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的意義是什麼?

既然被老蔣圍困又收到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被逼的走頭無路。那為什麼不拚死一戰?個人認為這一戰打下來的倖存者和過完長征的人數不相伯仲。所以這長征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一個人生病了,打高劑量的抗生素,很快就恢復健康了,但是自身抵抗力不會提升,過段時間又會得病。

一個人生病了,死扛不吃藥,久久不能痊癒,但是靠自身抵抗力增強,痊癒之後,以後不易得病。

長征路上,把那些不良分子給熬死了,把藏得很深的壞分子給逼反了,把意圖發財的人給嚇跑了,投機分子在這個時期不敢入黨,經過長征,黨組織得到了凈化,雖然這個凈化是由外力引起的,但一批信念一致的同志因此更加團結了。

----------------

關於生病的說法我只是打一個比喻,因某些原因有一些人確實有小病不用吃藥的體質,用藥量過大會影響免疫系統講起來也很複雜,因禍得福的意思,請不要糾結在這上面,否則搞得很累,很累,很累。邏輯上評論區有人指出說,長征路上逃跑的可能性不大,這一點有待歷史學家去考證,長征過程中的減員除了戰死,有沒有逃跑的人,我只是猜想,猜想,猜想。

拋開這一點,雖然很殘酷,但事實上戰死也是一種凈化,我是覺得幾萬人的軍隊,裡面混日子沒有本事,濫竽充數的人始終是有一批的,即使沒法逃跑,但是這些人很難在長期艱難險阻的環境下留存下來,整體就是極大的凈化效果。具體而言,平時不好好練腿腳跑得慢,戰鬥意識薄弱,混吃過日子的人,平時沒有戰爭暴露不了的那批人,在槍眼無情的情況下,肯定是死亡比率高的,比那些精良分子的死亡率高得多,所以不管什麼原因,被追殺跑了幾萬公里,留存下來的,都是硬貨,硬貨,硬貨。跑過長征的人在解放後,就是一種很硬的資格認證。

未免引起邏輯誤解,再加一句,犧牲裡面的人也有優良分子,以上邏輯沒有否認這一點,更加沒有說這些犧牲是無謂的,這是很顯然的,以上的邏輯是:在極端惡劣環境下,優良分子犧牲率是50%的話,劣質分子的犧牲率就該達到99.99%。

優秀精幹的人在極端戰爭中留存下來的概率不可能低於那些混日子、沒本事、混吃等死的人,這些人要麼怕死逃跑,要麼被戰爭戰鬥淘汰,絕不會比優秀分子留存下來的比率多。

凈化為什麼是第一位的,培養磨練人才是第二位的?因為任何組織都不乏優秀分子,但成功的是那些能夠團結一致比較純潔的組織,而不是優秀分子多的組織,解放前國民黨當局的優秀分子肯定比共產黨多得多,但肯定還是會敗,因為國民黨裡面雜質較多,一顆老鼠屎可以壞一鍋粥。純度比濃度重要,一鍋滿是屎味的粥,不如一碗乾淨的稀飯。

成事很難,敗事有餘,1%的投機分子可以毀掉100%的事業,為了把這1%凈化出去,犧牲80%很痛苦,主觀上很痛苦,不願意這麼干,但客觀上是好的,剩下的20%可以做成100%的事業。很多優秀的人過於理想化,嚮往革命的美好,但解釋不了自己最後怎麼成為了腐敗的組織。有升官發財機會,那麼就會吸引來喜好這方面的人,申請入黨,也不好識別,而且這種喜好帶有傳染性,整個國民黨就是這樣整體墮落的。這個組織沒有升官發財機會,而且天天會被追殺,很危險,且沒有收益,那麼,堅持留下來以及來加入的人自然都是真的同志。

任何組織發展過程中需要持續凈化,保持在一定的純凈度之上,否則臃腫不堪,腐敗惡化,離敗亡就不遠了。規模越大越難凈化,判斷標準首先看核心層,純凈度層層遞減,如果核心層都有問題了,那底下可想而知。


從事前與事後的角度來說吧。

1.事前。如果不進行轉移的話,最終的結果是被國軍消滅掉。第一種情形:抵擋住了國軍的進攻,頑強生存。那麼你能抵擋住國軍的接下來幾次進攻么?而且你抵擋住了,是維持現狀,還是有所收復領土?保持現狀很可能最終被活活耗死,蘇區又不是資源無限人口無限,你怎麼能一直耗下去。再說,剛開始你的根基是當地群眾,但是你這死死被包圍在原地,時間長了,你讓當地群眾怎麼過日子?而且題主設定了傷亡大量(跟長征的損失差不多),這些傷病員怎麼辦?如果不好好處理,保不齊又發生瘟疫,那樣就更可怕了。抵擋不住節節敗退,最終也會被一鍋端。

2.事後。借用課本上的說法,宣傳了抗日主張,獲得了民心,這可是比你宣傳隊好用得多。再說,所經之處,或多或少會留下點種子什麼的,假以時日振臂一呼,豈不是多了很多生力軍?

@張帥 有句話說得很好,通過戰略轉移等待國軍無暇顧及,事實證明就這麼一個無暇顧及讓紅軍發現壯大到什麼地步。

3.拚死一搏或許很刺激,但是君不見歷史上多少人玩脫。拚死一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一個重要點就是你還活著,而且能夠恢復,並不是迴光返照什麼的。


拚死一戰?姑且按照你說的倖存下來的人數和過完長征的差不多,那剩下這麼多人怎麼辦?往哪兒放?

長征的重要意義一方面在於空間上轉移到了陝北,有根據地,國民黨一時打不過來。另一方面,歷時兩年的長征拖到了36年,這時候日軍侵華力度進一步加大,凱申已經不可能再組織大規模的圍剿行動了。


我也說一句,因第五次反圍剿被迫進行長征,使得中國共產主義革命擺脫受共產國際轄治的狀態,開始走上自主自信的摸索、嘗試與實踐的道路。歡迎批評!


關鍵詞:

被迫

根本原因:

戰敗

行動目的:

生存

行動意義:

成功達成行動目的。

其他說法好比中學語文課上的中心思想提煉,都是扯淡


第一是確定了我們潤之大哥的領導地位,

第二徹底甩掉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第三將革命根據地由南方轉移到北方,也是對組織的內部的一種磨練吧。

在長征過程中真真的體現了主席的軍事才能,翻雪山過草地無一不是困難重重,卻都成功跳出包圍,四渡赤水河更將國民黨玩的團團轉,徹底逃出包圍圈。實在令人心悅誠服。


為什麼不拚死一戰?因為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死無葬身之地,長征之前的紅軍,幾經挫折,士氣衰落到極點,裝備後勤完全不能和敵人比較,還想硬碰硬的作戰,那真的是送死了

至於題主你的個人認為,那毫無意義,因為你只是空想,而不是實踐

紅軍是實踐過了的,他們的決定才是正確的

至於長征的意義,本來是被逼的不得不轉移,為了獲得生存空間而進行戰略撤退,但是在這種逆境中,鍛煉純粹了革命隊伍,在一路上宣傳播種了革命理念,最終獲得了一支鋼鐵之師的雛形

這意義太重大了,不僅證明了我們的革命隊伍堅定而團結,能夠承擔起挽留國家於危難的重任,也證明了敵人的強大只是虛有其表,外強中乾,與人民群眾的力量對比不值一提,更是在一路上宣傳了我們的革命理念,展現了我們的革命作風,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是真正的人民隊伍,只要他們看到了,就一定認得出來,只要他們看到了認了出來,就一定會支持到底,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從來不是一句空話。

所以毛主席會這樣歌頌長征:「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麼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用dota類遊戲來說,對方經濟等級都有優勢,想贏要怎麼打?前三次圍剿都是抓落單gank,效果不錯,第四第五次圍剿剛正面沒剛過,這遊戲又沒有泉水復活,當然要脫離戰場,繞樹林進野區打野,繼續抓對面落單來干,這就是長征。

本來再打下去十有八九得輸,結果roshan從自己家出來了,跟國民黨組團刷了一波roshan之後裝備起來了,本來己方操作就比對面犀利,就這麼贏了。

其實長征最大收穫個人感覺是純潔了隊伍。覺得要輸的人都退了,網速慢的也都掉線了,剩下的都有強烈好勝心和超強網速(執行力),反觀對面各種豬隊友,各種搶錢搶人頭網速慢發牢騷,就這麼更要贏了。


就像dota中的殘血繞樹林繞了整個地圖,1v9,在野區發育了起來


差一點以為是考研政治大題-_-#


難道不是去了活命嗎?


余認為長征最深遠的功績是《宣傳》。一年時間經過了有2億人口的居住區,紅軍們不停地宣傳他們的事業。毛澤東堅稱,夜晚休息不可能幹別的,但至少有時間教農民寫六個字:

「打土豪,分田地。」

長征還將毛澤東「造就」為一個將思想和行動結合在一起的人,將他推至於中國最有希望的政治領袖的地位邊緣,而且給他提供了一支鋼鐵般的隊伍,他們一直和他站在一起,直到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

紅軍走過的路程相當於美國東西跨度的兩倍。毛澤東之於中國猶如摩西率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

最後長征把一個由不同成分組成的群體鍛造成一群純粹的馬克思,並且眾人對自己的事業深信不疑。

PS(創業不易)


一.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存在

城鄉二元經濟,廣大的農民階層屬於被壓迫、被剝削的。1929年12月28日,毛澤東主持在古田召開紅4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史稱「古田會議」。強調紅軍是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

什麼革命政治任務:

1.封建枷鎖:君權、族權、神權、夫權。而普羅大眾在這一套思想體系熏陶下。不論是壓迫者還是被壓迫者,都覺得這是自己的命。壓迫者於被壓迫者都覺得一切本來如此、理所當然。

2.軍閥買辦:軍閥有槍就是草頭王,對普通民眾只當抽稅的人頭。而買辦階層幫助國外資本主義大肆傾銷商品,根本不管普通民眾死活。

3.帝國主義列強:帝國主義列強利用武力優勢,榨取中國的利益,肆意瓜分中國利益,也根本不管中國普通民眾死活。

即中國除了幾個大城市的人活的還算滋潤外,廣大的中國基本處於水深火熱中。而只要打碎普通民眾的思想枷鎖:

1.君權:皇帝都沒了,效忠誰啊?

2.族權:打土豪,分田地。講平等,講民主,講協商。

3.神權:文化宣傳教育活動,新思想新文化運動。

4.夫權:一夫一妻制,夫妻平等,自由戀愛。婦女能頂半邊天。

而一旦這些思想枷鎖打破,普通民眾對於自身水深火熱的情況何以忍受?所以,毛澤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有道理的,因為在這個邏輯下全中國就是一堆乾柴啊!一旦這些封建思想打破,新的思想得以傳播,建立一個符合廣大民眾利益的制度,就變得格外的吸引人。老鄉,我們來建立一個新中國啊!新中國人人有地種,人人有飯吃,人人平等相待。這個觀念對於舊的思想枷鎖破碎的普羅大眾多麼有吸引力,對於心懷天下蒼生的進步知識分子多麼有吸引力!

事實上,紅軍一直就是這麼乾的:

粟裕回憶錄「上井岡山後,我記得所有的部隊都要做社會調查。軍部發給每個連隊一張報表,叫社會調查表... ... 連隊要逐日將調查情況匯總上報。每打到一個新區,軍隊的黨幫助建立地方黨、建立政權,主力幫助建立地方武裝,軍隊黨員、幹部還擔負就地物色、考察、培養建黨、建政的骨幹。」即毛澤東所謂的「分散發動群眾,集中應對敵人」。發動群眾乾的是什麼事情,打碎思想枷鎖,進行土地革命,宣傳新思想,建黨建政建軍。集中應對敵人乾的是什麼事情,軍隊思想政治強化、軍事能力強化、軍隊正規化訓練。

所以,紅色政權每一次流轉到一個新的區域,必然能取得一次大的發展壯大。這是中國當時半殖民半封建的國情決定的,紅色政權有大量生存的土壤。而紅軍由井岡山時期的游擊戰,逐漸發展到了運動戰殲滅戰。甚至在打完福建漳州得到大量補給後,1932年7月毛澤東率領東路軍回師贛南,於南雄、水口擊潰粵軍15個團,迫使粵軍全部退出贛南根據地(陣地戰)。

PS:游擊戰-運動戰-殲滅戰-陣地戰-攻堅戰-大軍團作戰-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基本上也就是我黨軍隊後來的發展邏輯。

游擊戰:敵進我退 - 敵疲我打 - 敵駐我擾 - 敵退我追;游擊戰是在沒有群眾基礎,並處於擴張群眾基礎的初期階段,主要是保存自身實力為主,伺機擴大力量的打法。

運動戰:已經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可以長期潛伏、近距離與敵軍對進,也無人告密。而敵人的一舉一動都能源源不斷的反饋回來。可以抓住敵人的漏洞,運動創造、抓住戰機。形成局部優勢,局部以多打少。

殲滅戰:有非常好的群眾基礎(可以提前去設伏),並且自身力量已經壯大到可以正面擊敵。可以利用優勢地形,用伏擊戰全殲、重創、或吃掉敵一部的大勝利。

陣地戰:自身經濟、工業力量足夠,可以源源不斷的往陣地上運上補給。抗敵於陣地之外。

攻堅戰:自身攻堅武力(如火炮)等重武器力量足夠,戰鬥意志要足夠堅定(越南奠邊府之戰,越軍游擊戰經驗豐富,但是攻堅戰經驗不足。是陳賡力抗壓力咬牙堅持。越軍才算完成從游擊隊向正規軍的轉變。攻堅戰是要大量死人,是要有人肉身堵槍眼,肉身炸碉堡的)。

... ...

二.蔣介石敗在哪裡

蔣介石也是受中國傳統私塾教育影響深厚的人,也有中國古代傳統士人的天下情懷。但是,他的局限性在於,他認為國民黨於共產黨之爭,是類似於朱元璋與陳友諒的實力之爭。誰實力強誰掌天下(還是以前封建王朝更替的思路,蔣介石血腥清黨,後續,竟也沒有恢復基層黨組織的動作。自己本黨內還搞嫡系。蔣介石基本的思路還是封建梟雄實力派的思路)。

而毛澤東的思路就非常現代化了,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只要把我們黨宣傳的執政理念向全中國傳播開來,紅軍一定能贏(中國當時基本國情決定了紅軍必勝)。

中央紅軍長期戰鬥在內地的贛南、閩西蘇區與外界接觸較少,加之國民黨宣傳機構的反動宣傳,散布了所謂「共產共妻」、「殺人放火」、對外敵「游而不擊」等誣衊性的謠言,特別是中央紅軍進漳前發生了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東北的「九·一八」事變,十九路軍在上海抗擊日寇的「一·二八」事變。究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紅軍對於這些重大事件的看法和主張是什麼,外界了解的並不多。

毛選。「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速決戰》提到的:

「第五次反「圍剿」進行兩個月後,當福建事變出現之時,紅軍主力無疑地應該到以浙江為中心的蘇浙皖贛地區去,馳騁於杭州、蘇州、南京、蕪湖、南昌、福州之間,將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威脅敵之根本重地,向廣大無堡壘地帶尋求作戰。」

三.蔣介石如何取勝

第五次反圍剿為什麼失敗,中共中央高層都來到蘇區,建立了蘇維埃共和國(都有國家的概念了)。這個時候紅軍與國民黨軍鬥爭的性質,變成了國家實體與國家實體的鬥爭,而不再是執政理念的鬥爭,變成了實力之爭。而蘇區窮、造血能力差、戰爭潛力差,根本不可能以江西南部一隅以抗天下,一開始「禦敵於國門之外」就處於了戰略被動。這時候,曾國藩曾經用過的一招:結硬寨、打呆戰、像蟒蛇一樣絞死這個國家就非常實用了。

剿滅蘇維埃共和國以後,蔣介石最應該乾的是:防止紅軍流竄到其他新區。同時,接著干共產黨在農村乾的事情(即:土地革命)。但協商一個地主階層能夠接受、甚至忍受、甚至部分打壓可忍受的租稅,或只進行部分土地革命。大力加強對農村忠君、守法(族法)、敬天、舉案齊眉的傳統思想教育宣傳。同時,著力去建立基層組織,改善農民生存條件(簡稱扶貧脫貧)。依此,徹底剷除紅軍生存土壤。

四.紅軍長征的意義

毋庸置疑,紅軍長征廣泛的傳播了自身理念,播撒了革命種子(基層黨政軍組織)。長征不是潰敗,是烈火延燒!!!!!毛澤東本來是想跳出蘇區,把火燒到浙蘇皖贛。只是,後來被現實所逼把火燒向了西南、西北。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而告結束


打怪升級練裝備。


即使反抗後再收編的殘兵游勇和轉移後的兵員一樣多,那是一樣嘛?原來的組織系統已經崩潰,臨時重建的不如轉移後的保存完整的。最重要的,殺人誅心,殺人誅心,戰敗和"轉移"不一樣。還有就是,1934年在1931年之後


逃亡,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


好好活就是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


紅軍長征一個是為了躲避反圍剿,被迫長征的,跟敵人比拼意志力。二是撒播紅色的火種,讓老百姓了解明白知道紅軍。三是起到凈化作用,將一些意志力薄,想來紅軍混吃混喝的人給剔除


戰略轉移,磨練出數萬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確定以太祖為核心的中央領導層。


長征意義不被敵人幹掉,然後反殺


驅虎吞狼。。。。不然抗戰時有沒有重慶政府都難說。


1、保存自己,伺機而動;

2、長心智,壯隊伍;

3、統一號令。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說張學良是千古罪人?
為什麼部分人會對國軍有偏見?
為什麼李克農能被授予上將軍銜?
毛澤東的哪些文章值得一讀?
如果你是張學良,在張作霖被炸死之後,你會採取哪些措施?

TAG:中國近代史 | 紅軍長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