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當年台灣能守下來是因為有金門馬祖?

最新一期的曉說奇談中說,當年施琅、鄭成功,都是以彭湖列島為基地打下台灣的,金門馬祖不是離大陸更近嗎?守的難度不是很大嗎?


第一次進攻金門時,中共部隊操之過急又缺少渡海作戰經驗,才有了古寧頭大捷,登島的共軍被全數殲滅。

隨後韓戰爆發,中共的重心轉向抗美援朝,不再大規模進攻金門。隨時日推移,為讓台灣當局仍保留有大陸領土,防範他們宣布台灣獨立,毛澤東選擇放棄金門。

能守下來不是簡單地因為金門大捷,而和大背景有關,當然最後中共是棄攻金門了。

========================================================================

某種程度上,故意不打金門也是毛澤東他們的一種智慧。若是攻下了金門,退守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便徹底丟失了大陸治權,在絕大多數國家尚未承認北平政府合法地位時台北就可以直接推動台灣獨立(事實上這也是美國一直所希望的);並且在現在仍有遏制台獨的效用,至今中華民國政府未撤銷福建省政府(只是虛級化),也是台灣與大陸「藕斷絲連」的一個憑證。


為什麼說當年台灣能守下來是因為有金門馬祖?不是,主要是沒有帶發動機的船隻。


的確,就地理位置而言,金門馬祖距離大陸更近。

說到金門,就不得不提解放戰爭中我軍最大失利--金門戰役

戰役經過來自百度百科: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和金門戰役等。

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國軍。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軍成功佔領該地。在粟裕授意下,解放軍葉飛將屬下第32軍船隻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但鑒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10月24日晚,終於在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結果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全軍覆沒。

在解放軍渡江後,國民黨軍兵敗如山倒。金門役規模並不大,只是師級規模,但其深遠的影響,卻遠非普通的一場師級規模戰鬥可比。

正因為解放軍在金門戰役的慘重失利,加上11月3日的登步島作戰失利,使解放軍對登陸戰的艱巨有深刻了解,解放軍積極加強海空力量建設,而不敢像過去無知無畏的單靠陸軍發起登陸作戰。而國民黨軍則幸虧有這場彌足珍貴的勝利,否則難逃失敗之境。陳誠謂之:「是共軍渡江以來碰到的第一個大釘子」; 而李宗仁謂:

特急,台北陳長官辭修兄:

金門守軍奮勇應戰,予以重劊,捷報傳來,人心振奮,吾兄董督有方,將士用命,至足佩慰。希即傳令嘉獎,查明有功將士,呈報國防部,分別獎賞,並盼再接再厲,晉建殊勛,無任企望。

李宗仁

毛澤東主席當時表示 「金門失利、不是處分的問題,而是要接受教訓的問題。」11月8日,毛澤東主席又提 出:「以3個團去打敵人3個軍,後援不繼,全部被敵殲滅,這是解放戰爭三年多以來第一次不應有的損失。」

中央軍委同時命令葉飛總結經驗,接受教訓,準備再攻金門。1950年,美國干涉朝鮮戰爭,黨中央、毛澤東主席決定停止解放金門的任務,集中全力剿匪,這樣,葉飛將軍和10兵團的將士失去了一次「立功贖罪的機會」。

1949年10月27日,金門戰役獲勝的消息傳到台北,據說蔣介石流了淚。他太需要一次勝利了。他太知道金門戰役的意義了。他說:『這一仗我們勝了,台灣安全了。』

金門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它位於大陸邊緣,北與馬祖毗連,構成兩棲性的邊緣地帶。是台灣的橋頭堡。蔣介石說:『無金門便無台、澎。』歷史上鄭成功、施琅攻取台灣,都以金、廈為出發地。金門在敵手中,進可封鎖內陸,退可屏障台灣。金門若在我手中,台灣海峽的交通絬便面臨極大威脅。台灣頓失前屏。大軍渡海,朝發夕至。

解放戰爭以來,我軍從遼瀋戰役開始,經平津,淮海,渡江戰役,勢如破竹。但主要都是陸地戰役,我軍更擅長的也是陸地戰。從金門開始的確開始面臨到之前從未遇到過的海洋戰役,遇到挫折情理之中。

金門戰役主要失敗原因為渡船不夠及天氣導致的後援未跟上,導致先頭部隊被圍殲。

之後的海南島戰役吸取了教訓,成功解放。當然薛岳在海南島上的指揮也是敗筆。

最關鍵的,導致金門最後沒有解放的原因,我認為主要兩個:

一:朝鮮戰爭的爆發。金門戰役之後,我軍只是暫停了對於金門的攻擊,等到海南島解放之後繼續對準金門的時候,國民黨在金門的守備已經加固,此時朝鮮戰爭的爆發徹底暫停了我軍解放戰爭的後續計劃,包括計劃中的解放金門及台灣本島。

二:毛澤東等領導層的故意放棄。我個人認為,依照金門毗鄰大陸,遠離台灣的地理位置。國民黨有再多的時間及裝備恐怕都難以阻擋我軍持續進攻。浙江沿海諸島就是例子,最後國軍自己主動放棄。毛最後還是沒有打金門,原因應該在於一旦金門攻下,台灣仰仗台灣海峽成為孤島王國,反而有利於獨立。金門這麼小的島嶼,毗鄰大陸的位置主動讓給國軍,也不失為良策。現在中華民國福建省仍保存建制就是例子。


金門之戰算是蔣屢戰屢敗後痛定思痛的一戰,他要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沒有完全放棄大陸的決心。另一方面是因為共軍渡海作戰經驗不足,然後韓戰爆發。美國依靠自身軍力威懾大陸不再進一步攻佔台灣。再之後,兩岸各據一方的基調基本定下了,強攻金門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劉亞洲《金門戰役檢討》


跟地理位置關係不大,跟美國的當時的戰略關係更大。有美國在,太祖不敢全力去攻台灣。


高曉松 在「曉松奇談」里對這個問題說的挺好 。


金門戰役是一次很值得研究的戰役。時間點上,解放戰爭已經到了解放台灣的時候,而解放台灣,首先要打下金門。金門戰役也是我軍第一次遂行渡海作戰任務。

至於金門戰役為什麼輸了,原因也總結了很多,我認為比較主要的。

一是缺乏對渡海作戰的準備,缺少渡海作戰經驗,畢竟海域和江面作戰環境不同。

二是對守軍戰力預估錯誤,可以說這是致命的。

三是前線指揮員指揮失誤。例如海面氣象環境,登陸人員配置,兵力運輸工具,後續作戰支援等等,缺少必要的考慮。

等等,還有諸多原因。

直接導致了第一批登島的幾千人在後續無援的情況下被圍殲。不得不說就算我們輸了戰役,但是當時的指戰員仍然進行了頑強的作戰,我們應當銘記這些為了新中國而獻出生命的英雄!

之後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東南沿海,我軍逐漸解放了絕大部分島嶼。

但是隨著朝鮮戰爭爆發,我們便失去了解放台灣的時機。

由於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傾向於台灣獨立,而蔣介石則要求反攻大陸。為了不讓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兩岸很默契地打了30年的炮,金門也作為大陸和台灣的系帶而存在。

嗯,我想就是這樣。以上均為個人愚見。

---------------------------------------

補充一點我對不承諾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看法。

近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很好,這是兩岸絕大多數民眾的贊同的,也是兩岸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台灣一定會回歸,我相信這點誰都不能否認,問題就是以怎樣的一種方式回歸?

當然,和平解決最好,對兩岸民眾最有利。

因此,不承諾放棄武力,只為一種情況。那就是台灣方面觸動兩岸關係底線,即單方面宣布台灣獨立。如果台灣這樣做了,我相信第二天,我們就會對台動武。

所以,台灣獨立這種事風險太大,我估計就算是最狂熱的台獨分子上台也不敢輕易這麼做,畢竟要考慮這麼做的代價。

總之,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發展兩岸關係,同時對台武備常抓不懈。


並不是金門,媽祖有多難打!(單日炮轟,雙日停)而是因為這兩地確實是大陸和台灣的紐帶,更是因為當時國際關係的錯綜複雜,國共形成的一種默契!


主要是痛定思痛,大力清楚共諜所致。

郭小鬼的功勞,其實比林彪、粟裕大多了。


有金馬雙方保持交戰狀態,無金馬雙方脫離交戰狀態,在當時條件下如此而已


毛蔣默契


可能是,福建的船讓胡璉在金門一把火燒沒了吧^?_?^


蔣介石得金、馬可望大陸,大陸得金、馬可攻台灣,戰略意義極其重大,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由國防大學拍攝的紀錄片《金門戰役檢討》,說得很深刻、很客觀。可惜我睡著了,沒看全。


推薦閱讀:

好想知道台版《惡作劇之吻》拍攝時出現過的那些地方是台灣的哪些地方?
為何台灣反核遊行能打出「用愛發電」的橫幅?
現在普通台灣人私下管我們叫大陸還是內地還是中國?
台灣在二戰時曾遭受過戰爭嗎?

TAG:日本 | 中國歷史 | 台灣 | 中國近代史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