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年輕人用所有積蓄環遊世界,回來後他的人生會變得很不同嗎?


週遊世界和花光積蓄是兩個毫無必然聯繫的獨立行為。
把這兩者強行聯繫在一起, 以花光積蓄(隱含放棄現在一切潛在的賺錢機會工作機會)作為去週遊世界的必然前提,是沒有邏輯的。

這僅僅是一種意淫或者強迫自己不去週遊世界的借口。彷彿要週遊世界就必然在時間和金錢上做出如此大的投入似的,用以擊退自己,然後把週遊世界當成絕大多數凡人都做不到的多了不起的事件。

其實,週遊世界這件事,相當平凡,極其普通。
那些相貌平平呆若木雞智商不高語言特別不發達甚至知識都還很匱乏的二愣子老外青少年,十幾歲就跑出來週遊世界了。
他們沒考慮這事兒是有多麼重大 人生意義,或者,要去收穫或者改變什麼。
人家就是出來玩兒的好不好。。玩兒!

說破了天週遊世界這事兒就是一個 吃吃喝喝到處玩兒。
你一年攢點幾千萬把塊錢,就能出去周遊一番了。
你一年周遊一兩個地方,十年就幾十個地方了。
世界不大。也就那麼二三百個國家吧,你人生還漫長的很。
吃吃喝喝到處玩兒的事兒,你別著急。

用不著 搞得跟壯烈犧牲一樣。別那麼容易當回事兒。

我就一個凡人,走了一些地方,和普通人一樣上班過日子沒落下。
每年每月走一些地方,在旅遊上捨得花錢。就行了。

另外,如果不想把自己搞成吉普賽人,建議用不著一定要生活在路上。

生活在城市 ,在現實 複雜殘酷的人際關係和賺錢功利世俗的活生生的世界裡,
一樣是一種修鍊。


首先,這個年輕人既然是年輕人,那到底有多少積蓄?一萬?十萬?一百萬?

十一之前微博上流傳著一個段子:月收入5w以上可考慮歐美中端游,月收入3w可考慮低端歐洲游,月收入1w到2w請選擇東南亞游,月收入低於1w請選擇國內游,月收入低於5k請選擇省內游,月收入3k請選擇郊遊,低於2k請選擇花生油,低於1k的請選擇地溝游,沒有收入的請選擇夢遊。

所以,收入不同,走的遠近也不同。

我們最大化假設這個年輕人有一千萬積蓄,基本上可以勉強週遊世界了,之所以說勉強,是因為如果把犄角旮旯都算上,一千萬未必會夠。

再者,他打算在每個地方停留多長時間?是打算深入了解各地的風土民情還是淺嘗輒止走馬觀花去拍照片?當然如果想深入了解各地風土民情那基本上他週遊世界回來也七老八十了,人生已經沒有多少改變的必要了,所以,他不可能深入地去週遊世界。

還有,他的語言能力怎麼樣?會幾國語言?如果不懂好幾國語言,那就要找翻譯,找翻譯花時間花錢,因為溝通障礙還無法自由深入地了解各地的情況。

綜上所述,我的意思是,一個年輕人拿著一千萬,花費數年時間或者十數年時間周遊了世界,既然無法做到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明文化,所以只能算是遊山玩水了。然後回來了,身無分文,這個時候他有什麼?不錯,腦中照片中有很多的美景奇景,也可以講述很多奇聞軼事。除此之外,因為在任何地方停留的世界都有限,所以,沒有學會多國的語言,沒法深入了解世界各國的風土民情,對世界各地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藝術都沒有深入見解,這種情況下他能幹什麼?不說廢物一個吧,起碼沒有什麼做的非常專業的領域。也許可以做電視台的旅遊節目,但其他呢?

余秋雨出去玩一遭可以弄幾本《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行者無疆》賣錢,他可以嗎?何況,余大師經過幾十年的文化積澱,不能算是年輕人吧?年輕人有這種積澱嗎?沒有的話只能是出去玩玩,看見美景說一句:」啊,好美啊。」看到奇景說一句:「太TM刺激了」。初次之外呢?

我們再設想另外一種方式。幾年之內他很努力地學習了兩門外語,他在某個公司很努力地做到了管理層,他花錢參加了很多培訓,看了很多的專業內外的書籍。他只會在節假日選擇出去遊山玩水,全當放鬆。我們比較一下,這兩種人,誰的未來更廣闊?

知乎上有個問題:大家怎麼評價窮游?有一個回答我不完全贊同,但覺得很經典:對窮游的人我一直想說,既然知道自己窮,就別TM出去浪了。。。

這個觀點不一定全對,卻說出了很大一部分道理。有人說,對只有幾千塊錢的人,幹什麼都不夠,還不如出去長長見識。看到這個觀點我就笑了,旅遊是長見識???哈哈,好吧,也可以算作一種見識,但這種見識對實際生活有什麼幫助?錢花完了靠什麼再去掙?

但是,如果這個人把這幾千塊錢買成書,幾千塊錢加上自己的時間就可以在一個領域樹立專長,為以後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所以,我並不反對窮游,只是,別覺得窮游能長多少見識。窮游不過是那些懶漢們無意去規劃自己的人生,不想去努力奮鬥,只想著遊山玩水窮樂和罷了,他們的人生能有什麼改變???不說窮游,就說那些驢友,他們整天跋山涉水的,肯定是長了很多見識,但這些對產生經濟效益沒什麼作用。

還是看你的追求,如果你週遊世界回來後看破了紅塵,那倒不用考慮什麼經濟問題了,也省事了不是?但對於大部分芸芸眾生來說,我們還得為生活籌劃不是?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做著週遊世界的美夢,但先讓自己有週遊世界的能力再說吧。而且,別老想著週遊世界是為了長什麼見識,就是去玩玩,見見別處的風景罷了。

別誇張旅行的意義,更何況,對於大部分人口中說的旅行其實不過是旅遊而已。

出去走走當然是有好處的,開闊開闊眼界,安靜下來想點事情,找點刺激自己奮鬥的動力,走出喧囂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或者讓自己不再這麼浮躁焦慮可以做到安靜地生活。但這些意義都很有限。旅遊只是一種娛樂形式,旅行可以看成是一種生命的形態而不是生活的形態,但我們都離不開生活,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出走歸來發現一切都不會改變、該面對該解決的問題一樣都不會少的原因。

毛烏素沙漠是路遙的精神家園,當年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的時候就是躺在沙漠里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到寫作動力的。但我相信,路遙誇張了,如果他不去沙漠,一樣會寫下《平凡的世界》。

知乎有個很好的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到西藏旅遊就能找到人生真諦?

下面摘錄一些誇大旅行意義的段子,看著看著我就笑了,你們這是有多能想像啊。。。旅行比神話還神話啊。。。

1.背上行囔一個人去旅行。只有在一個人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像中的寬闊。你的人生不會沒有出口,你會發現自己有一雙翅膀,不必經過任何人同意就能飛。
2.從自我放逐中找到重新出發的勇氣
3.這一路上接觸的一切,足以讓你用另一種眼光重新審視自己
4.旅行能讓你獲得重生,明白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
5.也許你在喧囂的城市中想不明白的事情,出來以後慢慢就相通了
6.離開是為了更好的回來

記住吧朋友們,玄奘西天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但也要靠日復一日的閱讀佛經才能找到真諦,出去玩一遭能獲得重生?快醒醒吧您吶。。。。


我來說說我自己吧
我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抱著『在奔三前得做點什麼值得紀念的事情,以及和青春告別』的心態,踏上了騎行川藏線的道路。我以近乎於自我折磨的堅強意志,完全不搭車、不推車騎完了江油-成都-拉薩全程。
成就感肯定是滿滿的,但除此之外,我得到了什麼呢?我所謂的目的?值得紀念?路上我見識了很多騎行者,小到14歲,大到80歲,我覺得,和他們比,我真的一點都不牛逼。告別青春?回來繼續工作後,我仍然無法把自己完全的投入到工作上來,相比以前,讓我分心的是那種莫名的焦慮和一事無成的心理,現在,讓我分心的是想要繼續騎行的衝動。
可以說,我通過騎行川藏線,見識到了意料之外的美好人生,曾經難以理解的幽靈般的自由忽然變成了一種可行的生活方式。
在路上的時候,真的很苦,很累,我不止一次的對自己說過:我TM這輩子再也不騎行了,但那個時候,就有老騎友笑話我,你回去後,還是回再出來的。
我不知道其他旅行是否也和騎行一樣有癮,但至少我現在的夢想是騎行環華、環球。別人說不現實,我回答說,當初騎行川藏線很多人也覺得不現實。
是的,旅遊,那種自由的旅遊,不是說你跟團去趕場、去吃飯、去拍照。而是你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的旅遊,真的會改變你。


不要相信那些用光所有東西去做任何事情的人吹得牛逼。凡是不計後果去做任何事情的人,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有退路型的,比如家族牛、老爸老媽牛,自己本身就很牛。二類是沒有退路反而已到絕境型的,這就好比賭博,如果贏了再好不過,如果輸了,也沒有比TA即將面對的更慘的了。第三類就是比較普遍的異想天開型的。沒後路,沒優於普通人的本領,自己總覺得目前的處境不符合自己的野心,然後一咬牙,就去做了。最後發現,錢沒了,還得乖乖回到原來的軌道生活,唯一不同的是自己多了很多記憶,沒了很多積蓄。


拿自己開刀。
自己去年的確決定出去走了些地方。
世界沒環遊成,但錢的確是花光了。
路上遇到的長期旅行er 80%都是辭職或休學出來的屌絲,
大家東踩踩西聊聊,99%的人都表示旅行結束後會繼續回去掙錢or上學。
當然,完全有可能是因為沒有走完世界,所以還是相對比較狹隘。

但是!現在是真有人把旅行當濟公身上搓下來的藥丸嘛???!!!
以為在外國的藍天白雲好空氣高素質的熏陶下就能大徹大悟嗎?
以為看到窮孩子貧民窟什麼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後就能看透紅塵嗎?
人家佛祖好歹也坐了很久說不定坐到屁股都長痔瘡了才頓悟的都知道吧!
的確有人旅行中or後順便解決了下人生大事,
比如找到了真愛(個出書的誰找了個日本老婆的,還有比較有名的《藏地白皮書》的那對couple),
但這種取得革命勝利的都出名了,而大多數曾經一起戰鬥過的戰友和炮友也終將成為回憶。

想起路上碰到的一個做軟體開發的小哥,人家也辭職了,但網路接活也有穩定的好收入
這樣即使環遊世界也不會最後分文不剩。
要知道現在很多人的問題是——
回來後,沒錢了,還得掙錢買米吧,但是旅行了大半年甚至更久,沒有過硬能力的話回來重新融入社會就有一定的困難,很多人還在叫囂著」不後悔「,卻不知道當自己心理有這個想法時潛意識裡已經產生懷疑了好么。
我是比較現實一點,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外面的世界的確很不一樣。想開眼看世界的話,自己親自去走一圈當然好。
但同樣的,現在就算不出去旅行,了解世界的途徑也很豐富,但很多人從來都不曾想過好好利用一下它們。缺少求知慾缺少思考缺少自我定位缺少自知之明,就算走出去,回來不光還是屌絲,還扣上了個窮逼的屎盆子。


包斯威爾:先生,去都柏林看看吧?
約翰生:不去,都柏林爛透了。
包斯威爾:那巨人岬呢,也不值得看嗎?
約翰生:值得看。但不值得跑去看。


旅行當然是開闊眼界的方法之一,但是現在太多人眼中的旅遊其實只是逃避的手段罷了。


匿了

這裡不討論是否會變得不同,因為一定會變得不同,就像你做任何一件其它事情一樣,多多少少都會變得不同,這裡討論一下變得不同的種類。

1、思想
可能會變 「好」,也可能會變 「壞」。你能否接受變成一個你現在很討厭的類型的人?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往自己期待的方向去發展。另一方面,關於 「眼界」 意義下的 「思想」

高山自仰止,流水不爭先

思想境界的改變更在於日復一日的積累;路遇大師指點迷津幡然醒悟這種事情先不說是只發生在影視劇小說里,人要真的幡然醒悟了那不是應該直接遁入空門么。。。

2、知識
在旅途中你能獲得的知識,跟你目前的知識積累有關。同樣一幅畫,有的人能看出,哦,好漂亮,有的人能看出,哦,它的上色很了不起,哦,這顏料難得,哦,這是xxx年代xxx的作品。或者,引用@Joey的小黃瓜 在 http://zhi.hu/CEay 的回答:

在沒有充分的知識做為前提的情況下,即使行了萬里路也不過是郵差而已。

那麼,你是否接受像一個 「郵差」 一樣的旅行。

3、物質
我把可能賺到或損失的財產,可能積累或損失的人脈,可能導致的人身安全問題,都歸入 「物質」 這一類。這次旅遊是否有功利性的,或者說,物質上的目的?想獲得的是什麼?這些東西有哪些其它的獲取手段,旅遊對於這些事是否是這裡面很重要的一環呢?

--------------------------------------------------------------------------------------------------------

一些題外話

花光積蓄環球旅行,是想改變什麼?有什麼特別的理由要改變嗎?你的生活是否正在平穩的前進?我覺得,人生只有一次經不起賭博,除非生活出現了重大的挫折否則沒有充分的理由作出巨大改變;與其強行追求用旅途改變,不如多留意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多讀美妙的書,可愛的東西還很多呢。

看到另一個回答里的田龍所說的窮游一事,某些方面個人非常反對,首先火車逃票這事違法;其次,在旅途中賺錢生活養活自己,看著好像很難,實則靠著本能生存這事從來都簡單,只要能拉下老臉降低生活標準就成,但實在沒有道理去追求更苦逼的生活呀。

在安逸的生活中,為什麼要追求 「苦難」?是否已經到了不追求不行的地步了?「苦難」 是美好的這件事大概只有在某些國人的古怪邏輯里才能成立。

我的態度是,旅遊適合什麼人呢?適合願意像一個 「郵差」 一樣的旅遊的人,只是到處看看,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孤帆遠影,風和日麗,鱗次節比,熙熙攘攘。以上。


對,你會變得一貧如洗,然後從頭開始奮鬥。


重點是在整個旅途中抱著什麼心態,做了什麼,而不是完成旅途這件事本身。某種程度上這與你怎樣度過每天沒有什麼不同。


會,此時他身無分文了,拿所有錢換了一身吹牛逼的素材。


我覺得港台同胞的working holiday簽證很棒,邊打工邊旅遊。咱們好像沒有這樣的簽證。


一個獨自旅行半年的女子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看了好多回答,不知道這些人都真的有沒有旅行過,哪些說「都他嗎這麼窮就不要出去浪了「的人可能目前為止從沒出過遠門吧。

首先,搞清楚旅行的意義,花光所有積蓄,旅行數年的情況絕不等同於「香港5日游」,「新馬泰12日豪華之旅」又或者「30天徒步顛藏線」......!能夠堅持旅行數年的人,不可能是常人能做到的!與其說是旅行,倒不如說是歷練!

一個在大城市混跡數年的小年輕,首先他多半被這個社會的不良習氣,物質、利益、生計、金錢至上的各種理念同化的差不多了!絕不可能純屬為了花錢找樂子一走好幾年,花光所有錢,浪費好多時間!再回來真的與社會脫節,失去生存本領,除非他真箇流浪要飯的,也沒啥思想!

可能多數人起初真的為了山川美景、詩意人生,解脫自由開始,但能堅持下來的,絕筆是大神!為什麼這些說,旅行越久,時間越長,除非你是富二代,否則沒有收入光靠積蓄的旅行他會開始心慌!錢越來越少,人越來越老,同齡的小夥伴可能都成家立業買房買車,但我還在流浪,他會開始想,開始發愁

假設我起初真的有100百收入,在國內生活不錯,然後我現在只剩50萬了,我想繼續玩(等下解釋),但我絕不可能容許自己回去以後過只有50萬的日子,那麼我會做些改變,說白了,這時候已經不單純是旅遊了,只是換不同的環境生存下來而已!

假設我起初只有一萬,我一路窮游,搭車蹭吃(你覺得這是一個單純為了玩而不要臉的過程么,還是像我之前說的,除非沒思想,否則絕不可能那麼心甘情願做這些事,說白了,一路走來,這個人可能無數次得鍛煉了自己不要臉的本事,開口,請求,被拒絕,再開口,這未嘗不是一種生存技能,以及工作技能)

然後我是一個正當年的娃,我必須不能跟國內同齡人拉開距離,到時候回去連同學聚會都不好意思參加,他會做一些改變,哪些在工作中都不能有的努力和吃苦的能力全部激發

一個旅行數年的過程,只有有過這種經歷的人才會理解,那不是輕鬆愉快沒頭沒腦的玩耍,當你出來幾個月以後你根本不想走了,美景那都變她嗎一樣了,想想在家待著,想吃想吃想喝喝,翹著二郎腿躺床上玩手機多麼的舒服!

but,I have to keep on ,for what ,因為不能放棄,因為旅行的收穫太多太多,因為在旅行中考慮的太多太多,因為我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樣子,所以必須繼續!可能你在家撐死考慮咋賺錢,咋找個對象結婚生娃,但我不一樣,我考慮的遠遠比你多!最重要的,錢!沒有錢一個包子一塊錢但就是買不起,我還要繼續更多國家,我怎麼樣保障這些,我做的事,我的經歷,我的思維,我的毅力,絕不可能是坐在一個辦公室里的上班族能擁有的!

一個旅行數年的人,他的那種堅韌,思想的維度,不可能是三分鐘熱度,看過幾本書就能達到的地步!

我佩服旅行數年的人,我堅信他們絕逼有不一樣的人生,旅行這半年來,收穫太多太多,不是一兩句就能說完,那種無形的東西給了我太多堅持,現在不論我有什麼想法,第一、我他嗎都敢想;第一,我他嗎都敢試試;第三,不要懷疑我堅持的能力,我堅持到你都驚悚!

忘了解釋下玩,我發個朋友圈,你以為我在玩,你覺得我不務正業,浪費時間,我只能平凡的人很多,盲目跟風的也多,唯一缺少的就是堅持、執著、熱愛的人!

建立觀念,有的人用閱讀,有的人用行走,有的人用靜觀,有的人浸淫其中,隨著時間變換方式,就像有些人天生就會做夢想的事,而有些人天生就是觀眾,併兼職評論員......


看是怎麼走的,上車下車旅館景點拍照........我怎麼想也想不到會有什麼改變,也許以後工作和同事扯淡的談資多了,然後會有一群小妹妹很是崇拜。
如果苦行那安全係數小很多,但是會收穫什麼不知道。我猜測看過了很多地方人的真實生活狀態會知道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應該得到的,應該有多少付出,或許選擇的時候會很有性價比吧。
我沒走過,純屬意淫。


我把爸跟我說過,你賺錢去你想去的地方不是為了離開原來的生活,而是當你回到你原來的工作生活是能更好的面對和處理,帶著更多的熱情面對自己的人生。


會很不同,但可能只是自認為不同,別人不這麼看。更多可能是他覺得自己很NB,因為他有很多很NB的談資,而且懷著看過全世界的優越感來看你。你一開始也覺得他很NB,但過了一個月或者幾年再看,他擁有的還是那些談資而已。
這種事情也可以認為發生在我身上,我從2009年到2013年去過四次藏區,面對沒去過藏區的人來說,或者只去過香格里拉的人來說,我也覺得我很有所謂的優越感。我和他們濤濤不絕,你知道么我攀上冰川差點掉下去,你知道么我遇到個喇嘛他有個IPHONE呢,你知道么我在路上搭車睡10元一晚的大通鋪看滿天的星星,這些你們有么。他們茫然,最後只問一句,你會高反么?這個問題回答得太多太疲倦,我已經不想和他們談了。
問題在於你沒理由有優越感,你多走了幾個地方經歷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沒理由覺得按部就班的人是傻子。在他們的眼裡,你也是個傻子。

然後你說,我不是為了炫耀,是為了提升自己,是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
那就先想想代價,再想想這是唯一方式么?

很多人鼓勵年輕人不顧一切,甚至花光積蓄也要追求理想。其實我不這麼想,我想,人的每一步都是很寶貴的,越早越寶貴,越早走錯路後面付出的代價越大,我們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我們每步都得小心翼翼。
你先問自己,我看過全世界後,受得了有可能平凡苦B的生活么?我不是說你必然會平凡苦B,但出行前就得想好,有那麼一天,你要學承受。
為什麼呢?還是原始積累的問題,當別人用自己賺的第一桶金結婚生子買房做事業,十年後他們想去哪玩就能飛去哪玩住五星級酒店的時候,你在哪裡?你花光了積蓄,每次重新找工作,過幾年又想出去玩,人生需要的是持續積累,複利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不是每次的重新開始Reset。

講講結論。
我們講環遊世界,我不提倡一下子就環遊完世界,更何況你根本環遊不完,打一槍換一炮追求去過的國家數量,這真的叫提升自己么,這叫強迫症加偏執。
如果是為了提升自己,是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是為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我更提倡安心上班,每天看書提升自己,每年休個長假去一個地方,而這年看書的主題可以是那個地方的生活。
這樣三十年堅持下來,世界環遊得也差不多了,而每年的環遊十五天都有一年的閱讀基礎作為保障,這樣你會對那個地方了解得更深,而且每年你都可以看到自己思維和思想的進步,到第三十年的時候,你覺得不知不覺,你的夢想就實現了。

三十年再來看,這樣環遊世界的人,人生是很不同的。


----------- 求關注的分割線 -------------

個人微博:廈門戶型通 Sina Visitor System
專註於廈門戶型分析,原創點評廈門新老樓盤戶型,附帶區域價值及房價趨勢分析,為購房者提供詳盡參考及諮詢服務。


環遊世界是否會改變人生,關鍵在於你的目的,即:想通過環遊世界獲得什麼。很多人只是小資的以為走遍世界就會開闊自己的眼界,使自己變得很國際化,然後回來後就可以憑寫回憶錄或者遊記,要不就是路上發現的某個奇特的點子來改變人生,這顯然是可笑和不切實際的。
如果你是攝影師神馬的,我想多走走可能真的會帶來不同,對於大多數人,切忌放棄所有,喊著再不瘋狂就老了的口號就輕狂上路。
規劃,對人生的規劃,對旅行中需要追求的東西的計劃,對旅行之後的生活的規劃,才是環遊世界的充分理由~


我說一個故事。
80年代初,上海西區弄堂的一個年輕人很幸運地念完了大學,得到機會去文化部工作,在德語學習班上,認識了來到中國學習的奧地利姑娘。但是一年後,他厭倦了機關工作,渴望外面的世界。帶著不多的積蓄,他義無反顧地離開了自己的國家。
他先是在奧地利的報社幫著做事,自己帶著相機四處拍照,他堅決不和當地華人走得太親密,強迫自己多接觸當地人和當地文化。歐洲人沒事愛泡咖啡館,他也常年泡在咖啡館,看書、看報紙、寫作,邂逅了無數文化人和普通人。泡咖啡館泡出癮以後,他開始滿世界找個性咖啡館,搜集咖啡館裡發生的故事。90年代以後,他在台灣出版了《打開咖啡館的門》,成為第一個將圖文書概念引進華文寫作圈的作家。
他是張耀。在我知道了他的故事以後,他還給過我一個建議:要是我是你,就不會工作,給自己一年的準備時間,去很遠的地方,旅行、拍照、寫作。一年以後的長進,是任何經歷都不能給你的。

——
補充一下,張耀當時能夠無障礙地用德語交流和寫作,並且很快在當地報社找到工作,並且工作出色,在報社、個人基金會和朋友們的贊助下持續好幾年、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咖啡館主題的專輯報道。而同時代的中國,文學上處於「尋根」、商業攝影幾乎空白、政治上剛剛開始探索改革……這時的張耀,已經在另一個國土上融入進比較成熟的內容報道運作生態鏈中了。
時隔30多年,現在的年輕人也許不能照搬這樣的成長道路。畢竟現在國內的發展機遇更多、互聯網改變了很多信息傳播的渠道、社會整體上也更崇尚物質經濟而非80年代時那麼的崇尚精神自由。但是就我的觀察,真正有勇氣去過自己認為自己要過的生活、有能力擔負物質消費、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也有實力謀劃好自己未來的人,始終還是少數。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換一個環境並不會改變多少命運,因為我們不明白走出去的意義,我們只知道在社交媒體上秀新鮮事物,最後花完所有的錢回來繼續一成不變的生活,並嘲弄成功的人說他們太過幸運。所以loser總歸是大多數人。
但我恰好知道這麼一個積極正面的案例,所以願意在這裡分享給有上進心的人。(2014.4.30)


這是一個偽問題。因為從邏輯上來看,無論答案是是還是否,都無法證偽。
因為這個青年如果走出去了,他就無法知道自己如果不出去會怎樣;如果不走出去,他也只能憧憬如果當時走出去會怎樣怎樣。
無論出不出去,如果這個青年後來混的好,他都會覺得當初的決定是對的;如果後來混的不好,無論出不出去,他都會後悔。

這個世界有它混沌的一面,所以,有時候得靠心來做決定。


一定要找機會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 體驗陌生的語言、文化與環境。在那裡你才會開始明白:彼此不理解、不認同、不相同,並不可怕;你甚至開始了解,因為不同,所以豐盛,等你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地方,也許你就能生出一絲寬心、一絲恕心,不動搖自己的決定,也不擾亂他人的內心。


推薦閱讀:

如何進入超星級酒店工作(尤其是非旅遊行業出身的人)?
環遊世界可行性是否越來越高了?
成年後常去旅行實際嗎?
我想參與到印度加爾各答 Mother House 的志願服務項目中,有什麼建議嗎?
為什麼人們去做國際志願者,當中國西部仍然這麼需要幫助?

TAG:旅行 | 世界觀 | 自助游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