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非常喜歡茶葉、品茶,關於茶葉的書也看了不少,想系統的跟著老師學習學習,畢竟真實的接觸茶葉跟書本上完全不同,我不是指的去考個高級茶藝師的那種證書。還請大家賜教?

也可以推薦一些視頻。


1、市面上關於茶葉的書籍靠譜的實在是寥寥無幾,我是指針對茶友,不是針對茶學專業的教材一類。

2、「真實的接觸茶葉跟書本上完全不同」已然可知當下茶學書籍之質量。

3、經常喝經常品能否熟能生巧?我認為不可能,「天天接觸真鈔,看到假鈔之後就能直接看出來。」前提是有關於真鈔的標準與範本,而這些在茶業之中基本是不存在的,如何判斷你所相信的人與茶就是對路的?僅僅靠「經常」這個量的累積顯然是一廂情願的。

4、確實,茶藝師體系對於真正習茶的幫助是不大的——茶是用來喝不是用來看的。掛著各種高級職稱,泡的各種眼花繚亂,茶湯爛的一塌糊塗的茶藝師,這些年見的實在是太多了。

5、對於書籍與人的判斷,更應從邏輯上進行。觀其所闡述之自家理論①能否邏輯自洽②是否違反一般規律,以此做減法鑒人鑒書,定有所得。

6、


好吧,我也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其實,茶葉在現代社會裡面被渲染出了太多的類似於文化、品位之類的東西。 其實,我更希望你能夠還原茶本身對於你的一種意義。 個人看法是:茶,其實就是一個飲料而已,只是這種飲料的口感會因為茶葉產地、製作工藝、發酵時間、泡茶技法以及水和器皿等等的變化而變化。。 回到剛剛說的,茶就是一個飲料而已,所以,想要真正的了解茶,必須要先講茶葉帶入你的生活,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經常喝茶,經常品茶。 在剛剛學的時候,我建議你不妨多喝喝好茶,就像是學習驗鈔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天天接觸真鈔,看到假鈔之後就能直接看出來。。 如是,茶亦如此。 不需要想太多,不需要去考慮茶是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高深,等你一次一次的泡出好茶,喝過好茶之後,再去考慮是什麼因素導致的茶味上面的不足人意。在長期的體驗之中就慢慢磨練出你的味覺了!如果你想要賦予茶葉其他的意義,比如社交,修身之類的,你可以後期再添加 記得要戒煙,戒辣,戒碳酸飲料。。。 友情提示,找幾個懂茶的人多一起喝茶。。 衷心的希望你能夠純粹的喝茶就好了,最好不要有太多的其他的東西。。


1、茶的健康資料請參考http://www.fda.gov/ ,國內文章只說好不說壞,或者一點含量實際並沒什麼用,或者工業提取不考慮成本。

2、國內茶藝這塊,近幾年變化也飛快,文化上的弱勢位階學台灣,學日本的影子隨處可見。真正有民間自信,並能總結的真沒幾個。你可以去杭州看看,童啟慶老師有個童一家,依託浙大資源吧。未來再過幾十年可能又會有越來越多的流派傳承也說不定。

3、網路開放課,目前茶藝的網路開放課實在編的不好,茶科學,種植,加工,生化倒是不少。

4、至於以喝茶或者有人說的品茶為旨歸的,個人覺得無過於口服之欲,大多數人沒有理性情懷、沒有社會普視,沒從古人的位階考慮那個時代,也沒認識今天是個什麼時代。


想要學品茶,當然是要多喝,看書很重要,但是喝更重要。當然也要看你是側重茶本身 還是更側重茶藝,茶文化這些茶本身的衍生物。但是無論是追求茶還是茶藝茶文化,首先要了解茶,細細的感受茶,很多東西是書本上學不來的,我覺得就一個字:喝。


鄔若冰在答案中提到了網易公開課,最近我也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覺得對於想系統的了解茶文化與茶健康的人來說是個非常好的學習資料。現在我把鏈接發給你,總共8集視頻,可以當做非常好的入門課程http://v.163.com/special/cuvocw/chawenhuayujiankang.html

看過之後,可以根據自己的不足再專門搜集資料進行深入學習,我常去豆丁網搜集資料來補充。當然也會來知乎和大家一起來交流學習。


推薦靜清和老師著《茶味初見》、《茶席窺美》。


那麼你有沒有親自為了茶,而開展一段旅途,去茶園嚼鮮葉;去體驗一下每個工藝環節;去各種茶城茶葉店茶館各種喝;跟志同道合的茶友分享幾款茶? 有沒有自己特別喜歡的茶,去體會那種隨著時間而轉化的各種變化,當然你還可以開始以日記的方式開始記錄自己每天喝的茶,同樣的茶,換種水,換個茶具,換種手法,去體會其中細微的不同?茶並不神秘,你來不來,每年春天都會發芽,你喝不喝,他都會在那裡!


我也想學習


多喝多觀察才是最根本的,書上跟別人嘴裡的都很空,只有自己去嘗試了才知道,也感受最深刻。喝茶沒個一兩年,都不算真正入門、


拜師學藝最快


系統,你指從喝一泡茶,可以了解到工藝,產地,品質?


絕知此事要躬行,茶要喝到才能自己的體會,習茶要跟對老師,要多聽多喝才能有自己心中自在的那杯茶,才能行雲流水地泡出一杯好茶


多喝以及多和懂的人喝。茶葉這東西,高興就好了啦,未必一定要系統呀什麼的…


先問題主,你提到了要跟著老師學,所以你是想做興趣愛好,還是想真正的進入茶行業

兩者都需要親自喝過才好,因為我不在茶行業,所以不談第二種,以自身茶文化愛好者的經驗淺談一下如何較為深入的作為愛好去喜歡了解茶。學茶如果不去喝,只了解知識比如:茶樹品種,茶湯成分,和正在品茶評茶是兩碼事。只通過看書看視頻了解茶,那就和廚師只做菜,沒有味覺一樣。沒法判斷優劣也沒辦法形成自己的茶文化價值觀。

紙上得來終覺淺 嘗入喉間始知濃

如果題主是當愛好,想了解茶葉。抓住每一次喝茶,平差,蹭茶的機會,多喝 多對比。老師只是讓你更快的學習接觸到茶,而且前提是靠譜的老師,還不如讓茶本身來當你的老師。

技巧是同一種茶相互比較著喝,比如,你想學龍井,可以獅峰山 梅家塢 和浙江龍井 四川龍井等不同產區比較喝,也可以用龍井43 老茶樹 烏牛早 中茶108不同茶樹品種比,雖然這些也都不一定準確,因為除了茶葉產區,茶樹品種這種可以標準統一的條件,還有製作工序和製作工藝高低的z這種不可統一的條件的區別,不過總是比單喝一個地區一個工藝的茶要喝的明白,接下來說說怎麼喝到茶

1去茶山

假期別人去什麼旅遊景點人擠人,你可以去茶山看看茶農如何制茶,看不懂的你就姿態低一點問,然後喝最新鮮的茶,一般茶農家會有很多種茶,同一茶園但是不同季節,不同工藝,不同種類的茶的區別,這簡直就是個實用百科全書,第一手實用資料都在他們手裡,他們知道今年春天寒潮,第一批茶葉都凍壞了,春茶比往年品質不佳且價格比更高,他們知道夏天天氣太熱,茶葉長得快,所以更苦,而且茶葉曬死晒傷不少只能做珠茶或再加工茶,所以很多所以茶葉,如果味道好留下制茶師傅的聯繫方式。

2做一份購買茶葉的金額計劃書

題主竟然喜歡喝茶,那一定是會買茶的。多去茶博會和茶城喝茶,一般做的比較好的茶商和茶館都會參加茶博會且很樂於交流的,不要去淘寶買茶!不要去淘寶買茶!不要去淘寶買茶!去淘寶沒辦法試茶,而且去淘寶誰和你說茶論茶,你怎麼知道茶的好壞?憑ps的圖片還是一竅不通只會忽悠的客服?當然你如果是評茶員以上級別的請隨意,否則一定要去實體,以找到好茶 從感興趣的茶種類入手,買之前同種茶多款式對比,多問賣家,記得口袋裝點吃的種類,以防醉茶。很多老茶客,茶城都有幾家店是喝茶聊開心了認識的,當然你不能抱著免費喝茶的心理去啊

3結合書籍

陸漸鴻大大的茶經 不拜讀一次不好意思說自己喜歡喝茶,好嗎 ,買不到的請淘寶,再不濟,下載電子版的也是可以的。

宋徽宗的大觀茶論 全書對宋朝的蒸青團茶的產地、採制、烹試、品質、鬥茶等均有記載,已經中中國消失被日本繼承發展出抹茶道的「點茶」部分更是要好好讀,我的日本茶道老師曾說過他的老師因為這本書而特意學習的中文,順帶一提 日本茶道除了抹茶道還有煎茶道,前者繼承發展宋代點茶法,後者繼承發展明代泡茶

威廉烏克斯的茶葉全書 我沒細讀只通讀了,這個是我已經喝茶一段時間後才看得書,很多都已經了解到了 ,不過竟然時代給了我們更大的格局,為什麼不去了解呢?印度的紅茶 日本的抹茶 美洲的馬黛茶,這些你不好奇?我們科學感官評定茶葉等級的標準從何而來,你不想知道?這本書會讓你跳出總是充滿著玄妙味道的中國茶,讓你有一個較大的格局

楊亞軍 評價員培訓教材 不要笑,這本書會讓你系統且全觀的了解評茶用語,中國茶葉的普遍現狀!最主要的是會讓你碰到吹噓自己的茶有多好喝多神奇,自己對茶葉多了解的人時不會輕易相信,這邊書一定要看。 前面朋友@真的是單大寶回答的「品茗驗鈔說」 裡面提到的國家標準與範本就在這本書裡面

這幾本書有了基礎的文化底蘊,有了全局的觀念,有了科學的了解,加上平時的多喝茶多對比,能堅持做到這些,對於費從業人員來說已經很是不錯了,愛好茶就是個人的喜好,找到對自己脾性口味的才是人生幸事


先看看《茶經》吧,理論知識差不多了,實踐就很快了,要想深入學,估計得有時間和閑錢。誰叫現在的茶葉被炒作的很高。其實本人自己喜歡喝茶,那就研究口糧茶就行,研究自己想喝的,比如綠茶,怎麼泡,多少水溫,什麼水,上投好還是下投好,什麼時候出湯等等,所有的過程都影響一個茶葉的口感,可以嘗試的自己先買點平時喝的,在根據理論知識,掌握水溫和出湯時間,對比雨前雨後、明前明後茶葉的不同口味,在研究春茶和秋茶的不同口味,或者三年和七年的口味,或者高端和低端茶葉的口味等等。。。慢慢積累,自己就會有經驗挑選茶葉了。祝好


可了解一下漳浦天福茶學院。個人感覺很靠譜。

參考鏈接:

1. http://www.fjzzjy.gov.cn/newsInfo.aspx?pkId=19352

2. http://bbs.66163.com/thread-465622-1-1.html


返璞歸真,順其自然

喜歡茶堅持每天適量飲茶,對身體沒有什麼不好

茶是附屬品,不用刻意對茶進行過度解讀,從業人員另當別論,其他的一切並不用刻意學習和在意,最好的文化是融入生活中,像義大利的咖啡文化,有幾個義大利人會去深入研究?多是上班前下班后街邊小桌一杯意式濃縮,繼續吹牛看妹

工作前,沖泡一杯綠茶,放在電腦桌前,看新聞寫代碼做文案,想起了,順手一口,放下轉頭跟同事聊聊工作,聊聊時事,口渴了,再來一口,豈不爽哉?


先是挑,然後不挑,然後再挑最後不挑!不管樹葉好壞,長出來本身就應該被尊重


我突然想起,我曾經買的一本有關茶葉的書,是一位在北京開茶館的人寫的,也許我可以去拜訪一下。

對茶的喜愛已經深入骨髓,也許,人應該聽從內心的召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不是去學茶藝師,是去學評茶師,或者來上我的課堂。


可以看下cctv出版的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推薦閱讀:

喝茶,我們喝的是茶葉的什麼?

TAG:茶葉 | 中國茶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