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語拼音的名稱音(「啊百才帶」等)有什麼作用?

譬如b不像小寫那樣念bo而是念成bai,自打學了這套念法一直沒有用上過,很懸疑


這和大小寫毫無關係。「大寫字母讀法和小寫不同」是提問者臆想的,題圖中也並沒有展現或暗示這一點。

  • 將 A B C D … 讀作 a bê cê dê e êf gê ha … 時,這是在讀字母名稱音,相當於英語的 /e? bi? si? di? …/。這套名稱音受拉丁語等語言的字母名稱音影響,但不是拉丁語的字母讀音。
    —— bê cê dê 等音節中的這個 ê 很罕見,但它的確是漢語拼音規定的一個韻母寫法。它表示韻母 ie/ye 去掉 i/y 後剩下的那個「e」。為了和最常用的韻母 e 區分,就寫作 ê。這個韻母基本只見於語氣詞。
  • 將 A B C D … 讀作 a bo ci de e fo ge he …(或者人們真正熟悉的,聲母表:bo po mo fo de te ne le ge ke he …)時,這是在讀呼讀音,這是用於練習拼讀的讀音(比如 pō-īn, pīn; dē-ú, dú…),源自注音符號的讀音。

漢語拼音的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沒有讀音區別,就像英語的大小寫字母關係一樣。
之所以《漢語拼音方案》要規定字母名稱音,是因為當初設計時將其視作可能取代漢字的有獨立地位的文字系統,於是按照各種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的習慣,為漢語拼音的字母擬定了字母名稱。

儘管很多老師都不教,但完整的漢語拼音教學中都會有這套字母名稱音。但從來不會有人去用。
目前在國內影響最大的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是英語,所以國人認知中的拉丁字母都是英語字母表,於是人們念拉丁字母時都是按英語讀音來,不需要漢語拼音的字母名稱音。

另見:小時候教的「abcdefg阿白菜呆鵝艾弗該」為什麼聽起來像是德語字母的發音,而不是拼音?為什麼小學會教這個?


這個問題我老早就想過了,我在讀小學的時候就好奇為什麼要規定這類讀音,直到我開始接觸越南語時(畢竟是個曾經用過漢字的國家,現在拉丁化了),得知他們也將用於拼寫的國語字用自己的語言來命名,像越南電視台VTV他們也念成「vê tê vê」。於是我把目光回到漢語,就考慮漢語拼音字母的名稱音的存在的合理性。


國語版英文字母
ēi

Sēi


áifu

éiqu
āi
Zēi
Kāi
áiluo
áimu
èn
ōu

Qiū
áluo
áisi

Yōu
Wēi
Dábuliù
áikesi
Wāi

粵語版英文字母
èi

Syì


ê-f?
Zyù
èi-cy?
ài
Zèi
Kèi
?-l?
?m
?n
òu

Kìu
àl?
?-sy?

Yìu

Dà?p-b?u-l?u
ìk-sy?
Wài
Yìk


名稱音這個東西太荒謬。

《漢語拼音方案基礎知識》是1995年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有光。周有光是《漢語拼音方案》的最主要創製者之一,他對於《漢語拼音方案》的解釋可以當做《漢語拼音方案》解釋的最高權威。此書中第22頁關於名稱音的解釋:

別的且不說,就說f、l、s的名稱 êf、 êl、 ês怎麼讀?這還是漢語嗎?普通話里有êm這種語音嗎?

「欸夫」的讀音怎麼就能等於êf?

「欸姆」的讀音怎麼就能等於êm?

「欸勒」的讀音怎麼就能等於êl?

「欸思」的讀音怎麼就能等於ês?


誰告訴我,怎麼用普通話的語音把êf、êl、êm、ês讀出來?


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者,一方面要求全國人民要讀准普通話讀音,另一方面卻創製了一套普通話里根本就不存在的語音,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事嗎?


一直在意義深處有這麼一套讀音,卻從來沒有用到過,今天查了很多資料,終於明白了這個事情。
其實就像英文中對於ABCD有一套讀音一樣,中國也「發明」了一套漢語的26字母讀音,叫做名稱音。
英文中ABCD念AI BI CI DI這樣的發音,漢語就定了我們自己念的時候,應該念啊白菜呆,例如拼BTV這個縮寫,英文念應該是「比提威」這樣的發音,我們漢語念應該念成「拜太歪」,現在想想有點搞笑啊,大家念英文字母已經習慣了,連中央台主持人都是按英文去念縮寫的,所以這套漢語拼音名稱音完全沒有推廣開。詳情見民賢的一篇文章《我對修訂漢語拼音方案的四點建議》中寫的很詳細,截取其中部分發上來:

一、《漢語拼音方案》中第一部分字母表應予刪除。字母表放在拼音方案中是很勉強的,因為字母名稱的適用範圍並非拼音,它主要用於漢語環境中的外文縮寫詞、序號、代號字母的稱說,與拼音無關;字母順序是國際慣例也無須在方案中規定。字母讀音標準及其適用範圍作為方案之外的一項語文法規更合適。

方案的第一項內容「字母表」,在字母后邊用注音符號標出了一套讀音(拼音標為 a bê cê dê…xi ya zê),稱為字母名稱音;它是周有光先生在五七年設計的,當初被認為是「中國人自己的字母名稱」,其初衷是用以取代英文字母名稱的(見周:《拼音化問題》),實質是文字拼音化思潮的產物。從方案公布以來這套字母名稱讀音憑藉國家法規成為教學內容,至今52年之久,不教違法、教而不用、不用而教,教者學者莫不疑惑。雖屬畫蛇添足,現在仍是大學漢語課的必教內容。

拼音方案沿襲了注音字母的聲母呼讀音(bo po mo fo…),課堂教學即以呼讀音稱說聲母,韻母則以其發音稱說。小學階段為了教字母順序,又曾以a bo ci de … xi yi zi 為字母名稱,避開了名稱音和英語,這是又一種誤導,因為現實生活中表示順序的字母按英語稱說早成慣例。英語現在已普遍進入小學、幼兒園,兒童大都會用英語背誦26個字母,在此情況下若拼音、英語各教一套,則是誤人子弟。

拼音方案公布45周年時(03年),著名語言學家王均先生在網上發表《關於漢語拼音字母名稱的建議》一文,稱其為「可笑」又「不得不提」的問題,主張取消名稱音、字母按英語稱說,還希望當年秋季開學前就解決;而名稱音的設計者、同為著名專家的周有光先生則不欲公開處理,反應消極。周先生始以三年之力創字母名稱a bê cê dê,繼以三十餘年另造a bei cei dei (見周《漢語拼音基礎知識》),世稱宗師,享譽海內,而今卻欲「黑奔」(見王文)。王均先生今已作古,問題愈演愈烈,學界竟少有訾議,可怪。莘莘學子,朗朗書聲,幼稚心靈,每被愚弄,可悲。從網上獲知,日本漢語專家已越俎代庖發布「漢語拉丁字母的名稱」,筆者親見,深感意外,可嘆。

對此也許有人會以拼音方案是國際標準提出疑問,這是不必要的擔心,因為字母名稱音中國人自己都不用,外國人就更不用了。


名稱音,好像偶爾聽到過,原來還是標準之一。

這裡有一個參考資料:
關於統一廣播電視字母播音和廢止拼音字母名稱音的建議
http://ezheng.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id=98611boardId=1


決定漢語拼音縮寫詞的讀音。
RMB 讀成 啊 愛木 拜
GB 讀成 該 拜
因為漢語最終沒有拼音化,所以也沒用了


沒有人交代背景,個人粗淺的看法:當年有一股思潮,為了消滅文盲和降低學習門檻,政府曾試圖推進漢字拼音化(拉丁化新文字,即消滅漢字,只剩拼音),所以拼音字母本身得有個特指的讀音,就是這個所謂的大寫讀法了。不過漢字沒被消滅,於是用不上了。魯迅不也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話么。參考: 我國應該創立自己的拼音文字


我父母都是語文教師。這個是各地的教學(甚至是同一學校不同老師的教學)都不一樣。梁海同學說了國家標準的問題,事實教學中,反正我父母作為語文老師都沒關注過這個標準。
然後所謂的呼讀音,他們是自己當初學拼音時候誰教的就怎麼念,或者同教研室大家都怎麼念就怎麼念。
他們教的時候,有的老師念的是
阿波次得(分別一聲)
有的念的是
阿白菜呆(分別一聲)
我媽教的是啊白菜帶的讀法,我自己小學學的是啊波次得的讀法。
個人覺得啊白菜帶的讀法比較顯得鄉土哈哈。口開的太大。


您要說有什麼用,這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學習外語發音,這種拼讀並非漢化的a,bo,ci,de漢語拼音的字母有兩套讀法(基本都用陰平(一聲)來念): 一套叫名稱音(a、bê、cê、dê……),類似於英語、德語等語言中字母的名稱。這套名稱音顯然參考了使用拉丁字母的各語言的字母名稱,但和任何一門語言的字母名稱都不一樣;名稱音還包含這個漢語拼音字母在拼音中代表的發音。 另一套叫讀音(a、bo、ci、de……),和西方語言中字母的名稱無關,聲母都配上最和諧的一個韻母一起念。這是每個學過漢語拼音的人應該都接觸過的念法。


還真是沒啥卵用呢~


山東泰安,這些讀音全有,就是不會寫!


推薦閱讀:

怎樣教外國人學習漢語?
從語音學上講,為什麼讀「誰」字時人們更喜歡讀「shéi」而不是「shuí」?
如果漢語採用漢語拼音作為文字,是不是就成為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之一了?
陳寅恪的「恪」念kè還是què?
我國古代有沒有拼音這種東西?

TAG:漢語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