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全畫幅鏡頭,APS 畫幅的鏡頭的設計和製造有什麼意義?
相比於全畫幅鏡頭,APS 畫幅的鏡頭的設計和製造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不單一生產全畫幅鏡頭?況且他們在任何畫幅的相機上都適用?
謝邀
我感覺題主大概是沒有搞清轉換焦距和實際焦距的概念。我們在數碼時代還是喜歡以135膠片為參照,搞了個轉換係數出來:
實際焦距*轉換係數=等效焦距
這個公式大家都明白,apsc畫幅的轉換係數大概是1.5。題主的意思是,我買個18—55mm鏡頭,這玩意實際焦距就1855,還不能在全畫幅用,不是坑爹嗎!
實際上,我們在談論非全畫幅鏡頭時,儘管會提及其實際焦距,但在使用中我們關注的只是等效焦距。
例如,1855實際焦距算個廣角變焦了,但在apsc系統,我們拿他當標準變焦用,類似2870的焦段。再比如,哈蘇v系列這種120機器,80mm算標頭,但是在全畫幅系統,80是人像頭,我們卻從來不說哈蘇那隻80mm鏡頭是人像頭。還有,理光卡片機grd,鏡頭只有6mm,但是沒人當它6mm,都在當28mm來用,好像自己都是森山大道似的。
所以,在設計apsc鏡頭時,人們已經考慮了轉換問題,而且已經被人們解決了。
至於為啥不讓所以鏡頭都可以在全畫幅通用?這主要涉及一個問題:
鏡頭像場大小和鏡頭素質是幾乎不能同時顧及的。
也就是說,同樣的技術,同樣的成本,鏡頭覆蓋的畫幅越大,其成像素質越差。反之,像場越小,鏡頭光學素質越容易提高。
其中涉及一些光學問題,這裡就不詳細說了。例如適馬的18—35 f1.8這個鏡頭,正是apsc的才有可能做到如此大光圈,要是做成全畫幅就天價了。再看看騰龍適馬的1750 2.8這種頭,2000多塊,佳能1740要4000塊,為什麼這麼貴,佳能紅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1740全畫幅像場大。
要是所有apsc鏡頭全部由全畫幅替代,那麼必將付出成本、技術、體積、重量各個方面的代價,而這一切又要由消費者買單。
你可以反對我買1855,但你應該誓死捍衛我買1855的權力。相較於97號油,93號油的生產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不單一生產97號油?況且他們在任何燒汽油的汽車上都適用?
-------------------------------------------------------------------------------------------------
縱觀人類的歷史我們不斷的開發各種系統就是為了讓相機變得更加的小型化,從大畫幅到中畫幅再到135系統和APS系統,我們不斷地希望在不犧牲相機性能的條件下把相機做得更小更方便我們攜帶,這樣才能拍攝更多的戶外作品。
從大畫幅到中畫幅我們犧牲了移軸的高級技能,換來了便攜性和移動性。然後隨著鏡頭技術的發展我們發現就是小底片也可以拍攝出中畫幅的畫質,從中畫幅到135畫幅我們犧牲了底片面積換來了更小更便宜更普及的相機。但是相機廠商發現135畫幅快發展到頂峰了必須要再找一條技能樹的時候(就像DSLR之後的微單),aps系統應運而生。
約在1994年左右,Nikon, Kodak, Minolta, Canon, Pentax, Fujifilm...
等等重量級的廠商,有感於傳統135底片在使用上常常因為不容易安裝
導致拍了40張發現怎麼還能繼續按(沒裝好)??或是毀損??
或者拍攝中途想換底片,拍了一半的底片就得剪片,或者在下次使用時一格格按回去....
再者,135底片機的發展肇因於成像圈大小需有一定限制
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可能會因為鏡頭太大而有所不便
若是能有效縮小成像圈,肯定可以連帶著使鏡頭體積也縮小
(相同的概念在此之前還有110規格,感光範圍是24mm *18mm,恰巧是135的一半)
最重要的目的,我猜是推出新規格,廠商可以再海撈一筆....所以大家說好,就來推出APS- Advanced Photo System 吧!!!也搞不清楚是誰登高一呼
總之剛剛提到的那些廠商陸陸續續推出了許許多多APS相機
都以造型新穎,小巧可愛,安裝底片容易為訴求
而既然日本NCMP四大天王都加入了
以APS為base的單眼相機也出台囉
Nikon以Pronea S為名
Minolta推出Vectis S
Pentax則缺席了(現在想起來還好當初沒推,要不又賠慘了)
以上兩家都決定推出新的接環
來搶攻這個新興的市場
反倒是Canon,卻決定以EF mount為基礎來推出SLR
而且以"EOS IX"為新系列的起點
總共推出了兩款,即為EOS IX(日本款追加眼控對焦EOS IXe)以及精簡版EOS IX Lite(日本市場為IX7)
(摘自: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4t=199528p=1)
作為佳能粉必須曬一下EOS IX
有木有覺得和EOS M很神似?
EOS底片不用你把底片拉出來找位置放上去,只要像裝彈鋏一樣的放上去就可以了!
有人說APS系統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系統,他先天不良又後天失調,怎麼說呢?
APS當時一大賣點就是體積小,但事實上APS輕便相機做出來我們發現,跟一般135輕便相機其實差異沒有很大,對一般消費者來說,135相機已經是可以方便攜帶的體積了,裝片的部分雖然說更方便,但是135相機也能經由簡單的對準片頭上片了。更重要的一點,對於攝影玩家來說,APS的底片較小,相較之下畫質不比135,自然無法獲得青睞。如此入門進階皆不吃香,就已經先天不良了。
我認為後天失調的部份更是APS系統無法推展的主因,當APS大力推展時,正式數位相機萌芽的階段,各種讓大家慢慢能負擔的起的機種紛紛出現,再加上APS無法做有效的周邊配套措施,像是完整的底片販售(現在有些便利商店還不一定買的到這種底片),還有有些店家對於這種沖印在價格上較高,消費者在這種不確定因素下,寧願選擇新潮又方便的數位相機。
不管怎麼說,APS算是各廠聯合推出的一個較為冷門的規格,歷史上曇花一現的相機規格很多,我想APS雖然不算曇花一現,也不算是一個成功的商品。
aps-c鏡頭成本低。。。全是全畫幅頭普通人玩得起嗎。。。
為什麼不單一生產全畫幅鏡頭?這和當年數碼單反的CCD,COMS有很大關係,當年要做全副的數碼CCD,COMS受到成本和商業需求制約而選擇了小底格式APS。APS定位於業餘消費市場,共設計了三種底片畫幅(H、C、P),數碼相機的CCD(CMOS)的尺寸接近這個尺寸(24.9×16.6mm)的,往往就稱呼它APS-C畫幅。廠商在全副整體產量和成本逐漸下來以後,aps系統會慢慢淘汰,但時間過程會比較長,預計未來中高級單反幾乎都是全副單反,而便攜小巧,業餘市場m4/3會成為主力。
APS在小巧便攜和成像專業上都沒有絕對優勢,必然會淘汰出市場,它的存在只不過是當年因商業成本需要妥協的結果!
推薦閱讀:
※一台寬容度好的APS-C畫幅相機和寬容度差的全畫幅相機哪台更適合拍攝風光照片?
※要買一個膠片單反,大家有什麼好介紹嗎?
※使用大畫幅相機拍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目前在大陸使用膠片,最便宜的購買渠道是?
※選哪台膠片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