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民資介入售電側的電力改革會對電價產生什麼影響?
昨日召開的中電聯 2014 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獲悉,目前國家能源局關於電力體制改革的初步方案已經形成,從售電側的改革起步可能性較大,包括引入民營資本介入售電側,形成多元化售電市場。 來源:民資有望進入售電市場 電力改革概念接力油改
謝邀。短期來說,工商業電價或下降,居民電價影響不大;長期來說,電價應該會上漲。==============電改和電價============
我國工業電價在世界上處於中等偏下水平,居民電價遠低於國外。
2011年,我國工業電價平均為0.58元/千瓦時,據統計,同期美國、日本等26個國家和地區平均為0.120美元/千瓦時,我國工業電價約為上述國家平均值的72%;2011年,我國居民電價平均水平為0.510元/千瓦時,我國居民電價僅為丹麥的20%,義大利的27%,日本的30%,韓國的68%,美國的61%。 當然,我這裡不是為了爭論中國電價是高還是低的,因為很多人的觀點是:電價比較不能比絕對價格,要比較收入下的相對價格,這樣中國居民用電的相對價格大約是美國的10倍左右。我只負責擺數據,列事實,至於電價目前是高是低,不爭論。
只討論電價的趨勢,趨勢是明顯的,我國目前電價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肯定會向國際水平靠攏,一步一步的。
===========今後影響電價的因素============首先是利漲因素。1)清潔能源佔比新電改中有關清潔可再生能源「全額收購」保障以及鼓勵「優先與用戶直接交易」等舉措的落地,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天然氣發電、生物質能等清潔低碳能源的裝機、電量佔比將進一步快速上升。4)行業綜合要求
火電的債務,氣價上漲,新能源尤其是風電的虧損,特別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分散式能源,進軍節能環保、油氣管網等戰略新興產業需要的高額投資,都屬於電價上漲的潛在因素。然後是利跌因素。
1)電力供大於求2014年社會用電量增幅僅為3.8%,創出「歷史新低」,遠低於最高年份2003年15.3%的增長水平,今年前兩個月用電量的增長更不理想,僅為2.5%。今後電力產能相對過剩,市場競爭加劇,將成為新常態。在此嚴峻的市場環境下,開展電能直接交易或競價上網,很有可能導致發電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不排除一些發電企業為了追求多發電量而壓低上網電價。供大於求的電力市場致使電價上漲動能不足,跌價符合市場規律。 2)低迷的煤價煤電為主的電源結構,持續低迷的煤炭市場,決定了火電價格繼續保持在下降通道。發電行業跟煤炭行業同屬基礎產業,又屬於上下游關係,關聯度極大。由於環境約束,新能源發展迅速,天然氣供應增加,去煤化力度加大,再加煤炭需求下滑,電力耗煤下降,進口煤衝擊,產能過剩態勢延續,預計煤炭行業短期內很難扭轉禿勢。受此影響,火電價格不太可能上漲,除非煤炭市場反轉。 3)輸配電價核算核定獨立的輸配電價,加上政府的嚴格監管,將產生「油水」擠出效應,讓社會分享改革紅利。
2015年初,國家發改委發出《關於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深圳成為我國首個輸配電價試點城市。根據發改委的公布,2015至2017年,深圳市的電網輸配電價水平分別為每千瓦時0.1435元、0.1433元和0.1428元,比2014年實際深圳電價0.1558元下降了1分多錢。
這意味著,未來三年深圳電網收益累計減少24億元之多。拓展至全國,按照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千瓦時計算,即使降低1分錢,也是非常巨量可觀的。
據中電聯統計,2012年我國平均銷售電價每千瓦時0.6252元,其中:輸配電價每千瓦時0.184元,約佔銷售電價的29.4%。而且,輸配電價在三大網之間差距很大,最高的南網每千瓦時0.215元,占銷售電價的31.82%,最低的內蒙電網每千瓦時0.105元,佔25.11%,居中的國網每千瓦時0.182元,佔29.28%。其中固然有客觀因素的差異,但也不排除存在運行管理的潛力。
所以,漲跌都有各自各自因素。個人認為長遠來看,肯定是會漲的,漲幅不會大。而且這個要放在節能減排,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來看,可以接受,無可厚非。
以上。
參考:廣大電力用戶能否分享電改的紅利?
謝邀。
對於電力系統的改革,應該說很難。
這個難當然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從大的方面來講,電力涉及到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工業社會中電力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任何國家在引進民資的時候都是慎之又慎的,絕大部分電力企業還是以國有為主。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投資過大,現在一個普通的220Kv變電站的固定投資大概在2億元左右,這個還不包括配套的線路、桿塔,以及日後運行的費用。普通的民企很難有這麼大的決心和實力投資這類項目,當然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電力系統的維護運營是一盤大棋,絕不僅是一個企業能夠達到的,中間的運行過程要有相當一大批技術人員投入,先進的如美國、加拿大的電力運營還發生過區域大停電呢,電力在生成和輸送過程當中有大量的技術難題存在,而且需要跨省、跨地區地溝通、協調,單純依靠民企恐難實現。
還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民企注資,真正地運營還需要交給電力部門,不過現在的問題,似乎電力上也不怎麼太缺錢。
作為普通的老百姓,電力離我們很近,近到每時每到都離不開它,但同時又很遠,它的生產、運營、維護似乎又披著一層神秘的外紗,讓大家霧裡看花,瞧不真切。這就是電力系統改革的難處。
維持其龐大的運營、堅持其壟斷的特性,是符合某些人的根本利益的,很難從根子上進行徹底改革。我想國務院並非不想改掉它,但又拿它沒辦法。謝謝題主的邀請。這個問題可以回答的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夠寫一篇論文了。我選擇一個比較簡單的回答:1)售電和發電分開,包括電監會的成立,實際上是受歐美體系的影響,當年李總理認為這樣做可以提高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更好的服務於國民經濟。實際效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用簡單的一句話就是---「你把一根香腸切成幾段,它還是一段香腸。」本質上是沒有變化的;2)供電部門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實際上整個供電網。我的理解是一個「開放的閉環」。對於整個網路而言它是封閉的,但是對於運營及維護而言,它又是開放的,電網受到的外部影響因素很多,如氣候、地質、動物等等。這一塊在某種程度上是目前供電公司最大的成本付出;3)再說一句大家已經聽爛的話---「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供電公司作為一個事實上的壟斷者,裡面的花樣太多了。這就不一一舉例了;4)民企進入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電價降低,供電的運營、維護、人力成本都會降低;5)我本人對民企進入供電領域並不樂觀。中國經濟目前總的來說,是國進民退。國家的體制、政策及壟斷行業的利益壁壘,不是普通的一個民企能夠搞定的。沒有一個好爹,我的建議是不用進入(這句話不是開玩笑)。再次感謝題主的邀請。因水平所限,答案有不足的地方。請見諒。
額 ,瀉藥。我是發電側的,對售電不太懂 。電網這一方還是太強勢了,背景也太深,除非等那幾個老傢伙都掛掉才能有實質性的進展。 相對來說售電側還是電力體系里比較容易改的部分,估計我國會仿效英國的電力改革把電網的職能拆分。以後的國網南網可能只負責輸配電,供電將交由市場,兩網今後只起一個管道的作用。針對用電大戶,成立電力交易平台,或許以後會有電力期貨
謝邀,從我的理解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售電市場在過去和現在都存在著躉售的概念,也就是存在縣級的小電網(多是縣級政府控制),從這種角度來看,如果售電市場採用燃氣自來水式的區域特許經營,那麼不太有意義,只不過把一個大銷售商變成了無數個小銷售商,你還是只能買其中一個商家的。。。如果徹底放開的話,由於電力設施的特殊性,很難一家庭引兩條電力線,有可能形成類似於長城寬頻式的做法,也就是線路歸電網公司管,但是開放二級經銷權給民企,這種方法參見現在長城寬頻這些的生活就行了。最後下結論,如果是區域特許配電經營的改革方向,那麼有能(bei)力(jing)的企業趕緊上,這絕對是塊肥肉。如果是二級經銷商的改革方向的話,個人覺得沒啥意味,只要電網還做配網,就存在著各個門路去折騰參與進來的其他競爭對手。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其實很大,下面僅闡述自己的觀點:
1、如果在技術沒什麼大的進步的情況下,我認為「民資介入售電側的電力改革」將會很緩慢,倒不是政策不允許,而是民資無利可圖。原因是在現今大電網的情況下,即使重建一個配電網在成本上也是難以承受的,你可以想像一下在上海或北京市中心建新幾百個變電站的情形嗎?那來的地啊。國有的電力公司在獲得城市變電站土地、線路走廊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在新區建設時就已經規劃或劃撥好了,換一句話說,大家現在的電價是建立在國有電力公司廉價獲得土地的基礎上的。即便民資有錢,你在城市中心重建配電網也是不可想像的。2、如果技術進步了,比如分散式電源發展成熟,不排除民資介入配電網的可能,主網依舊很困難,原因可以參照鐵道部改革,四川省已經允許民資建設鐵路了,可是大部分民資」看看就走了「,原很簡單:投資大,回報長,遠期不確定。投資鐵路還可以賣周邊的土地,而投資電力高壓線恐怕周邊居民不找你麻煩就很好了。3、以上都是自己觀點,不一定對,大家參考,但我唯一確定的是,在技術未有太大進步的情況下,建設兩個互相競爭的電網只會讓電價更高,我是學技術的,電力和電信不同,電力需要在60%~80%負荷率最為經濟,因為很多電網設備是有固定損耗的,無論你負荷多少,固定損耗是不變的,而兩個電網只會讓損耗更高。美國加州電網市場化造成的電價上揚即可說明這個問題。--------2015年3月29日的分割線------------
實際上國家的電改方案已經發布了,應該說比國外的電改實際多了,主要就是穩定中間,放開兩頭。穩定中間,說的就是穩定中間電網。打個比方,原來的電網就好比超市,從各家電廠買進電力,有水電、火電、核電,風電,價格比如從每度2毛到每度7毛不等,然後打包賣給用電方。這實際上存在一個問題,就像大型超市一樣,電網可以壓價,現在超市有好多,電網就一個,你就把電網拆了,對於某個發電企業來說,在當地它依舊是唯一的買家。如今的電改就是把電網從電力超市變成了電力快遞,比如我是湖北的鋼鐵企業,本來每度電5毛錢,現在電改了,我想用三峽的電,甚至我和三峽簽合同,今年我要你一億的電量,假設每度3.5毛錢,電網你就負責給我送來,每度電給你2分錢的「快遞」費,「快遞」價格發改委定。
所以以後,低成本的發電企業如水電廠,就發財了。以前,由於電網的壟斷地位(我一直強調,在技術沒什麼大的進步的情況下,電網無論這麼分,都會是壟斷地位)水電特別是小水電的地位是很悲慘的,火電一度電成本3.5毛錢,電網4毛錢收購,水電成本接近為零(主要是貸款成本,還完貸款後成本真的很低),電網就會要求2毛甚至1.5毛收,不信你看看雲南水電賣給越南的電價,自己百度一下,我就不多說了。現在好了,用戶可以直接向電網購電,水電廠的幸福生活就來了,今後天上下的就不是雨了,是錢啊。 總結一下,電改以後低成本的發電企業會越來越好,電網會越來越單純穩定,至於普通居民用戶,大家還是洗洗睡,普通用戶是沒資格和電廠談直供電的,就算成立了多個售電商,電價恐怕只漲不跌。原因很簡單: 在中國,電價是唯一批發價高於零售價的商品,說白了就是工商業電價大於居民電價。成功的改革都是讓價格向價值回歸,所以... 順便說一句:當年鐵道部在的時候,二十年未漲票價,現在呢,呵呵--------2015年5月23日的分割線------------
有評論把民營售電企業比作虛擬通信運營商,認為通信業的現在就是電力行業的未來。但:強電與弱電,電力與通信的差別是存在不同的邊際遞減成本。打個比方說,你手機包月50M流量10元,300M流量20元,1G可能只要50元,流量越大,每兆流量花費就越少,
真的是運營商讓利嗎?其實大家都知道,對於運營商來說,包月10M和1G的成本相差微乎其微,是為通信邊際成本遞減。仼何產品都有邊際成本,通信虛擬運營
商實際利潤來自於邊際成本的下降,電力則不同,其邊際成本下降空間有限(每度電的發送配成本占電價比很高,不像通信公司,其收入超過網路運維費用後,增加的通
信業務量成本基本為零),這大家應該可以理解。其實,電力邊際成本還有個最大不同,它有可能是負的,即用電越多,電費越高,這就是階梯電階!階梯電價的技術背景其實很簡單:電力設備在40%~60%時單位損耗最小,一旦超過80%,單位損耗將急劇提高,設備壽命和故障率也受影響,原理很簡單但估算很複雜,這就有操作空間了。我認為未來虛
擬電力運營商(如果有的話)的利潤恐怕來源於此!監管?大公司(如國網、南網)可以拆東牆(商業電費)補西牆(居民電費),新成立的虛
擬電力運營商哪什麼拆,為什麼要拆,自古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啊。那麼問題來了,挖掘技術哪家強?(加價技術哪家強?),是階梯加價40%的還是80%的,或是100%?市場規則嘛,好多選擇哦,所以合法啦,你說聽證會?自由
市場還需聽證會?
參考移動聯通可能比較合適,通信網路和電力網路這個其實佔了大頭
都說了本輪改革帶來的最大的改變就是直購電,而這個直購電針對的當然是鋼鐵等用電大戶,我等屁民的電價未來最大的變化就是階梯電價的推廣。
對於直購電,最終的電價應該=電廠售電價格+電網輸送網損和運維價格,如果是這樣定價的話,雖然表面上電廠可以介入,但是這個電價的第二部分由於現在缺少核算的有效方法,所以一旦電網公司把這個第二部分價格定的非常高,那麼你說大用戶還會直購電么?所以其實電改的重點還是電網企業本身的經濟核算和監督,這個題目就太大了。對於我等屁民的電價,那就是現在已經小規模推廣的階梯電價了,不過中國的階梯電價還是一種計劃性的定價方式,只是籠統的將用電峰谷的價格進行強制規定,而不是浮動的,歐美一些電力市場較為發達的地方這個階梯電價是根據電網負荷預測情況,每小時甚至更短時間修訂一次電價,所以我們的路還很長。這個問題有時間我繼續補充意見。時間緊先碼一些簡答的思路。謝邀,作為一名電力行業的本科生,不能談對電網有多麼深刻的理解。個人認為電網與其他系統不同之處在於電力的不可存儲性,必須即發即用,對於這種情況,一個大網會比若干個小網有著更高的效率,這是壟斷的基礎。對於鋼廠之類的大型電力用戶,這次改革會見效相對較快,在中國,只要問題上了一定規模,解決的力度就越大越有效。對於個體用戶而言,目前說能降低多少電價也不好說,我們都知道,中間環節越多,價格就越下不來。大的輸配電環境不改變,小打小鬧我覺著影響不大,等著階梯電價的進一步推行吧,拙見勿拍。
可以看看石油行業,個人覺得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至少5-8年內不會的。
如果輸配電價不市場化或者管制,零售電價能夠改變的空間很少。
畢竟從現有的電網投資成本來看,零售端的投資其實占的比例很小。或者舉個極端點的例子,現在的電價2塊,零售分離後,輸配電價人家就賣2.5,你再怎麼市場化都於事無補。
一根香腸切多少段,都還是一根香腸。不打破電網現有按區域劃分經營的模式,市場化是妄談。
再退一步講,市場化也不是萬用良藥,尤其在政府監管不力的環境下,最可能造成的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參見中國股市。
PS.很多樓上的說零售放開對電價會有積極的影響,其實我是持保留態度的。以上結論成立的前提是現有電價能夠合理反映電網公司成本和適當利潤的前提下,但是電網公司現在的成本就是一本糊塗賬,誰都說不清。包含國家補貼、壟斷優勢等一系列收益是市場化不能帶來的。引入民資介入售電側的電力改革會對電價的影響。我認為普通的居民一般享受不到這個好處。但是這個改革對於民資發電和用電大戶來說卻是一個春天的時期。發電企業掌握了電的定價權,結果會形成小發電企業迅猛發展,遍地開花。工廠企業更集中在發電地的周圍。整個社會的生產成本會減低。對於整個社會都是有一定好處的。
謝邀~想不到我這種小透明都有人邀請,好激動!我是電力行業的,不過從事專業是變電設計。從專業上談不出什麼了,說說我的看法。1)電力系統五個關鍵環節發、輸、變、配、用。用電,也可以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售電」,是最後一個環節。僅僅在售電側改革,引入民資,我覺得對電價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在供電公司的成本就在於輸變配電,特別是輸變電工程的成本是很高的。在這個環節沒有變化,我認為對電價的影響不大,至少對於居民電價影響很小2)電力系統真的太複雜了,我是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本科生畢業,工作不到兩年,而且還在行業裡面,都深感電力系統的複雜。上面有人提出的最終可能是輸配分離,這個是很多歐洲國家採取的方法,但是我認為在我國實現的可能性較小。我國大眾人民對電力系統的知識實在太少,電網的運行、檢修、維護是電力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付出的精力和財力太多,一般的企業很少有能力和財力擔下來的。其實居民電價真的不算高,引入售電民企,對老百姓的電費影響應該很小。
輸配電分離這個命題太大,夠寫好幾篇論文的了。說兩個實際的:1. 輸配電不分家的情況下,電網調度中心單獨划出,民企才能算真正的進入了。調度權不單獨剝離,進去了賣電也是看別人臉色,這樣國網、南網基本上也就談不上壟斷了,電力行業徹底轉向真正意義上公共服務事業;2. 供電側,如果取消現有模式,工業用戶,大客戶用電就近直供,與生活用電完全分開,居民用電不再享受大客戶與工業用戶向電網公司高價買電帶來的價格補貼,居民用電電價驟增,民營供電企業能不能消化這些。
謝邀!上學的時候,老師說,電力系統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系統,沒有之一;看病的時候,醫生說,人體內部神經系統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系統,沒有之一;兩個系統放在一起去博弈,我真的不知道是應該做加法還是減法,你說呢?
引入民資進入售電側對電價的影響應該是積極的,也就是說電價應該會在國家指導價基礎上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用電設備採取更加多樣化的定價。更加靈活的定價方式將會使得民用電售價降低,但對對電力有特殊需求區域提高電價(為獲得更好的用電質量)。不過,電價事關民生,民用電價不可能會大漲大跌。引入民資的方式將決定未來電價的最終形成。獨立售電公司是否會成立及其與電網的議價能力都將對最終電價產生影響。電說到底是一種商品,商品的定價由成本、質量及附加服務決定。電的成本是由發電成本、輸電成本、配電成本和用電成本構成。從文章來看,前三塊的出口電價水平將維持現狀,不會發生大的改變。而引入民資後的用電成本應該會降低。從另一方面來看,電網公司放棄部分售電市場,可獲得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從而進一步降低輸配電成本。引入民資可以提高服務質量、改善銷售方式、降低管理成本。總體來說,引入民資是否對電價產生多大的正面效應需要看電網公司對售電部分的掌控力度以及售電公司的獨立性和議價能力。
個人認為電力市場市場化是有個先後順序的。引進民營企業 &<- 形成市場 &<- 價格透明 &<- 輸配分離第2個箭頭:在只有少數寡頭的情況下,價格不透明的話就不存在定價,否則寡頭說成本是多少就是多少,市場肯定無法存在。第3個箭頭:價格透明需要各個環節進行分別定價,最基本的就是輸配分離,輸配分開定價才能擺這個價格透明。大致看了一下鏈接, 裡面提到「所謂的拆分都是無稽之談,電網拆分、輸配分離,從沒出現在這一輪的電改研究方案中。因為拆分涉及體制機制問題,不大面積拆分是主要意見。」」因此個人覺得目前不會有太大的進展。其實冰災那年試過輸配分離,冰災以來,出於安全考慮又合回去了。整個過程肯定得慢慢來,個人覺得其中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強勢政府的大力支持,具體參考與我們國情相似的俄羅斯和普京。但輸配分離肯定是一個重要信號。不過話說回來,現在中國的電費肯定是很低的,每年都拿一堆的補貼,要真的市場化了,電費肯定是要漲的,長的應該也不少哈哈。
謝邀。首先說明一下,我是發電和輸電側的,而且人在歐洲,國內的具體情況不是很了解,只能從從理論上分析以下。1。我認為引入民營資源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長遠來看,對電價的影響也是正面的2。短期內的影響幾乎無法觀察到,因為,售電側的成本只是影響電價的一個相對較小的因素,發電成本,輸電成本,配電成本,運營成本,氣候成本,意外成本都是電價的主要構成3。電價的定價權目前仍然由政府和市場現有玩家裁定,民間資源有心無力4。電煤聯動。基於國家戰略,目前的能源結構仍然是以煤電為主,原料的價格變化支配了電價的變化,成本控制在基因上就與核電水電等能源方式無法相提並論5。改革陷阱。有原油改革先例,在操作層面,需要非常注意來自各方面的阻力6。可以學習歐洲的經驗,首先在立法層面上保護民營企業在電力(先有發電)資源上可以以合理的價格獲取
謝邀,其實我只是系統的一名普通職工,不了解宏觀的東西,以我個人的理解:以樓主說的那篇新聞為例,「電網拆分、輸配分離」這次電力改革是不會動的,國網還是掌握最關鍵的"網"。其實大家都清楚,從超高壓送電,到400V低壓線路送至普通老百姓家,網的投資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電的。這網不改革,所謂的其他的改革都是鏡中花,水中月。如果是售電端改革,頂多就是臨近電廠的附近廠礦企業,不需要網的支撐,拋棄電網中的層層加價和約束,直接從電廠接入,降低了電費,與電網相比,有了價格優勢。當然這種供電方式的可靠性就另當別論了。一家之言,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賣電的不僅是電力公司了。那麼電從哪來?樓上都是在討論,把現有的賣電權分一部分給民資,這基本沒什麼合理性。我覺得可以從分散式發電來考慮。如果民資有能力介入新能源發電側,就可以跟電力公司協商藉助其輸配電網路給用戶,或者自己直接賣給用戶;在電動汽車方向也可能有切入點。另外,售電是不是還可以理解為計電環節,把現有的電工收電費承包出去,然後電網只跟收電費的公司要錢就可以,這樣促進在計量以及租用配電設施上改善效率。總之,政策再好,也要有切入點,不可能一下子就全變了的。當然如果你沒有資本,分析這個用處也不大。
推薦閱讀:
※尋求電力市場方向入門建議?
※無人機出現之前,電力架線是如何跨越大山大河的?
※新電改後電網公司如何運營?需要什麼參數?
※為什麼南方電網這樣的絕對壟斷企業還要做廣告?
※電力諧波對電網危害有多大?目前有什麼比較有效的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