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31集沙盤推演虞嘯卿為什麼輸?
最近重溫團長,看到31集沙盤推演的最後,結果是虞嘯卿失敗了,這裡有點不懂。
按理說炸開樹堡算是勝利,但之後出現的反斜面陣地是什麼意思,我可以理解為有反攻能力,但並不理解一個反斜面的進攻陣地的後面受到進攻的時候如何反擊?以下是對話和劇情:翻了小說發現電視劇基本保持原貌
龍文章:「反斜面的。反斜面的兩道防線。」
虞嘯卿:「反斜面?它防的是銅鈸!它的槍眼炮眼都朝的是西面!」
龍文章:「銅鈸一帶的赤色游擊隊值得用兩道工事群防禦?」
虞嘯卿:「是防駐印軍!他們正勢如破竹地東進!」
龍文章:「反斜防線在我軍勢如破竹之前就初具雛形,而且中間還隔著兩個日軍師團。」龍文章:「我們攻擊成性。敗局已定,反而視死如歸。每一個設計都是用來殺人。殺死更多的你們。兩軍絞結,空襲失效,主陣地移師至反斜面上,你的支援火炮也報廢了。雙方都是強弩之末,只是我這枝箭對著的是你的腦門心。」
《團長》本質上就是穿越劇。而唯一與整個環境格格不入的,就是疑似穿越者的團長龍文章。
本位面的國軍,就是按照虞嘯卿的沙盤作業打的。以一戰松山為例——
6月5日,71軍新28師82團攻擊陰登山陣地。陰登山有六七十度陡坡,到處是暗堡,為松山主峰屏障。遠征軍進入陣地100米內日軍才突然開火。衝擊山頂的第3營僅一個排的人生還。東岸山炮營支援下82團另兩次山頂沖峰均遭失敗。
6月6日,82團越過鐵絲網,衝上山頂,與日軍肉搏。但反斜面及松山日軍炮火向山頂轟擊,中方撤出戰鬥。7連梁連長、9連李連長陣亡,全團傷亡50餘人。
一戰松山,71軍新28師、第6軍新39師117團,傷亡近1700人(其中陣亡855人)。陣亡士兵805人,軍官50人;負傷士兵736人,軍官108人。失蹤32人。最終,整個松山戰役共持續95天,國軍先後出動10個團2萬人,共傷亡7763人(其中陣亡4000人),含失蹤50人。斃殺日軍超過1250人,敵我傷亡比1:6.2。
沙盤對抗中何書光、張立憲、甚至虞嘯卿,在閃回中一次次死在日軍陣地前,都是歷史上國軍無謀進攻的重現。或許在真實歷史中,這些主力團的精英早在第一次進中就草草死於道旁,化為枯骨;而川軍團的兄弟們也沒能成為改變戰局的英雄,只是如上峰所期待的成為了之後一次次填上前線的炮灰……
甚至那個無所不能的我的團長——如同穿越者般一次次改變主人公們命運的龍文章,也不過只是出現在倖存老兵孟煩了想像中的幻象;結尾中那一個個淡去的黑白身影——迷龍和老婆、張立憲和小醉……也還是孟煩了潛意識裡期待的Happy Ending。
回到問題,劇中虞嘯卿為什麼會輸?就是因為龍文章以得罪全師為代價的死諫,是血的教訓後的歷史總結。這是孟煩了事後諸葛的回憶殺,也是蘭曉龍對松山血戰的全面反思。全劇黑色幽默的高潮就在於此——你以為出了一個未卜先知的穿越者就能扭轉歷史了?不,你們只能眼看著曾經熱血的虞師座變為又一個冷漠卑鄙的上峰,而突擊隊的兄弟們則又一次順著歷史上的發展淪為炮灰。
劇中最諷刺卻也最現實的,是最後的結局——虞嘯卿作為台商老闆衣錦還鄉,而曾經的老兵則隨風凋零。國軍不懂,所以拿著美式武器,有著美軍重炮和飛機的助陣,在松山碰的頭破血流,拚死才拿下來。美軍也不懂,所以在面對拿著比日軍武器更好的蘇式武器的志願軍時,在上甘嶺碰的頭破血流,拚死也沒拿下。
把山比作四稜錐,兩個側面不看,面對你的那個斜面就是正斜,背對的就是反斜。反斜面作戰通常用於對方重火力,尤其是遠程重火力要遠超於我時,為了避免被火炮炸彈等嚴重殺傷,而在反斜設立防線的方法。反斜面作戰在於若正斜失守,反斜可通過坑道繞回正斜奪回陣地,虞嘯卿佔領樹堡後,反斜日軍可通過坑道進行襲擊,一旦立足不穩,正斜陣地丟失,又會被趕下山去,所以只有擊破了反斜防線才算真正佔領南天門。日軍戰術還比較僵化,不願放棄一寸土地,在上甘嶺時,志願軍將士直接放開正斜,讓你火力覆蓋,出兵佔領,晚上走坑道過來,進行夜戰,近戰,將美軍趕下山,美軍第二天不得不重複昨天的行程,也成了美軍真正的絞肉機。
最近又重新看了一次,關於反斜面的一個目的,電視劇里也有體現:
反斜面可以有效的保護日軍,雖然打不到我軍的陣地,但是可以打路,禪達到南天門的路,外界到禪達的路,路毀了,物資就運不上來,而且因為有了路,以前的騾馬驢子等準備的不夠,所以運輸更困難。
=================
最高票以及排在前面的回答,我覺得真是雲山霧罩啊,這個問題很簡單,後面答案也有提到,為什麼不能簡單的告訴題主答案呢。。。
南天門上,竹內連山的目的是殺傷虞家軍!而虞嘯卿的目的是收復失地,且壯大虞家軍。
所以竹內連山以山上的碉堡為鉺,吸引虞嘯卿不顧一切的搶佔樹堡【虞大少以為搶佔了樹堡就是勝利,類似於我們經常看到的搶了高地,插上紅旗就勝利了】,其實不然,搶佔了樹堡後,遠程的大炮和飛機沒法支援了,單純佔領高地的一些虞家軍,很快就被反斜面的敵人(正斜面通過地道撤回來的)消滅了。
人沒了。
首先,你要理解虞嘯卿此人的抱負,他想做的是岳武穆,而且是功成名就的岳武穆,不是風波亭的岳武穆。
其次,在劇情中為什麼虞師沒有番號就叫虞師?那是因為這是虞嘯卿他虞家的軍隊,是他那個軍座爹苦心經營的家底老本。
結合民國時期的政治格局,最可靠的政治資本就是一支軍隊沒有軍隊你就什麼都不是,而有了軍隊哪怕你沒有地盤都能再搶一塊,不信你看看少帥。所以說,虞師就是他虞家的政治資本,無論如何都要保住的。
那麼回到問題上來,在沙盤推演中死啦死啦把日軍的戰術思想徹底演示了一遍,讓虞嘯卿看明白了這一仗打下來虞師就垮了,這是虞嘯卿和他的父親,那個從未露面的軍座無論如何不可接受的結果,仗能打贏,但是虞家就徹底輸了。所以才有唐副師座的各種拆台,所以才會有炮灰團的全軍盡墨,所以才會有張立憲的夢碎自盡……
日軍的戰術如何耗光虞師等晚點再更。
前面說到了虞嘯卿在沙盤推演後為什麼覺得徹底敗了,這個「敗了」不是國家敗了,而是他虞師敗了,其實從古至今,一直到1949之前,中國最根深蒂固的觀念不是國家觀,而是家族觀,國家的利益是及不上家族利益的。而今國人的國家觀較重而家族觀較輕,全在於黨的基層政策,打破原有的宗族觀念,以至於原來遍布鄉里的宗祠要麼被砸毀,要麼被廢棄,真正能夠像原來一樣擁有基層自治權的微乎其微。
而日軍在南天門的戰術是非常清晰的:敗局已定,只有在最後的瘋狂中拉更多的人陪葬才是最划算的。所以正面三道防線構築的思想就在於分段阻擊,以殺傷大量敵有生力量為最終目的。正面的一防可以集中大量的機槍、迫擊炮等輕型班組武器給予虞師登陸立足未穩的輕步兵以重大殺傷,在一防就重創登陸的第一主力團。
在第一主力團拚死拿下一防的時候,日軍在一防的有生力量和輕重武器都可以撤回二防,繼續在二防殺傷虞師的有生力量,同時,加上各種各樣的損招陰招全給虞師用上,第一主力團在攻克二防前就會全軍覆沒,此時第二主力團接替攻擊位置,繼續和日軍二防死磕,根據在一防的經驗,第二主力團也只能在付出重大傷亡後攻克二防,殘餘的日軍通過永備地道龜縮回那棵樹,與此同時反斜面兩道防線的日軍也可以持續增援主堡,虞師只能全部死在南天門上,而南天門最終會被攻克,只是不是虞師,也不會再有虞師了。
而開戰之初,反斜面兩道防線布置的重炮群就轟擊禪達通往江邊的道路遲滯虞師進攻節奏,此後再轟擊外界通往禪達的公路以毀壞外界增援虞師的能力。虞師的炮群嘛,是無法打擊到日軍的反斜面的,只能看著自己的補給被切斷,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步兵被屠殺而無法支援。
所以虞師的失敗不是中國的失敗,你要理解虞嘯卿的失敗是誰的失敗。
這是松山日軍碉堡群。你將樹堡炸開,也只是第一層而已,底下還有暗堡組成的反攻陣地。
圖是一個叫劉春田的美術編輯,通過對材料的理解手繪的,當然據說他本人並未去過現場,日軍壓根就沒打算勝利。而是打算用南天門兵力活活和國軍同歸於盡。戰略意義上來講,兩軍作戰目的不同,心態也不一樣,如果沒有龍文章,日軍的戰鬥意圖就不會暴露,虞大鐵血只有等雙方同歸於盡時才嘔血憔悴。低估了日軍的作戰意圖。
個人認為 反斜面是用來絞殺國軍最後的進攻力量的,反斜面顧名思義就是山峰背對著進攻方的一面,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暴露在敵人的火力特別是炮火覆蓋範圍內,能夠最大限度的隱蔽有生力量。試想如果竹內連山在反斜面隱藏一隻有生力量,在遠征軍攻破了三道防線佔領之後,處於強弩之末的時候,突然從背後殺出,配合前邊的兩個日本師團,絕對可以給遠征軍的最後力量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原著中也有交代:
死啦死啦:「我的防線還在呢。」
虞嘯卿:「你到底藏了些什麼玩意呢?要你的部下以死相脅才說出來?——你不會說,可你的防線在哪?三條防線都成粉了。」
死啦死啦:「反斜面的。反斜面的兩道防線。」
......
死啦死啦說:「我們攻擊成性。敗局已定,反而視死如歸。每一個設計都是用來殺人。殺死更多的你們。兩軍絞結,空襲失效,主陣地移師至反斜面上,你的支援火炮也報廢了。雙方都是強駑之末,只是我這枝箭對著的是你的腦門心。」
當一個對手明知道自己已經敗局已定,最後抱著同歸於盡,殺一個賺一個的念頭,你覺得勝利者還有勝可言么?
我的團長我的團,書是好書,劇是好劇。tg在朝鮮也是反斜面
很簡單,你不懂虞為什麼輸,因為你不明白什麼是贏。也有點沒明白反斜面的意義。
簡單說,
勝利不是炸開樹堡就得了,而是南天門像禪達一樣徹底被虞師佔領控制,收復失地,成為後方。
反斜面不是面對面進攻用的。其一是其利用角度切斷虞師後方補給線,二是等虞師已經佔領自己表面陣地之後背後捅刀用的。
以虞大鐵血的計劃,攻上表面陣地後虞師已經不剩多少人了,這些僅存的人會在佔領南天門後,沒有後續補給,被坑道加反斜面設計絞殺至全滅,當然輸了。
如果你還不太明白,可以查查抗美援朝志願軍坑道戰紀錄片,會有詳細解釋坑道和反斜面怎麼用。最後結局應該是算虞嘯卿贏了,但陣地打下來了人卻都死絕了,甚至電視劇里推演的時候虞嘯卿還被冷槍斃了,竹內守南天門是很明白的,守不住,所以他的主要戰略是儘可能的幹掉虞嘯卿的有生力量。你截圖的最後一句話不都寫了么,敗局已定,反斜面陣地虞嘯卿的火炮打不著,你佔領山頂,反斜火炮直瞄山頂哄你丫的,你下來打這些火炮,我坑道鑽到正斜阻擊你的後續支援部隊,再來波人鑽山頂,佔領山頂利用制高點打你下反斜收拾反斜火炮的部隊。利用坑道的機動,局部陣地的機槍火力優勢來殺傷虞嘯卿的部隊,但最後應該還是要被人海戰術填死吧,即便這次守住了,駐印軍那邊勢如破竹,守那邊的日軍估計分不出兵來支援。沒有人員裝備補充,第一次打完在傻逼國軍也知道你有坑道了吧,針對坑道進行二次攻擊,早晚是要完的,但是在完蛋之前能打出一個超高的戰損比來,這也是竹內的終極目標。
應該是日軍通過地煲通道體系實現戰術蛙跳。
其次反斜面的火炮不止可以攻擊禪達的公路,也可以直瞄山頭。這在松山戰役的歷史中也是反覆出現的。
也就是說你上了正斜衝過稜線,先被賞一頓炮打頭,等你下了反斜進退維谷,後面剛拿下的一防表層陣地又突然從地底下冒出日本人,蛋疼不?
何況國軍歷來幫富不幫窮,你非要啃骨頭,岳武穆是別想了,楊令公是肯定非你莫屬。
南天門是個吸引b輪的噱頭,但你別真的去擺弄,這點唐基看得更明白。畫功幾乎沒有,但不妨礙理解戰鬥過程
如圖所示,南天門日軍防禦陣地在剝去了偽裝和掩護之後一覽無餘。由汽油桶組成的坑道,極大的增強了防禦的隱蔽性和彈性,日軍沒有能力進行半渡而擊,卻可以集中有效的炮兵火力。應該說,南天門防禦陣地堪稱完美。
但如果僅僅只是這樣部署的話,作為有效殺傷對方有生力量,挫敗敵反擊意圖,是極為不錯的。但問題是,此時日軍需要守住陣地,而對手有的是生命。正如沙盤上推演的一樣,此時日軍剩一個大隊,虞師有特務營和警衛連這樣的精銳。
如果沒有反斜面出其不意的部署,主堡內的日軍最後結果是被殲滅。
然而事實是剩餘一個大隊的日軍迅速收縮到彈藥和給養充足的防線里,對強弩之末的國軍進行最後打擊
我認為重點是所謂的反斜面兩道防線到底在什麼位置,根據之前龍文章和海正沖的對話,反斜面防線不是在整座南天門的山背面,而是在樹堡之前的半山石上,龍文章曾說過,竹內為什麼不把半山石炸掉啊!留著影響射界啊!都挖空了,這裡面都挖空了。在這之後,龍文章和虞嘯卿第一次討論戰法的時候,虞嘯卿說突擊隊佔據了樹堡,據險要堅實之地,大有可為。可壓制正斜,可遏制反斜。證明這個反斜面工事是在樹堡遏制下的,試想如果反斜防線是所謂在南天門整個山背後的話,虞師攻陷樹堡,拿下反斜也只是順勢而為。此時虞嘯卿勢頭仍盛,但是反斜攻勢的出現,一舉反轉了局勢,讓虞嘯卿頓時180度轉變,甚至絕望得想自殺,所以這個反斜攻勢絕對是出乎虞嘯卿預料的立時致命的殺招。
綜上所述,根據小說和電視劇的設定,所謂的反斜面兩道防線是在主堡樹堡和正面第三道防線之間,也就是通往永備工事的半山石的背面。當虞師僅剩的特務營警衛連正面越過半山石後,前方是立體交叉火力的樹堡,背後是半山石反斜的兩道防線,處於類似一個山溝里,被前後夾擊的死地之中,有可能立刻就會被佔據地利優勢的日軍殘部消滅。這才是龍文章為什麼說:兩軍絞結,空襲失效,主陣地移師至反斜面上,你的支援火炮也報廢了。雙方都是強駑之末,只是我這枝箭對著的是你的腦門心。反斜面工事突然顯現的作用,才讓虞嘯卿情緒完全反轉,陷入絕望,自認失敗。
他低估了反斜面,朝鮮戰場上我軍就經常使用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前幾道防線阻殺的已經差不多了,翻過了山一看還有反斜面陣地等著你呢,虞師剩下的人會崩潰,首先沒後援人已經不夠了,最重要的是士氣已滅,所以這真是頂在虞嘯卿腦門上的,打到最後最好的情況也就是還差這麼一點就打下來了,但虞師盡沒,竹內也就剩一點了,但因為虞師沒後續力量陣地又被僅剩的鬼子佔了
【我的團長我的團31集沙盤推演虞嘯卿為什麼輸】歸根結底是虞嘯卿少了考察的功夫,用小書蟲的話,為什麼我們不親自走一趟路。龍文章深受刺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南天門一戰不能滿足於眼前僅僅看到的情況。
虞嘯卿對南天門一戰準備不可謂不充分,藉助美軍先進的偵察機術和精確的地理環境資料,虞嘯卿設計好了攻克南天門的作戰方案。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虞嘯卿在沙盤推演中意外因突然冒出的反斜面而全軍覆沒,甚至絕望的要自殺。
讓虞嘯卿遭遇失敗的龍文章,也並非一開始就知道竹內的真實想法,他只是根據對日軍以往的作戰經驗,認為日軍指揮官不太可能像虞嘯卿一樣只是簡單地衝鋒。一個偶然的機會,給了龍文章到對岸考察的機遇:在接孟煩了父母的路上,龍文章發現在南天門背面有一個金屬一樣的建築物但地圖上沒有標出,心中就起疑惑,聽敵占區村民說給日軍修工事的村民一個都沒回來,他就判定這是一個沒有被虞師發現的秘密基地,後來又遭遇大批日軍,導致保護龍文章一行的游擊隊覆沒,龍文章認定這個古怪的建築和突然調集來的日軍是南天門戰役的新變數,然而師座毫不知情。
返回師部後,龍文章又拉孟煩了幾次過河勘測地形,電視劇和小說都沒說清地形是如何勘測的,那麼根據沙盤推演情況判斷,應該是虞嘯卿在衝破三道防線後,直逼竹內大本營樹堡,這時突然冒出數倍於虞師殘部的日軍,虞師被前後夾擊,攻堅戰最終失敗。那麼這支日軍從哪裡來呢,在沙盤推演中虞嘯卿就質疑,龍文章提示說,這是竹內暗中調集的軍隊,根據劇情,他們埋伏在南天門後的金屬建築內,通過地下通道從南天門後面(反斜面)繞道到南天門正面戰場的第三防線之下,只待正面衝鋒的虞師通過第三防線,合而圍之,甚至前三道防線日軍都可以邊打邊撤,保存實力,與援軍在第三防線地下通道匯合。根據劇情,從第三防線到南天門頂峰的樹堡之間,應該有一個斜坡,虞師衝過防線後,樹堡和埋伏於防線之下的日軍正好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給虞師殘部致命打擊。
沙盤推演的啟示是:中國人為什麼總是不俯身觀下情呢?
事實上真打的話連推演的效果都達不到。想想日軍渡江偷襲時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的虞師主力,想想敢死隊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堅守樹堡38天之久,再想想國軍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作風,真打起來結果只會是虞師傷亡慘重被調離,另一支炮灰被調上去接著消耗。等日軍消耗的差不多了,真正的精銳嫡系再上去奪得「攻克天險」大功,虞師等等部隊損失慘重,被遺忘被邊緣·····
沙盤推演的過程,出自歷史上的松山戰役
反斜面還有敵人,你總得去打吧,打起來陣地就移到了反斜面,在沒有炮火和空軍下雙方會同歸於盡
團長進攻的南天門就是歷史上的松山戰役 雖然贏了 但確實打得很慘
推薦閱讀:
※為什麼麥克阿瑟棄十萬盟軍不顧搭潛艇逃至澳洲卻仍受人尊敬?
※諾曼底登陸的先頭部隊真的是步兵直接往上沖嗎?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軍人撫恤真的很少嗎?為什麼?
※二戰日本拼刺刀真的厲害嗎?
※歷史上有哪些看著挺激烈卻沒死幾個人的特殊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