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360的作為商業網站,怎麼賺錢?此類網站前景如何?
融360目前是燒錢狀態,整體還是在探索階段,一百多人的互聯網公司,粗略估計收入不會過百萬。最少一個月要虧掉一百萬吧。
模式還在驗證階段,主要問題是:
1,對大部分銀行的信貸員來說,壓根不缺客戶,沒有主動去挖掘客戶的動力。等著客戶上門好了。
2,對銀行的信貸員來說,服務一個小微企業、或者個人客戶,跟服務一個大型企業的成本是一樣的。ps:銀行一般把資產規模在500萬以下的叫做SMB。信貸員是人,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首選服務大客戶。
3,對於小微企業、個人客戶,銀行服務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各種所謂擔保、投資公司去做的。外圍公司的人力成本遠比銀行低,可以覆蓋更多的客戶,也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間。
4,跟銀行的合作,受制於銀行的屬地原則,需要全國開分支機構,跟各地的商業銀行的支行分行洽談合作,銀行總行是不參與具體業務的,這種模式有點重。而葉大清同學是市場口出身,做市場的,很是看不上銷售以及BD的。當然,目前融360能覆蓋北上廣深再加幾個省會城市,已經足夠。
5,融360的定位,就是一個信息中介平台,其實也就是所謂「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去哪兒,不參與具體業務,只是一個撮合的平台。去哪兒能夠起來,是因為機票行業產品標準化、信息化程度相當高,有一個中航信、以及一堆機票一代、二代還有所謂的黑代,有51book,百拓這樣的b2b平台,有這樣的基礎,去哪兒才能實現一天一億的流水。對融360來說,問題有兩個:a,銀行的產品不夠標準,人行也不會像做出一個中航信那樣的貸款產品平台;b,不參與交易、不參與徵信,單純的客戶導流,對交易過程無法監控,做不成閉環,很難獲取高額的利潤。
綜上,融360基礎的業務邏輯是不成立的。anyway,商業么,總是想做的是a,實際做的是b,最後做成的是c。現在融360也逐步轉型了,首先,開始跟投資、擔保公司還有P2P去合作了,不像前幾個月,一談這類合作,直接很高傲的一句話,沒興趣。其次,添加了信用卡的模塊。這兩塊業務,能幫融360掙錢,但掙的錢可能不太能上檯面。。。
最後,融360是一個大公司,有夢想、有願景的大公司,不太在乎眼前的得失,看準了一個有需求的市場,有錢,去做就好了。俺在類似大公司待過幾天,受傷了,還是喜歡能掙錢的公司。
陳大大?俺年紀也不大,小陳就好。另,修改問題,可以直接評論俺或者私信。對空喊話,俺反應比較慢。
第一,這個數據不精準,不好意思。貴司每月每天的單數沒有精準數據,支出只是粗略算的人頭,推廣的還沒算,「一個月最少虧掉一百萬」這話,沒什麼好爭論的,實際虧的只會比這多。不過這也沒啥,商業地產上來都是虧損的,bat都是從虧損開始的。
第二,數據很久沒更新了。發幾條招聘就能得來的信息,沒啥技術含量,謝謝。
第三,信貸員會選擇更有效的方式,而不是天天在貴司網站上刷單。
第四,您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呢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您要天天跑一線,還不知道貴司的信貸員構成么?還不知道貴司具體業務模式?
第五,貴司也在調整,之前的事情,去問問你的同事。
第六,貴司走的互聯網路線,規模收入遠比盈利重要。
第七,放炮容易,建設挺難的。首創一種模式,能走到現在,葉大清同學比俺厲害的多,毫無疑問。為了證明俺不是只會拍磚,已經無底線的,花了800大元把貴司的網站扒拉下來了,嗯,取啥名字好呢?先琢磨下。
剛剛採訪了融360的總裁葉大清,融360的模式是向銀行收錢,對用戶是完全免費的。銀行用傳統的方式推廣自己的金融產品也要付出宣傳成本,而且無法找到精準的用戶,轉化率很低。融360能給銀行帶來高質量的客戶,提高銀行的效率,在交易成功之後向銀行收取一部分傭金,與傳統的方式相比划算很多,所以銀行也願意支付傭金
目前像這類似的平台在國內應該已經不少於10家了,也有在大肆宣傳,有的正在起步。有些問題,1、上面所羅列銀行產品,貸款方在搜索的時候,本身就可以通過現成的資料直接聯繫到銀行那邊操作業務,這問題如何解決?除非通過你這邊比自己去優勢更大,否則沒必要2、首批或許的確通過你這邊貸了款,如何保證業務通過你這裡的延續性,是否會出現,再第二次的時候就直接聯繫到了銀行,因為已經熟悉了操作流程。3、跟銀行合作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除非他能幫你做出屬於你自己的貸款產品。4、目前做這種模式的還有就是只對接民間借貸的全城貸的模式可以跟你相輔相成 就最好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