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的名稱音(「啊百才帶」等)有什麼作用?
譬如b不像小寫那樣念bo而是念成bai,自打學了這套念法一直沒有用上過,很懸疑
這和大小寫毫無關係。「大寫字母讀法和小寫不同」是提問者臆想的,題圖中也並沒有展現或暗示這一點。
- 將 A B C D … 讀作 a bê cê dê e êf gê ha … 時,這是在讀字母名稱音,相當於英語的 /e? bi? si? di? …/。這套名稱音受拉丁語等語言的字母名稱音影響,但不是拉丁語的字母讀音。
—— bê cê dê 等音節中的這個 ê 很罕見,但它的確是漢語拼音規定的一個韻母寫法。它表示韻母 ie/ye 去掉 i/y 後剩下的那個「e」。為了和最常用的韻母 e 區分,就寫作 ê。這個韻母基本只見於語氣詞。 - 將 A B C D … 讀作 a bo ci de e fo ge he …(或者人們真正熟悉的,聲母表:bo po mo fo de te ne le ge ke he …)時,這是在讀呼讀音,這是用於練習拼讀的讀音(比如 pō-īn, pīn; dē-ú, dú…),源自注音符號的讀音。
漢語拼音的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沒有讀音區別,就像英語的大小寫字母關係一樣。
之所以《漢語拼音方案》要規定字母名稱音,是因為當初設計時將其視作可能取代漢字的有獨立地位的文字系統,於是按照各種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的習慣,為漢語拼音的字母擬定了字母名稱。
儘管很多老師都不教,但完整的漢語拼音教學中都會有這套字母名稱音。但從來不會有人去用。
目前在國內影響最大的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是英語,所以國人認知中的拉丁字母都是英語字母表,於是人們念拉丁字母時都是按英語讀音來,不需要漢語拼音的字母名稱音。
這個問題我老早就想過了,我在讀小學的時候就好奇為什麼要規定這類讀音,直到我開始接觸越南語時(畢竟是個曾經用過漢字的國家,現在拉丁化了),得知他們也將用於拼寫的國語字用自己的語言來命名,像越南電視台VTV他們也念成「vê tê vê」。於是我把目光回到漢語,就考慮漢語拼音字母的名稱音的存在的合理性。
國語版英文字母
ēi
Bì
Sēi
Dì
Yí
áifu
Jì
éiqu
āi
Zēi
Kāi
áiluo
áimu
èn
ōu
Pí
Qiū
áluo
áisi
Tì
Yōu
Wēi
Dábuliù
áikesi
Wāi
Yè
粵語版英文字母
èi
Bì
Syì
Dì
Yì
ê-f?
Zyù
èi-cy?
ài
Zèi
Kèi
?-l?
?m
?n
òu
Pì
Kìu
àl?
?-sy?
Tì
Yìu
Wì
Dà?p-b?u-l?u
ìk-sy?
Wài
Yìk
名稱音這個東西太荒謬。
《漢語拼音方案基礎知識》是1995年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有光。周有光是《漢語拼音方案》的最主要創製者之一,他對於《漢語拼音方案》的解釋可以當做《漢語拼音方案》解釋的最高權威。此書中第22頁關於名稱音的解釋:
別的且不說,就說f、l、s的名稱 êf、 êl、 ês怎麼讀?這還是漢語嗎?普通話里有êm這種語音嗎?
「欸夫」的讀音怎麼就能等於êf?
「欸姆」的讀音怎麼就能等於êm?
「欸勒」的讀音怎麼就能等於êl?
「欸思」的讀音怎麼就能等於ês?
誰告訴我,怎麼用普通話的語音把êf、êl、êm、ês讀出來?
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者,一方面要求全國人民要讀准普通話讀音,另一方面卻創製了一套普通話里根本就不存在的語音,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事嗎?
一直在意義深處有這麼一套讀音,卻從來沒有用到過,今天查了很多資料,終於明白了這個事情。
其實就像英文中對於ABCD有一套讀音一樣,中國也「發明」了一套漢語的26字母讀音,叫做名稱音。
英文中ABCD念AI BI CI DI這樣的發音,漢語就定了我們自己念的時候,應該念啊白菜呆,例如拼BTV這個縮寫,英文念應該是「比提威」這樣的發音,我們漢語念應該念成「拜太歪」,現在想想有點搞笑啊,大家念英文字母已經習慣了,連中央台主持人都是按英文去念縮寫的,所以這套漢語拼音名稱音完全沒有推廣開。詳情見民賢的一篇文章《我對修訂漢語拼音方案的四點建議》中寫的很詳細,截取其中部分發上來:
一、《漢語拼音方案》中第一部分「字母表」應予刪除。字母表放在拼音方案中是很勉強的,因為字母名稱的適用範圍並非拼音,它主要用於漢語環境中的外文縮寫詞、序號、代號字母的稱說,與拼音無關;字母順序是國際慣例也無須在方案中規定。字母讀音標準及其適用範圍作為方案之外的一項語文法規更合適。
方案的第一項內容「字母表」,在字母后邊用注音符號標出了一套讀音(拼音標為 a bê cê dê…xi ya zê),稱為字母名稱音;它是周有光先生在五七年設計的,當初被認為是「中國人自己的字母名稱」,其初衷是用以取代英文字母名稱的(見周:《拼音化問題》),實質是文字拼音化思潮的產物。從方案公布以來這套字母名稱讀音憑藉國家法規成為教學內容,至今52年之久,不教違法、教而不用、不用而教,教者學者莫不疑惑。雖屬畫蛇添足,現在仍是大學漢語課的必教內容。
拼音方案沿襲了注音字母的聲母呼讀音(bo po mo fo…),課堂教學即以呼讀音稱說聲母,韻母則以其發音稱說。小學階段為了教字母順序,又曾以a bo ci de … xi yi zi 為字母名稱,避開了名稱音和英語,這是又一種誤導,因為現實生活中表示順序的字母按英語稱說早成慣例。英語現在已普遍進入小學、幼兒園,兒童大都會用英語背誦26個字母,在此情況下若拼音、英語各教一套,則是誤人子弟。
拼音方案公布45周年時(03年),著名語言學家王均先生在網上發表《關於漢語拼音字母名稱的建議》一文,稱其為「可笑」又「不得不提」的問題,主張取消名稱音、字母按英語稱說,還希望當年秋季開學前就解決;而名稱音的設計者、同為著名專家的周有光先生則不欲公開處理,反應消極。周先生始以三年之力創字母名稱a bê cê dê,繼以三十餘年另造a bei cei dei (見周《漢語拼音基礎知識》),世稱宗師,享譽海內,而今卻欲「黑奔」(見王文)。王均先生今已作古,問題愈演愈烈,學界竟少有訾議,可怪。莘莘學子,朗朗書聲,幼稚心靈,每被愚弄,可悲。從網上獲知,日本漢語專家已越俎代庖發布「漢語拉丁字母的名稱」,筆者親見,深感意外,可嘆。
對此也許有人會以拼音方案是國際標準提出疑問,這是不必要的擔心,因為字母名稱音中國人自己都不用,外國人就更不用了。
名稱音,好像偶爾聽到過,原來還是標準之一。
這裡有一個參考資料:關於統一廣播電視字母播音和廢止拼音字母名稱音的建議
http://ezheng.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id=98611boardId=1
決定漢語拼音縮寫詞的讀音。
RMB 讀成 啊 愛木 拜
GB 讀成 該 拜
因為漢語最終沒有拼音化,所以也沒用了
沒有人交代背景,個人粗淺的看法:當年有一股思潮,為了消滅文盲和降低學習門檻,政府曾試圖推進漢字拼音化(拉丁化新文字,即消滅漢字,只剩拼音),所以拼音字母本身得有個特指的讀音,就是這個所謂的大寫讀法了。不過漢字沒被消滅,於是用不上了。魯迅不也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話么。參考: 我國應該創立自己的拼音文字
我父母都是語文教師。這個是各地的教學(甚至是同一學校不同老師的教學)都不一樣。梁海同學說了國家標準的問題,事實教學中,反正我父母作為語文老師都沒關注過這個標準。
然後所謂的呼讀音,他們是自己當初學拼音時候誰教的就怎麼念,或者同教研室大家都怎麼念就怎麼念。
他們教的時候,有的老師念的是
阿波次得(分別一聲)
有的念的是
阿白菜呆(分別一聲)
我媽教的是啊白菜帶的讀法,我自己小學學的是啊波次得的讀法。
個人覺得啊白菜帶的讀法比較顯得鄉土哈哈。口開的太大。
您要說有什麼用,這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學習外語發音,這種拼讀並非漢化的a,bo,ci,de漢語拼音的字母有兩套讀法(基本都用陰平(一聲)來念): 一套叫名稱音(a、bê、cê、dê……),類似於英語、德語等語言中字母的名稱。這套名稱音顯然參考了使用拉丁字母的各語言的字母名稱,但和任何一門語言的字母名稱都不一樣;名稱音還包含這個漢語拼音字母在拼音中代表的發音。 另一套叫讀音(a、bo、ci、de……),和西方語言中字母的名稱無關,聲母都配上最和諧的一個韻母一起念。這是每個學過漢語拼音的人應該都接觸過的念法。
還真是沒啥卵用呢~
山東泰安,這些讀音全有,就是不會寫!
推薦閱讀:
※怎樣教外國人學習漢語?
※從語音學上講,為什麼讀「誰」字時人們更喜歡讀「shéi」而不是「shuí」?
※如果漢語採用漢語拼音作為文字,是不是就成為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之一了?
※陳寅恪的「恪」念kè還是què?
※我國古代有沒有拼音這種東西?
TAG:漢語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