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樅茶有那麼多種香型,到底是噱頭還是真實的?

幾個比較明顯的香型,比如蜜蘭香,鋸朵仔,黃枝香等我可以分辨出來。不過有些我喝著雖然覺得不錯,但總有相似的感覺。潮州本地茶農有辦法分辨出不同的香型嗎?


關於鳳凰單叢這些種類、香型的命名,引用黃柏梓、黃瑞光先生共同著作的《中國名茶叢書:鳳凰單樅》里的講解應該能夠很好回答這個問題:

鳳凰單叢的品種、香型確實很多很豐富,遠不止以上書中所列的,豐富到當地茶農都極少有人能夠把它們完全搞明白,現在市面上大家熟知的黃梔香、蜜蘭香、鴨屎香、杏仁香等等這些是最常見的,這些是是噱頭還是真實?,噱頭不至於,說真實,也是不準確的,就拿鴨屎香來說,實際香氣味道並不是如其名一樣,今年鴨屎香被坪坑頭村(發源地)正式更名為「銀花香」,據說是經茶農們多方評茶後認為其香氣近似鳳凰山上的野生金銀花,所以才得此名。但個人認為這並不絕對,鴨屎香的香氣我到感覺梔子花香也很明顯。我們常常評價一泡茶的時候,會說香氣像XX花香、XX果香,這只是依靠我們生活中接觸的花果食物經驗來作為參照,單叢也同理,現在大家都普遍喜歡按花香來區分單叢香型,但並不代表XX香單叢就一定是XX香,只是近似,不是真實。

題主講喝到一些單叢,香氣總有相似的感覺,這是正常的。單叢里所含的芳香物質有很多種,這些不同品種、香型的單叢有它們的共性,也有自己獨特的品種味。有的人常能從「八仙」中喝出蜜蘭的感覺,甚至還有從火候高點的「烏葉」喝到肉桂的滋味,這一點都不奇怪,同一棵茶樹出來的茶,因發酵程度、焙茶火候不同,都能做出不同香氣滋味。

而如今單叢被定義出「十大香型」,據我所知,有許多做單叢的師傅不認同此說法,當然了,各家有各家的觀點,但鳳凰單叢絕不止十大香型,十大香型是在96年被定義的,過了這麼多年,也有不少新品種出現,還有漸漸變少的。如果要分類各香型,我覺得應該根據市場影響或種植面積來劃分,就像岩茶一樣,兩大當家品種是水仙和肉桂(產量高),但單叢的特殊性,可以劃分出更多,而不是局限一個數字範圍上面。(個人一點想法)

這麼多香型,本地茶農沒人敢說所有都能區分出,但大概的是可以喝出來的,特別是常見的一些香型,香氣雖然差不多,味道仔細喝就會感受到不同。舉鴨屎香的例子,有的茶商會把烏葉冒充鴨屎香出售,兩種都是很高香的茶,但實際味道有區別,鴨屎香有它自己獨特的品種味,是其他茶沒有的。網上可以看到很多介紹,鴨屎香屬於十大香型之一杏仁香型系列,這不對,兩種區別還很明顯,鴨屎香茶葉條形粗壯,香氣高,屬花香類。杏仁香的條形細小,相比鴨屎香的香氣,杏仁香比較內斂,更似果香類。由此來看,鴨屎香並不屬杏仁香型,之前在茶農家聊此茶時得知,他們早年把鴨屎香稱作大烏葉。

總之,單叢香氣多變,一茶制出多種香都有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您好,看到您的問題,小壺忍不住要發表一下觀點啦,從前,小壺也有醬紫的疑問。

關於單叢茶多種香型的源頭,首先要看鳳凰單從的定義。從鳳凰水仙群體中產生的優異單株實行單株採摘、單株制茶、單株銷售的辦法,將優異單株分離培植,並將這些實行單株採制法的古茶樹稱為鳳凰單叢。

不同品種幾乎就決定了不同的香型。通過對茶葉香氣的提取進行香氣分析,直接對茶葉香氣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可證明單叢茶的多種香型。

且茶葉香氣香型形成的影響因子很多,而且十分複雜。茶樹品種、自然環境與栽培條件、加工工藝等對茶葉香氣都有明顯的影響。

願小壺的回答可以幫到題主,如果你想對茶了解更多,也可以關注小壺哈。


不光單樅有這麼多香型,鐵觀音也有很多香型。所以,這主要跟烏龍茶的搖青工藝有關。當然,不是完全是因為搖青決定,跟茶樹品種,灌木還是喬木,高山還是平地等等都有關係。


「一叢一香」絕對不是噱頭,華農戴素賢教授,曾對單叢八個類型的成茶和毛茶進行檢驗。檢驗出醛、醇、酸、酚類附香物質共104種,只有18種附香是這八種類型共有的,其他附香分子在每款茶中都不相同。這些不同的賦香物質構成了單叢茶不同的香氣、滋味,這些單株製作出來的茶葉呈現出「一叢一香」的奇妙特徵,面對這些不同品質的茶葉,茶農、茶商為了加以區分,在上百年前就加入「命名大軍」,2008年鳳凰鎮人民政府統計的鳳凰茶樹品質資源就有214種之多。

「五花八門」的命名

為了方便辨認和宣傳,茶農和茶商在解放前就對這些單叢茶進行分類和命名。三十年前梁祖文粗略的將其歸納為以葉片形態、以成茶香氣類型、以樹型特徵以及特殊典故這四種方式。三十年後的今天這種歸類略顯簡單。那麼我結合《中國鳳凰單叢茶圖譜》《潮州鳳凰茶資源志》進行細化歸納。

一、以茶樹的特徵命名:

即以單叢茶樹的樹型、葉型、葉色進行命名:

根據茶樹型態:

大叢茶(因系官頭輋門現存最大的茶樹,故命名為大叢茶)

雨傘茶(產於烏崬中心岃,因樹形似一把展開的雨傘得名)

雞籠「刊」(位於鳳西中坪,因樹型似農家牢雞所用雞籠「刊」)

根據葉型:

鋸朵(因茶葉邊緣有鋸齒,深且鋒利而而命名)

大雨蜞(因葉型形似螞蟥,潮音螞蟥為「雨蜞」而得名)

柑葉(葉形似柿)、山茄葉、仙豆葉等(皆以葉型形似某種植物的形狀命名)

根據葉色:

烏葉(實際上為墨綠色)、

白葉(實際上是淺黃色)、紅蒂、金桂花等(皆以葉色形似的變化命名)

二、茶葉品質特徵命名

即是以成茶的香、味、外形特徵命名:

香(即是成茶沖泡完以後散發出類似於植物花的香氣):黃枝香、芝蘭香、玉蘭香、茉莉香、柚花香等

味(茶湯入口的滋味):蜜蘭香、杏仁香、肉桂香、桃仁香、咖啡香等

三、根據茶樹所處地名以及地方特色命名:

如輋門(因該老叢樹種植於茶輋(茶園)入口處得名)、塌堀後(因其茶樹生長在鳳西丹湖、塌堀後的茶園裡)石古內(因其茶樹生長在鳳溪字矛春茶園大石頭內側得名,石頭的潮音近似石古誤傳為石古)等

四、根據史實、典故和傳說命名:

如雷扣柴(位於烏崬李仔坪大杉腳,母樹曾遭雷擊逐漸枯死,枯死前採用無性扦插保存改種。故取名雷扣柴)海底撈針(沖泡時的茶葉投放量必須很少才能顯現特殊香味,故以茶米、水投放量比例懸殊喻為海底撈針。該茶母樹1989年自然枯死,現存為1981年第一批扦插而成的)、八仙過海(1898年採用剪母樹樹枝壓植栽培,只有八株成活,分別種在八個不同的地方,品質表現優良,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故命名八仙過海)、兄弟仔(因原母樹從基部分成兩根大小相仿的樹榦,猶如兄弟倆同氣連枝,故命名兄弟仔)、宋種(傳說南宋末年李姓村民選育,故名「宋種」)等

五、借物喻名:

借用生物、器物進行命名:過江龍(該樹位於鳳西七星案村、老乾虯枝,生勢宛若過江之蛟龍而得名)、蛤古撈(原母樹位於鳳溪東郊村村北山腰,因為葉片表面凹凸起伏,形似蛤蟆的身體而得名)、鯽魚葉(原樹位於烏崬腳村,因葉形形似鯽魚之體型而得名)、、山茄葉(原樹位於鳳溪庵腳村,因葉形形似一種叫山茄的灌木型葉子而得名)等

六、複合命名

如果單單只有上面的幾種品種的話,茶友們辨認起來到也不是特別的麻煩。更加複雜的是有時候同種香型的茶樹在不同的海拔上種植,再加上不同制茶師之間發酵程度以及焙茶火候的區別製作出來的茶葉在滋味和香氣上有所區別。

所以在單叢裡面還存在著一種依據人名或地名、葉形、葉色+香型的複式命名方式。

如:白葉黃枝香(採用茶樹裡面的白葉類型進行製作的黃枝香型),烏葉黃枝香(採用茶樹裡面的烏葉類型進行製作的黃枝香型)、坡頭夜來香(茶樹位於鳳西丹湖陂頭的茶樹製作的夜來香單叢)向東種黃枝香(母樹管理人名為黃向東,其母樹製作的黃枝香型單叢),如此隨意的命名還有很多,實在數不勝數。

單叢茶命名方式的不足

筆者通過對單叢茶多年的品鑒和探究,查閱關於單叢茶的大量研究文獻,再深入茶區與茶農交流,發現在命名方式上存在若干不足。

單叢茶命名的弊端在於,民間命名的自由度過於寬鬆,有成千上萬的香型,但有些香型可能就是一兩棵茶樹,茶農茶商有時候以一種獵奇的宣傳來博取消費者的眼球。在命名的過程中,沒有一個組織進行對香型的嚴格鑒定和評測,茶農各自經營自己、各立山頭,形成今天略顯複雜的茶葉香型的局面。

另外一方面,茶葉的命名原則和不統一導致混亂,一款茶可以從香型、從產地、從歷史故事等等去命名,這就出現一種情況:比如某中芝蘭香,因為有螞蟻作巢於該茶樹上,即命名為黑螞蟻。某種芝蘭香,茶湯較清透,於是命名為清泉,讓人感覺極其無厘頭。據說七星村的肉桂香形似過江之龍。故命名過江龍。

且不說茶樹很難令人想起過江之龍,就算形似,用這種辦法命名也是讓人一頭霧水。

我們跳出茶葉的,來看看葡萄酒的命名,舊世界葡萄酒統一用酒庄名稱命名,新世界(除了歐洲產區之外的產地)的葡萄酒命名,都是統一用葡萄品種命名比如:美樂、解百納、色拉子、蘇維翁等等,

而不是隨便的用酒中的香味、或是酒庄的傳奇故事、或者是酒的成品等各種標準來命名,這些酒庄也都是個體私營,葡萄酒的命名方式不僅是某個地區的統一,而是做到全世界的統一。如果葡萄酒像單叢那樣去命名,各立標準,那樣我們可能會聽到,中世紀地毯(飲者認為該酒散發出一幅中世紀地毯的味道),天鵝湖的腿(該酒掛杯像跳天鵝湖姑娘的腿)等等,那樣的話也會讓葡萄酒愛好者雲里霧裡。

既已形成的命名既已成事實,有一些也存在其合理性,到也應該保留下來。但是我認為應該組織有專業命名學術背景的專家對單叢茶這些宛若繁星的品種進行統一的、標準化的正式命名,比如統一使用茶樹種類、香型、葉型,有了一個標準化的命名後,單叢茶更加便於流通、宣傳。可以保留原來宣傳度高的命名作為別名、小名,使得單叢茶在分類系統合理科學的前提下保留其獨特性。對於單叢茶的命名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可以點擊右下「寫評論」進行討論!

那麼講完了單叢茶是怎麼命名的。單叢茶是怎麼分類和分等級的呢。我們下期再談!

本文為單叢叢談原創

歡迎分享轉發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那要看喝茶人 是否懂潮州單叢茶,有的懂普洱茶但不一定懂潮州單叢茶,呵呵,

初學者喝單叢茶來說一般是喝不出來的,製作工藝一樣,都是單叢茶茶種。幾分相似總是有的


潮汕人路過。蜜蘭香、大烏葉、鴨屎香、八仙、鋸朵仔,這幾種茶我聞干茶的氣味就能分辨出來。其他品種還沒喝過。


喝茶本身就是一個體驗加重複記憶的過程,喝多了,自然就輕鬆辨別了


每根茶葉都不一樣,以後論根賣


香型不同,味道的確是不同的,這個熟能生巧。


香氣類型是根據人的味覺區分的,不必太在意,只有找到自己喜歡的就行了。


從語言修辭的角度來看,這種命名其實是比喻手法,而比喻只是為了形象易懂,它不是標準。一種非標準的命名方式,結果就是溝通障礙。在我長期的喝茶經驗里,大部分時候,茶的口感是無法實時地成功溝通的,總得經過一段時間的思量,才能明白對方所言「XX香」原來是某個意思。說茶的香型是玄學不為過。所以我的態度是,喝茶只以分口感燥還是醇、茶香淡還是濃、留香(喉底)弱還是強為主,其餘各種人云亦云的香型、典故只當玩玩即可,就飲用功能而言,沒有根本區別。


不管怎麼樣,鴨屎香真的有鴨屎味道。不要問我怎麼知道鴨屎味的。


推薦閱讀:

你們喝過最好喝的綠茶是什麼?
求問這款中茶綠印七子餅真偽年份?
茶中的黃烷醇氧化後的功效是怎樣的?
遇到這樣買茶的該怎麼辦???
中國十分有名怪異的茶和出產地?

TAG: | 茶葉 | 鳳凰單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