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怎麼看待《舌尖上的中國》?
題主問的是外國人怎樣看待那部片子,為什麼這麼多人衍生到中國菜去了呀。。。(雖然看大家的答案感到很過癮哈哈)。
當年《舌尖》很火的時候我誠懇邀請了腐國人民一起感受,好不容易找到有英文字幕的。我記得第一集是《自然的饋贈》,從深山采蘑菇講起,後來主要講野味啦,各種動物,最後以北方浩浩蕩蕩的冬日捕魚大隊結尾。具體記憶有些模糊了,不過很記得說中國人講究食材新鮮,畫面上經常有雞啊魚啊直接剁來剁去的畫面,印象最深的是那個鑿冰窟窿捕魚的,魚一上岸,暴露在零下30度的氣溫下,一下子就凍僵了。可能是從小看菜市場剁魚,爸媽剁雞剁豬的,都習慣了,看著記錄片里那些血淋淋的畫面沒有什麼異樣感覺,腦子裡想的是「這樣最鮮美呢」。但是一同看片的腐國人民覺得受不了太殘忍了,看完以後義正言辭地說了一句「 我不認為這部把動物剁來剁去的紀錄片有什麼意義」。
後面幾集他也就沒接著看了。好吧,這就是某一個外國人對《舌尖》某一集 的感受。T.T來一個真實的回答,其實沒有那麼玄乎,畢竟中國人吃慣了中國菜,外國人也吃慣了自己本國家的菜,口味多多少少會不一樣有的中國菜他們非常喜歡,有的中國菜他們一口也不沾。但是大部分中國菜他們都是非常喜歡的~和一個美國姑娘去超市看見真空包裝的醬豬蹄,她問我那是什麼…我說是豬蹄…她真的嚇壞了可能覺得中國人真的什麼都敢吃曾經和一個德國小哥聊天,覺得陝西菜(答主在西安上學)對他來說太油膩了,味道比較重,不過他還是很愛麵條的!雖然說中國菜他比較喜歡,在中國待了很久,但是他還是很懷念德國菜,答主跟他提到想去英國留學…他還笑說讓我做好心理準備,英國真的沒什麼好吃的(連德國人都這麼說英國,炸魚薯條要哭了)之前去斯里蘭卡,給蘭卡人做飯,他們看起來也是不習慣中餐【雖然我們真的覺得蘭卡當地的飯實在是太難以下咽了】說了這些,其實就是想說,雖然我們覺得中餐很好吃,確實也很好吃,但是別的國家的人也會熱愛著自己國家的美食,舌尖對他們來說,應該就是代表著一種中國文化吧【個人想法】
喂~喂~
原最高票答案刪了是幾個意思?被下面好多反對原最高票的直接火力掃射了…破百了說明一下,原最高票已被刪,是轉自空間流傳段子。大意都是歪果仁吃到中餐都跪舔,隨便一個中國留學生露一手就能減房租,找對象,搞定岳父母,擺平老闆,走向人生巔峰。
抱歉我的答案打擊到部分中國食客的民族自尊,但是一味貶低其他國家民族的美食文化真的大丈夫么?—————————————————高票答案有些假,不是說中餐不好,而是這牽涉到一個審美(美食)概念的問題。在世界不同角落,大家對於美食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比如充斥大街小巷的韓國料理,真正原汁原味的能吃吐那些哈韓妹子。比如北京的豆汁,老北京愛到骨子裡,外地的聞到就能吐。所以你覺得好吃的,其實別人看來也不一定…就中餐八大菜系而言,互相看不上的也多,所以美食是有界限的。中餐在國外也是要變化去適應當地人口味,你看kfc和麥噹噹進來也想辦法搞了什麼卷什麼米飯。工作接觸到的美國人似乎也沒那麼對中餐熱愛,路邊排檔精緻酒店都去過,最多吃某個菜比較新鮮感而已,而且中餐沒有固定標準,隨便來十個餐館,宮保雞丁味道口感配料都不一樣,你愛的可能只是其中某一家的口味。另外,中餐在美帝那邊算不上檔次的餐飲,極少有高檔,後廚髒亂差不說,沒有標準,今天吃的好,明天廚師心情不好就換了味道。另外,舌尖里好多腌制食品,美國人不愛的,當然,你不告訴他,他也說好吃…所以還是別看了嗯,看到排名靠前的回答覺得很……怎麼說呢,可能我留學的時候沒有遇到過這種對中國菜敬若神明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有中國餐館,但是外國人光顧的最多的飯店裡的菜品,為了迎合老外的口味,其實不是那麼地道,不是很合我們土著人的口味。我曾經和東亞那邊的朋友吃火鍋。他們很客氣的表示味道好極了,但是更習慣和喜歡吃新鮮的蔬菜,不願意涮一涮然後蘸醬料吃;我也和不丹的妹子聊過,她表示很欣賞中國的美食文化,但是同時問我,為什麼要花費那麼多時間在做飯這件事情上呢?每天吃三明治和沙拉,然後又更多的時間做其他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更合適。在英國的中餐館吃飯,旁邊的一對白人討論究竟是中國菜還是泰國菜更好吃,最後他們覺得泰國菜更勝一籌。實際上在我學習的城市,有家很高級的印度菜餐廳,比起中餐廳,更加受當地人的歡迎。我和在英國呆了很久的中國大叔聊天,他表示曾經豬肘子之類的東西確實被老外當作垃圾,但是中國人越來越多,他們現在已經開始賣錢了。和公司的西班牙同事吃飯,他也更加願意選擇三明治咖啡作為午餐,儘管我們在上海。
我沒有和外國朋友聊過舌尖上的中國,可是我覺得,老外們只是習慣表達和讚美,我們也應該習慣這種國際化的交際方式,收下讚美,表示感謝,然後一直懷著謙卑的心情-做自己的事情。今天吃飯的時候突然想起一個問題,
《舌尖上的中國》在外國影響力高嗎?外國人怎麼看待呢?
翻了很多,覺得沒有什麼人答前一個部分,所以來補充一下,並且完善一下後一部分的回答。1.Quora
在Quora上搜索《舌尖上的中國》,得到的反饋和知乎是迥乎不同的,不僅沒有引起熱烈討論,甚至連話題都沒有,直接提到該片的問題只有不到15個。點開其中回答數最高的3個問題,有兩個的Answer lists全是中國人,只有一個很直接的問題「What do foreigners think about A Bite of China?"引來了一個外國人回答。為了對比,我選擇了兩部著名紀錄片《人生七年》和《浮生一日》來分別在知乎和Quora上查找。《人生七年》在知乎和Quora上都有已創建話題,並且關注數均是寥寥無幾;反之,《浮生一日》在Quora擁有1.5k的關注度,相關問題也是層出不窮,而在知乎上甚至連話題都沒有,和《舌尖》境況相似。可見Quora和知乎在紀錄片問題上也許都有地方保護主義,所以從這裡可能無法看出《舌尖》的真正影響力,一定要說的話,《舌尖》作為國民第一紀錄片,在美國高級知識分子圈中影響力不及《浮生》之於中國。2.Youtube
在Youtube上搜索《舌尖上的中國》, 分別可以得到四個完整的第一季播放清單和兩個第二季清單。其中,點擊率最高的是60萬,CCAV官方頻道提供的中文版(有英文及中文字幕)。評論一欄基本淹沒在海外黨追憶往昔慨嘆而今生活不易中,並夾雜著少許台巴子與支那人的互相問候。加上純英文版的標籤後再來搜索,播放最高的一集有40萬的點擊率,翻到評論,80%的評論都是由名字為David Wang, Crystal Li之類的同學撰寫的英文評論。但是非常令人高興的是,剩下的20%中有許多外國人給出了他們的看法:首先是讚美,很多外國人給出了「棒極了", "我愛中國料理",甚至"啊,我真希望我在中國!"之類的評論,讓人看了心裡很舒服。但是也有部分外國人將焦點放在了「令人感到痛苦的」英文配音上,還有對其中某些餐飲(如臘肉)的製作方式表示不解。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外國人在評論區提出了「中國人吃狗肉」這個爭議話題,原評論已經翻不到了,但是從David Wang們的反擊中可以窺見一絲端倪。從Youtube上的反饋來看,《舌尖》在國外影響力並不高,多局限於華人圈或對中國文化有興趣的外國學生。但是大多數外國人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評價基本還是正面的,更多的反對是在中西文化差異上。這裡還要說一點,有幾位答主提到「Youtube上好多外國人點了反對,原因是吃不到」,這樣的觀點最好還是經過求證後再寫下來,據我觀察,反對數最高的的視頻也僅有67的反對,並且在評論欄中無法看出點反對的原因與上述語句契合。所以雖然不知道這幾位答主的答案是從什麼樣的信息渠道得來的,但是如果是憑空想像的話,那真只是一種強國論壇式的民族快感了。3.結論
對比一下《浮生一日》最高5千萬的點擊率,和賈斯汀比伯上10億的點擊率。無疑《舌尖》不是一部火爆的Youtube視頻。但是已經很好了,能給海外黨一個傾訴與交流的角落,能有一樣東西把他們和祖國聯繫起來。就像《舌尖》拍攝時本身的訴求一樣,展示出中國美食的博大精深,同時又是文化的,故土的,時令的。這些在東西並不一定能很好的吸引到原文化地區以外的人,但是對我們來說,它就代表了一種身份的認同感。答主求學時,也常常懷念起故鄉的食物,這時候就只能打開《舌尖》聊以慰藉,所以我認為不論外國人怎麼看待,這都是一部偉大的紀錄片,可以稱得上中國現代第一紀錄片的名號。啊..跑偏到抒情路線去了..現在歸題,雖然這次查找只涉及了Quora和Youtube兩個網站,可能有一定局限性。但是這兩個網站分別代表了美國(和印度)的精英階層,以及歐美國家的普羅大眾,我認為比起其他答主的經驗式回答更具代表性。由以上論述,可以得出結論:《舌尖上的中國》在國外影響力不算高,但是觀看過的大多數外國人認為這是一部好紀錄片。以上參考資料:quora: https://www.quora.com/search?q=a+bite+of+chinahttps://www.quora.com/What-is-your-opinion-towards-A-Bite-of-Chinaquora.com 的頁面 (What do foreigners think of A Bite of China?)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p=CAM%253Dq=a+bite+of+china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q=a+bite+of+china+englishsp=CAM%253D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HNa9qdtlw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vhhWkxKhf0大部分答案都衍生到「老外對中國菜」的看法了,好多都說老外怎麼怎麼為天朝美食瘋狂,但是我個人的經歷還真不是這樣,忍不住來說兩句。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有個同學是華裔,家裡親戚都是開中餐館的,他叔叔的店是DC唐人街最知名的一家中餐店。他們多年的經營體會應該能比較好地反映美國人對中餐的喜好吧。他請我們幾個中國同學去他家餐館吃過,我們很老實地表示不大好吃,油水少,寡淡,尤其是葷菜肉都非常柴。他說因為這家店是開在白人社區,白人不接受油的肥膩的東西(雖然我覺得他們吃得更膩,喜歡加大量的cheese和黃油~),所以肉類都只能挑瘦肉入菜,其實好多菜色都需要有點肥肉,口感才會好,老得啃不動的肉誰要吃~ 但這就是美國白人口味的日常,也許正宗的中餐偶爾吃一次覺得眼前一亮,大多數人不會經常吃也不會為之瘋狂。我也給公司的同事帶過自己做的菜,他們的反應根本沒有段子里寫得那麼誇張。當時公司有很多印度同事,房東也是印度人,所以印度人對中餐的看法也有點了解。有次在家煮茶葉蛋,房東衝下來問我是不是在熬中藥,讓我趕緊把門窗都打開,太味兒了。。。有次公司新來的印度實習生說起中餐也是一臉嫌棄,說味道奇怪食材奇怪不健康什麼的,另一個和我關係比較好的印度女同事說這個男生和她弟弟一樣,屬於口味很傳統,不太能接受其他國家食物的,只覺得印度菜最好吃,而她則比較喜歡嘗試各國風味,所以也很喜歡中國菜。由此可見,不論天朝美食如何博大精深,對於不適應的人來說也只是黑暗料理,所以無所謂老外怎麼看中國菜,個體差異太大了,沒什麼統一答案。
以前在國外的時候一個朋友過生日,請了各民族各國家一起來大團結,我們自己炒的肉菜,貌似大家反響一般,歐洲人自己做的的甜點,我們中國人都驚呆了,比一般店裡賣的好吃太多,關鍵看到她們做的過程還超級簡單。大家口味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媽的拿手菜都不一樣啊。不要說別的國家了,我們自己不同省份口味也不一樣。比如我家那位陝西人,對陝西美食的描述讓我想直接打飛的去吃。然後去了,吃完了我很想問,你丫耍我呢?
拉男盆友(加拿大人)看過兩集集英文配音的,看的男朋友食指大動。我男朋友看的其中一集是講麵食的,結尾是餃子,趕巧看完的那天我房東就請我們一起包餃子吃餃子,上圖一張
除了對美食的興趣, 男朋友說他很喜歡這個節目,覺得從飲食中也能窺得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好多菜品發明出來的背後都有個故事,好有歷史感好有底蘊,他覺得他對中餐更好奇了,以後我們回國時他更願意嘗試一些他從沒試過的菜品。既然好多樓的朋友們提到老外對中國菜的看法,我也粗略說說。老外跟中國人一樣,有保守型的也有開放型的,保守型的就跟現在國內一些人一樣「中國菜最好吃,其他國家的吃的那都是些啥啊!」,我遇到的保守型的老外就是覺得他們的快餐垃圾是最好吃的,ribs和牛排是最好吃的,中餐不就是檸檬雞和炸雞球這類么!」 還看到一個知友說他那個英國朋友看到捕魚殺魚那集說「我不認為把打打殺殺動物做成節目有什麼好看的」, 這類人只會活在自己的世界對其他事物持否定態度,說實話我很無語。開放性的就是走出井底對於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事物有好奇心並且願意一試。我的老外朋友們好多愛中餐,有對夫婦對餃子和火鍋情有獨鍾,包的餃子捏的花紋能有好多樣兒,去他們家吃火鍋發現高鼻子藍眼睛的歪果仁變魔術一樣從柜子里拿出來電磁爐和鴛鴦鍋還有專門為吃火鍋買來的小碗碟子竟然毫無違和感lol 我和男朋友很喜歡吃中餐和韓餐,也嘗試過日本菜,意餐法餐越南菜印度菜。我老外朋友有的被我攛掇看《舌尖》,本來攛掇他們看一集,然後他們自己就停不下來了。
德國的前男友 在中國的時候 早餐咖啡 中餐黃燜雞米飯 晚餐黃燜雞米飯 夜宵黃燜雞米飯。。我們的對話基本上就是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 chicken rice ~ chicken rice ~
1.我美國同屋來中國學中文時,有一次我帶她去吃學校旁邊的牛肉湯後一發不可收拾,她拉著我連吃了一個月。後來我半年沒碰牛肉湯。據她的話說,她長這麼大,從沒有嘗過這種味道。。。牛肉湯什麼味道,不就是鹹鹹的再配上蔥花香菜么?!2.同屋在的學校不管晚餐,她吃了兩個月樓下的肉餅,稱其為「 tasty Sandwich」。3.同屋走的時候揚言要帶一箱速食麵,稱其為人間美味。後來裝了一堆茶葉回去,一大部分是她超愛的花果茶。4.當時和那些美國同學住一起時,給他們做了一次可樂雞翅。一開始都搖頭不相信可樂能做飯,後來做好了我都沒吃到。。。5.帶著捷克和俄羅斯實習生逛前門時,去買吳裕泰冰激凌。一時間「so good」 「tasty」 「I like it」開始狂轟來炸我的雙耳。6.最後我想申明一下,我看到一些答案裡面在黑韓國料理,其實正宗的韓國料理並不比中國料理差。我去韓國的時候,韓國朋友帶著我去的明洞一家很正宗的韓國料理店,我不知道那個料理叫什麼,有點類似火鍋,湯料調的十分鮮美,煮的拉麵十分筋道。米飯拌上黃油塊,再加上鮮美的醬油真是人間美味,之前從來沒吃過看似很黑暗的吃法。後來我去中國的韓式料理店,都沒有那次吃的正宗,湯料真的很遜色,很膩。另外韓國的速食麵也特別好吃,征服了同行的很多中國小夥伴。
看看上面大家說的,覺得中國人最大的煩惱就是下班吃什麼
外國人看舌尖可能會覺得中國人為了吃也真是蠻拼的,選材之挑剔,工藝之複雜,製作流程之長,保證色香味俱佳,也是醉了。國外人感覺還是蠻懶的,大部分食物都是可以快速做好的。
講一個我在國外的事情,12年在波蘭出差,邀請當地同事們過來做客(有墨西哥,西班牙,法國,波蘭人),我其實做飯比較一般,家常菜還算拿手,那些複雜的硬菜木有概念啊 ,國外材料也有限,就做了幾個簡單的中國菜,完了再搞燒烤吃。
我在廚房炒菜,一個菜炒好就被他們端出去,我接著炒下一個,中間沒出過廚房,等全部炒完了我就想著出去大家和美食合個影,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成果,結果等我出去我簡直驚呆了,桌子上除了剛端出來的這個菜還有,其他的全部空盤了,一丁點都木有給我剩。他們全部給我豎起大大拇指說有多麼多麼好吃,Chinese food多麼多麼棒的,我真是苦笑不得了,高興我做飯竟然被他們這麼認可,苦笑這群禽獸也不知道給我留點……不過一個本地同事自己做的甜點真是贊到無法形容,我完全不能相信這是他自己做的,色香味俱全啊,國外人在甜點方面真是棒棒噠。
國內也接待過一些國外客戶或國外同事,都是對中國菜讚不絕口,我覺得老外很少說話違心,不喜歡的應該也不會逼著自己狂吃吧,所以大部分老外還是很喜歡中國菜的。
生活大爆炸每周有一天是中國菜日
你確認多少外國人看過這個片子?
事實上,你確認多少國人看過?
我喜歡這個片子,但,我代表不了多少人。
所以…呵呵在法國讀書的時候,因為一盤酸辣土豆絲收到了一封情書。
老闆美國人,每次來中國都會帶他吃不同的中國菜,感覺他對其他菜的興趣都一般,只對烤鴨情有獨鍾,每次回國之前他都必須吃烤鴨。其他外國同事來,感覺對中餐也不是特別熱情。不過他們都會說,在中國吃到的中餐跟在他們所在過吃到的中餐完全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吃到的中餐更好吃。
有些特別特別好吃的美食:比如什麼紅燒肉糖醋排骨特別喜歡吃。但是很多中國人民首創的吃法,外國人們表示接受不了:比如牛蛙、知了、猴腦這種他們認為「卧槽這種東西也能吃」這種觀點。吃完之後感嘆「卧槽這麼好吃?!」總之外國人就是接受不了新奇的吃法…
和老外吃飯最麻煩的是給他們解釋這個是什麼東西 其實解釋好了老外估計也不敢吃了 有一次陪老外吃牛蛙,告訴他是雞肉,吃的那個歡那。 還是不告訴真相的好!
老外其實對很多中餐不感冒 他們喜歡的很局限留學時曾經在墨爾本的中餐店打工 來的大部分都是中國人 而外國人點的永遠是那幾樣菠蘿咕咾肉 烤鴨 酸辣湯 蛋炒飯!蛋炒飯!蛋炒飯!曾經去一個中餐自助 還不錯的一家 海鮮有生蚝鮮蝦各種刺身 粵式各種小籠和點心 各種燒臘 各種靚湯 但是! 老外好像都看不到這些 好多人都端著大盤大盤的蛋炒飯!我真是覺得很震撼 70刀來吃個蛋炒飯這樣真的好嗎?
其他特色中餐 愛吃的很愛吃 不愛吃的連嘗試都是拒絕的
推薦閱讀:
※雞翅怎麼做比較好吃?你有哪些心得?
※有一個做飯超級好吃的爸爸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父母是廚師是什麼樣的體驗?
※肉怎麼做才「嫩」?
※怎樣煮速食麵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