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信科技為什麼迅速衰落?


還湊合吧,十年前那陣,亞信比現在還要衰弱很多,差點就不行了,後來也挺過來了。

亞信最大的問題,是一直拉鋸,管理層和董事會拉鋸,短期利益和長期戰略拉鋸,每次都為新想法花很多錢,但基本都在見到效果之前放棄。雖然十幾年裡亞信早已經是物非人非,甚至退市後基因都變了,但不斷為搖擺的戰略花冤枉錢從來沒變。

我覺得,最可惜的,可能還是十幾年前當時在通信軟體領域順風順水卻突然在這裡停止擴張,把錢拿去打水漂。如果當時在這裡多搶一些份額,憑著這一塊的現金流它基本可以安心做錯事。相比之下看看廣州誠毅軟體,相比亞信簡直土的掉渣,但一直悶聲發財不擴張不扔錢,最近的宣傳口號是「執著15年」。執著這倆字我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畢竟BSS/OSS還是最大。

時勢造英雄

剛開始做集成的時候,國內思科認證的工程師才有多少?能做到運營商骨幹數據網的構架和系統集成的,亞信基本上沒什麼對手。

集成費加設備返點,毛利肯定是高啊。

可是時勢變了。

可是隨著技術日漸普及,思科認證工程師越來越多,太多公司做集成,集成費越來越低。返點和毛利越來越薄。沒法支撐cost structure,往軟體轉,可是始終在運營商的圈子裡面出不去(路徑依賴)。

BSS/OSS買市場份額(邦訊,聯創)。到現在雖然份額不小,可是基本上是賣人頭的生意。軟體這事,在國內除了SAP,oracle其他人賣不出錢來,尤其是需要大量客戶定製的項目。

再往下,華為拿著自己全套軟硬體解決方案加各種送送送,亞信沒硬體,沒標準化軟體產品,只能在運營商這塊刨食吃,會越來越難。

不過虛商這波,亞信應該還可以。

只不過虛商的錢不好掙。

大數據這塊,不容易落地。


衰不衰落現在不好下定論。我在的幾年業務模式一直調整變化,經營模式也在變革(老領導的話講要改革不要革命)。自從流量經營,甲方沒什麼增值業務提供,亞信就開始擴展海外戰略,也的確是成功的戰略轉型,通過東南亞SEA試點(自豪地說這事業部名字還是我確定的)吸取經驗簽下挪威電信,據說本是抱著華為大腿等分一杯羹,中標之後華為反過來求綁定亞信(現在交付怎樣就不清楚了),劍橋設立EMEA區域分公司,算是成功的going global戰略實施。到後期順應政府牽頭企業落地去IOE化,順應趨勢做這幾年炒得火熱的物聯網 大數據(智慧城市)信息安全 雲計算等。

組織結構調整,2012起始至2014年春節後完成中信資本下全資子公司的私有化動作,董事會變革,獨董的人離開,屆時CEO離開,幾大事業部分別劃分為分子公司模塊獨立運營管理,集團保留部分業務及少量職能。

一直是老闆身邊的人,幫助他協助他,看到兄弟部門間高管的糾葛,高管與董事會之間的博弈,曾經一個戰壕里的兄弟在組織結構重新梳理後由於利益糾紛由互相幫助到互相拆台,權利更大的領導為把主流業務控制住,反撲過去的兄弟領導。。

不上檯面得勾心鬥角更多,這個不好在這裡闡述了。亞信的口號現在不是建立亞信2.0時代,做產業互聯網領航者,建立什麼什麼(記不清了)生態圈?傳統IT業務不能丟,火熱的朝陽業務要跟上,否則被甩下是分分鐘的事。其實觀察下園區內企業基本都這套路,做不了也要有,也要上,大數據這一塊哪怕是華為吃不下這麼大的蛋糕,互相分一分自己企業就多幾個成功案例可以繼續忽悠。

離開亞信一段日子了,在那裡的幾年磨鍊很多經驗提升很多,忽然看到這個問題有感而發,手機打字,想到哪說到哪有點亂,求同存異,還是祝願老東家事業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不是崗位匹配人,而演變成了人匹配崗位,許多客戶現場的三十多歲的人就認為是元老級別的,就應該當個什麼部門經理的角色


看到關於前東家的問題,覺得挺親切的。

還在亞信的時候經常聽說很久很久之前2000年左右吧 公司怎麼怎麼厲害,創始人如何如何牛之類。現在完全沒有業界老大的感覺,雖然號稱是最大的BOSS提供商。之前小道消息聽到的,有6個項目,結果一個也沒拿到,都被華為惠普什麼的搶了。

現在提出了產業互聯網,趁著虛擬運營商和大數據興起,拆分事業部上市,希望可以越來越好吧。


在產品和技術方面投入太少,公司基本就是在權力和資本買辦代言人的蹂躪下苟延殘喘!


當年順應了時代的大潮,趁著運營商的東風迅速崛起。當年的成功,和運營商的緊密聯繫是分不開的,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著運營商的管道化,亞信的衰落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凡事要多方面看。比起中興那樣的做一些出力不討好的創新,比如說努比亞手機之類的,亞信確實戰略偏保守,這可能和村口老田的個人風格有關。至於前兩年的一些跨界發展的嘗試,比如樓上說的大數據,今年也陸續叫停了,不再發展新的客戶,因為確實不怎麼賺錢。今後還是以發展政商大B用戶為主,這個現在俗稱產業互聯網。

至於樓上說的什麼虛擬運營商,可以負責的告訴大家,這個從來就不在公司的戰略方向以內。

至於和華為對比,這個真的沒法比較,華為一家獨大的根本因素業內其實都清楚,這裡不方便說。


我們亞信怎麼了,不就沒BAT等等牛嗎,我們多大鍋做多大飯,我們企業還是很良心的,在電信軟體行業你承不承認亞信還是不錯的?


推薦閱讀:

三次握手的第三次握手發送ACK能攜帶數據嗎?如何攜帶?怎樣體現的呢?
IT公司聘用應屆生的標準是什麼?即,看中應屆生的什麼?
為什麼一些政府網站上顯示今年是 19113 年?
明明是軟體開發的,但別人當你是修電腦的?

TAG:互聯網 | 電信運營商 | 科技 | 科技公司 | 電信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