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得知食物的加工的?

問題可能有點模糊。。。因為我也不知道怎麼更好地表達

我就是想說,就像鹽啊,油啊,稻米啊那些,這些自然界無法集中供給給人們的食物,他們是如何發現的。

特別是稻米,第一次發現的時候沒有計劃性的種植不可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吧,即使有,人們也不會這麼閑地去剝稻衣然後獲得一顆顆硬得小石子樣的米還要拿去煮吧,如果真是這樣,古人不是為了食物嘗試過很多?


謝邀,我覺得這是一個超級有意思的問題~ 之前就開過腦洞,如果穿越回人類剛剛開始用火的原始時代,如何帶領大家去發現各種好吃的。。。

首先,人類對於食品進行加工的目的,究其根本原因,從原始社會一直到現在,甚至再到未來,不外乎以下幾個:

  • 讓食物更好吃
  • 讓食物保存時間更久
  • 讓食物獲得與以前完全不同的嶄新的口感

所以,從古至今,人們一直為了達到以上幾點而努力著。我說的這些有很多都是我自己的猜想,並不能充分找到史實依據。但人類的食品加工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基本上是如同這篇答案所描述的一樣。

第一階段:找到能吃的東西

首先,活在飢餓中的人,是不會對 「美食」 抱有太大期望的,在他們眼裡,一個東西只要 「能吃」 就已經是最大的滿足了。所以,在農業尚未形成的原始社會,人類為了尋找食物而奔波。在這種情況下,像貝爺那樣的人是不會少見的,這些人在人類最開始的時候,成功地把 「能吃的東西」 從林林總總的大千世界中篩選出來,為食品加工提供了最基礎的原料。

第二階段:獲得相對充沛的食物來源

這些 「能吃的東西」,在我們現在看來,肯定離 「好吃」 完全差十萬八千里。但總是聊勝於無嘛。直到有一天,某個原始人突然發現,有些自己吃完扔掉的種子,一段時間後竟然在土裡自動生長成了植株!從此,「可食用植物」 便成為了一種可以人為控制的資源,人類從此獲得技術:農耕業。

但,這也只是一切的開始。舉個例子,那時的玉米是這樣的:

(雖然量少了點。。。但至少能吃)

但如果知道一個東西怎麼種了,那接下來的事情便很容易發現了。原始人逐漸意識到,從每年的種植情況來看,生長出來的植株都會和親代類似,但又會與親代有一定區別。那麼,每年我都挑最大的,最可口的植株,作為下一年的種子,這樣會不會越來越好呢? ----- 育種技術被發明。

對於可食用動物,游牧民族有大草原的先天優勢,發明畜牧業應該比農耕要早。不過要找到可馴養的動物,然後成功馴化它們,應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始人類進行了無數次的試錯,最後找到了那些可以馴化的可食用動物們。這個每個文明都不一樣,比如,印加文明就把這貨當成其賴以生存的食物之一。

(恩,我不只是會賣萌啦,我還能吃&>&<)

農耕業和畜牧業的發展讓原始人類從 「狩獵-採集」 的食物獲取方式轉變成了 「農耕-畜牧」 的食物獲取方式,從此食物短缺的問題部分解決,人類開始向更高的追求 --- 那就是 「怎樣讓食物更加好吃」 邁進了。

第三階段:基礎食品加工方式

風乾晒乾應該是人類最早的食材處理方式。甚至在人類發明火之前,這兩種方式就會被發明出來。因為能顯著延長食品保存時間,而且由於谷氨酸的富集,鮮味會增加,於是兩種方式被廣泛應用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自從人類發明用火之後, 「燒烤」 這種食材處理方式應該是最早被發明出來的。而且這種古老的烹飪方法一直到今天,還擁有相當高的人氣。雖然說熟食使當時原始社會的食品安全指數上升了好幾十個百分點,但我更願意相信那些古老的靈魂當時並沒有食品安全的概念。他們之所以選擇燒烤,只是被那種奇妙的焦香吸引而已。

這兩種處理方式要稍稍複雜一點 --- 首先你得有個鍋,然後,你得有水。不過,鍋和水這兩種東西在當時看來應該是相對容易獲得的。這兩種烹飪方式的發明應該也不是太難的事 --- 只要某個原始人某天突然靈光一閃,想到 「如果把水做食物加熱的媒介會怎樣」 這個問題的話。

煮這種處理方式發現之後,帶來的最重要的就是的發現。鹽的前身應該是海水。生活在海邊的原始人發現用一定量的海水來煮東西,味道會很好吃。從此出現了 「鹵煮」。某一天,某個原始人不小心把滷水煮幹了,於是第一次發現了白花花的鹽。(當然也有可能是海邊天然形成的晒乾的鹽結晶被原始人發現。不過各個文明都獨立發現了鹽,而且在一段時間內這種調味品竟然成為了一般等價物,足以窺見鹽在當時人們心裡的地位之高。)

有了鹽這種東西,腌漬這種加工手段的發明也是自然而然的了。人們會很快發現,浸在鹽里的食物能夠存放很久而不變質,而且具有獨特的風味。鹽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種防腐劑終於開始發揮作用。

煮還帶來了的發明。雖然古人很早就在食用蜂蜜等天然糖了,但這種糖畢竟比較稀少,難以大規模生產。最早的糖很可能是麥芽和稻米經過糖化蒸煮所製成的飴糖。當然,隨後甘蔗的大規模種植使糖的產量大幅提高。

磨粉這種技術最初的動力可能是方便生產和運輸。畢竟在馴化了驢這種物種後,磨粉已經不再需要人工了。這使得這種技術開始推廣起來。而且磨粉帶動了整個麵食的發展,吃大餅,麵包,饅頭、麵條的感覺比直接吃小麥粒兒贊多了。磨粉的技術比想像中早很多,人類做麵粉的歷史可能已有三萬年!

回來說說動物油的發現,早在生食的時代,肥肉和瘦肉的區別對於原始人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而動物油脂的生產應該是伴隨著燒烤出現的必然的事情 -- 動物油脂在加熱時變為液體,將液體收集起來再冷卻回固體,這種事情只要有一個器皿就不難實現。

植物油的發現則要晚得多,開始的人們可能只是發現把花生、芝麻等搗碎可以出油,真正的壓榨技術則是因為這個發現才慢慢成熟起來。中國的壓榨技術,大約是漢朝的時候出現並發展的。

有了油脂,就會出現三種利用油來加工食物的方式:煎、炒和炸。遺憾的是,這三種方式的發明時間都晚得不可思議 -- 比如一直到公元一世紀(差不多就是植物油被發現的時候),油炸食品才開始出現於人類歷史。那時候人類已經進入了相當文明的階段了。我覺得這可能是油脂對於古人來說太寶貴了,他們沒法容忍(根本想不到)油炸這樣的土豪行為吧。

第四階段:進階食品加工方式

發酵技術作為人類最早的生物工程技術,是隨著食物的保存被發現的。古人很早就知道,食物放久了會變質。但是,有的食物變質了吃完會拉肚子,甚至食物中毒,但有些食物變質了,竟然會變得很好吃!比如,變質的水果會有一股酒香,變質的牛奶會變得酸甜可口....於是,一扇新的大門被打開了。

工程師的和科學家的區別就是工程師根本不在乎具體的原理,就像那些鑽研發酵技術的,最早的生物工程師一樣(如果你願意這麼叫的話),當時的人們不用知道微生物的存在,只是根據簡單的因果關係就可以迅速地改進這項技術。比如,時間,溫度控制,避免雜菌污染,這些都是可以經過無數試錯後發現最優解的。於是,我們熟悉的那些調料:酒、醋、醬油,以及食品:包子、饅頭、泡菜,酸菜,腌菜,腌肉,酸奶、乳酪、臭豆腐、毛豆腐、臭鮭魚、豆汁兒.....等等,都沒有懸念地被發現了。(當然,它們都是各自獨立被發現的)

豆腐,作為分子料理的祖先,想發現則稍稍有些困難。把大豆榨成豆漿的技術,伴隨著壓榨技術一起出現,但很長時間內人們是沒有想到能對豆漿做點什麼手腳的。所以我覺得豆腐的發現是一種偶然,極有可能是一個不小心,把滷水濺到一鍋豆漿里了,才開啟了豆製品的新時代。

但是,豆漿本來就是不穩定的,不僅是滷水,遇到一些有機酸鹽等物質時也會發生凝固。所以也有可能是古人首先發現了 「豆漿凝固」 的現象,在試圖復現這個現象的過程中發現了 「滷水」 的最優解。(當然現在都用內酯和石膏了...)

相似的還有其他的分子料理祖先們。如薑汁撞奶、雞豆花等,它們的發明也充滿了偶然性。還有像松花蛋這樣的處理方式,這種偶然性,如果歷史重來一遍,它們的發現時間就變得非常不確定,很有可能提前或者推後幾百甚至幾千年。

烘焙技術,是在烤爐發明以後發展起來的。古人有可能是在燒烤時發現由於火溫太高,導致食物熟度不好控制,才想到發明烤爐這個讓食物慢慢被加熱的方法,從此有了烘焙技術,西方的麵包、餅乾,中國的燒餅,各種酥餅等,都是這樣被發明出來,然後慢慢改良成現在這樣的。

但是有些西點的確還是挺神奇的。

比如,最普通的,麵包。現在做吐司麵包,揉面要揉2個小時才能達到 「完全擴展階段」,這時麵包裡面的蛋白質交織成網狀,這樣吃起來既筋道又鬆軟。(如下圖)

我們現在有麵包機,這種事情比較好操作,但古人是怎麼發現 「揉面揉2個小時」 的,他們有如此的時間和耐力對每個麵包都進行這樣的操作嗎?(揉20分鐘就手酸的飄過)

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改良的結果,古人很可能發現 「如果揉的時間長一些,麵包就會筋道一些」。至於古代具體吐司麵包有沒有揉到2小時,我認為很大的可能是沒有。

更神奇的是蛋糕。比如蛋清打發到乾性發泡,如果用手動打蛋器,也可能需要半個小時。這半小時你除了不停的打蛋,沒法做其他事情。

古人如何知道蛋清這東西是可以打發的?以及,第一個發現這個事實的人到底有多無聊?而且他們怎麼知道蛋清打發以後加入蛋黃和麵粉的糊中,拌在一起,烘烤之後,就會形成蛋糕這種結構?

我曾經對這個問題想了很久,直到看到了知乎的一個答案:誰第一個發現蛋清能夠被打發成泡沫狀? - 余青葭的回答。從這篇回答中可以了解到,現代蛋糕的歷史其實不算很長,而且蛋白霜之前也是作為單獨的甜點來供應的,把蛋白霜應用在蛋糕製作上,應該是很現代的事情了。而古代的蛋糕,很有可能是未經打發的,吃起來可能更像是蛋餅。

第五階段:現代食品加工方式

關於現代食品加工方式,大部分都是依賴於其他科學技術,如化工,生物等等。除了食品大規模工廠化生產以外,各種食品添加劑、香精和色素的應用讓食品的色香味都不再受自然的限制了;有很多古人加工方式產生的有害物質都找到新的替代品了;新型殺菌方法以及防腐劑的使用也讓食品保存期限長了很多....由於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內容,所以略過。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隨著食品業快速發展,如果拿現代人的美食跟古代人去比,那一定是不知高到那裡去了。

如果有人一心想穿越回古代體驗那些最 「地道」 的傳統風味,只能說


我覺得恰恰相反,食物好吃是人類大腦自己進化來的。

比如在一場森林大火之後人類第一次吃到了烤肉,由於基因中從未有過如此認識,有的人覺得好吃,有的人覺得難吃。

大家都知道生肉或者腐肉有寄生蟲和細菌,導致,喜歡吃生肉的人死亡率高,喜歡吃烤肉的人死亡率低(相對)

於是你覺得烤肉好吃。


人類有幾萬年的歷史,而直到六七千年才開始形成文明,我們現在的生活習慣更是近幾百年才形成的。你覺得之前的幾萬年都幹嘛了?


看過一個印第安人採集野生稻的片子。這些野生稻是長在一片多水的沼澤裡面的,印第安人駕著小船去沼澤里採集稻穀。採回來以後去殼,然後放到容器里煮著吃。和現在一樣。


推薦閱讀:

能否拿西方的文明體系來衡量中國古代文明?
古希臘與古羅馬哪個是更偉大的文明,為歐洲文化貢獻更多?
有一個犧牲一個孩子讓所有人幸福的城市,叫什麼名字?
諾亞方舟的故事發生時,中國大概是什麼年代?
你認識的瑪雅文明是什麼樣?

TAG:食品安全 | 古代文明 | 古代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