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中,「妥協」和「迴避」的區別在哪裡?

在家庭生活中的協商和妥協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手段之一,而同時大部分人也知道「迴避」並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反而會降低自己婚姻的滿意度。但「妥協」和「迴避」的區別在哪裡?出現分歧的時候,有比認真爭吵一番更好的選擇嗎?

=====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以家的名義更多家庭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謝邀!

作為家庭治療師的身份來看,個人認為,家庭中的「妥協」與「迴避」是有共同之處,同時也有差別的。

我喜歡先明確概念。

新華字典中兩個字的解釋:

√妥協:以讓步的方式避免衝突或爭執。

√迴避:①讓開;躲開:~要害問題。

②偵破人員或審判人員由於同案件有利害關係或其他關係而不參加該案的偵破或審判。

從字面的意思來看,兩個詞語本身都意味著: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並非是直接、正面去面對問題,都是用間接的手段將矛盾(暫時)予以化解。

有趣的是,當我們將這種應對策略使用在普通的人際關係上的時候,可能是奏效的並不會有太多副作用,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則不然。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可能在於家庭關係里的親密關係是一種長期關係,而人際關係大部分是短期關係或者「片段化」關係(這是我自己創造的詞,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不是隨時隨地每天都可能遇到的關係)。

我想強調的第一點:在爭吵家庭里,沒有誰對誰錯,只有誰比誰更委屈與難過。

大部分出現婚姻或親子問題的家庭,人們都糾結於一個問題「誰對誰錯」,無論是妻子、丈夫還是孩子,都堅持著自己認為最對的地方,無論是道德的制高點,還是理性的制高點。在處理一個家庭問題的時候,總希望找到一個萬全的辦法,努力證明自己的高明,否定對方的辦法。希望用一種「效率」解決問題。

可是,要知道,在家庭裡面是沒有對錯的。哪怕你覺得對方再無理取鬧,ta也是有自己的考慮和想法的。所以,在一些瀰漫硝煙的家庭中,你永遠找不到誰是真正的對和真正的錯,你只能看到無法對方理解的委屈與難過。

第二,當家庭成員使用「妥協」「迴避」的策略的時候,並不完全是妥協和迴避了這個事情,在他們內心世界,他們是妥協了自己的感性,迴避了自己的感受。

下一次,你不妨仔細去觀察一下自己的感受。當你在理性上做出妥協和迴避的時候,你的感受會是什麼?無奈?挫敗?憤怒?失望?無助?也許都有。這些負面的感受,當出現在短期關係裡面時,一般人是可以自我消化的。但是,設想一下,在你的家庭長期關係裡面,你總是不得不做出妥協、迴避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感受呢?當兩個人被這些負面的感受所圍繞的時候,愛、親密和信任就很難找到出口了。

基於以上兩點,我們可以再思考下一個問題:吵架好還是妥協迴避好?

為什麼我們覺得爭吵不好?

因為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面,爭吵意味著關係的損害和破裂,所以人們害怕失去寶貴的關係,寧願忍氣吞聲。

也許這個問題關鍵點不在於是正面處理衝突(討論/爭吵)還是間接處理衝突(妥協/迴避),而是在於家庭成員在處理問題同時,能否理解尊重彼此的感受。

如果你的另一半為了你妥協了一件事情,不要覺得那是理所應當,也不要覺得是因為你的決策更英明。你需要看到對方妥協事情背後妥協的ta的感受,ta的需要。你要明白,也許在這件事情上你們不得不犧牲ta的需要,但是也許你可以在其他地方其他時候予以補償和滿足。因為一般喜歡妥協的人,也很少會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可能反而你需要更敏銳和主動一些。但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妥協的人,那麼也請學習表達需要和感受,而不要一味的壓抑自己討好對方,因為無論你掩飾得再好,你的另一半也可以嗅到你的失落和不爽,可能對方也會因為你的消極抵抗而更生氣。如果你們認真對待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即使最後的決定並不能兩全其美,但你們的婚姻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

最後,談一下妥協和迴避的差別。

妥協,重點在讓步;迴避,重點在視而不見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你覺得對方是妥協時候,你的個人感受會好一些,因為至少你提到問題是被對方思考和考慮過的;但如果你感覺對方只是迴避了你的問題,很多時候你會感到挫敗甚至憤怒,因為迴避會給人一種被忽視不重視的感覺,這是一種在關係中非常負性的感受。

不過有的時候,迴避可能也是有作用的。假如你身處的是大家庭(幾代人都住在一起),你所面對的問題更複雜。在家庭治療理論中,每個人要重視自己的核心家庭(你與你的配偶組建的家庭),在核心家庭裡面出現的問題,盡量不要迴避,因為核心家庭是你未來長期的關係,你也需要與另一半進行情感上的交流。

但是,中國目前依然有很多家庭生活形態依然是大家庭的方式,幾代人都在一個屋檐下,或者有一段時期(生小孩)中會與父母住在一起,那麼在處理與原生父母家庭關係的時候,有時候迴避也不失為一種策略,一方面父母和子女有時候存在觀念的差距,另一方面,不少人也發現,與父母表達感受和需要是很困難的,得到父母的回應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在這裡就不展開來談了),所以有時候反而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選擇迴避,能夠讓大家庭相對和睦融洽一些。


首先給一個明確的答案,在家庭生活中妥協和迴避沒有任何的區別

之所說沒有區別,指的是他們在對於家庭問題的解決上沒有任何區別。無論是妥協還是迴避都不能真的幫助家庭成員之間解決問題,加強成員之間的了解。

要想具體解釋這個問題,首先先看看心理治療師們是如何對待家庭問題和個人問題的。在心理治療領域,家庭治療領域和個體諮詢領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因為二者有截然不同的目的和治療理念。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出軌的丈夫來到諮詢室,尋求幫助。治療師的根本側重不在於幫助這個丈夫不出軌,而是幫助這個丈夫先暫時放下出軌的糾結。先搞明白自己內心對於太太的情感,以及對於第三者的情感到底分別的都是什麼,比如說我到底愛這個人什麼。探索明白自己在這些情感到底追尋著什麼樣的心理需求,我為什麼對這樣的愛如此渴求。嘗試尋找這些心理需求是否還有更好的,不用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實現方式。簡單的說就是理解來訪者的內心體驗,意識化來訪者的心理訴求,探尋更好的心理訴求實現模式。

而一個出軌的丈夫和妻子一起來到婚姻諮詢室的話。治療師的側重就顯然不同了。治療師的側重將是如何讓這對夫婦真切的看到彼此之間對於婚姻的看法和體驗,讓夫婦雙方作為一個整體看到其相處的模式,理解這種模式帶給夫妻雙方的影響以及這種模式下所實現的夫妻雙方的內心需求。讓夫妻看到在這件事情(出軌)背後,夫妻雙方對彼此的真切願望,比如說丈夫其實是一直不滿妻子對自己真正內心疲勞的漠視,每次工作後的空虛感都不能被妻子安慰到。嘗試以家庭這個整體,共同探討關於這些願望的解決方式,比如說以後我們相處的時候該如何面對丈夫的內心疲勞,簡單的交給妻子去安慰,對於妻子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單純的交給丈夫自己去面對,丈夫又會很快被耗空。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如何讓家庭重獲凝聚力(cohesion),讓家庭作為整體去面對問題,聆聽家庭每個成員的聲音和需求。不讓家庭成員以犧牲、妥協的方式換取家庭的寧靜,而是真正的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理解和協作。

其實這種治療側重上的差別也是個人問題和家庭問題解決之間的差別。解決家庭問題不能以平靜的度過作為最終目的,而是應該以家庭成員之間的理解和家庭整體的凝聚力為主要目的。因此無論是差不多就得了的妥協,還是咱能幹脆翻篇了的迴避,都不是真正能幫助家庭解決問題,相反會讓家庭問題持續積蓄,最後愈演愈烈的暫時性應付招數。

真正能解決家庭問題的是溝通。這種溝通不是說兩個人坐在一起,說說這個事該怎麼辦。說實話,這對於企業非常有用,因為企業講究的是效率是解決辦法。而家庭不是,家庭重要的是理解和凝聚,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基於理解的分享和交流。簡單的說就是要溝通以下幾個層面:

1、發生了什麼:這時候我們要首先從不同的視角溝通到底發生了什麼。任何一個家庭問題,我們所看到都只有一個側面,而只有所有的側面結合在一起,我們才能真正得知事情的全貌。我們需要耐心的坐下來,一個個地說,從你的視角,你所經歷的問題是什麼,都發生了什麼。比如說妻子和婆婆不和,到底妻子那面經歷了什麼?丈夫那面經歷了什麼?

2、你的感受是什麼:這是我們第二個要溝通的東西,你在這件事情中的感受。這個感受是快樂的?(肯定不會是)是悲傷的?(多半是)是憤怒的?(一定會有)感受至關重要,很多時候夫妻雙方會喜歡直接談問題而不談感受。這其實是在損害婚姻的基礎——感受。當然談感受的時候我們需要時刻注意的一點就是,感受僅僅是感受,我們在分享,而不是彼此攻擊。阻擋我們談論感受的往往就是「從感受迅速轉到攻擊」這個現象。攻擊不能帶來任何的益處,分享才能帶來理解和改變。另外感受的分享也不是一輪的,而是互動的,有回應的。比如說妻子說完自己被丈夫忽視總是很生氣,丈夫也要針對這點分享你的感受,無論是生氣(我真的沒有!)或者是愧疚(我真的錯了!)這種互動、回應的情感分享能促進雙方進一步的理解。

3、你的願望是什麼:這是第三個要分享的東西,你在這個問題中,你希望對方為你做的。這個願望並不僅僅是物理上的,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比如說,我不僅僅希望你幫我做家務,更希望你能在我累的時候陪陪我,而不是只顧自己的感受。很多時候感受變成攻擊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們無法找到在這裡面的願望,這點非常重要。

4、你能為對方做什麼:這是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要分享的東西,在這個問題中,你能為對方所做的事情。要想促進事情解決,促進家庭凝聚力的上升,僅僅提出要求是不夠的,更多的是我們要提出我能做的,我能貢獻的。這樣才能讓家庭不變成互相敵視的兩大甚至幾大陣營,而變成互相體諒,彼此理解的整體。

總的來說,家庭是移動需要許多支柱的房子。妥協、犧牲、迴避,都是經不起考驗的豆腐渣工程。只有真正經過溝通構建起來的支柱,才真的堅實有力,能托起溫暖的家。

----

新書《愈親密,愈傷害》已在知乎電子書上架,歡迎大家指正 :-)

愈親密,愈傷害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出版


我那剛結婚的心理老師回復我了......

——————————————更新的分割線————————————————

謝邀。

由於自身客觀事實(未到法定年齡等因素)我無法『共情地』帶入『婚姻』中二者給人主觀感受。

所以一開始竟然想從Pubmed上找參考文獻,後來發現這樣實在是太愚蠢了(不是學心理學的我完全看不懂)。然後試圖找了一點統計數據,整理後轉念一想,在愛情觀和婚姻方法論上,題主,我,以及任何人都不能被數據代表,數據只能給我們一個流行趨勢,但不能給我們最好結果。

我問了幾個朋友:

一個同齡的感情經歷豐富的男青年:

『迴避是對雙方一種懦弱的負責,而妥協是對自己最真實的災難』

『妥協意味著我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一個感情經歷不太成功的女同學

『迴避解決不了問題,妥協能夠換來一陣子或者一輩子的安穩』

我的大學英語女老師

『迴避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妥協就是睜眼讓步』

『迴避不是我的方式,感情只會越來越淡』

『妥協是可能會委屈,不過雞毛蒜皮的事情委屈點沒啥,大事委屈能求全也不差

『我和先生結婚十八年,風風雨雨走過來現在晴朗多時,才有上面的說法』

『看我身邊的朋友們,他們選擇的了什麼和他們最後是否幸福沒有太大的關係

一個和男友戀愛七年的女同學

『迴避是為了避免爭吵,直接略過癥結所在,導致日後生活中埋下毒瘤。妥協就是問題進行談判協商後,選擇退讓,雖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但是讓對方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我沒法像個聖母一樣在動怒的時候平心靜氣的娓娓而談,所以爭吵是感情中的必要形式』

一個異地戀五年的男同學

『如果和一個女的搞曖昧,被女朋友發現了。你發誓你從來都沒有越界,然後以後會注意保持距離,這叫妥協;然後你們倆因為這事吵了一架,之後刻意不提這女的事兒了,這叫迴避

『至於比爭吵更好的方式,吵還是要吵,我一般都是吵完和她了來一發就好了』

我的剛結婚的心理老師

『迴避有時候是對抗的一種方式,有時候是退讓;妥協是雙方達成新平衡,可能是消極的也可能是積極的。這個要具體分析親密關係。』

『在親密關係中,爭吵可視為不成熟的溝通方式,比不溝通好,比成熟溝通糟。爭吵中往往情緒發泄大於解決問題,關係破壞大於建立』

『如果兩個人都很憤怒的情況,先各自發泄情緒,再重建對話。情緒主導時,要麼攻擊,要麼逃離,都是自我保護,無法換位思考,無法共情,不能理解對方,就不能溝通』

『如果有情緒,可發泄,疏導,轉移,升華,壓抑,每個人的處理不同。』

幸福婚姻,幸福關係,不會突然出現。就像做手術,都是練出來的,不練不熟,先會有失敗,才能有成功,只要不成功,只要不死人,一直練總會好起來的

這些就是我身邊的真實看法,他們有人將其定義為或長或短的安穩,有人面對問題時選擇了不被束縛的自由,有人在長久相處中客觀看待感情中的癥結。『迴避』與『妥協』在戀愛婚姻中沒有教科書式的答案和黃金準則,如果要區別他們,也只能從自己的人生經驗中得到提煉。他們說的話可以作為參考。

我舉得這些例子可能和題主所說的婚姻有些區別,但不能因為我們是年輕的愛情所以不具說服力沒法教做人,這是自己的路,因此就是是銀婚金婚鑽石婚的愛情故事和『戀愛心理學』也沒辦法教做人。

等到真的遇到問題時,你才能夠選擇到一個可以讓你輕鬆的方式來面對婚姻和愛情,只要不是家庭暴力,應該都不會被他人所指責。

————————————————分割線——————————————————

至於為什麼我沒有現身說法。

這又是另外一個悲傷的故事了。


居然被邀請啦,好開心!可是對於家庭生活確實沒有經驗,只有用自己不多的認知強答下。私以為妥協和迴避都是家庭問題的消極處理方式,爭吵是破壞性的積極處理方式,有效的商議與討論才是建設性的積極處理方式。而人在被情緒主導時怎麼可能做到冷靜的商議談話呢?所以為了避免爭吵,妥協與迴避成了最常用的處理方式。

妥協時,更多是為了對方開心以及家庭和諧,是一種一時的解決方法,而且某種程度上呢,也能增加對方的被滿足感,提升感情濃度。但是妥協帶來的問題是加大了解決問題的難度,一旦形成了妥協的規律,問題的處理模式就難以改變,終於也常常是破壞性的爭吵才能打破這種不平衡的平衡。而迴避呢,更多的是讓自己開心,無視擺在眼前的問題和被迴避方的情緒,對於感情常常是一種傷害。但是對於人格獨立的夫妻和情侶,迴避是一種讓雙方冷靜下來,得以走向商議和討論的這一正途的方法,從這一點來說也是有他的益處。總結,家庭生活中無法做到時時理性,我們需要的是有原則的妥協,有感情的迴避。


妥協:

妻子:你丫那麼晚才回來,給我打100下

丈夫:50下好不?

妻子:。。。50就50,乖乖趴著。

迴避:

妻子:你丫那麼晚才回來,給我打100下。

然而丈夫很輕巧的躲過了所有攻擊。


妥協是【被動】【防禦型】技能。

說明:當有人對你使用必殺技時,減少50%傷害,然後自殘後進入虛弱狀態。

迴避是【主動】【防禦型】技能。

說明:當有人對你使用普通技能時,有50%概率躲過對方技能。但下一次被攻擊時有幾率受兩倍傷害。


和對的人在一起,拖鞋腿軟(妥協退讓)也很開心!只要相愛,這都不是大問題


妥協是對爹媽,迴避是對公婆,我好機智,你們罵我吧。


這裡的逃避就是題主問題中的「迴避」。


「妥協」是溝通後的產物,而「迴避」則做出了拒絕溝通的姿態。

拒絕溝通又該怎樣改善關係?其實不見得需要通過「爭吵」的形式來溝通,可以嘗試更加平和的方式。


妥協是溝通後的選擇,迴避是選擇的不溝通



妥協固然相對理智皆大歡喜,但相比於迴避,更可惡的是什麼?是無理攪三分,火力全開,讓有理的人都不想再多說一句,然後沒理的人還會想當然覺得自己對而對方是理虧。這不是理論或是講道理,這叫貪得無厭。


可以妥協,不能迴避


轉移到隔壁房間是妥協 開車出去了是迴避


瀉藥小明考試不及格,小明爸看到卷子以後想k小明,小明跐溜跑了,這叫迴避,小明把臉伸過去,挨了老爸一頓炒肉,這叫妥協,反正要挨打的,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題主請注意。這兩種情況都是建立在關係網的穩定狀態下的,如果正面剛,那就不能保證問題的爆髮狀態了,這時我們做一個假設,小明躲過了這一頓打,然後逍遙了一陣子,然後又不及格了呵呵(這是我學生時代常犯的錯)接下來再次面臨著代表著暴力的老爹,此時的矛盾衝突會是只和這一次考試有關還是連著上次的賬一塊算呢?

和我女票(假裝有女票)交往的過程中,常遇到細微的矛盾,然後一般都是啪啪啪解決&>&>&>&>&>&>&>&>&>&>&>&>&>&>是我挨打拉,這時所謂的妥協(挨打)還是逃避(日成老娘上次的賬還沒和你算呢)呢?

反正幾次以後如果我考差了就自己脫了褲子趴在凳子上等我家老爺子下班(還要準備一個軟一點的掃帚)(ˉε(#ˉ)


表示回答這種問題手足無措,因為木有體驗過啊。我覺得在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理解、寬容,手段應該以協商為主。

人是一種慣性動物,只有當協商不起作用,並且你愛他(她)到可以寬容他(她)的某些缺點時才會妥協。沒有兩個人是兩片完全契合沒有瑕疵的齒輪,產生齟齬分歧總是正常的。迴避雖然有的時候是短暫的聰明選擇,但到底是心裡被動的放棄。


這兩個問題沒遇到過,因為我娶了個非常賢惠的媳婦!啦啦啦……


妥協最起碼錶達了一些意見和觀念,對方知道你的態度,也有自己的心理預設,迴避就是最不可取的態度,可惡的是還是我最常用的方式,敲自己兩下,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啊!


謝邀。但是,像我這種連女朋友都沒有的人,對這個問題毫無頭緒(◎_◎;)

日後有感想了再答吧


推薦閱讀:

中國家庭文化或社會傳統里有哪些不合理的做法和觀念,卻被代代相傳的保留了下來?
在親密關係中,雙方的平等能否使這段關係更加穩定?
痴迷依戀型人格是不是特別難以建立穩定的親密關係啊?
被人真心喜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什麼是親密關係,怎麼維持親密關係?

TAG:心理學 | 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