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小時候跳皮筋時會喊「二八二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可以發現這樣一些材料:

「 一八一五六,一八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跳皮筋謠)

「小皮球,香蕉梨,馬蘭花開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馬蘭開花童謠)

「一五二五,颳風起土。一六二六,淹淹河谷。一七二七,穀子大米。一八二八,馬蘭開花。愛開不開,一百過來。」(拍皮球謠)

另外:

「三月三,穿件單布衫,大蒜炒馬蘭,吃了游南山。」(江蘇武進地區民謠)

「薺萊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周作人《故鄉的野菜》)

「二月二過三月三,薺花黃徧穿單衫。單衫何處尋春好,先踏艤舟亭畔草。紅梅閣接迎春堂,一路草香花亦香。紅牆缺處危樓突,正好滿塘春水活。賣花擔子不得停,昨日寒食今清明。花間古廟門開早,一片香煙接花裊。傾城人出不遽歸,緩步卻從城北回。君不見,興闌欲訪閑桃李,卻惜山莊前已圮。」(洪亮吉《里中十二月詞》其三)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里。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王維《寒食城東即事》)

還可以找到其他材料,不贅。這裡推測歌謠和古代上巳清明的蹴毬、戴薺菜花等風俗有關,也許還與女性遊藝有關,而數字詞是在後來流傳中衍生的。期待專業的解答,歡迎指正。


早上就看到這個問題,關注了一下但沒想明白。但是不同意沒意義的說法~

剛才回想了一下,如果沒記錯的話,完整版本應該如下(之前記錯了):

一八一五六,一八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四十一……

四八四五六……

題主的題目中是一個錯誤表述,從完整版看這是一套計數和節拍系統,和課間操的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一樣的,只不過為了兒童上口,做了改編。

首先從邏輯上,是1234的逐步升級,其次,內部數法可能就比較沒道理了,是56789,沒有1234,不過依舊是遞進關係,直接到升級為下一組數字。也可能和@jasmine 說的算盤口訣相關,因為算盤口訣中5是一個神秘存在……

從節拍上看,應該是557或者555的節奏:一·八·一·五·六|一·八·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或者是一·八·一·五·六|一·八·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這樣

比某些歌詞合理多了~不是么……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專吃杜魯門

也挺費解的。

你解它作甚?


不知道為什麼,不過我以前念的是,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二五六=25,26

二五七=25,27

所以二五六,二五七=25,26,27

那麼,為什麼不直接二五六,二七呢?因為兩句話不一樣長,不順口,所以改成前兩個字一樣,二七中間加了五字

這個邏輯繼續下去,

二八二九三十一=28,29,30,31

這裡,為了押韻,一句之內從28數到31

然後改成每句話前兩個字都是二八。個人認為,在連續多句里重複,可以使得二八,二五不突兀,且更順口。於是成了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所以,本質上是在數數而已,但為了押韻,個位為二,三,四的數被忽略了,因為韻腳只有一和七,從二到韻腳七有六個數,是不可能在不超過兩句話六個字之內數完的,而童謠要順口,每個(以十為單位的周期)最多只允許有一句話脫韻。


樓上和題主不矛盾,是一句一句數上去的,僅變化最後一句中的幾十一。

懷疑是算盤口訣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061038


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


為了押韻 什麼都乾的出來

的又一力證


應該都是無意義的吧,叫的順口而已,就像挑水的吆喝聲


感覺就像是自己給自己一個節奏的樣子⊙▽⊙


推薦閱讀:

姥爺的姥姥叫什麼?
你的家鄉怎麼抓魚?抓了魚在家怎麼吃?
有哪些本地特有的梗?
大家生活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希望大家可以簡要描述一下自己所熟悉地區的生活習慣和習俗。?

TAG:民俗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