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結構工程師對於該專業是如何理解的,覺得這個專業的素養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培養?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好宏大,對於我這種把結構工程師當成職業和事業的人來說,這已經不能叫問答了,差不多更像是個表達主觀感受的命題作文。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結構工程師有一千個理解。
牛頓牛師傅說的好,「我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無意中撿到了一些貝殼而已,而真理的海洋,我還沒有發現呢。」對於我來說,才剛上路,連貝殼都沒撿到呢。只能亂說一氣,算是拋磚引玉吧。
對於結構工程的理解,是有理想和現實兩方面的,切·格瓦拉所謂的「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我就分這兩方面說一下吧。
先說理想。結構工程是最古老的行業之一,歷久而彌新。從原始人的茅草屋到原始部落的巨石陣,從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臘的衛城神廟,從古羅馬的萬神殿到梵蒂岡的大教堂,從埃菲爾鐵塔到迪拜塔,這是結構工程的歷史,也是人類技術的歷史,更是人類文明進化的歷史。
結構工程的成果和結晶總是擔負著作為人類文明標誌的責任。提到古文明,我們想到的就是空中花園、金字塔、長城等等;911事件的熊熊大火,標誌著人類文明與野蠻的衝突;我們的後人提到我們的時代,也會提及828米高的迪拜塔和1991米長的明石海峽大橋。
在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里,我們看到橋樑被炸毀、隧道被堵死、城市陷入癱瘓。雖然結構工程並不起眼,但它保護著生命線工程,維持著現代文明的基本需求。像曾經的薩博汽車宣傳的那樣,「只有遇到車禍以後,你才知道薩博和其它汽車的區別」。結構工程也是如此,可能只有遇到災難的時候,才會意識到結構工程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我甚至覺得結構工程師們是蝙蝠俠那樣的暗夜英雄,雖然你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他們在時刻保護你。
結構工程所展現出的人類創造力,不亞於其它任何行業。許許多多偉大的頭腦投身於這個行業,留下了很多曠世之作,有些甚至堪稱是鬼斧神工。在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結構工程的進步更是作為一個強有力的發動機,推動了機械化和工業化的大發展。那時候的結構工程師,基本相當於今天Google的極客工程師們,結構工程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的矽谷產業,其作用堪比計算機技術在我們今天所處的信息化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得到突出展示、留下濃墨重彩的結構工程師布魯奈爾就是那個鐵與火的時代的佼佼者,直到今天,仍然被大家尊敬和愛戴。也許一百多年後的奧運會,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的形象也會登上開幕式上的表演。
雖然現在結構工程在發達國家已經是夕陽產業了,但在很多發展中國家還是方興未艾,發達國家也面臨著維護保養更新加固等問題,所以發展前景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麼悲觀。當然,也不是特別樂觀,好多出國的留學生都轉行了就是個例證。
這就轉到現實上來了。怎麼說呢,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它至少是一個能讓你安身立命的手藝。雖然比不上計算機技術,但至少學了這個不會餓死。什麼年代也餓不死手藝人,什麼年代也都得蓋房子。比之很多就業率奇低的專業,結構工程相對已經很不錯了。就工作收入而言,成不了富翁,但糊口足矣。
當然,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考慮問題是要考慮那個中國特色的基本國情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又是最中國特色的行業之一,各種樓脆脆、橋歪歪什麼的,具體的我就不細說了,大家都懂。在現在的經濟體制下,結構工程行業受政策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多少萬億拉內需救市的時候,各種項目紛紛上馬,大家忙的團團轉;國五條出台,各種限購政策出來,大家就歇菜了。
而且,我們社會所特有的「外行領導內行」也是一個問題,技術人員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只是被看成可以隨時更換的螺絲釘。投資方的種種要求經由領導們一層一層壓下來,三天出樁位、七天出全套施工圖,這都是司空見慣的。含鋼量指標寫到合同里,這也快成了行業規則了。作為技術人員,工作普遍得不到相稱的回報,反而到處吃癟受氣。這些傷心事,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就談到結構專業的素養了,去結構工程各大論壇看看,「30歲的出路在哪裡」」迷茫啊怎麼辦「等等帖子不一而足,滿腹牢騷者有之,心灰意冷者有之,怨天尤人者有之。前不久深圳還有一位結構工程師因為工作壓力選擇了自殺。我個人覺得,作為結構工程師素養的第一條就是「要對社會對人生有個清醒的認識」。其實這也不是什麼高要求、也不僅僅適用於結構工程師,但明白這一點,其實並不容易。
每天畫圖的意義在哪裡?是不是在幫黑心開發商掙錢?為什麼房子這麼貴設計費就這麼點?為什麼甲方呼來喝去而你連頂嘴都不敢?跟社會平均比起來,收入還不錯,是不是應該沾沾自喜呢?這些都是要面對的問題。加繆說的好,如何面對這荒謬的人生,無它,一如既往的熱愛生活,用熱情的奮鬥來回擊這人生的荒謬。安藤忠雄也說過,他把自己想像成游擊隊,對抗著這個社會,對抗著人生。對於結構工程師們來說,如果不想庸庸碌碌,不想這麼混一輩子,就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如果你不能理解,再試著想的更遠一點。我們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什麼金字塔什麼長城都是宇宙的微塵,甚至連微塵都算不上,窮其一生的奮鬥和工作,在地震和海嘯面前是那麼的渺小。看著日本311地震時的滔天巨浪,再看看電影2012里的超級火山,想一想,結構工程的意義何在?也許其意義就在於人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對抗著這宇宙的荒謬。
思考過這些,下面的就好辦了。其它素養不外乎「知識基礎」、「與人溝通的能力」等等。作為一個合格的工程師,起碼要有紮實的理工科基礎,要能夠和別人溝通交流,自己要一絲不苟井井有條,對技術有著追求和熱愛。其實結構工程師這工作和程序員很像,知乎上很多IT從業者應該能理解。大道至簡啊、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啊,道理都是一樣的。
多說無益,看看Fazlur Khan、Jorg Schlaich、Ove Arup、Christian Menn、Pier Luigi Nervi等等這些真正的結構工程師,你就明白什麼是結構工程師的素養了。至少我覺得,他們那種氣質和風度,不可名狀,只能自己去體會。
如何培養這樣的素養呢?我也不知道,因為我自己也沒有。如果去問Jorg Schlaich或者Cecil Balmond,他們可能會有答案。我覺得,至少可以先做起來的,就是讀個好的研究生,考一注,去個好的設計公司,保持求知慾,多學習多歷練。
其實就像張佳瑋老師這篇文章《世上萬事,不過是一懶二拖三不讀書》所說的,世間萬事,道理都是差不多。我也是如此,懶,還不怎麼讀書,如今追悔莫及,卻也只能「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了。
作為一名從業六年的助理工程師,被邀請回答這樣的問題,覺得很難很難。對於結構,我的理解可以分為好多項,比如機械結構,混凝土結構,這是宏觀上的,微觀上的分子結構等等,說的不好請見諒。我覺得的結構的本質就是分子或者原子之間的力的作用再各種程度上的反應。我的專業是混凝土結構,也就是普通的建築結構設計。這是個很古老的專業,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進步。從河姆渡文化的干欄結構到封建社會的各種宮殿,宗教建築,一直到現在的高樓大廈。所有這些物質的實現,都是人類對材料,自然規律的認知與掌握。現在社會中,結構設計服從於建築師的要求,結構設計人員通過對力學基本規律,材料基本性質出發,和建築師一道創造出了我們豐富多彩的建築物。我認為好的結構設計必須滿足這些要求首先能夠實現建築師的設想,形式簡單。我覺得現在的結構設計越來越追求大型化,複雜化,很明顯的就是央視大褲衩,國家大劇院,鳥巢。這些結構的實現,能夠體現技術的進步,但是另外一方面這些結構特別依賴於計算機的數值計算,我認為就當下的結構設計理論對現實世界的認識還是有不足之處,結構過於複雜,力的傳遞不見得和我們設想的完全一致,會有一些問題。好像有點跑題了,回到題目,我認為專業素養包括掌握專業的知識,能夠將理論同實踐相結合,多出去看看別人做的工程,包括實體和相關專業雜誌的介紹。總之開闊眼界很重要。
推薦閱讀:
※發展重載鐵路有哪些工程難題?
※我為什麼找不到工作,怎麼才能找到工作?(個人條件如下,跪請大神幫我分析)?
※土木轉行可以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