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京2017年Q3財報扭虧為盈,但營收增速首次落後阿里巴巴?

1、本季營收8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2%;經營利潤、凈利潤分別達到5.02億元人民幣、9.78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扭虧為盈。

2、2017年Q2財報發布時,京東披露GMV為2348億;這次Q3財報發布時,京東披露放寬口徑回溯Q2的GMV2為3353億,相差1005億!

3、通過對歷年數據的觀察後發現,每年後三個季度GMV2與GMV的比值約為1.43。京東披露2017年Q3的GMV2是3025億,可推算出GMV約為2115億,同比增幅為33.2%——從下圖可以看到,這個增幅是在逐年往下走的。

4、2014年Q3,京東、阿里營收增速分別為61%、54%。三年後形勢逆轉,2017年Q3阿里營收增速達61%,大幅領先。

這會不會是京東追趕阿里無望,從講增長的故事轉為講盈利了?

內容引自虎嗅:

京東上財季GMV活活多出1000億:統計口徑變化,變不了「尷尬」


百分之百追趕不上,他大哥騰訊在電商上都追趕不上,指望劉強東追?微信帶來的流量紅利也不明顯了,用現在話說,兩家公司根本就不在一個維度上。

一個是正在轉變為以數據和雲計算驅動的公司,一個還是賣貨為主,雲計算和京東金融和阿里比就差的更遠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京東現在到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活的很好,因為他的重資產模式是個很高的壁壘,但是以後也會一直處在阿里的壓力下。

不用說追趕阿里,在市值上能超過百度就不錯。


阿里的目標是創造無數個京東,京東的目標是壟斷消費市場的供應鏈,迄今為止阿里造出來一個畸形的蘇寧,但是京東已經滲透進商超零售了。不信你抽空去京東配送站點瞅瞅,看看京東站點有多少貨是送給多少小賣部,超市,便利店的,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你在樓下商店買瓶脈動很有可能是京東給它供的貨。


本想看看大神的分析,可是。。。

既沒有數據分析,也沒正面回答問題,一個個離題萬里,回答的論據也都是憑自己的主觀印象,搬弄一堆公眾號的觀點,指點江山。。。


我認為單純分析短期的數據沒有意義,短期的數據都是可以運作的,大家都懂得。所以應該看兩家的核心業務發展情況。首先我想確定一下我們討論的範圍,對於非電商類的業務我們不討論。例如阿里投資的優酷、高德、華誼兄弟,在生態系統方面京東是肯定不會趕得上阿里巴巴的,最起碼十年內不會。如果只討論電商的話我們看一下京東和阿里的優勢分別是什麼~

1.京東: 物流倉儲一體化,售後服務,產品質量

京東靠自營的B2C業務起家,前期依靠著商品保真+優質的售後服務佔領市場。後期通過自建倉儲物流一體化系統迅速整合整個上下游的供應鏈,使得配送速度極快、產品價格優勢明顯。進日推出的無人倉儲使物流效率進一步提升。近期推出的開普勒計劃希望將京東自己的倉儲、客服、金融、雲服務輸出給第三方賣家使得他們可以提供像京東自營一樣的服務質量。京東目前的缺點也很多,例如「二手東」問題、商品品類不全、金融服務和雲服務偏弱。同時騰訊微信目前推的微信商店業務也會對京東有一定的反製作用。

2.阿里:物流,平台,互聯網金融

阿里早期就建立C2C的平台化模式,在互聯網金融剛剛興起的窗口期就吸引了大量的第三方賣家進駐。依託其龐大的用戶數據,阿里巴巴也在長期的積累中發展出了成熟的大數據和阿里雲服務系統。迅速佔領了電商的周邊領域,如互聯網金融的支付寶、物流方面的菜鳥網路。阿里目前的困境主要有:假貨問題、物流效率、難以控制整個產品供應鏈的上下游。

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阿里就像沃爾瑪,京東更像Costco,誰會在新一輪的消費升級中抓住用戶真的很難說。京東最大的優勢就是他的自建物流倉儲,即使阿里想學京東自建物流倉儲也不太可能在五年內建成京東現在的規模。物流的效率問題在今年的雙11中已經暴露的很明顯了,在京東已經配送完85%的快遞時阿里有80%的貨還沒出倉。對於未來的生鮮業務、農村零售業務,自建倉儲無意擁有天然的優勢。但是阿里本身擁有天貓、淘寶、鹹魚、聚划算多個明星產品,同時利用支付寶、菜鳥網路以及阿里系的其他布局產品打造的生態系統,在未來很難被輕易撼動。所以我認為至少京東是有機會反超阿里的。


公司經營的兩大口徑,一是營業額,二是營業利潤(財務會計可能更關心凈利潤,但對經營者來說,與公司日常經營關係不大的營業外收支和所得稅費用有時會對業務探討產生一些干擾作用)。

營業額越大,增速越明顯,可能意味著市場佔用率的增加,較大的市場佔有率往往會讓公司的持續經營和未來盈利創造良好的條件,但是市場並不是無限的,所以增速放緩是很正常的現象,在市場體量已經足夠大的前提下,保持平穩的增速反而是好事。

舉個例子,有三年工作經驗的小王勤奮能幹,每年大概能獲得20%的加薪,他的薪水是5000,然後他的家庭開支是6000每月,十年後,小王成長為老王,月薪20000,每年只能獲得8%的加薪,家庭負擔依然是6000元,請問王某是變差了嗎?

從增速來說是的,但是從絕對量的角度來看,王某以前每年加薪是750(=5000*15%),而現在他每年加了1600(20000*8%),明顯高於小王時代。而從盈利角度來看,小王是入不敷出的狀態,比如他第一年的月財務狀況是5000-6000=-1000,還得找人借1000元才能維持生活,到了第二年他的工資漲到了6000,收支平衡,他能做到的只是不用再借錢,之前年度的帳還賒著呢,等他第三年能掙7200的時候,他才能把第一年的債務還清,但算下來每月結餘也就200元(7200-6000-1000)。而現在的老王財務狀況=20000-6000=14000,不僅自家用足夠,還能攢錢給兒女買房或者自己搞點投資。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市場高速增長的企業增速很快的原因之一,很可能是它還沒達到一個體量的程度,一旦達到這個點,它就會放緩。就像小王在職業生涯早期的年加薪可以達到15%,但當他做到一定程度以後,這個比例就降到8%了。所以我認為京東的情況財務狀況仍然是健康的。

關於京東放緩的同時,阿里巴巴表現出更優秀的業績的問題,我是無法回答的,僅做如下猜測:可能是阿里改善了服務的品質,它的供應商的素質和能力都有提升,而京東的經營模式在市場應變上不及淘寶靈活,另外是否更多的受到了微商等其他交易模式的影響。


推薦閱讀:

阿里巴巴的軟肋是什麼?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推出 App「阿里隱私守護」?
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魅族,雷軍怎麼看?
阿里巴巴上市後,普通員工可套現467億美元,將誕生萬名千萬富翁。是真的嗎?可以迅速套現嗎?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月餅事件中泄露公司內部截圖的員工也將要被處理的事件?

TAG:電子商務 | 阿里巴巴集團 | 京東 | 天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