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索引最左匹配原則的理解?
CREATE TABLE `studen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55) DEFAULT NULL,
`cid`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name_cid_INX` (`name`,`cid`),
KEY `name_INX` (`nam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8 DEFAULT CHARSET=utf8
隨便建了一個student表做測試。
create INDEX name_cid_INX ON student(name,cid)
;
create INDEX name_INX ON student(name);
建了兩個索引,故意這樣建的。
執行1:
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name="小紅";
依據mysql索引最左匹配原則,兩個索引都匹配上了,這個沒有問題。。
執行2:
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cid=1;
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cid=1 AND name="小紅";
為什麼還能匹配索引。
我來說一下吧:
這是你的表結構,有三個欄位,分別是id,name,cidCREATE TABLE `studen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55) DEFAULT NULL,
`cid`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name_cid_INX` (`name`,`c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8 DEFAULT CHARSET=utf8
索引方面:id是主鍵,(name,cid)是一個多列索引。
-----------------------------------------------------------------------------下面是你有疑問的兩個查詢: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cid=1;
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cid=1 AND name="小紅";
你的疑問是:sql查詢用到索引的條件是必須要遵守最左前綴原則,為什麼上面兩個查詢還能用到索引?
---------------------------------------------------------------------------------------------------------------------------講上面問題之前,我先補充一些知識,因為我覺得你對索引理解是狹隘的:
上述你的兩個查詢的explain結果中顯示用到索引的情況類型是不一樣的。,可觀察explain結果中的type欄位。你的查詢中分別是:1. type: index
2. type: ref解釋:
index:這種類型表示是mysql會對整個該索引進行掃描。要想用到這種類型的索引,對這個索引並無特別要求,只要是索引,或者某個複合索引的一部分,mysql都可能會採用index類型的方式掃描。但是呢,缺點是效率不高,mysql會從索引中的第一個數據一個個的查找到最後一個數據,直到找到符合判斷條件的某個索引。所以:對於你的第一條語句: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cid=1;
判斷條件是cid=1,而cid是(name,cid)複合索引的一部分,沒有問題,可以進行index類型的索引掃描方式。explain顯示結果使用到了索引,是index類型的方式。
---------------------------------------------------------------------------------------------------------------------------
ref:這種類型表示mysql會根據特定的演算法快速查找到某個符合條件的索引,而不是會對索引中每一個數據都進行一 一的掃描判斷,也就是所謂你平常理解的使用索引查詢會更快的取出數據。而要想實現這種查找,索引卻是有要求的,要實現這種能快速查找的演算法,索引就要滿足特定的數據結構。簡單說,也就是索引欄位的數據必須是有序的,才能實現這種類型的查找,才能利用到索引。
有些了解的人可能會問,索引不都是一個有序排列的數據結構么。不過答案說的還不夠完善,那只是針對單個索引,而複合索引的情況有些同學可能就不太了解了。
下面就說下複合索引:
以該表的(name,cid)複合索引為例,它內部結構簡單說就是下面這樣排列的:mysql創建複合索引的規則是首先會對複合索引的最左邊的,也就是第一個name欄位的數據進行排序,在第一個欄位的排序基礎上,然後再對後面第二個的cid欄位進行排序。其實就相當於實現了類似 order by name cid這樣一種排序規則。
所以:第一個name欄位是絕對有序的,而第二欄位就是無序的了。所以通常情況下,直接使用第二個cid欄位進行條件判斷是用不到索引的,當然,可能會出現上面的使用index類型的索引。這就是所謂的mysql為什麼要強調最左前綴原則的原因。
那麼什麼時候才能用到呢?當然是cid欄位的索引數據也是有序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咯,什麼時候才是有序的呢?觀察可知,當然是在name欄位是等值匹配的情況下,cid才是有序的。發現沒有,觀察兩個name名字為 c 的cid欄位是不是有序的呢。從上往下分別是4 5。這也就是mysql索引規則中要求複合索引要想使用第二個索引,必須先使用第一個索引的原因。(而且第一個索引必須是等值匹配)。---------------------------------------------------------------------------------------------------------------------------所以對於你的這條sql查詢: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cid=1 AND name="小紅";
沒有錯,而且複合索引中的兩個索引欄位都能很好的利用到了!因為語句中最左面的name欄位進行了等值匹配,所以cid是有序的,也可以利用到索引了。
你可能會問:我建的索引是(name,cid)。而我查詢的語句是cid=1 AND name="小紅"; 我是先查詢cid,再查詢name的,不是先從最左面查的呀?
好吧,我再解釋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把條件判斷反過來變成這樣 name="小紅" and cid=1; 最後所查詢的結果是一樣的。
那麼問題產生了?既然結果是一樣的,到底以何種順序的查詢方式最好呢?所以,而此時那就是我們的mysql查詢優化器該登場了,mysql查詢優化器會判斷糾正這條sql語句該以什麼樣的順序執行效率最高,最後才生成真正的執行計劃。所以,當然是我們能盡量的利用到索引時的查詢順序效率最高咯,所以mysql查詢優化器會最終以這種順序進行查詢執行。第三個查詢 WHERE cid=1 AND name="小紅" ,正好包含 name和cid,等同於 WHERE name="小紅" AND cid=1, 所以應用name_cid_IDX沒問題。
第二個查詢只有CID,雖然沒法直接從name_cid_IDX中定位到數據,但在name重複比較多的情況下,從每個name的子集合中搜索cid會比全表掃描要好一些,所以還是用到了name_cid_IDX.大概相當於 O(m*log(n))和O(m*n)的區別,這可能是mysql的邏輯,mysql顯然不知道人的名字重複的概率是很小的,這個執行計劃可能還不如全表掃描。不過這不是mysql的問題,如果name重複比較少,name+cid的複合索引就沒什麼意義了,還不是單name索引節省空間。非DBA,僅猜測。問題一,應該是索引覆蓋。證明,extra,欄位內有 using index,表示查詢使用了索引覆蓋。該表如果你改成 myisam,則不會使用索引,因為innodb主鍵採用的聚簇結構,而myisam不是。問題二:and條件,name="小紅", 這個必須能用到索引呀。 mysql優化器,不會這麼笨蛋的
謝邀。這方面的內容以前沒有注意過啊,我自己上Google搜索了一下,看到了有關MySQL索引的相關技術原理的解釋,做個搬運工:http://tech.meituan.com/mysql-index.html簡單來說,就是MySQL採用b+樹原理查詢,每次查詢複合欄位從左到右的屬性。在執行2的第一行代碼時,查詢值只有cid,而你的name_cid_index的首欄位是name,所以MySQL找不到該索引。
在執行2的第二行時,情況發生變化,你的查詢值變成了(cid,name),mysql會一直向右匹配直到遇到範圍查詢(&>、&<、between、like)就停止匹配,因而會查詢到name欄位。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這裡需要提醒的是:mysql的執行計劃和查詢的實際執行過程並不完全吻合。如何證明這一點呢?
真正的執行過程可以通過mysql的trace工具來分析。1,針對執行2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cid=1;
這裡只顯示trace結果的一部分內容:
{
"considered_execution_plans": [
{
"plan_prefix": [
] /* plan_prefix */,
"table": "`student`",
"best_access_path": {
"considered_access_paths": [
{
"access_type": "scan",
"rows": 1,
"cost": 1.2,
"chosen": true
}
] /* considered_access_paths */
} /* best_access_path */,
"cost_for_plan": 1.2,
"rows_for_plan": 1,
"chosen": true
}
] /* considered_execution_plans */
},
可以看到並沒有使用索引,而是進行了全表掃描。
2,下面再來看一下執行1的trace: {
"considered_execution_plans": [
{
"plan_prefix": [
] /* plan_prefix */,
"table": "`student`",
"best_access_path": {
"considered_access_paths": [
{
"access_type": "ref",
"index": "name_cid_INX",
"rows": 1,
"cost": 1.2,
"chosen": true
},
{
"access_type": "ref",
"index": "name_INX",
"rows": 1,
"cost": 1.2,
"chosen": false
},
{
"access_type": "scan",
"cause": "covering_index_better_than_full_scan",
"chosen": false
}
] /* considered_access_paths */
} /* best_access_path */,
"cost_for_plan": 1.2,
"rows_for_plan": 1,
"chosen": true
}
] /* considered_execution_plans */
},
可以看出最終使用的索引是name_cid_INX。
3,where中and條件的先後順序對如何選擇索引是無關的。因為優化器會去分析判斷選用哪個索引。你的這兩條查詢,碰巧用到了MySQL的覆蓋索引。
這個需求,一般會說把name_INX 這個索引去掉,因為最左原則重複了。
關於最左原則 有回答已經解釋的很好了。
在企業的生產環境優化上,一般會對需求進行溝通,比如cid查詢的qps,緩存情況來看下是否需要來新建個索引來避免對name_cid_INX的掃描,或者說對於業務需求方的查詢定性,去掉name查詢,或者去掉cid查詢sql 解釋器的機制其實挺複雜的,建議從explain深入,碰到沒見過的迅速查詢資料。當然其實mysql在單表查詢的時候有個index merge的sql執行計劃: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index-merge-optimization.html可以在單個欄位上建好索引,然後解釋器會自動優化。不過本質上還是分兩步走的seek,畢竟還是btree的存儲,而且一般生產對索引數量會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不會建那麼多的單列索引,所以還是不建議這麼搞了。 ps:在生產環節上我們還碰到了分區表在5.6.16之前版本 index merge產生了返回數據丟失,後來在查詢上加了個use index() 的補丁,很被動……題外話:如果以後碰到大量的olap環境,建議是還是在業務流程和架構上做好優化,拋棄無用的查詢邏輯,olap環境還是交給es,spark這種的專門做的環境。pss:最近在測試tidb,面對olap的seek貌似有不錯的改進,後續會持續跟進這個。
=和in 條件被優化
推薦閱讀:
※is NULL和= NULL,is not NULL和!= NULL有什麼區別?
※專精 Oracle 還是 MySQL?
※哪些互聯網公司的資料庫是選擇Oracle的,為什麼?
※學習 Oracle 和 MySQL 哪個更有前途?
※想非常精通資料庫的話需要哪方面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