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有些普洱生茶湯渾濁的問題,是不是茶湯不夠清澈就是代表茶不好?
12-29
是不是普洱茶生茶的茶湯渾濁就代表著茶不好?
這裡的渾濁不是說臟,而是新采,現做好的茶,但是泡出來茶湯就是不夠清澈。
渾濁一定是負面評價。茶湯的品相也是茶品品質的外在呈現之一,任何一種茶品,不論茶湯顏色,「透而亮」總是好茶品應該具備的素質之一(反推不成立)。
現在普洱茶新茶製作中最易產生茶湯渾濁的工序,最大的可能性發生在揉捻。特別是熱揉和揉捻過重都會導致茶湯渾濁。另外,揉捻過後的乾燥過程(也就是所謂「曬青」)若是時間過長(比如遇到陰雨天),茶品沖泡也會渾濁。
一,熱揉捻
普洱茶在殺青過後,揉捻之前,需要將炒好的茶葉抖散攤晾。攤晾作用:1、將殺青完成的茶葉(65~80℃)溫度降低。2、殺青完成的茶葉,各部位水分分布不均。茶葉邊緣含水量較少,中心含水量較多。含水量較少的部位會比較「脆」,韌性較差。馬上揉捻這部分就會被揉破甚至脫落。攤晾過程茶葉的水分會重新分布均勻,邊緣部位韌性增加,揉捻時不易破裂。
若是剛剛結束殺青即刻開始揉捻,茶葉邊緣組織就會發生大量的破碎脫落,茶湯渾濁是必然發生的狀況。因此正確的製程一定不可以熱揉(攤晾時一定要抖散避免捂到茶葉)二、揉捻過重
揉捻的作用是將茶葉的細胞壁破壞到「裂而不破」的狀態——類似於開片的瓷器,有冰裂紋,但瓷器並沒有破掉——也就是說,細胞壁開裂但未從細胞組織剝落。此時茶葉細胞內的汁液得以滲出至茶葉表面,便於提升沖泡時的析出速度與程度。~~~~~題外話:若是茶葉表面有噴洒所謂不溶於水的脂溶性農藥,此時細胞液也會與其互溶然後……不黑農藥茶不舒服斯基o(╯□╰)o若是揉捻過重,茶葉的細胞壁會變成「又裂又破」的狀態。此時茶葉表面的角質層會大量剝落,導致茶湯渾濁。
3、乾燥過慢
揉捻完成的茶葉,應進入乾燥階段。傳統雲南制茶因地制宜使用日晒乾燥,若恰逢陰雨天氣茶葉乾燥過慢,茶葉中的水分就會導致茶葉發酵,這種品質的茶葉沖泡同樣會渾濁。揉捻過重的茶,除了茶湯渾濁,還會伴隨有舌尖的刺麻感。
乾燥過慢的茶,除了茶湯渾濁,還會伴隨程度不等的酸餿味。另提出幾點個人意見供參考:
①茶毫再多,只要製程正確也不會導致茶湯渾濁——茶毫的大小對於形成液體「渾濁」的視覺觀感而言還是太大了。許多茶湯色澤明亮,但在公道杯中湊到光下看可以看到大量懸浮的茶毫。②走水不透往往意味著容易炒焦炒糊(概率提升,非絕對),若炒焦炒糊了茶湯底部會有焦片,茶湯有煙焦味,但不會渾濁(茶湯往往是透而不亮)。③現在的雲南茶區,能夠造成茶湯渾濁界別的外界污染,實在是太過於少見了。在紅茶和普洱茶中會出現「冷後渾」現象。其形成原因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TF、TR跟化學性質比較穩定而微帶苦味的咖啡鹼形成絡合物。當在高溫(接近100℃)時,各自呈遊離狀態,溶於熱水,但隨溫度降低,它們通過羥基和酮基間的H鍵締合形成絡合物。隨締合反應的不斷加大,其粒徑達10-7-10-6cm,茶湯由清轉渾,表現出膠體特性,粒徑繼續增大,便會產生凝聚作用。茶湯冷卻後常有乳狀物析出,使茶湯呈黃漿色渾濁。不影響茶葉品質。
就我個人的製作經驗,新做好一到兩月內的新茶出現輕微的茶湯渾濁是常見現象,我認為和新做好的茶葉葉底活性強,各類物資沒有穩定有關,一般擺放到四個月以後都會變清澈。
分辨清楚是不是毫,如果不是毫就是茶有問題
三種可能吧
一 芽頭多,茶毫也多,泡的時候手法輕柔一點
二 走水不透,品質不佳三 制茶過程中的外界污染推薦閱讀:
※熟普洱的存放年限問題 恆溫恆濕條件下可以存放多久 希望有實踐證明?
※喝柑普茶上火,什麼原因?怎麼辦?
※喝完熟普之後感覺嘴特別干,是什麼原因?喝的是無量山老樹古茶。?
※關於家庭存放普洱茶的器物和辦法?
※喝熟普洱拉肚子的原因?
TAG: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