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是什麼?如何養成的?


說一個關於「復盤」的工作方法。

趁著記憶還是熱騰騰的,趕緊復盤,把重要的經驗教訓梳理沉澱下來,是做一事有一事進益的好法門。

在此記之以提醒和勉勵自己。

還記得第一次幫公司引進PE,前後歷時9個多月,引入資金1個億左右。事情宣布告一段落,領導催促我:趕緊把這整個引資的過程梳理一遍,交一份報告和心得上來。

於是我把整個過程的時間表、心得體會、結案報告和整個過程的文檔打了個包發給領導,並在他的要求之外做了更多,把各個節點的「Why」進一步弄清楚——比如涉及框架協議、投資協議,就把桂曙光的《Term Sheet條款詳解》系統消化後壓縮成概要版的科普小報告存了下來。

這件事情的作用很大,使得我對整個過程掌握得很清楚,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完全可以以熟手的身份出現;別人諮詢相關事宜的時候,能隨口說出應該如何做,及為什麼這麼做,因此展示出很好的專業性。

後來組織開上市公司董事會會議的時候,也充分用了「復盤」這種方法——第一次組織董事會會議時,小的紕漏不少。於是會後和項目小組成員你一言我一語地把整個過程拼湊完整,並把所有環節的時間、地點、角色、事務、物資、信息傳遞等方面摳細——精確到列印紙是用哪一個牌子。而第二次組織開會的時候,帶著一群新手,自己確基本不用費多少力氣,對著上次梳理的操作指引,就可以把整個會開得行雲流水不犯一點錯誤。

此後不管是做上市前股權激勵,還是IPO,都做了這項工作,受益很多。

小結如何復盤:

1、梳理出做整件事情的流程圖;

2、先抓要點,把影響事情走向的關鍵節點標識出來;

3、各個節點涉及的方案和選擇的原因是什麼弄清楚;

4、根據流程圖把整個過程的任務表拆細(WBS);

5、梳理出一張易錯事宜的備忘清單;

6、把標準的定稿文檔、起支持作用的資料規範命名並建檔保存。

且復盤 - 行走在這世間之惑 - 知乎專欄

(其實是寫了篇專欄後貼到這個問題之下,不甘寂寞一魚多吃)


最高效的工作方法

條件

一:你已經非常熟悉這個工作環節

二:你有許可權和合適的配合的人

三:你非常有自制力

四:你有合適的方法,比如番茄比如GTD軟體什麼的

如何做到,就是

一:投入大量前期的低效時間去熟悉,熟能生巧,古人誠不欺我啊

二:爬到某個位置,配合的部門不拖你後腿,培養合適的團隊成員

三:靠你自己

四:靠你自己

其中的二:不一定是你能掌握的

所以,最高效,放在團隊中,你儘力做好你的,還要聽天由命,因為有其它人的因素。

如果比較高效,就是一,三,四,相對靠自己可以達成

所以提煉就是

熟能生巧

一個熟字就是答案

如何做到,反覆用心的,做你的工作,就能越來越高效(^_^)Y

感謝贊我的每一個人,每天好心情哦(^_^)Y哇哈哈哈哈

幫題主邀請了一個時間管理牛人,如果他來回答我也可以受教了。


如果說,有什麼技能可以花短時間掌握,卻能夠受用終身。我首推每日三件事。

有沒有這種感覺?每天我們要處理太多事情,我們忙得手忙腳亂,這件事做一點還沒做完,就要開會;那件事做一點就被同事打斷,下班了都不能及時完成,感覺一天時間幾下子就過去了,常被截止時間追著跑。

雖然你學了很多時間管理方法,已經努力了,但執行了一段時間就不想用了,不知不覺又回到原狀。

問題出在哪裡呢?

第一個原因是對自己的精力預估不準確,你以為可以做很多,然鵝······

第二個原因是你什麼事情都想做,不知道「斷舍離」減少事項。

第三個原因可能是工具太複雜!

比如當你用傳統的SMART目標管理法則,列出滿滿一頁紙的計劃書時,你心裡一定在說:做計劃太累了,比做這件事本身還累!

比起制定計劃,SMART原則其實更適合拿來評估你的計劃是否是個好計劃。確定目標,分解目標,制定計劃是一個既費腦子,又費體力更費意志力的活兒!

為什麼牛人們總是很高效呢?比如首富王健林去年的日程表·······

看了這個真糟心,「不怕別人比你優秀,怕的是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而且:「他每天幾乎都這樣忙碌。」

飛機上也爭分奪秒和同事討論項目:

這樣緊湊的日程安排,他還不忘4:15-5:00健身。據說他已經堅持兩年了!是不是很符合昨天我們講的「四象限法則」?「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計劃做,沒有時間就早點起床,用無干擾時間做。

他的一天雖然忙,但他忙得很有條理。那麼我們也要學習他那樣做日程計劃嗎?當然不用,因為蘇菲要推薦你一個全世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它的名字叫做「三件事」。它有一個超、超、超簡單的格式:

(此圖片摘自《超級個體》)

「清晨三件事」是指在每天醒來的時候,把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寫在本子上,依次寫上「小確信」和「昨日總結」,最後按照先難後易的順序,做完一個就劃掉一個。夠簡單吧?但一大波人親測有效!

這個神奇的方法來自生涯規劃師古典的《超級個體》,具體做法還有幾個小竅門:

一、早上想

首先,一早起床頭腦清醒,還沒有被各種雜事、信息淹沒的美好時光。寫三件事可以讓我有片刻關於自我思考的時間,想清楚這一天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是什麼事。不僅要羅列清單,還要給三件事排個序。

按照20/80法則,你用80%的精力把20%的那部分重要事做好了,就能獲得80%的收益。所以你只要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完成了,就比你做了100件無足輕重的小事對你的長遠目標更有效!

你也可以睡前寫,這樣比第二天早上寫更好。但晚上很多人已經很累了,不利於堅持。

二 寫下來

很多人明明早上想著要背50個單詞,但下午就「縮水」了,只背30個,也覺得還不錯。但這樣一來,你的「三件事」完成了嗎?好像完成了,又沒有完全完成。

還有時候心裡想了三件事,下午還沒做,就告訴自己:只是忘了而已。結果自我欺騙,帶來的內疚和自責,比沒有做這件事帶來的負面效應還要更大。

你的計劃沒有寫下來,就難以評估,難以回顧。

三 發布

把「三件事」發在朋友圈或打卡群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一種自我約束,你會覺得說出去的話一定要做到。漸漸地你會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

其次,會有你的好朋友來監督你,他們會對你做的某件事感興趣,和你交流。無意中你鏈接到了不少的資源。

第三,領導力、影響力。當你做這件事一段時間後,你身邊自然會聚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

「冷月」姐已經堅持了700多天,其實當她堅持50天左右時,她就感到了明顯的變化,漸漸成為社交節點。哪個組織要搞個線上分享,線下活動,談合作什麼的,找她就行。

第一次分享是最難的,你需要付出的僅僅只是一點決心和一點勇氣。

四 行動

用××堅持的第2/30天的格式,更容易讓你堅持得更久。很多朋友已經堅持「三件事」好幾年,因為他們認可它。

寫下來之後,就要行動。如果你的計劃完成了當然好,但三件事有的事沒有完成怎麼辦?

評估它是否必須完成,如果是,明天繼續做它。如果不是,那就不管它了。真正需要注意的是那些一直想做卻沒有做的事,它們是值得你去分析、反思的。

看起來很簡單的工具,想要長期堅持並不容易。鹿咔斷斷續續堅持300多天,就是用的「三件事」+「四象限法則」做計劃。對,就是用這個本子,左邊是日計劃,右邊寫周計劃。

那王健林應該怎麼寫「三件事」呢?

377/400 王健林 #清晨三件事#

1:海南領導會見

2:海南萬達城項目簽約

3:每日必做(健身45分鐘等)

小確幸:一個億小目標達成了,耶!

昨天的回顧:······

是不是比原來他那個日程表更簡單清晰?

最後談談我使用「三件事」的收穫和心得。

首先是讓自己更清醒。

要做什麼,做沒有做,質量怎麼樣,都在一個本子上很容易復盤。當這個項目完成之後,你可以輕鬆地回憶起其中的很多細節。做周總結的時候就省事省心了不少。

其次是更專註在重要的事情上了。其實忙不要緊,就怕瞎忙一通。這兩個工具讓我把精力集中在該集中的事情上。

最後,如果你近期在養成某個習慣,而且習慣還有好幾個,怎麼辦?鹿咔用「每日必做」一個詞概括它們!這樣省事了,完成一個打一個勾。

「每日三件事」的確不錯,至於如何養成這個習慣?現在就開始做吧!

習慣養成的書籍,推薦《習慣的力量》《堅持,是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希望對你有幫助!


可能大家都會有一個很明顯的發現:同樣一起學校畢業,經過兩三年的磨礪,人家在快速的進步、升職、加薪,而你卻還一直在原地停留打轉。

這種距離的產生,不乏我一直強調的學習能力,後期的不斷學習、自我提升。更重要的是工作方法的不科學,不能夠進行有效的工作。因此,不僅個人工作效率持續的低下,而且還會因為日復一日的拖延累積,導致與別人的差距越來越明顯。

因為我們萌牙很大一部分是90後,還算是職場菜鳥,有些甚至是他們的第一次面試,第一份工作!空有一腔熱血,卻不知道如何去奮鬥。所以為了讓他們更好的完成工作,進入可持續性的工作狀態,接受良好的工作方法是必需的。

所以,從萌牙的創業開始,我就一直強調工作法的重要性,甚至有過全體會議,統一工作方法,具體詳解「番茄工作法」的原理。而現在,每一位新加入萌牙的同事,拿到手的第一本書,就是《番茄工作法圖解》;進行的第一次培訓,也是相關於工作時間管理方法的。

下面,我就大致解釋一下番茄工作法,希望對於你提升工作效率,有所幫助。

1. 什麼是番茄工作法?

簡單來說,就是將你的工作時間劃分成N個番茄鍾,而每一個番茄鍾是30分鐘,包括25分鐘的工作時間以及5分鐘的休息時間。這樣通過短頻率的工作作息,避免過長時間的工作,造成頭暈眼花的狀態,導致後續工作底下。

2. 如何執行番茄工作法?

具體執行的話,我建議合理利用「三張表格」,即今日待辦、活動清單、記錄反饋來簡化工作方法。

a. 今日待辦

顧名思義,就是你今天準備要辦理的事情,也就是你的日計劃。我會要求同事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動筆,將今天需要完成的事情,按照重要緊急順序,一項一項寫出來,並預估好每一項的工作時間。然後再根據自己的計劃,去執行每日的工作。

正常工作時間是8小時。一般,我會要求我的同事,每日預估出70%時間進行工作。而其他30%的時間作為機動時間。

b. 活動清單

指的是你最近要進行的工作,也就是你的周計劃。現在我們的同事都養成一個很好的習慣:在每周一上班前,將下一工作周期需要完成的工作,記錄下來。重要緊急的放在周一周二完成,重要不緊急以及不重要的工作再依次往後推。這樣,也方便安排日計劃——直接從裡面提取即可。

將工作按四象限法則區分,不僅能將主要的精力花費在重要又緊急的事情上,而且能更深入的分析自己的工作重點,減少時間的浪費。

c. 記錄反饋

通俗的講,就是每天的跟蹤記錄,也就是總結。具體的話可以劃分為日總結周總結日總結:每天下班前,花費10-20分鐘的時間,分析一下自己當天的工作,是否完成?完成效率怎麼樣?工作期間打斷次數多不多?需要如何改進?周總結:根據自己的活動清單,分析自己每一類工作的完成情況?是否需要改進?如何改進?

只有不斷的分析總結自己,才能更有效的了解自己的情況,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3. 番茄工作法的原則?

a.一個番茄時間(30分鐘)不可分割,不存在半個或一個半番茄時間。

b.一個番茄時間內如果做與任務無關的事情,則該番茄時間作廢。如果番茄時間內被打斷,做更要的事情。那麼這個番茄時間不算,並且要重新記錄。

c.在進行4個番茄時間後,建議較長的一次休息。充分的休息能保證更好的工作狀態。

d.不要拿自己的番茄數據與他人的番茄數據比較。要拿自己的前後工作時期番茄數據對比:有減少時間,說明你的工作效率提升了。

在番茄工作法中,有以上四點原則。但是關於番茄時間,因為具體的工作性質,我做了適當的調整。建議有些同事,將自己的番茄時間適當延長,但最高不超過60分鐘。

比如設計部的同事或者市場部的同事,思考了20多分鐘,剛有了靈感,總不能夠放下手中的滑鼠或者筆,去休息一下吧。所以根據個人的工作,作出適當的調改是有必要的。

4. 番茄工作法的優勢?

總的來說,通過番茄工作法的管理,能讓我們有效的減輕對於時間的焦慮,提升集中力和注意力,增強決策意識,減少工作中的中斷次數,從而精準的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持之以恆的時間刺激,能強化我們的決斷力,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改進我們的學習流程,從而更好的完善自己。

最後,如果你想進一步的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推薦給你一本《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很有邏輯性,所以起初看可能會比較困難。但熟讀之後,能強化你的邏輯思維架構能力,讓你在日常工作中能快速掌握核心思想,主次分明的安排自己的工作,解決工作問題更便捷有效。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要義大概是:提前5分鐘到辦公室的人,比總是踩著點到的人,工作效率更好!有些人可能會很驚訝,提前5分鐘比別人到,就能工作效率高了?在這裡,我不想和你爭辯這5分鐘的事情,我想表達的重點是,有效地時間管理和高效的執行力會讓你在工作和生活之間遊刃有餘,你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看看自己是否都做到了?

............................................................................................................................................

1、目標明確 才能引導你做正確的事

執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資源、保質保量達成目標的能力。簡單來說,執行力就是行動力。

  有些人終日忙忙碌碌,看似很有執行力,但總是收效甚微。其中癥結往往出在目標上。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還要重要,這個正確的事就是你明確的目標。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曾提出過一個成功的萬能公式:成功=明確目標+詳細計劃+馬上行動+檢查修正+堅持到底。其中,「明確目標」被列於首位,可見它對於成功的重要性。

  可是,做正確的事、不偏離自己的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經常有人在做事的過程中,就被別的事牽引著走了,結果徒勞無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農夫一早起來,告訴妻子去耕田,當他走到田地時,發現耕耘機沒有油了;原本打算去加油,突然想到家裡的三四隻豬還沒喂,於是轉回家去;經過倉庫時,望見旁邊有幾條馬鈴薯,他想起馬鈴薯可能正在發芽,於是又走到馬鈴薯田去……這個農夫從早上一直到太陽落山,油也沒加、豬也沒喂、田也沒耕。

  很顯然,這個農夫什麼也沒有做好,他的執行問題出在哪裡?歸根究底是在執行過程中一次次地被瑣事帶走,忘了自己要乾的正事,操心無數,卻一事無成。

2、現在、立刻、馬上行動 你才有底氣見老闆

  牛逼的人各有各的牛逼,但他們共有的素質就是做事決不拖泥帶水,因為他們知道,拖延是執行力的死敵。

  以「鋼鐵俠」著稱的埃隆·馬斯克,同時領導著四家公司,在他的帶領下,特斯拉Model 3訂單量遠超市場預期,這位「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平時工作是什麼樣子?他的員工這樣說:

  「我們的討論都是高效、直擊要害而且基於事實論據的。」

  「Elon需要看到進度。與Elon共事,每個人必須主動推動工作,讓問題停頓在你手裡,這是Elon不能容忍的。」

  「工作阻滯,或者跨部門下達命令時有阻撓,Elon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有問題隨時撥我直線,我不關心問題到底是什麼,我要馬上解決。』」

「馬上採取行動」是大多老闆對員工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人做項目的進度是這樣的:

  還剩3個月,「時間早著吶」,優哉游哉;

  還剩2個月,「我開始認真啦」,晃晃悠悠;

  還剩1個月,東搞搞西搞搞,碌碌無為;

  還剩兩周,開始慌了,焦慮!焦慮!焦慮!;

  最後一晚,哭著罵著把活幹完……

  臨近deadline才開始行動,不分晝夜地加班熬夜不僅是對身體的摧殘,趕出來的作品質量也難以保證。從不拖延是馬雲管理企業的方法之一,他說:「阿里不是計划出來的,而是『現在、立刻、馬上』干出來的。

3、用巧勁兒 你也能四兩撥千斤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80%的結果(產出、酬勞),往往源於20%的原因(投入、努力)。這就需要我們抓住那20%的重點,巧用勁兒,用巧勁兒,才能獲得「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美國企業家威廉?穆爾在為格利登公司銷售油漆時,頭一個月僅掙了160美元。此後,他仔細研究分析了自己的銷售圖表,發現他80%的收益來自20%的客戶,但是他過去卻對所有的客戶花費了同樣多的時間——這就是他過去失敗的主要原因。

  於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躍的36個客戶重新分派給其他銷售人員,而自己則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戶上。不久,他一個月就賺到了1000美元。而他最終也成為凱利—穆爾油漆公司的董事長。

  努力工作無可厚非,但是要牢牢抓住重點,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畢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非常有限,想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面面俱到不如重點突破。

  衡量執行力的結果是功勞而不是苦勞,在這個注重結果導向的時代,對企業而言,如果沒有功勞,你的苦勞不值一提。

  (註:文中圖片均來自百度)

來源:十里堡打卡(ID:shilipudaka),本文已獲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與@十里堡打卡 取得聯繫。


不定期更新

說到提升效率,核心點在於,提升效能,減少損耗(資源,人力,時間,過多無意義的重複動作等都屬於損耗)。

以下為工作幾年以來的一些方法和習慣,也傳遞給了很多身邊的同事,個人認為是很有效的。

7.每天都讓桌面「恢復原狀」,例如我的是清空桌面。這也會倒推自己不要留無用文檔,以及已有文件的及時處理。

6.某些記錄場景,可以倒著來(例如這個回答),最小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不斷翻動],其它好處自行嘗試體會。倒著來這三個字,不限於記錄。

5. 善用一些效率軟體

5.0 幕布,可以梳理框架,可以做思維導圖,號稱:解放你的大腦

5.1 快速搜索軟體:everything (如果記得文件名,3S就能找到你要的文件)

5.2 清單軟體:滴答清單 (可以用來設置一些循環提醒,備忘事項等,非常好用)

5.3 clover(讓資源管理器成為標籤頁--可以把多個文件夾窗口集中到類似一個瀏覽器里)

備註:現在clover好像被一家公司買了,太多廣告,自行斟酌是否要用。

5.4 有道雲筆記(即可雲存儲信息,又可靈活分享給人)

5.5 teracopy(快速複製軟體)

5.6適當休息。 眼睛衛士。

4. 學會 基礎的 雲技能

文件雲存儲:用堅果雲,360雲盤等,省卻U盤的攜帶,或者下班後,偶爾需要辦公的場景

網址收藏夾:常用瀏覽器可以註冊賬戶,網址隨著瀏覽器走;

雲協作:善用雲協作工具,可以大大提升團隊寫作效率,例如石墨文檔等(最新的ios端也已出了Num,Keynote,Pages三件套協作)

3. 確認 , 再確認

重要事情,做明確動作,確認多一遍,可以防止後期的很多無謂損耗

2. 絕對 絕對 不隨意新增文件(word,excel,ppt等)

原則:如果這個文件可以不生成,如果以後很少看,就不要生成。

1. 學會 命名文件 並保持這個習慣

不管是自己發給人的,還是接收的文件,都務必命名

命名格式一般為:日期+人物+文件自身屬性

例如:

2016.09.23-小劉-6月報表

2016.09.16-王輝-8月預算

那這樣的好處到底是什麼呢?

1 、方便自己和他人識別以及查找;

2、例如你只記得某個文檔是8月份的,可以搜:2016.08;你只記得是某人發的或者發給某人的,直接搜:老王;只記得和預算相關的,搜:預算

小技巧1:更名文件,windows系統,善用F2

小技巧2:快速輸入日期,用搜狗拼音或者QQ拼音,均可以輸入 rq 即為 當前日期

可掃碼關注我的公眾號:為啥

回復:效率軟體

有已打包好的相關效率App

以及分享一些平時的產品隨筆


在平時的生活與工作中,有不少讓我們頭疼卻不知道從何處下手的事情。其實很多糾結繁雜的事情並非想像中那麼難,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把事情想複雜了。

對於越忙的人來說,有什麼特別高效的方法呢?自然是清單。列清單的好處更是顯而易見。當有了清單,一天的工作都能有條不紊的進行,從而能節約出更多的個人時間。

麥當娜在跑通告或辦私事的時候,就會在她的加長型禮車中列清單,她會寫下要做的事情、要買的東西、要赴的約會、要簽的合約,這些手稿都已經在拍賣會上以幾千美元的高價成交。

加利福尼亞多米尼克大學教授蓋爾·馬修斯博士研究也發現,把事情寫下來,最後能做到的概率,會提高33%。

列清單的好處

有人會說,列清單要寫下來,感覺這樣更浪費時間。然而並不會,當你寫下來時,你的思維邏輯能力不單能得到鍛煉,對於一整天的計劃安排更是能做得得心應手。列清單究竟有什麼樣的好處呢?

1、列清單可以減輕焦慮。列了清單,不會總害怕遺漏了什麼重要事情未完成,做到心中有數,減輕心理焦慮。

2、列清單可以提升腦力。列清單時,會運用大腦不斷思考,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3、列清單可以讓人變得專心。每一條計劃安排或者事項列出來時,會讓你更專註去做這些事情,做事有計劃和目標。

4、列清單可以釐清思緒。事項太多,就像是一團亂麻的電線,列清單能把這些電線一條條清理順暢。

5、列清單可以教會你預則立。列清單,就是打一場有準備的仗,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

如何列清單

清單的使用分為三個部分:設計、執行、更新。

設計清單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三個原則:簡單、可測量、高效。而可測量,其實就是能夠量化,精準的量化。清單是需要不斷進化更新的,需要放到實踐中不斷檢驗並進行修正。

在我寫讓你實實在在提高效率的一種方法(番茄工作法)時,很多人就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在吃番茄時時常被打斷怎麼辦,這時做清單的好處就出來了。

一旦工作中被打斷,看看清單,就可以馬上接著做。或者腦海中突然想起明晚看電影要訂票,也可以在番茄鐘的清單內寫下這一項,然後繼續做手頭上的事,做到有條不紊。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列清單有個關鍵的地方是盡量用動詞寫。比如去超市,可以寫「去超市買蘋果、米」。後者更具體,具體的目標更有助於行動。

當有了清單以後,我們就可以擺脫亂無頭緒的狀態,逛超市如果拿著清單去都會節約很多不必要的時間,也會省下不必要的開支。

清單的用途

清單不是只能作為「待辦事項」的列表,它可以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旅遊清單、購物清單、書單、影單等等,只要是我們能想到的事情,都可以用清單的形式寫下來。

比如去旅遊,我們可以先分門別類,在清單上分成幾個大類,再在大類下分小類,就能做到萬無一失。

第一大類:行程前準備資料及證件——護照、駕照/身份證、酒店預定單、機票信息等。

第二大類:需要帶的幾個行李箱或者包包——拉杆箱、隨身包、雙肩包、沙灘包等。

第三大類:衣物——日常搭配衣服、泳衣泳褲、內衣、帽子、鞋等。

第四大類:生活用品——洗護用品、防晒霜、雨傘、剃鬚刀等。

第五大類:電子產品——手機、相機、平板電腦、充電器、耳機等。

第六大類:常用藥品——感冒藥、止瀉藥、創口貼、過敏葯等。

清單APP推薦

不喜歡用紙筆列清單,或者有時出門在外忘帶紙筆時,手機清單APP就能派上用場了,在這裡推薦四個特別好用的清單APP。

一、Google Keep幫助你更生動地做筆記

Google Keep有點像谷歌版的Evernote,現在蘋果和安卓手機都可以使用這款應用。你可以用它來做筆記,草草記下待辦事項清單,設置提醒並錄音。Google Keep的一大特色就是可以通過彩色的標籤來整理你的筆記。

二、Wunderlist把你的待辦事項清單提升到另一個高度

Wunderlist是一款簡單實用的待辦事項清單手機應用。它能夠讓你設置截止日期和設置提醒,還能分享你的待辦事項。Wunderlist可以幫你組織整理購物清單,記住你想看的電影,甚至能幫助你規劃假期。

三、奇妙清單 -——任務管理、項目規劃、購物清單

無論是計劃旅程,與好友分享購物清單或者是同事間的工作企劃,奇妙清單都更容易與所有人協作。還可以在電話,平板和電腦間無縫同步清單,能夠隨時隨地從幾乎任何設備掌握任務,與生活同步。

四、滴答清單 ——專註任務管理和日程提醒的待辦事項清單

能幫助制定工作計劃,設置會議提醒, 安排行程規劃,整理購物清單。滴答清單集計劃表、備忘錄、日程清單、筆記、便簽、鬧鐘、日曆、在線協作多種實用功能於一體,是高效辦公、目標管理及便捷生活的得力助手。

在哲學家貝爾納·塞福看來,清單的出現甚至構成了人類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因為列清單意味著一些管理思想模式的形成,人類社會從此進入更高的組織等級。它最初的根源是任務分配,現在則成了社會規範化的重要工具。」有些清單簡單粗糙,有些則精細無比,但待辦事務清單在生活中無疑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精神分析師弗朗索瓦·勒吉爾也曾說過:「每一項被划去的任務,都表明我們減輕了對超我的負債。」

當你列了清單後,才能把注意力始終放在要做的事情之上。通過完成清單中的任務,可以讓我們擺脫超我導致的重負,避免因為沒有履行與自己達成的協議而引起的內疚感。

在平時我們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來列清單,太過繁瑣或者太有壓力就又會回到什麼也不做的原點。列清單要用自己使用方便和願意書寫的方式來進行。

讓我們從列清單開始步入高效能人士的隊列,高效工作,高效學習!

--------------------------------------------------------------------------------------------------------------------------

喜歡請點贊關注我哦,大仙女持續不斷輸出乾貨,么么噠。感興趣還可以看看其他乾貨文章。也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茶里書外,持續提供乾貨!

如何做到長時間(4 個小時以上)精神專註?

番茄工作法為什麼會這麼火? - 知乎

怎樣讀書最有效? - 知乎

工作後,你悟出什麼職場道理? - 知乎


做之前先考慮具體實施的方法,選擇最高效的方法,不要用行動上的勤快掩蓋思想上的懶惰。


目前沒有工作 畢業論文提前一個月寫完…

1. 找到自己的工作周期,或者說專註周期

比如我就只能持續專註2個月,2個月後就需要短暫的修整和事件激勵,專註周期完後給自己短暫休息

2. 按照專註周期把任務分解,然後就去做

一直喜歡快人一步,一方面是我喜歡幫助身邊的人,這就需要閱歷,另一方面是在周圍的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把基礎打高一些,之後跑得也快,比如我會比其他同學提前2個月開始留意求職信息,這樣我就有足夠的資源讓我在面試的時候超過他們

3. 讓那個你在乎的喜歡的人監督你

制定一個你們兩人的目標,比如X號見面,工作完後一起去做一些事,隨時打雞血


提高工作效率的16個方法,很實用

每天都很忙。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結束……仔細想,經常發現這段時間很忙。但具體明確已經做成的事,在「忙」這個分母之上往往感覺不值一提。長時間的「忙」,經常讓我們感覺身心疲憊、一無所獲,最初的激情也被磨滅。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沒有掌握提高工作效率的正確方法,無意中浪費了我們的生命。工作中我們都想提高工作效率,並追尋高效率工作的方法。

以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16個方法:

1. 做一個不懶床、積極的人。早上不懶床,說起床就起床。一日之計在於晨,起床是一天的開始。懶床的習慣最能無意中培養人的「惰性」。同樣,痛快的、毫不猶豫的起床也會培養我們積極、果斷。每天可以調兩個鬧鈴,相差時間5分鐘左右(間隔不要太長)。第一個鬧鈴提醒自己該起床了,讓身體在這段時間舒緩(不是懶床是舒緩);第二個鬧鈴立馬起床。

2. 認可自己的形象。起床後,洗漱認真、乾淨利索。認真整理自己的形象,對著鏡子看直到自己滿意。對鏡子中的自己說「你是最棒的!!!」、「真棒」或者「真帥」「漂亮」(認可自己的話),直到滿意.

3. 制定貼切實際的工作計劃。每日為自己指定一個工作計劃。做一個工作列表,把每日需要做的具體工作按照輕重緩急排列。另外相似的工作最好排在一起,便于思維。先處理緊急的工作,再處理重要的工作,最後處理簡單、緩慢的工作。指定工作計劃每日的工作才有方向,才不走冤枉路。馬裝車好不如方向對,沒有方向,瞎忙活,再努力也是枉然。

4. 工作時集中精力。工作時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避免分心,要學會善於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且是做好這件事。工作切忌不能三心二意,那樣只會撿了芝麻掉了西瓜,甚至哪件事都做不好,讓別人否定你的能力。

5. 善於拒絕影響工作的各種邀請、幫忙。當我們正在全心工作的時候總是會來「不速之客」。比如,有人拿著一份資料過來找你「我有事出去一趟,你幫我印20份資料,經理急著用!謝謝啊!」;周日休息時間,你正在為周一必須到位,但還有完成的資料忙著,這時候你朋友找你「別瞎忙了,好不容易星期天,走!放鬆一下!!!陪我逛街去!」……你是答應呢還是拒絕呢?答應了:對,你是贏得「老好人」的名聲,但你個人的工作計劃很可能就成了笑話,完不成計劃的後果你也要承擔後果!那拒絕呢?你是不是會「不好意思」?那麼我們樣去拒絕影響我們計劃的行為呢?參考《學會拒絕-----向破壞你計劃執行的行為說「不」》

6. 簡化工作。將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不是本事,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才是能耐。當工作象山一樣堆在你面前,不要硬頭皮干,那樣根本做不好。首要的任務就是將工作簡化,當面前的大山被你簡化成一個個小山丘,是不是就豁然開朗?做起來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7. 經常充電。人,輸出久了,沒有相應的輸入,總會把自己弄得力不從心。多學習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只有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學習,才能更有效的應對日新月異的職場問題,處理高難度的工作難題,才能比別人更優秀,才能提高工作的應對能力,做到比別人更有效率。

8. 加強時間意識。時間過去,就再來了。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率,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時間不能消費,也不能買賣。工作時一定要有時間意識,消耗時間就是消耗青春,虛度光陰。連工作都做不好更談不上效率,沒有人會賞識這種人。需要保證自己下一個一分鐘是把時間放到了該做的事情上。

9. 工作時要有緊迫感。工作時就好好地工作,娛樂時就放開、開心的玩。工作時,要有緊迫感、危機感。工作拒絕怠慢的心理,優哉游哉的心境適合逛商場,而不是職場。那些邊工作邊嗑瓜子的工作人員,怕是一輩子都擺脫不掉那個崗位。別人一小時就能做完的工作,沒有緊迫感、優哉游哉地,怕是墨跡到下班都完不成工作。所以工作時一定要有緊迫感,在做每一項工作都要都有緊迫的意識,不斷的督促自己。

10. 使用輔助工具。要多為自己找捷徑,不悶頭傻干。多學習一些輔助辦公軟體,巧妙的運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簡單的電腦辦公軟體有word、excel、ppt等,幫助我們編輯文件、分析統計數據等功能。有的公司還會使用財務軟體、庫存軟材等,我們還可以使用手機的記事本、鬧鐘、提醒、計算機等功能,幫助我們記錄、提醒重要事件。小小的便簽也能幫助我們不少。

11. 利用身邊一切能用的資源。如果你了解公司每個部門的職責、許可權、職能,並能有效溝通。那麼有很多事情就能事半功倍,最起碼不浪費時間。做好部門溝通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要素。比如,你火急火燎的去市場部找某客戶的資料。你很著急,但是到了市場部一問,一個推一個,問了半天時間才得出「這塊負責人外出」的答案。有些時候不是我們自己著急就完成的。如果提前知道客戶資料誰負責的,一句話就問清楚了。接下來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用浪費半天時間。

12. 勞逸結合。人啊!不是機器!不能一味的埋頭工作,不能像拖拉機耕地一樣,給點油就能繼續「噠噠噠」。人的體能是有限的,大腦也是需要休息的,超負荷的工作只能降低工作效率,產生事半功倍的結果。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適當的放鬆下,工作間站起來活動15分鐘,喝杯水,聽聽音樂都可以讓身心放鬆下來。完全可以到樓道(沒有人)的地方放空自己。工作時要為自己保留彈性工作時間。

13. 保持健康體魄。身體健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才能有精力應對工作的種種困難。無論工作周期多緊,一定要抽時間鍛煉身體。可以清晨起來跑步半小時,或者徒步上下班,或者周末踢球、游泳等,要堅持不懈,生命在於運動。健康的體魄是工作前進的動力。

14. 充足的睡眠。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僅能能恢復當天消耗的體力,還能為第二天提供充沛的精力。睡眠在人的生活中佔據想當重要的地位,在一天的24小時中,睡眠佔至少1/3的時間,睡眠是不能應付。只有身體、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我們才能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15. 積極的心態。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心態都同樣重要。當你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消極的心態就已經將你帶入誤區。心態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做事的成敗、快慢。所以遇到工作不要消極,首先要積極的需找突破口,如何讓自己在繁重的工作中開闢一條捷徑。抱著這種心態去處理工作,就會好很多了。如果自己覺得消極,不妨先把工作完全放下幾分鐘,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16.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給自己打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壞境、並一直保持好。每個人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做事邋遢的人總有一樣的壞習慣;做事乾淨利索的人總會有共同的好習慣。你用完的紙巾有沒有次次都扔進該扔的地方呢?先從把該扔進垃圾桶的東西扔進垃圾桶開始吧!

共勉

覺得有不對的地方或有好的建議盡情的提出來,以便咱們共同完善!

聽【夜談歸來】有一種愛叫做不再打擾



分享幾點小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是分割線------------------------------------------------------------------

個人情況:211學校應屆本科生一枚,大三開始在國內兩家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相關的實習工作,校招也是一路艱辛拿下10+個offer,目前在國內一主流電商公司從事PM工作。

小經驗:

1.學會管理自己的需求(也可以是自己的任務):

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可以當天早上或者前天晚上,整體過一遍今天的任務,看哪些是沒有按時完成,或者是沒有很有質量完成的,放在第二天的需求中(or任務list);製作一個表格,表頭可以是任務的名稱、內容、開始日期、目前進度、結束日期等分類進行填寫,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自己管理自己的任務;

2.學會多線程工作:

無論是在校,還是在外實習,每天面對的任務其實是很多很多的,這就很考驗個人的多線程工作能力,你或許在哪一刻因為什麼事情要停止手頭正在進行的任務,你需要在自己的list或者筆記本上做一個記錄,然後用快速的執行力去完成突然打亂進來的事情,及時回到自己未完成的任務上;

3.學會總結:

人的每一天時間都和個人精力很有限,不可能能夠把每一件事都做好,這就要求能夠針對那些沒有做好或者沒能完成的任務進行一個小總結,總結的形式可以很簡單,比如不專心,或者溝通能力待加強等等,可以備註在每天的需求(or任務)管理表格中,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自己長經驗。

------------------------------------------------------我是分割線-----------------------------------------------------------

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大家拍磚交流。


還沒工作,作為學生就來點兒學習上的建議吧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自習或是上課都忍不住玩一下手機,微博,微信,豆瓣,知乎,貼吧……反正是幹什麼都都有,上課就不說了,這點在自習時尤其嚴重。
比如你有一上午的自習時間,從8點到12點,整整四個小時。當你在這個過程中把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上後你學習的時間就被割裂,使得效率下降。結果一個上午你會發現自己並沒有完成什麼任務(好吧,說的就是我自己……)

這種無意識中浪費大量時間的低效率方法是絕不可取的,於是答主找了些提高自身效率的書來仔細研讀,並結合自身得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

嚴格區分遊戲時間和學習時間(同樣適用於工作)

這點特別對那些還沒養成但想要養成高效學習習慣的人來說特別重要。
自習玩手機本身就是一種娛樂,不管你是看知乎,還是看什麼,這都不能作為借口。而把娛樂時間和學習時間混淆再一起就是壞習慣的開始。這點在大學尤為明顯。答主一開始為了改掉這個壞習慣也花了不少功夫,通過長期摸索總結出了一些辦法,以下就說最主要的好了。

把遊戲場所和遊戲時間對等,學習場所和學習時間對等。

宿舍就是睡覺和娛樂的地方,知乎,豆瓣,貼吧什麼的,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但一旦到自習室去自習,你要把自己切換成學習模式,在學習模式下自動抵制手機上的內容誘惑(這個自動是憑經驗值累加的),關機這種騙自己玩的把戲還是不要的好,自制力就是靠練!現在答主用手機查單詞或上網查資料時一不小心看到一些不錯的內容也絕不會心動,反正內容就在那裡,遲些看也不會有什麼損失,現在看得話反而會降低自己的學習效率,兩項對比後你也該做出正確的決定了。你可以寫個便簽,提醒自己回寢室在娛樂時間裡再消費這些內容。
這麼做你起碼能保證自己的學習時間不被瑣事佔用。

但這點有個壞處,當你在學習時間用完但任務依舊沒有完成的情況下不得已回到寢室後,為了完成任務,會養成佔用娛樂時間的習慣(╥╯﹏╰╥)


活足夠多的時候是談不上時間管理的。

採取的辦法是, 一件一件的事情做,做的時候不要中斷,足夠地投入積極的思考,如果要切換到另外一個事情,之前的事情需要有一個階段性結果再切換。

中間如果冒出其他的想法,要控制住自己的分神的慾望,可以在Note里記載下來。

確保在一段時間內,只做一件事情。當然計算機的速度要快,不然影響操作。

採用Deadline驅動是不夠的,這意味著你把很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轉換成重要而又緊急的事情。

那些天天加班的,有多少事情是因為該做的不做拖延到後面拼死拼活呢。早一些完成早 一些著手,也不至於太慘。

而且每一項工作如果都撐到Deadline,那需要思考你的工作能力在老闆眼中是什麼樣子了


不知道題主是否是要來找捷徑的,我的想法是沒有捷徑,最高效的工作方法就是持續輸出。注意幾點:

1、在大的決策或者方向選擇上,要捨得花時間,確定目標。比如我當時在選擇找工作、保研(本校)還是考外校的研究生時,苦苦的掙扎、思考,最後選擇考外校。這樣掙扎過的目標,更加不容易放棄。然後,我考上了。

2、列出自己的任務清單(不管是瑣碎的還是重要的),同時知道自己的每天每周的效率G點。將最重要的事放在這個G點上完成。有的人早上效率高,有的人晚上效率高,有的人周末效率更高,有的人則不然。考研的時候,有段時間我晚上十一二點時候很亢奮,睡不著覺。然後我就下床看書了,看到一兩點累了在睡覺。也沒什麼。

3、目標導向,勞逸結合。持續輸出也不需要拖著疲憊之軀匍匐前進。太累了,休息放鬆一下再接著干比低效率的堅持更有用。我們應該是以目標導向,而不是為了充實的假象。休息一下(甚至可以是短暫的放縱),然後精力充沛,效率更高,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接近目標,而不是相反。所以我考研期間回宿舍一般是不開電腦的。但是有時候感覺狀態差,直接就和小夥伴們去電影院看個電影或者唱K等等。第二天又開開心心進入正軌。

第二個問題,怎麼養成的?

我是一個偏唯心的人。我覺得你「能付出多少」跟你到底「有多想」是正相關的。所以當我真的很想很想做成某件事的時候,我能理性的做到這些。但有時候,目標被動的話,就會導致行為被動。

最後總結一句:真正的最高效工作方法,只會出現在「你的願望最迫切」的時候,那個時候,你自己就能摸索出最高效的方法。


到手頭上的工作第一時間做。

忙不開的時候 在電腦屏幕邊上貼個便利貼,按priority寫著要做的事情。這樣在multitask的時候就可以專心做每一件事又不會忘記別的事情


小D,在基層工作已經快4個年頭了,月薪3000+,參加工作以來無獎金。

又到一年的年底了,小D在微信上跟我說,工作經驗又增加了一年,怎麼反倒越來越迷茫了?和大學同學聊天,總是很羨慕他們,他們都有些變化,我還是老樣子。

小D介紹道:工作快四年,幾乎每周都加班2天以上,周末不休息是家常便飯。今年加班比去年明顯要多,從領導到小兵,都有這個感覺。

手頭有這麼多工作,並沒有讓他感覺充實,相反是增加了迷茫。他多次重複:感覺挺疲憊的,沒有學到啥東西的感覺。

在小D看來,他的單位忙閑不均,有的老同志整天君子動口不動手;工作是那麼瑣碎,重複甚至形式主義;領導是鞭打快牛,越勤快越受累。

小D最大的苦惱除了上班就是加班,他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或者說完全被加班和重複的工作給耗盡了。

這近4年時間,他只回過兩次省城,一次是因為單位出差來回3天時間;一次是因為一位大學最要好的同學結婚,他為了見證好兄弟這個最重要的時刻實在推不得。

唯一剩下的就是看看微信上的文章。沒有深度閱讀、系統學習的時間和機會。僅有過一次兩周時間的培訓,是單位作為福利給他的,培訓內容他完全不感興趣,相當於修整了半個月。

我最擔心的是,小D看似非常忙碌,其實並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目標。沒目標,但整天加班,小D也就沒有完善提升自我的路線圖,更沒有知識的輸入與更新,他的思維、視野乃至格局很容易受限,迷茫便接踵而至。

職場上,缺乏格局的努力,往往都是無用功

有個段子。同樣是搬磚這件看似體力活,有的人覺得自己是在干泥瓦匠,有的人認為是這座城市的建築師。十年後,泥瓦匠還是泥瓦匠,認為自己是建築師的成為了房地產開發商。

有目標的與沒目標的,結局大相徑庭。

小米創始人「雷布斯」大學畢業後,工作強度相當瘋狂,在人人都是拚命三郎的軟體開發行業依然被稱為「中關村勞模」。但是,後來雷軍在反思自己40歲之前的職業生涯,得出的結論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要盲目相信勤奮。

加班是一種勤奮,是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操守。但是,不樹立清晰的個人職業目標,加班再多都是無用功。

環顧四周,這個社會日新月異,80後、甚至90展露崢嶸。當別人和你拼格局、比目標的時候,你還在和別人談加班?

3年前,當L第一次踏進辦公室,還是一個剛剛畢業的研究生、選調生。今年下半年,L已經結束在縣城的工作生涯,如願以償的來到了省城工作。

L深深感激他的師父Z。他說:我第一眼見到他,就有一個感覺:我會受這個傢伙影響很大。

Z在當地是有名的筆杆子,是那種心高氣傲類型的科級幹部。L從入職第一天算起到他最後調動工作,陪伴Z加班大概不下200個夜晚。Z會因為L很小的失誤,包括校對上的、反覆指導卻仍學不會的,對L進行痛批。L由剛開始的震驚、痛苦到由衷的接受和佩服,從Z那裡學了兩把刷子。

大概一年前,某一天晚上加班到近11點,Z一反平時嚴厲的姿態,對L說找一家夜宵店吧,他們是在中部並不發達的一個縣城,所謂夜宵店就是個衛生條件不太友好的小店。

Z喝了兩口酒後,誠懇的感謝L這兩年幫自己分擔了很多活。Z說起了自己省里師範大學畢業後,回來做老師然後調動到政府工作近20年,多少有些傷感。「20年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我彷彿就是這麼加班過來的」。那個晚上Z鄭重建議L不要做池中之物,人生要有個大目標拼搏一把。L很感動、熱血沸騰。

在Z的鞭策下,L一方面干好手頭工作,同時開啟了個人的提升計劃,他參加了省直遴選,由於他搞文字工作有一點小小的基礎,考試結果比較順利和理想。此外,他也著手了博士入學考試的準備,等待可行的機遇。

職場的道路艱辛而深奧,你或需要經歷苦苦的自我探索,或很幸運的碰到啟明星、智者或鞭策人。無論如何,你要建立自己的目標與格局。

有一句諺語:再大的烙餅也打不過烙它的鍋。如果你的格局、目標和視野就是那麼一口一點點的鍋,你再努力,也不會有多大的烙餅或者說果實。

L和小D都是時間高度不自由的年輕人,整天被加班所佔據。但是,由於格局、目標的不同,開啟了迥異不同的人生。L繞道了。

規劃好自己不加班的時間:學習、展開對自己職業生涯強有力的社交活動、復盤思考得失、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說不定你真的會發現不加班的時間讓你進步了,而加班讓你原地踏步。

不如試試「5小時原則」

面對眼前瑣碎的事物和諸多的不自由,哪怕是不盡人意的人際環境,你依然需要認清自己要走的路和通向的目標。儘管今天的你,依然在原地,依然不得不苟且於芸芸眾生,只有擁有內在格局和目標,你就建立了自己的勢能和氣場。假以時日,終究會如你所願、脫胎換骨。

美國總統本傑明·富蘭克林10歲時就離開學校,成為他父親的一位學徒。後來不僅成為了美國最受尊敬的政治家和最著名的發明家,而且還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以及成功的企業家。

這完全得益於本傑明·富蘭克林成年以後清晰的人生目標以及與之配套的自控力,他每天工作再忙,都會專門抽出一個小時屬於自己用來學習,每個工作日一個小時。包括:早起讀書寫作;設立個人成長目標,並定期跟蹤結果;為那些志趣相投且有抱負的人們建立社交,不斷提升自己;將想法付諸實踐;早晚都提出一些思考問題,等等。

他的這一自我提升模式被後人總結為「5小時原則」。

工作再忙、生活再瑣碎、環境再吵雜,每周也要有屬於自己的5小時學習黃金時間,因為這5小時決定你前方的道路。

如果你也把5小時原則變成自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那將會是什麼樣子呢?


首先,你沒有被保險公司洗過腦,你也不是劉一秒的死粉,不會連讀心靈雞湯都會有轉發朋友圈的衝動的話,你就應該會承認人性本來就是惰性十足的。正如手機作為移動終端的代表,能夠戰勝台式終端,包括筆記本,這最大的原因,就是懶惰,也如我躺著床上給你碼字一樣。

所以不要去費神陶冶你的情操,也不要懷疑你基因太差,更不用一大早蛇精病一樣對著鏡子說fighting。

那怎麼解?

這就是勢推人走的道理,要把自己推到勢頭之上,這個勢,你可以理解為生活的開支,學位的要求,責任的重大,託付的信賴,對眾望的不負,對朋友的熱心,對公司的盡責,乃至對國家的堪憂。你只有到達一個可以刺激你腎上腺素的力場,你才能夠高效起來。

如果你對你的工作沒有以上那些感覺,告訴你,你的工作不需要高效。


今天主編歐陽澤林,推薦各位68個助力高效工作和經營職場個人品牌的工具/平台(99%以上我的有親自使用過也是我常用的),刻意練習和應用實踐到日常工作中,這就是最優化你的意志力資產,大道理少說,我把這68個東西分成三大類別(原本是八大類別哈:情報監測、內容生產、內容加工、內容分發、人脈連接和知識變現、素材搜集、信息收集與存儲),分別是:

情報監測/信息收集與存儲(12項)

信息活動多半起中介作用,將消息從甲地傳至乙地,而情報活動的作用在於捕捉信息中的有用知識,將其精鍊加工,針對具體的問題,提供解決的方案,情報監測/信息收集與存儲可以更好的為我們做職場中脫穎而出奠定基礎。別說公司與公司層面的競爭,很多人這輩子估計都沒有搞清楚,自己在和誰競爭,除了和自己競爭,還有誰把你當競爭對手?

內容生產/加工/分發(23項)

有好內容沒有好傳播是件很遺憾的事情。還記得「杭州31歲中年男子因PPT太丑被辭退」的事情嗎?還記得「華為要裁掉35歲以上的老員工"的事情嗎?職場中老年的迷茫和剛畢業大學生的迷茫,程度不一樣但是形成的原因應該大致相同:可能就是因為懶——懶得寫好PPT,懶得彙報工作的時候讓內容呈現的更精緻更美。

人脈連接和知識變現(33項)

一般性的人脈的定義是:誰認識你(而不是你認識誰)並且深刻理解知道你的利用價值,並能真誠的和你平等對話和置換價值。然而"太熟了沒用",我們又時時刻刻的需要去主動拓展更多的關係網路。要相信:凡是能共享的,最後都有可能被共享——信息不對稱已經完全是過去時了,在認知不對稱當道的今天,我們該如何重新出發?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段對話,覺得非常有道理:「道理都懂,然而執行力差的現象如此普遍——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意志力是一種生理認知資源,和錢一樣,用完就沒了」。除了時間和健康這兩種不可逆資產,我更願意相信意志力更是一種可優化的個人資產,和金錢、特長、品牌(影響力、人脈網路)、情感等資產一樣,經過刻意練習是可以提升和管控的一種資產,也是覺得可以產出價值的一種資產。

本文作者:歐陽澤林 | http://auyung.com(借見智庫聯合創始人),本文是作者關於「個人品牌」這一認知領域的第13篇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長期不工作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喜達屋旗下酒店(威斯汀,瑞吉,艾美,喜來登,福朋,W)入住是什麼感覺?
如何過好單身生活?
你覺得你做過什麼無意義的事情?
看到葯娘提到自己生活條件不好,特別想幫助她怎麼辦?

TAG:時間管理 | 高效工作 | 生活方式 | 職場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