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每年種的農產品總是賣不好價錢,從哪裡可以獲得農產品供求信息?有哪些較好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將農產品賣出去?
謝邀。
這個問題過於籠統。農產品範圍很大,如果是糧食,雖然也有不同品類和質量的糧食,但僅從種植戶這一頭說,關鍵在種植量,量大好掙錢。如果是蔬菜,蔬菜品類很多,全年任何時期都有菜進入成熟採摘期,時令菜需要菜的鮮度,一經成熟,立即就需要採摘,採摘下來,立即就要出手,如果沒有冷藏設施,很快就要爛掉,價錢要想稍好一點,在於能搶一個俏市。
你如在網上搜一下,或注意一下媒體報道,容易找到做量的糧食種植大戶,上萬畝、幾千畝、幾百畝的都有,但如要找出相應的蔬菜種植戶就難了。這是由蔬菜多品類,需要全年不斷搶時令,講究田間管理、難以保鮮等一系列因素決定的。
遠期行情,糧食較易把握,蔬菜沒有任何一個人說得清。
當期行情,很容易,糧食批零市場都有,幾乎所有的蔬菜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都有當日牌價。糧食的情況,如果覺得當期行情不好,可以惜售,放一放,看一看再說。
蔬菜就不行了,一旦成熟,無論是什麼行情,都得認,你要覺得虧了,不想出手,爛了,一文不值,還得付出清理爛菜的代價。一年365天,城市裡面,天天都有時令鮮菜。背後卻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市場化的配菜系統,這個配菜系統,又促進了全國各地以溫差、地理條件、運輸條件、種植習慣等形成的菜地分布。這些菜地,錯時種植採摘,交叉配送。很少有哪個城市的市民,吃的就是當地菜,而是一個很大區域由市場機制配送的菜,甚至是全國多區域的菜。
如果沒有大的天災,沒有錯的行情誤導,蔬菜運銷經營戶們,往往是靠小的行情波動避損求利,靠批量發點財。我問過不少蔬菜基地縣的運銷大戶,他們與省內外各大城市的蔬菜批發商都有聯繫,收購和出發前都有若干電話詢價,然後決定去向,甚至上午剛詢價,車子已經出發了,還在問價,發現價格不對了,正往廣西的車,不定掉頭又往貴州或重慶跑。即使這樣,也不能絕對保證有好的出手價,當你車到了,出於先有幾車到了,你的菜就不值價了,甚至人家根本就不收了。
甚至你還可以比較一下,現在縣城的菜和省城的或大城市的菜,價格差異不大,甚至有些工礦密集區的縣城,菜價還會高於省城。這背後的因素是,一個縣城的菜,也往往不是單靠本縣供給的,許多也是異地供給的,便宜不了。
如果你去調查一番,還可以發現,城裡菜價高,是在最後一公里即菜攤上高上去的。據我了解,菜攤的加價,大體要佔到市民所買菜的菜價的一半左右。蔬菜前期運銷環節雖多,大體有七八道環節,每道環節攤入菜價的只有幾分錢到一毛錢,但前期運銷環節量大,一車是10多噸20噸,靠量掙錢。而菜攤們,則要靠抬高單價掙錢。一斤菜掙一元錢,一天賣200斤菜,一個月也就掙6000元錢,這裡面有若干下崗工人,說不定一家人就靠這個菜攤過日子,你能不讓他掙?
這種局面的形成,又和我國蔬菜產銷中又市場又計劃的方式有關。前期是市場的,最後一道環節有很重的計劃色彩。很簡單,我國城市的農貿市場,是按傳統的城市規劃思路構建的,大體按一里或1.5里半徑設建一個農貿市場,所有的攤位,都擠在裡面,每一個攤位,都要靠這個攤位養家活口,得掙這個錢。至於攤位費(通常水電費、衛生費也含在內),一個月就幾百元,不是主要因素,所謂稅的問題,鮮菜從生產到銷售,全程免稅,更不是菜價的構成因素。
問題中說,家裡種的農產品每年總是賣不出好價錢,也不盡然,有時候還是會有的。只是多數情況下,會有忽上忽下的小波動,相抵下來,要單靠種幾畝菜地發點財,是很不容易就是了。
在這種格局下,按現在的路子去走,別什麼好辦法。倒是有一個另闢蹊徑的可能會出奇制勝的辦法,只是辦起來會比較難。這個辦法就是,別種地了,如果家裡有點錢,還有點關係,在城裡找一個適中的路段,搞一個蔬菜超市或者小超市,就從批發市場進菜,把管理人員控制在4人以下,菜價比農貿市場低一點,每天賣上幾千斤菜,收益很快就可以有大改觀的。
這只是一個思路,如真要干,還得看你能否辦得下來?辦下來了,會不會有其他阻撓。比如我所在的省,有好幾個市,有的肉商搞連鎖肉店,集中低價買肉,結果農貿市場里的肉攤戶不幹了,發生過多起阻撓連鎖店買肉的事,結果只好退回去了。道理很簡單,你搶了人家的生意,豈會不遭阻撓?這又涉及新的利益關係的平衡了。
上面說的這些供參考。這個問題,貎似簡單,其實複雜。在知乎上,我有過一些答題,涉及了這一問題, 提供兩個鏈接如下,有興趣不妨一閱:
為什麼蔬菜水果之類的農產品在產地都很便宜,到了城市卻貴很多?為什麼中國越來越少人想要種地?以後誰來當農民?給你俺總結的農產品如何賣得更貴吸金大法,看看些適合你哦。
有特色的農產品,如何賣得更貴呢?通常的做法有獲得「三品一標」的認證,獲得各種榮譽,品牌策劃以及加上一個漂亮的包裝等等,除了這些方法以為愛,還有一些不要花什麼錢,也不用找什麼關係,只要用心做就能做到的方法,這些方法概況起來有:加法,減法,乘法和靠法。
加法就是在農產品銷售的過程中加上一些東西,讓農產品顯得更有價值,從而能賣出更高的價格。第一種是加標籤,例如在每個蘋果上面貼一個不幹膠標籤,這個標註上主要可以是水果產品的環境圖片,也可以是生產者自己的照片及情況介紹,讓消費者一看就感覺這個東西的產地環境好,或者一看就知道誰生產的自然就有種安全感,這樣就提升了這個蘋果的價值,這樣的標籤既可以貼在水果的表皮上,也可以貼在簡陋的外包裝上,例如裝蔬菜的透氣袋。第二種加法是加菜譜,特色蔬菜水果到底怎麼吃更有營養,有哪些新鮮的,方便的吃法,大人小孩孕婦,以及各種體質的人能否吃,吃多少,等等,編成一個幾頁的冊子,彩色的更好,黑白的也行,每個顧客第一次買這個產品時,都送一冊,通過這個冊子彰顯了特色農產品的專業性,從而提升了價值,這些資料也容易得到,網上搜集整理就行。第三種加法就是加土氣(葉子、泥巴,水),特色蔬菜帶點泥巴,特色水果留幾片葉子,土雞蛋上粘一根雞毛,這樣的特色農產品更顯土氣,更有價值,讓顧客感覺既新鮮又有土氣,從而有更高的價值。讓特色農產品賣得更貴的加法有很多,只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多留心,就能發覺讓特色農產產品賣得更貴的加法小技巧。
減法。第一種減法就是減數量,也就是特色農產品分級的方法,一般的分級就是按照大小來分,有這樣一個賣土雞蛋的人,先把最小的都挑出來,按市價的價格一斤賣給工廠食堂的老闆,因為工廠老闆給工人吃的是按個給,然後把帶血的、長得不好的按照市價賣給做蛋糕的西餅店,再接著把大一些的按照顏色深淺再分二個等級,顏色深的賣的比市價高很多,顏色淺的賣得比市價高一些,這樣綜合起來,比不分級不分顧客的賣統貨多賺40%,這就不是簡單的分級,而是按照不同消費群的需求分級,同時自己創造出按照顏色深淺來分檔次的方法。特色水果一般也是按照果型大小以及好看程度來分,也可以自己細分消費群,小個的不一定賣得價格差,小個的賣給工廠老闆反而可大個一樣的市場價。
第二種減法是減重量,一根芹菜可以剝開來賣,最裡面的芹菜心可以賣到100塊一斤,這種方法在豬肉和牛肉的分割過程中最常見,一頭牛分出來的牛的等級可以達到幾十個等級,同樣的特色蔬菜可以借鑒這樣的減重量的方法,讓整顆特色蔬菜賣得更貴。
第三種方法就是減過程,從地里摘的到顧客的廚房,這樣的流程很長,對於生鮮特色農產品來說,失去了新鮮的味道,對於特色乾貨來說,中間周轉次數多,價格也貴了很多,直接的田間和餐桌對接,能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得益,現在大中城市裡流行的CSA模式,以及北京人到新疆去認養特色果樹等等都是這樣的一種模式,這樣對於生產者來說,一畝地產的特色蔬菜或者一顆果樹產的特色果子賣出的錢肯定比賣給販子多的多。
所謂乘法,就是隨著一個因素的變化,價格可以翻倍,翻一倍或者幾倍。第一種乘法就是:乘距離。特色農產品的價格和賣得距離有乘法關係,鐵棍山藥在產地溫縣,零售一斤6塊,到焦作,一斤9塊,沒漲多少,但是到了鄭州,零售一斤20-30塊,到了北京、深圳,一斤60多塊,隨著距離的遠價格翻倍。這就是有特色的農產品的一個規律。為什麼呢,因為在產地,這東西又多人們又習以為常,不覺得有多值錢,但是到了外地,一是東西不多,二是覺得有神秘感和距離感,自然就能翻倍。
第二種乘法是乘文化,有文化的農產品或者和文化能點邊的農產品價格可以比普通的翻倍,例如西藏的青稞,在西藏就是平常的主食,一斤3塊,但是如果賣到北京,就叫「神米」,一斤30塊,運費其實也就2塊,價格翻了好幾倍,同樣的道理,凡屬西藏特產的農產品,只要貼上一個藏傳佛教的圖騰,就顯得文化味足,就可以價格翻倍,這就是文化對於農產品的乘法效應。
所謂靠法,顧名思義,就是靠著一個更貴的東西,特色農產品就可以賣得更貴。第一種靠法,就是靠產品,一種壩上草原產的有機牛奶,喝著和超市產的平常牛奶沒區別,如果第一次給顧客推銷時,先讓顧客喝一口壩上草原的泉水,然後說這個奶牛就是喝這樣的泉水產的奶,那麼自然顧客就會覺得這個奶肯定比超市的奶好得多,這是靠產品的一種方法,靠另外一種顯著口感不同的產品來彰顯特色農產品的價值。
第二種靠法是靠環境,因為環境是特色農產品高品質的重要因素,例如高山蔬菜,其實種植成本品種跟平原的沒啥兩樣。但是賣得貴好幾倍,因為有高山這個環境,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下農產品靠著林下這個環境,所以,把特色農產品的環境的特殊性加以描述,就能讓特色農產品賣得更貴。第三種靠法是靠合作,特色農產品和高級的KTV、會所、高端美容院等合作,靠著這些顧客對於高級場所的積累的信任感,從而感覺到特色農產品比菜市場和超市的值錢,同樣的道理,靠著圈子,靠著高端渠道去賣特色農產品,也能賣出更高的價。好了,特色農產品如何賣得更貴呢,方法很多,這裡僅僅列舉了一些,權當拋磚引玉,期望農人朋友們發覺屬於自己的,適合自身的獨門秘訣,只要用心去琢磨,就能發現更多更好的讓農產品賣得更貴的方法。
賣不上價表面看來是信息不對稱,其實是因為中國幾千年以來都沒有改變的傳統耕作方式造成的。
農戶各自為戰、跟風盲從、靠天吃飯的情況沒有改變,沒有規模化的集中生產資料和統一的種養殖計劃,導致滯銷頻頻,農產品價格忽高忽低。現在國內農產品價格信息和供求信息做得比較好的有一畝田農產品商務平台 http://www.ymt360.com我們搭的檯子,目前彙集了很多種植基地和合作社的產品信息,以及大的採購商,http://www.le16.cn
自賣還是負責批發給分銷商網上自賣
1.藉助第三方平台如京東、淘寶之類的自己賣
2.自建平台或者微商出售,這一塊你可以諮詢下又一城的農村電商解決方案這個問題真是太大了,主要還是國家的問題,現在這種小農經濟己經落伍,信息不對稱,農民對市場的需求完全不了解,看運氣吃飯。現在國內還沒有太好的農產品供求信息,這種市場只能是國家來發布,一般的企業沒有那個實力。
菜賤傷農,很多時候農民豐產不豐收,而城裡人買農產品的價格又很貴。
請問你家的農產品是什麼呢?
就算你知道北京現在辣椒緊俏,你在壽光也沒有一車辣椒啊!32噸車不裝滿怎麼拉菜?物以稀為貴,但農民肯定無法掌握市場。就算能掌握,今年種蒜,明年種瓜。我不信誰農業園藝水平這麼高,什麼都能種好。。。。。。。。所以,打消這個念頭吧!農民要發財,就是搞採摘,城裡多認識一點朋友,賣他們點自留地的健康菜,根據銷量,再把自己家的地慢慢轉型成無公害的土地。能賣多少賣多少,其他的地還按以前給菜販子的模式種。按城鄉蔬菜差價1元/斤,只要每次採摘100斤,短途路費100元就能攤平。
《多收了三五斗》
那些戴舊氈帽的大清早搖船出來,到了埠頭,氣也不透一口,便來到櫃檯前面占卜他們的命運。「糙米五塊,谷三塊,」米行里的先生有氣沒力地回答他們。 「什麼!」舊氈帽朋友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滿的希望突然一沉,一會兒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們不是賣十三塊么?」 「十五塊也賣過,不要說十三塊。」 「哪裡有跌得這樣利害的!」「現在是什麼時候,你們不知道么?各處的米象潮水一般湧來,過幾天還要跌呢!」
「還是不要糶的好,我們搖回去放在家裡吧!」從簡單的心裡噴出了這樣的憤激的話。 「嗤,」先生冷笑著,「你們不糶,人家就餓死了么?各處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頭幾批還沒吃完,外洋大輪船又有幾批運來了。」 洋米,洋面,外洋大輪船,那是遙遠的事情,彷彿可以不管。而不糶那已經送到河埠頭來的米,卻只能作為一句憤激的話說說罷了。如何能在網上自賣
15895810138 給我打電話,給你免費的宣傳
你好,請問你們的的農產品主要有哪些啊?只賣生鮮的嗎?
可以靠第三方平台進行推廣和曝光。我們鳥途網正好是是一家打造生活體驗搜索交易和鄉村創業眾籌項目的發布平台。目前我們正在全力推廣鄉村農產品,尋找優質農產品,如果有意向,可以私信我
可以註冊百貿網免費發布供求信息
tb上有賣生態大米的 樓主可自行查閱 至少我覺得是個好辦法
1、靠網站
農家寶農產品交易平台(njb66.com)不錯,聽說可以免費發布供求信息(這是被動的展示信息),還可以在採購大廳裡面查詢你需要的採購商(主動)。你還可以查看其他的網站,不過這個網站試了效果不錯2、靠人脈如果你平時交友廣的話,可以聯繫你的朋友或是讓你的破鞥有幫忙推銷你的產品,可以利用QQ、微信呀!之類的社交平台3、必須保證質量沒問題4、拉拉客戶90%以上的老客戶是你的忠實客戶,你懂得!推薦閱讀:
※能不能直接從農民手裡購買時令水果和蔬菜?
※農業眾籌如何快速讓大家都參與其中呢?
※2017秋玉米的價格怎麼樣?
※柿餅上面的"白霜"是什麼?
※不能吃反季食物的理論依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