之後中了木馬什麼的,基本上可以杜絕危險性。
方便性來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打算擺脫或者是半擺脫銀行來進行支付,在進行用戶間相互支付轉賬的時候具有先天的社交優勢,是小額支付的絕佳手段,所以之前還有人管這樣的支付叫做電子錢包,想想一個錢包裡面一般裝多少現金吧。
傳統的銀行卡支付主要是針對較大額度的支付,可以這樣說2000元以下線下支付你還可以看的到支付寶,但是2000元以上線下支付銀行卡支付比例就急劇上升。
但是銀行卡支付最大的不方便是需要攜帶實體卡片,單張卡片的厚度是1mm左右(包括突起的賬號),我在測試使用samsung pay的時候統計過身邊同事錢包的持卡數量,最多的身上會攜帶8-10張銀行/信用卡,少的也會有3張,平均5張左右,也就意味著錢包增加了5mm的錢包厚度,帶在身上不是一種很好的體驗。apple pay和samsung pay可以取代一部分的銀行卡,目前我上街只會攜帶一張儲蓄卡和一張信用卡以備不時之需,其他的都用samsung pay和支付寶解決:商場samsung pay,小店支付寶。
另外多說一句,鑒於目前大家錢包裡面除了銀行卡,還有公交卡和其他的什麼會員卡健身卡,這樣的東西支付寶恐怕就無能為力了吧,但是samsung pay和apple pay肯定會有相關的動作。目前samsung pay已經在上海測試公交卡了。


NFC支付在體驗上有一定的優勢,勝過掃碼支付不無可能
1.NFC支付都是手機自帶,而支付寶需要用戶主動下載應用;同時和手機系統整合得更好
2.NFC支付不需要用戶另外註冊賬號並重新進行實名認證,降低了新用戶的准入門檻。 當然一部支持該功能的手機是門檻,但是以後越來越多的機型會支持。另外三星和蘋果的用戶都算是高價值用戶。
3. NFC支付最大的優點在於不需要網路連接,在信號不好的地方用過掃碼支付就清楚了,或者到境外旅遊,支付寶基本無用。
4. 使用流程上,NFC支付更加方便,手機不需要解鎖,靠近POS機就自動亮屏確認支付就行。比起掃碼支付,解鎖-打開app-點擊付款按鈕,要省事很多。

只要手機廠商在用戶使用中(例如通過定位判斷用戶處於商場中)適當地彈幾次綁卡和支付優惠提醒,並且砸錢做折扣和推廣培養用戶習慣,不見得贏不了掃碼支付,畢竟大多用戶都是跟著優惠跑,等雙方都沒優惠了,體驗更好的一方更易勝出。


我認為,除非第三方支付提供更加強力的補貼,補貼級別完爆銀聯和各大pay,否則只要能用Apple Pay,大家慢慢都會切換過去的。

用過多次apple pay,沒用過三桑pay,不過兩者原理應該差不多,就以Apple Pay為例吧。Apple Pay的本質就是刷卡,和刷磁條、刷晶元一樣,只不過是通過nfc刷手機里的虛擬卡,這點和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是不太一樣的,蘋果發布apple pay時承諾,蘋果不知道用戶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錢,某一筆交易的消費者是誰(當然信不信是自己的事),只有銀行、商家和消費者知道,省的支付寶知道了我的消費習慣之後給我不斷發廣告。另外銀聯合作的各大pay都是系統級的支持,無論從安全性還是便捷性,第三方都是比不了的,比如apple pay付款的時候手機屏幕都不用點亮,往pos上一靠再驗證一下指紋就通過,總共用不了5秒,另外自動售貨機如果支持之後,體驗應該會比目前聲波付、掃碼付都要好(我都試過),Apple Pay的信用卡信息和指紋信息都是放在專門的晶元里的,除非你被CIA、NSA盯上了,一般的竊賊是不太可能把信息挖出來的,至於支付寶和微信嘛,最多的安保就是給手機弄個全盤加密,另外目前國內的安卓手機支持全盤加密的有多少?

在今年的發布會上,蘋果還宣布Apple Pay將支持會員卡,也就是說掃一下手機就能同時完成會員積分和付款,比掃二維碼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吧

擔心Apple Pay沒有補貼的,可以參考美國Discover公司支持apple pay之後的補貼力度:2015.12.31之前用apple pay刷discover卡的前10000刀返現10%,新開卡用戶第一年雙倍返現,也就是說用的好能白拿2000刀。

擔心用戶還是喜歡二維碼的,參考美國沃爾瑪為了戰勝apple pay聯合多家零售公司建立的MCX公司發布的CurrentC二維碼支付:一直跳票,內測反饋極差,攻守同盟的其他公司逐個叛逃支持Apple Pay,只好改名Walmart Pay重新再來,貌似剛剛才開始逐步投入使用。PayPal一直支持實體店手機付款,貌似也沒做出什麼大動作


wp用戶表示你們開心就好


補貼!補貼!補貼!
哪家補貼的厲害用哪家。


瀉藥,然而為什麼要邀請一個從來沒用過蘋果抓雞也沒用過三星抓雞也沒銀聯的人回答。感覺影響力有限,支付寶已經很成熟了,微信支付能夠分一杯羹也很不錯了。別說現在才來的蘋果和三星了。


目前不會——因為這東西純屬是個額外的小功能,還不夠完善。當然,可以預見未來是美好的(哎?這話說得好像沒說哎)

1,便利性:確實可以當銀行卡刷,然而依舊要在pos機上輸入密碼。你把手機遞過去這個動作就相當於掏出銀行卡。而且你要讓程序處於模擬卡片的工作狀態,同時要按壓指紋確認身份。因為使用了非接觸式,經常會有讀取失敗的情況發生——請問方便在哪?你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步驟,感受來自後面排隊的人的壓力,祈禱店員讓你刷手機。目前來看,除了逼格和出門不帶錢包,沒卵用。

2,微信和支付寶的掃碼支付經常有補貼,同時基於大數據,能漲芝麻信用分,我為什麼不刷支付表?好吧,其實samsung pay現在在zara也有刷卡優惠推廣。。。但如果我不去Zara而經常出入便利店呢?

3,你知道嘛,銀聯聯合這兩家推出這兩個pay是為了對抗支付寶和微信的。
然而,絕就絕在samsung pay聯合支付表了。。聯合支付表了。。。聯合。。支付。。表。。了。
Samsung pay和支付表不是競爭關係。。。。他兩家合作兩家吃。。。。

你這個婊咂。。。銀聯的內心一陣蒙蔽。


目前的移動支付市場主要非為三類,第一類,刷卡;第二類,第三方應用支付,如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等;第三類,NFC支付,就是我們所說的ApplepaySamsungpay。其實,在國內很早就有NFC支付,比如OPPOfind7,就很早已經搭載NFC支付硬體,只不過當時OPPO的用戶基礎並沒有蘋果這麼強大,而導致並沒有在一個廣的範圍內實現波動。

像支付寶、微信等的第三方支付軟體,需要搭載網路,才能實現支付,在網路不好的時候,支付也成問題,而NFC則不受網路限制,它是一種近場支付,只需靠近pos機,輕輕一滴就可。就消費者行為學的觀點而言,消費者更傾向於比較便利的支付方式。因而移動支付可能在今後就會成為消費者首選的支付方式。想像一下,在今後公交車或者地鐵站上,都會有一部間距刷卡掃碼與NFC支付兼具的智能POS機,

(圖為一種新型的智能pos機)

出於安全考慮,人們可能會選擇第三方應用支付,但出於便捷考慮,人們也可能會選擇NFC支付,具體的選擇可能受多種因素影響。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如今,出門只要帶一部手機,便可搞定天下事。!


用戶支付習慣易受到場景的誘導,如果在補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其實移動支付的本質還是支付場景之爭。
手機pay與掃碼支付的很大不同是在於,前者是手機中模擬各種卡片,用手機來代替原來的各種卡片完成交易。後者用app掃描商戶貼出的各種二維碼。
先不輪安全性(總覺得掃碼安全性不夠,儘管現在還沒有爆出問題),在諸如地鐵公交這類交易場景,使用手機pay是可以滲入的,而掃碼確實很難做到替代,總不能在車上貼上二維碼大家排隊掃吧~
如果在一些用戶不可避免,每天都要接觸的交易場景中佔據領先優勢,勢必誘導用戶在其他場景尋找相似交易習慣。避免了大量燒錢來培育用戶習慣。。。


優點: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 這是對銀聯業務的擴展。有銀聯對其支持在推廣上肯定事半功倍,不用向支付寶或微信前期燒那麼多錢。
缺點:和單一品牌手機綁定。十年只用一個支付寶或微信號可能很多人能做到,十年只用一個品牌手機有點難。尤其現在手機壽命只有一兩年,換手機可能造成的麻煩,會讓很多人盡量避免使用這樣的產品。


推薦閱讀:

沒有收入可以辦信用卡嗎?
申請信用卡?
怎麼最快申請visa?
信用卡分期的實際利息是多少?具體怎麼計算?
為什麼信用卡和借記卡的功能不能合二為一?

TAG:移動支付 | 信用卡 | NFC | 中國銀聯 | AppleP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