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普洱茶是散的好還是餅的好?


1、關於普洱茶通過運輸途中的風吹日晒雨淋自然發酵變成普洱茶,是坊間流傳的關於普洱茶最瞎也最廣的謠言了。

2、普洱茶的緊壓型制產生最初確實是為了便於儲運,後來發現緊壓茶的倉儲轉化與散茶會有不同。不過這是後話了——相當近的後話,普洱茶以陳為尚是從近代香港地區開始的,故宮的藏茶不是為了放老了喝,而是新茶放舊了。

3、散茶相對於餅茶,更便於現飲。過往普洱茶在雲南根本無人飲用,因廉價多販售至香港作為茶樓免費茶之用(後來漲價了,茶樓也供不起了),所以多以緊壓型制存在。

4、這種對比關係除了散茶和餅茶(緊壓茶),緊壓茶中還可根據緊壓程度進行細分,一般餅茶根據緊壓程度可分為泡(pāo)餅和鐵餅。這主要是緊壓度而非用石模鐵模有關,石模重壓也是鐵餅,機器壓餅通過調節壓力也是泡餅。

5、緊壓型制對於茶品轉化方向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不當的緊壓型制(主要是規格)有可能對茶品的轉化產生負面影響。

88青(89~91年7542,)泡餅型制

藍鐵,鐵餅型制

關於這個話題,抓發一篇《茶品緊壓與茶品轉化》(轉自微信公眾平台「經典普洱」)

《茶品緊壓與茶品轉化》

緊壓茶在最開始的兩年內,由於緊壓過程的加溫加濕加壓給茶品帶來的影響,其轉化速度會快過散茶(基於同樣原料製程的前提之下)。而三五年之後,當緊壓茶品由於緊壓帶來的增速條件釋放殆盡後,散茶的轉化速度就會逐漸追上並趕超。不過緊壓茶畢竟經過了一個散茶所未曾經歷的加溫加濕加壓的過程,其與散茶的轉化方向會有所區隔。比如散茶茶質在存儲過程中的逸散損失會大於緊壓茶,散茶的香氣就會不如同樣原料同等年份的緊壓茶。

對於緊壓茶而言,磚餅沱等不同形式本身並不會給茶品的轉化帶來明顯的不同。只是在過去製作沱茶大多選取級數較高、較為細嫩的原料,而磚茶則大多由偏粗老的原料製作,最後茶品轉化的不同往往來自於原料(毛茶)而非緊壓形制。

緊壓茶的單位重量也會影響轉化的效果。緊壓茶的單位重量越大,其中心距離表面的距離就越遠,這樣一來茶品壓制完成後就會越難乾燥,同時內部的茶葉由於難以接觸氧氣會有轉化不足的問題。因此過大的緊壓單位重量(超過500g)是不利於茶品的後期轉化的。

緊壓茶的緊壓程度對於茶品的轉化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我們熟悉的鐵餅和泡餅,就會因其緊壓程度不同導致不同的轉化方向。一般而言,緊壓度越高,相對陳化速度較慢,但茶質較易保存,陳化後易出花蜜香(但緊壓過度時,又容易出現茶心焦心現象)。若是緊壓度較低茶品相對鬆散者,則陳化較快,湯質較滑,但香氣表現上會相對不明顯。


普洱茶的品質優劣要看原料等級、加工工藝、儲藏年份三個方面;散型還是餅型,對茶葉的品質沒有影響。

據教科書說是從明朝才有散茶的,之前都是緊壓的。現在普洱茶以緊壓型的居多,分餅茶、磚茶、沱茶等。

散茶大部分是經過快速渥堆發酵的熟茶,級別大約有宮廷普洱、禮茶、特級、一級、三級、五級、七級、八級、九級、十級;

散茶里亦有不渥堆的生茶,但數量比較少,也可以認為是曬青綠毛茶。


古代的普洱就是把茶葉壓實方便運輸,因為運輸路途遙遠,加上路上風吹日晒雨淋的,自然發酵,到了目的地後就成了普洱茶。

現代也有這種普洱,稱為生普,買來後放個5年10年的,等待他的自然發酵。另外,現代搞了個熟普,通過把茶葉渥堆,上面加水,讓裡面快速發酵,做出來的就是熟普。

熟普最後也被壓成和生普一樣的餅或坨。因為它還可以繼續自然發酵。一般人買來熟普會存3年後喝。

普洱散茶則是和紅茶等一樣,發酵好後直接晒乾後散著裝袋,拆封后就可以直接泡了。大益和八馬有一些散裝普洱,味道也不錯。

不過,傳統上,大部分人還是喜歡生普和熟普,買回家後放上3、5年,然後打開來喝。散茶沒有收藏價值,所以沒什麼人買。


最開始普洱茶採用緊壓,其實是為了解決交通不便而引起的運輸損失。古時大多通過茶馬古道將普洱茶運送到西藏等地方,為了運送方便同時能多運送茶葉,所以就有了磚、餅、沱等形狀。

相對於緊壓茶而言,普洱茶緊壓成餅,水分的吸收與蒸發對於緊壓的普洱茶影響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氣都能更好的保存下來。

  空氣中的溫度對緊壓茶的內部影響不大,茶葉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來。

  氧氣和光線與普洱緊壓茶的接觸面積相對縮小了很多,多酚類、酮類與葉綠素的氧化就緩慢了很多,茶質就能更好的保存。

相對於散茶而言,普洱茶散茶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茶中的茶多酚等物質可以快速轉化,能夠在短時間內轉化出好的口感。

長時間存放來說,由於散茶與空氣接觸面過大,氧化加快,香氣容易發散,甚至影響口感。

以收藏角度來說,個人認為應該選擇壓制以後的普洱緊壓茶。

  第一,很多人收藏普洱茶的目的在於獲得良好品質、實現價值增值。同一時間生產的普洱茶、不論生茶或熟茶,經高溫蒸壓、烘焙過的緊壓茶,除比散茶衛生外,其滋味遠比散茶來得醇厚,甘爽,一些低沸點青澀味物質,也隨高溫蒸、烘、焙而揮發減少。奠定了緊壓茶收藏時品質的初始基礎優於散茶。

  第二,緊壓茶在經過蒸壓以後,茶體相對散茶較為緊實,儘管它的透氣性可能不比散茶好、但佔據的存茶空間小、有利於較小空間的大量儲藏,降低藏茶成本。而且緊壓茶茶體內部的溫度、濕度比較穩定、陳化均勻持久、耐儲藏。


你覺得好喝的那個好。如果你都喝不出是不是好喝,餅裝的還是散裝對你還有什麼意義呢。


現喝,散茶方便,陳化速度較快,滋味會比餅茶略為單薄。

同樣的曬青散毛茶原料,以散茶陳放,和壓餅之後再陳放,我們做過小範圍的試驗,壓制之後的茶餅口感、香氣的層次感明顯優於散料。


基本上茶餅還是價值比較高

關鍵是看茶葉自身吧.茶葉如果本來不好.然後又潮濕發霉.那茶餅怎麼好.也不好喝啊


個人覺得餅茶好保存,但是散茶的條索容易完整,且洗茶過後更乾淨,沒有壓制過程中可能的衛生問題。二者的年份不同,轉化程度也有差異,所以因茶而異吧


好的散茶喝個新鮮不錯的,但後期陳化沒什麼意義。講陳化還是限於緊壓茶為宜。當然,不是所有的緊壓雲茶陳化都能好。


長久存放即兩年以上,是壓制了乾燥後保存的茶葉氣味比?茶存放更足一些


我覺得還是散茶的好,緊壓茶只是為了古代運輸方便現在運輸已不再是問題,而且七餅子茶是建國以後才有的,古代的斤兩跟現在的不同,七餅子只是為了計算方便,沒有其他作用,


散茶不能長時放,好茶一般都壓製成餅或磚了,因為:

一是會跑香,茶香減弱;二是易受潮,發霉變質;三是體積大,不好運輸及存儲.

最重要的是,散茶鬆散,轉化慢,且沒有無氧轉化,長期存放下來味道沒有壓製成形的茶葉好,

所以好一點的古樹茶,特別是名山茶,都不會有單獨年份古樹散茶。


散茶的味道都比較淡,而且不好長期保存。好不好還是茶本身決定的,好的散茶毛料也很香,只是沒有老茶的濃厚味道。


  普洱茶散茶適合現喝,餅茶適合存放收藏。普洱茶經過壓制後便於存放和運輸,茶葉之間的接觸非常緊密,加上存放地點的濕度與溫度環境,茶葉會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使茶葉的口感和營養成分發生變化。

  1、一般人喝茶注重的是茶葉的保健功能和茶湯的口感,保健功能包括健美減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活血化瘀、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利尿、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預防蛀牙、強化微血管、抗菌、抗細胞突變,防癌、減緩衰老……等。茶湯的湯質,入口香氣,回甘。很少有人會關心茶葉中的營養成分,據科學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咖啡鹼、茶多酚、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元素等。普通食品都有一定時間的保質期,普洱緊壓茶算是比較特殊的一類,有「越陳越香」的說法,時間反而是最好的催化劑。

  2、緊壓茶利於收藏,在較好的儲藏環境下會發生「陳化」,茶葉上的微生物開始活動,轉化成對我們身體有好處的有益菌,茶湯的顏色慢慢由黃綠色換化成黃紅色,口感由原來的清爽變為濃厚,香氣根據普洱茶的產地不同,發生的變化也不同。

  3、散茶沒有收藏價值,茶葉間空隙較大,不能鎖住香氣,氧化面多。保存得好可以留2-3年,但基本沒有什麼香氣了,但新散茶(注:出品半年內可算新茶)因為沒有二次加工,保留了強烈的清香味和明顯的苦澀感,也有不少茶人喜歡這種感覺,普洱茶產地眾多,工藝複雜,至於哪種茶更好,誰也不能說得清楚。


不同的普洱茶,不同的狀態(磚,沱,餅,散),不同的地區,茶在後續轉化都會有的不同。這個例子在易武茶的體現尤為明顯,散茶往往在後再後續轉化種變得索然無味,而餅茶會讓你有柳暗花明的欣喜。

散茶當然也會有散茶的好處,在於其對於空氣的充分接觸散茶的轉化速度快。一般的,極少用老散茶壓制緊壓茶,這樣的茶不利於後續轉化,口感變化也不會太好。


88青是91-93年某一批7542,被香港陳大濕買入的那批


生茶放散茶兩年,因為散茶保留了古樹茶的青木味、花果香味,一旦壓了餅後(壓餅是要蒸的),生茶原有的青木、花果香就消失了,三年後才會慢慢轉化。所以,自己喝的話,不多的量夠喝兩年的就放散茶,量多就壓餅存放。


泡開的最好。


我喜歡散的,不麻煩。餅的需要洗茶,比較麻煩。


普洱茶是老的好,年份最少在8年以上的。


推薦閱讀:

茶葉是否發酵對茶的口感是否有影響?
泡普洱小金沱,燈光打下去出現小點點,是什麼情況?
怎麼選購茶葉罐?
單樅茶有那麼多種香型,到底是噱頭還是真實的?
你們喝過最好喝的綠茶是什麼?

TAG:茶葉 | 普洱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