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衚衕里長大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在北京大柵欄的衚衕里短暫住了兩月,覺得很有意思,但至今仍經常迷路。老房子在午後的陽光下有一種質樸和厚重的歷史感,但是到了晚上卻顯得陰森恐怖。因為沒有化糞池所以大便必須到公廁,走幾步就有一處的公廁總是瀰漫著一股濁氣。可能是冬天太冷,很少看到有孩子在附近玩耍打鬧,我記得小的時候去類似的地方做客,我都緊跟著小夥伴唯恐走丟,但小夥伴卻大膽得很因為方圓二里幾百戶人家基本上都互相認識或至少聽說過。我想問問,在老北京衚衕里長大的孩子,對這一片地方是什麼樣的感受?
生命的前26年一直住在東城區的衚衕里。那時候的想法是:什麼時候才能逃離衚衕啊?什麼時候才能當上「拆二代」啊?什麼時候才能住進室內有廁所的樓房啊?然而,時至今日,我家那條衚衕也沒拆遷,基本上還是老樣子。但由於本人後來移居海外,心境完全不同了,很慶幸那條衚衕還在,那種生活方式還在。每次回國都彷彿時空穿越,感覺非常奇妙,很多記憶都能瞬間浮現眼前。
沒有樓房的隔閡感,特別特別清凈,即使是在喧鬧的鼓樓,前門,也聽不到什麼嘈雜聲,因為一般情況下,尤其四合院這種,屬於深宅,不臨街所以很安靜,這個特點也很適用於大部分小平房。沒廁所,每條衚衕都有公共廁所。老衚衕人沒什麼夜生活,我姥爺家基本上晚上七點鐘就把門閂一插不再出去了,一貫傳下來的生活習慣,由我媽傳到了我爸再傳給我。衚衕里沒路燈,夜裡走路得摸黑兒。冬天這裡沒有條件使用市政供暖,過去全用煤球爐子,現在用電暖氣,不過面積大點兒的房子還是有可能用暖氣的,衚衕生活情趣十足,小時候去姥爺家住了些陣子,隔壁家養的貓經常爬到姥爺家房頂搗亂,在自家院子里拉屎,我就經常逗貓玩。水龍頭裡出來的生活用水日常都會事先灌入一口大水缸里,水面上放著一個葫蘆瓢,再往水裡放幾條大金魚養著玩,拿個棍兒在裡面攪和。鄰居街坊間特和氣,就像老炮兒里演得,想吃餡兒,想吃炸醬可以和鄰居借根兒蔥,我住在衚衕的時間不長,可現在每每回去,無論住在離自家多遠的老頭老太太們,都會和你打聲招呼,呦,這不是誰家那誰么?都變大小夥子了啊!格外安靜的衚衕,每當大晴天的時候,某家養的鴿子從籠子里飛出來,聽到那縈繞在古老北京城上空的鴿哨聲,真的真的是一種享受。這裡里天安門很近,國慶大閱兵期間,臨街的衚衕口是戒嚴的,前門地鐵站在這七天也都是通過不停車的。有的家裡面房頂是可以站人的,看過《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嗎?現如今物是人非了,該遷的遷該走的走該留的留,大部分和我一樣年輕人都搬進了樓房,走不動道的,就只能留在這裡了。從衚衕出來就是珠市口東大街,這裡是城中心,不遠就是天壇,周邊真的好沒人氣兒。。。這裡的商業地產,除了新世界以外其餘的全都是空置的。
小時候住過幾年衚衕 拆遷的早 所以很快就告別了衚衕生活。差不多是2000年上下吧,我記得小時候前後院小夥伴都認得 放學回來了都出來玩兒砍包(有皮筋兒篡的有沙包)。鄰里街坊的都差不多認識 也都叫得上來 什麼這姨那叔的~那會兒都是平房 大家也都一樣 沒有特別大的貧富差距 鄰裡間的矛盾也僅限於那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哈哈 住衚衕現在想起來更多的是一種場景 懷念那種場景和氣氛 你要說真住的有多好 那其實並沒有 冬天上大號凍得屁股涼嗖嗖的。小便還得要夜壺 冬天囤煤塊子 擱現在想也是醉了~不過院兒留有的那份簡單而又愜意的生活氛圍一直影響著我 那會兒小時候寫作業,尤其夏天,一下雨就把桌子到搬到房檐底下,當時有一棚子 淋不著 雨嘩啦嘩啦的 老有種特別親近大自然的趕腳。而且這院子不像現在樓裡邊,陽光好的時候 那陽光直接撒進屋裡
現在的衚衕大多數已經拆的精光,城裡二環內還有,要說正宗點兒的算是前門和十剎海那片兒 有空就會去走走 老想著能找回當年的味道,可是物是人非啊
回想起那時候 畫面清晰,陽光明媚真安靜,早上大家6點左右起來到夜香。動靜很小,都是小聲的打招呼。7點左右才能聽見般自行車的聲音。大家打招呼聲音也都不大。有時候一點頭就成。院里要是能趕上有顆結果的樹那就更高興了,大孩子竹竿揮著,小孩就在下面撿。小時候撿過核桃、棗(以至於現在吃的棗,怎麼吃怎麼不是味)有老輩人同意,掐香椿、摘葡萄、有的家裡還有蘋果和桃。除了淘氣的孩子,根本沒人損壞那些樹木。鄰居彼此都很熟絡,我小時候經常去院里鄰居家蹭飯。借蔥借鹽都是小事。有時候來您加解點老面,蒸好的包子還給您拿幾個嘗嘗。
回漢直接也沒有像現在這樣,院門口是就一家回民。開齋節還給鄰居們分點饊子松肉(不是肉鬆,是松肉。謝謝冷冷指出來)什麼的,過年的時候吃的烤羊也會分點給相熟的鄰居。記得他家一年伴白事門口栓這一隻羊,看到好奇的我還給我抱在羊身上騎了一會。父母看到了就是跟人大個招呼,就回頭去做飯了……
鄰里直接關係也很好,我家基本上出門不鎖門。除非院里沒大人了,鎖上之後鑰匙就用磚頭一壓。鄰居們基本都這麼做,很少都東西。現在居住硬體直線上升,住起來卻沒什麼味道。感覺像是吃蛋糕吃的很甜聞的很香,吃完了就完了。在前門住了18年了。特別喜歡這種生活。我小的時候,同學們離得特別近,玩的晚了離哪個孩子家近就一堆孩子去那家吃,真得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家長放學接不了我,我就直接去同學家裡或者家長麻煩鄰居來接我,街里街坊關係都特好。有一點你說的超對!就是有的院子陰森恐怖,小學的時候有兩個同學家都住特恐怖的小院子里,每次去找他倆都是閉著眼睛使勁往裡跑...或者叫他們出來接我
晚上家長帶著遛彎走個十分鐘就到天安門遛一大圈回家,差不多能趕上新聞聯播的尾巴,看央視的天氣預報。打開窗戶,大楊樹下的街坊鄰居爺爺奶奶們都能聽見天氣預報,在家裡就能聽見他們議論。
住在這樣的地方就是特別舒服,條件並不是特別的好,但是各方面都舒服、開心。有時候從學校回家,還沒到家裡,就剛進衚衕,街坊們開始招呼著,就已經有家的感覺了?0歲到9歲住在東四X條的一條衚衕,X大於10,嘿,暴露身份了啊,題主別見怪,我這是第一次回答。題主問的是「在老北京衚衕里長大的孩子,對這一片地方是什麼樣的感受?」 ,恩,那我就說感受。當然是很親切了,那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時光。花無百日紅,人無再童年。我們那時踢球,衚衕里直接往別人家牆上悶(就是使勁兒往牆上踢的意思),一個戴紅菇的老太太出來抗議,你們別再這踢了!遂走...夏天了,熱,嘿,小哥兒幾個拿起滋水槍,把樹葉當成克塞號里的怪物,分批次,一次次地滋...嘿,特別有戰隊素養,大家沒有水了怎麼辦?到院兒里去接水,然後老太太又出來抗議了,你們別滋了!浪費水!(那時每個院的水費是大家公攤的,現在好些大雜院也是這樣吧),然後這集就完了...那時候隨便找個斗篷,拿個夾子,往身上一批,那天誰就是大王,大王帶我們隨便去過地方就叫探險!我就是當過大王的!就是斗篷是綠色的!哈哈哈 這是一些小時候生活的片段,還有許多。快了慢慢啊!至今遺憾的一件事就是因為一些原因,我們搬走了,走之前我也沒有在夏天的某個晚上,拿著梯子,爬上我家的屋頂,安安靜靜地去看星星...這是遺憾的地方。回答完畢。至於題主所說的,很少看到有孩子在附近玩耍打鬧,我覺得最主要原因是現在手機太發達了,我們小時候玩得那些都漸漸消失了
一直認為代表北京文化的就是國安和衚衕。看到這個話題總想說些什麼,可是離開衚衕太久了,北京變化太大的,北京還是那個首都,但北京不是那個北京了,再也找不到曾經深具衚衕的那種感覺了
盼拆遷啊盼拆遷…
你聽一聽龍井說唱的歌就應該能了解一點了。。
部隊大院長大的
隔壁離不遠就有衚衕
上個輔導班擱衚衕口哪家賣燒餅的地方單買兩張餅沿著衚衕溜達溜達看看這邊下棋 那邊搬著馬扎聊天 到衚衕另一個口時抬看看天 晌午了跑快點就回家睡覺了
小時候的日子真是沒心沒肺了 頂的上後來幾年以後重新回來新人換舊人 一水兒現代化高科技現在的BEIJING我找不回當年的感覺了北京土著,打小兒住在八大胡同,百順。我舅舅住什剎海,羊房。說實話,社區服務越來好了,其他的沒什麼變化。還有就是前門大柵欄的翻新後沒小時候好玩了,雖然來這裡的外地人越來越多。夏天我喜歡到我舅那兒去,晚上在後海遛彎兒倍兒來勁。
有棗兒沒棗兒打三杆子
推薦閱讀:
※從小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大是種什麼體驗?
※在市團委或縣團委工作是種怎樣體驗?
※出家當道士是什麼樣一種體驗?
※在知乎所有回答反饋為零是什麼體驗?
※每天被拍馬屁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