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史上威力最大的火炮是怎樣的?
巴貝多大炮?
1960年代由傳奇的吉拉德·布爾博士(非常傳奇)主持研製的一種能夠發射人造衛星的超級大炮。因其試驗場位於加勒比海的巴貝多島而得名。它曾經以2100米/秒的初15000g的過載將190千克的炮彈打到180千米的太空。這個身管火炮的世界記錄至今無人能夠打破,今後恐怕也不會被打破了。在布爾博士1990年被謀殺後計劃停止。
當時為了節省研製時間,布爾博士將美國海軍的兩門戰列艦16英寸主炮鏜大口徑,頭尾對焊起來,同時增加類似「巴黎大炮」那樣的炮管支撐衍架,最後製造出一門長達36m、口徑424 mm的巨炮。為了進一步增加射程,他還設計了這門大炮專用的火箭助推增程彈丸。後來的模擬計算表明,這門火炮理論上能夠將100 公斤重的炮彈發射到4000千米遠的地方,發射214 公斤重的火箭增程彈時射程達到2570千米,重量稍輕一些的載體垂直發射則可以被送到250 千米以上的太空!
2015.7.14.16:49修改古斯塔夫大炮與多拉大炮。
2015.7.14 17:14添加卡爾臼炮、超級大炮、利托爾.戈維特迫擊炮、沙皇大炮
2015.7.15 16:53添加烏爾班巨炮、大和號戰列艦主炮
多圖預警
大炸比1號:巴黎大炮
口徑:210mm
炮管長:36.1m
炮彈重:120~126kg
系統重:375噸(炮身加炮膛重125噸)
最大射程:131km(設計時推算的理論值是120km,備註:全射程需要180kg的推進火藥)
生產數量:7門
製造廠商:克虜伯
(這真不是法國人的大炮,是因為轟炸過巴黎才叫巴黎大炮)
大炸比2號:多拉大炮(又名古斯塔夫大炮)
口徑:800毫米
炮管長:32.48m
炮高:12m
系統全重:1350噸
最大仰角:65度
有效射程:47km
製造廠商:克虜伯
一號炮:古斯塔夫 二號炮:多拉。
炮彈:榴彈重4.81噸,射程47公里
混凝土破壞彈重7.1噸,射程38公里。
靠鐵軌移動,其日常運作團隊1720人。
其發射的炮彈大小。
這裡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古斯塔夫式800毫米列車炮,克虜伯製造出來的時候以克虜伯家族的前綴古斯塔夫命名,而納粹德國將其購買之後,以工程師的妻子命名為多拉,所以其實是一門炮
第二種說法是古斯塔夫式800毫米列車炮一共造了兩門,一門叫古斯塔夫,一門叫多拉。
我更傾向於第二種說法,原因是我找到了兩門炮不同的服役記錄(但是並非是正規史料記載,還在找,如果知道可以告訴我)
古斯塔夫炮服役記錄:
目標:海岸炮(coastal gun),距離25,000m,共射擊8發。
目標:斯大林堡壘(Fort Stalin),共發射6發。
目標:莫洛托夫堡壘(Fort Molotov),共射擊7發。
目標:白色峭壁(The White Cliff);一座位於塞汶那亞灣(Severnaya Bay)海平面下的彈藥庫,距離海平面30米深,由厚達10米的混凝土牆保護,歷經發射9次後成功擊毀引爆彈藥庫,同時擊沉一艘灣岸內的船隻。
目標:對西南方面攻擊矛頭的步兵與以火力支援,目標為一偏遠強化防禦工事;共發射7發。
目標:西伯利亞堡壘(Fort Siberia),共射擊5發。
目標:馬克沁·高爾基堡壘(Fort Maxim Gorki)岸防炮陣地,共射擊5發。
多拉炮服役記錄:1942年8月中抵達斯大林格勒以西15km處進入默認的陣地準備進行戰備部署,戰備於9月13日完成,不過又很快地撤除並且離開陣地,原因是蘇聯部隊的合圍圈即將完成(9月19日,羅馬尼亞第四兵團全面崩潰,蘇聯軍於9月23日在喀拉赤完成合圍。見:天王星作戰。),德軍竭盡所能不讓這個大傢伙淪入蘇聯手中。
(引自百度百科)
另:該炮的運輸並非是鐵軌直接鋪到戰場,是先拆解成部件,然後運送到戰場,在炮陣地鋪設鐵軌,建造一個100+噸的龍門吊,然後組裝,實際作戰中組裝花去了三周時間。
大炸比3號:卡爾臼炮
謝謝@趙工 提醒讓我想起了它。
全長 : 11.15m
寬 : 3.16m
高 : 4.78m
重量 : 124噸
最高速度: 10Km/h
最大射程 : 40Km
口徑 : 600mm
炮管長 : 5m
炮重 : 28.4噸
*
重磅炮彈重量 : 2.2t射程 : 3,260 - 4,320m
* 輕炮彈重量 : 1,575Kg
射程: 6,650m
沒錯,又是德國人造的,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先後生產了六門,並分別起名為:一號「亞當」、二號「夏娃」、三號「多爾」、四號「奧丁」、五號「洛奇」、六號「迪沃」。
大炸比4號:超級大炮
沒有詳細的資料,因為這是我朝的炮。
國外猜測可能是電磁軌道炮,或者用於反衛星實驗。
(原來我朝也有大炸比啊,這張圖不一定對,我總覺得這張圖像巴比倫大炮)
大炸比5號:利托爾.戈維特迫擊炮(小戴維)
這才是真正的火炮嘛,二戰時最大的火炮該迫擊炮的炮筒重65304公斤,口徑為914毫米,炮座重72560公斤,發射的彈頭重約1700公斤。有一個長4.8m 寬2.7m 高3.0m的底盤,以及高低,方向瞄準器構成。這個箱型底盤首先通過斜面,從車上卸下安放在事先掘好的土坑內,再進行加固。爾後在由M26改裝的特製牽引車拖曳來的炮身沿著基礎部的滑軌固定於基礎部,便完成了安裝。炮彈的重量達1640kg,其中包括700kg的炸藥以及970kg的拋射葯。由炮口裝填。炮重60噸,射程達10,000米,戰時僅建成1門,沒有來得及投入實戰。
大炸比6號:沙皇巨炮
1586年製造
口徑為915毫米,炮身長為5.18米,炮身重達40噸,整炮全重80噸;銅製彈膛長1.74米,直徑440毫米,發射的空心球形生鐵彈重達2噸。
應該是最大的滑膛炮了吧。
大炸比7號:烏爾班巨炮
謝謝 @鬼谷陰陽提供
該炮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第七代皇帝穆罕默德二世率大軍,總攻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時使用的,網上只找到這張圖,應該是炮管吧。
詳細參數也只有口徑:889毫米,炮彈270公斤。
大炸比8號:大和號戰列艦主炮
謝謝@白羽(誰能告訴我@怎麼翻頁,找不到啊)
沒錯,就是那個在戰場上打了打醬油,然後被美軍300架飛機多波次轟炸,最終被擊沉的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被擊沉時的照片
大和號搭載9門460毫米口徑巨型主炮,是當時最大的戰列艦主炮。(當然還有其姊妹武藏號,同為大合級戰列艦)
單炮身重165噸,一座炮塔內三門火炮總重為1,720噸,加上炮塔裝甲(790噸)和彈藥的重量,單座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總重為2,774噸。(這個重量已經相當於當時大型驅逐艦的排水量了。)炮塔防護盾前面650毫米,側面250毫米,頂部270毫米,底座兩側560毫米。
奈何當時海軍已經具備現代海軍雛形,以航母搭載戰機,配合潛艇,對海面目標進行全方位打擊,再也不是大炮對轟的時代。大和號和其姊妹武藏號的沉沒,也標誌著巨艦大炮的時代的結束。
(有興趣可以看一部電影--《男人們的大和》)【多圖侵刪】巴黎大炮、多拉、原子安妮之類的大炸逼都被說了的話…我就只能補充一些黑科技了…
說第三帝國那種渣渣擁有最大口徑火炮的粗來!我拿著帝國主義之板磚914mm口徑的小戴維和你談笑風生!
利托爾.格維特迫擊炮是二戰時期製造的最大口徑火炮,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盟軍正面攻破德軍齊格非防線而秘密設計和製造的。該迫擊炮的炮筒重65304公斤,口徑為914毫米,炮座重72560公斤,發射的彈頭重約1700公斤。有一個長4.8m 寬2.7m 高3.0m的底盤,以及高低,方向瞄準器構成。這個箱型底盤首先通過斜面,從車上卸下安放在事先掘好的土坑內,再進行加固。爾後在由M26改裝的特製牽引車拖曳來的炮身沿著基礎部的滑軌固定於基礎部,便完成了安裝。炮彈的重量達1640kg,其中包括700kg的炸藥以及970kg的拋射葯。由炮口裝填。炮重60噸,射程達10,000米,戰時僅建成1門,沒有來得及投入實戰。
說原子安妮那種280mm小口徑渣渣的粗來!我讓你看看社會主義之懲戒!吃我大蘇維埃406mm「聚光器」核加農炮!
為了和「原子安妮」火炮對抗,蘇聯爭鋒相對,於1955年,由 格拉賓設計局 在 T-10 坦克底盤上完成了271工程的設計製造,即「Конденсатор(聚光器,又名電容器)-2Р 」406毫米重型自行火炮 —— 制式編號2A3。其中 2A3 的主炮使用了特別設計的 SM-54 406.4毫米加農炮,即計劃流產的「蘇聯」級戰列艦 B-37 406mm 主炮的減壓版。
當然這貨有升級版,420mm的奧卡核火炮。
你們這些資本主義的渣渣,在政委的核鐵鎚下顫抖吧!
當然,美帝國主義也不是紙老虎。
1953年,美海軍就著手研製用於「衣阿華」級戰列艦上406毫米火炮的核炮彈,1956年開始列裝,並命名為「mk23/w23」核炮彈。它和美國陸軍的核炮彈一樣,為內爆式核彈頭。但是,這些裝備核炮彈的美軍艦艇於1955年相繼退役。這樣,mk23核炮彈一直未能在實戰中使用,直到1959年退出現役。
新華網的圖 前面是原子安妮的280mm核炮彈 後者是mk23型460mm核炮彈
想像一下下面這個怪物發射核炮彈的場景…
最後,你們啊too naive,不要總是想搞個大新聞,打個衛星有什麼了不起的啦?我們中華聯邦還有反導大炮呢!(自行百度640工程)
ps:
我很開心我沒有活在那個瘋狂的年代
而且這才是人類未來的方向
多鉚蒸剛,炮塔至上!
億萬炮塔,億萬榮光!
——————————————————
突然想起來一個下馬的項目來補充一發
XM2001十字軍戰士自行火炮
「十字軍戰士」自行榴彈炮採用56倍口徑身管155毫米火炮,最大射速10-12發/分,發射榴彈時射程為40公里,發射增程彈時最大射程為50公里。戰鬥全重55噸,單位功率27馬力/噸,最大公路行駛速度67公里/小時,越野速度48公里/小時。乘員3人;供彈車可自動向自行榴彈炮的彈艙補充彈藥,不需要人力,補充一個彈藥基數48發僅需10分鐘。自行榴彈炮和補給車通過戰術火力控制系統聯為一體。
「十字軍戰士」能在接到命令之後的15秒後開始射擊,60秒內發射10發炮彈,90秒後轉移到750米外新的陣地,再過30秒開始新的射擊。僅僅3輛「十字軍戰士」就可以在20分鐘內實施180發炮彈的攻擊,相當於18輛M109A2或者9輛M109A6「遊俠」的威力。
與此同時 美帝有155mm的W82型核炮彈(想想如果允許使用戰術核武器 20分鐘有180發核彈落在頭上每分鐘9發 真想做一個悲傷的表情)
M65型「原子安妮」原子炮標籤: 原子安妮美國原子炮
性能
專用於發射核炮彈,所以又有「冷戰魔炮」之稱。「冷戰魔炮」的正式名字叫280毫米A型炮。其口徑為280毫米,射程32公里,以水壓裝彈,其爆炸威力相當於美國投到廣島的原子彈的1/4。
「原子安妮」的性能:口徑280mm,倍徑46倍,全炮重量 85 噸,射程為29公里(發射272.4公斤的核炮彈時)和32公里(發射常規榴彈時),炮身長12.2米,射擊準備時間15分鐘。
原子安妮
「原子安妮」炮的身管長,其後坐力巨大,因此必須預設陣地。拖車採用前後各一式的雙牽引車型,不需要轉向既可前進後退;拖車上裝有液壓千斤頂,可將炮從拖車上卸下。操控採用液壓式控制,利用裝彈機裝彈。M65炮系統龐大,轉換時間很長。
試炮實驗
1953年5月25日由美國陸軍第867野戰炮兵營進行第一次射擊試驗,32千米外蘑菇雲騰空而起。美軍在內華達州進行的M65型原子炮的第一次射擊試驗,發射一枚280毫米核炮彈,這是M65發射原子炮彈唯一的一次。
其後不久,它就出現聯邦德國的萊茵河地區。美軍在那裡部署了一個戰術核炮營,轄3個連,每連編配2門M65原子炮、4輛牽引車和8輛運送核炮彈和人員的卡車。但是這種原子炮核安全係數並不高。即使是沒有發射,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280毫米272公斤核炮彈根本做不到完全屏蔽核材料的放射線,連炮手的健康都受到核輻射威脅。
封存,停止使用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美國在朝鮮停戰協定後將280毫米核火炮運抵南朝鮮,並和南朝鮮軍隊在軍事分界線附近舉行核突擊軍事演習。原子安妮核火炮因為自身缺陷,到1963年作為預備兵器封存停止使用。
孫大炮?
張局座
李雲龍的義大利炮
蘇聯S103發射核彈的無後坐力炮
第一門炸了,為了節約時間/錢,他們把第一門的炮管撿回來裝在第二門上繼續實驗,然後boom,計劃結束
多拉巨炮。800毫米口徑。德國造。火車拉。
中華大加農(zhonghuadajianong)
為先行者跨下的超強力武器,威力極為可怕,是先行者的最終武器,為光束系的武器,又作「中華加農炮」。
革命先行者是中華民國湖南省長沙市研發的一種超強的人形兵器。
超「屌」的攻擊方式 - 中華大加農,能使敵人動彈不得。
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兵器足以打敗他。
謠傳使用嘴炮可以溶化他,不過這點我們無法證實。
由於他超強的零件通用性及簡單的結構,任何人都能控制及維護他。
而且他身上的磁性動力爐為他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能量,使其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最終兵器。
男子漢光束
乃革命先行者用盡全身精力發射而出,拯救世界的光束。由於發射的部位關係,被稱為男子漢才可能發射的光束,簡稱男子漢光束,學名大中華加農炮。
這項技術始源於德國。
談個題外話吧,軍事史我可能不知道,但是藝術史我覺得是李雲龍團長的義大利炮,一炮轟出了一部作品的經典。
美國M65原子炮(原子安妮)
美國人當年搞的核大炮。。。。。。
原子炮目前世界上最威力最大的火炮。
據說二戰時期德軍的列車炮威力很大。還有就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沒良心炮『威力也不小,炸藥包放在汽油桶里,適合近距離的攻擊。
二營長!老子的義大利炮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徐曉冬說特種兵徒手與職業格鬥運動員打活不過三分鐘?
※為什麼有些上過軍校的軍事將領在戰場上的表現反倒不如不識字的「泥腿子」?
※從「花園口事件」的結果來看,這次行動是否是弊大於利的?
※軍事演習如何兼顧安全性和真實性?
※如何評價粟裕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