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去學經管、投資專業,為什麼管理崗賺的錢比技術崗要多?

為什麼我覺得這是個政治問題而非經濟問題?


你搞錯了。

大部分學所謂經管/投資專業的商科學生。

終其一生,都沒有用過他學到的知識。

真正能運用檢驗修正他學過的商科知識的人,在商科群體裡面10%有沒有?

而技術類學科的人,從畢業第一天就在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

你怎麼能拿top和basic比。

而更讓人沮喪的是,那些真正讓商科學生艷羨的工作,他們招應屆畢業生的時候,是不看專業的。

但是讓技術類學科艷羨的工作,應該是不會招商科學生的。


因為大家看到經管、投資成功的那一部分人賺的錢比技術崗要多,就誤以為經管、投資的人賺的錢比技術要多,於是都去學經管、投資了。但是卻忽略了學技術出身的人做經管、投資成功的條件概率要遠大於學經管、投資出身的人做經管、投資成功的條件概率。

更悲劇的是,根據少數人博弈原理,即便上面的分析不成立,但由於過多的人去學經管、投資,所以經管、投資的風險收益比不會特別高。可能會得出不懂經管、投資的去學經管、投資,懂經管、投資的去學技術的尷尬局面。

在長期,管理和技術的差異對收益的影響會逐漸消除,能體現在收入差異里的,只會剩下誰更聰明和誰更累。


本科技術專業,碩士管理+經濟學專業。

做過最基層員工也管過5家公司,畢業的時候MBA還是最熱門的科系。

念什麼跟做什麼崗一點關係沒有。

跟你自己工作之後願意犧牲多少,強迫自己多少,投入多少,能力能提升多少有關。

如果重來一次我寧願碩士再念第三種技術專業,念管理,純粹只是在我最初的工作環境裡面,這是薪水與門檻跨越的加分項。

諸君啊,人生如戰場,念書本來就是戰略之一,怎麼運用這個戰略,是否有更有效的戰術,完全要看戰況來分析啊。

學歷與相關證照經驗,全部都是為了找更好的工作,拿到更好的門票,有更高的起薪,以及更快的學習速度與應變能力。

所以學校里一切與考試成績無關或是鍛煉自我能力的事情我都不參與,考試裡面很多題目我是不浪費時間去準備,甚至不去寫答案。因為我光靠別的分數就夠了,多餘時間完全能加強自己其他方面。

所以,你說為什麼念管理,只要畢業時,管理專業最吃香,就行了。

為什麼管理崗比技術崗掙得多呢?

可以參考我另一篇回答,老闆為何一天待在辦公室。

因為管理崗要操的心,專業度,綜合能力,成長壓力,所有的一切都比你單一技術要來的多。

也許他沒辦法跟你寫代碼一樣快,但是他可以比你快知道哪裡有錯,或是他知道現今技術如何更好meets the need of future

最難得的,是商業洞察,這點專業/技術崗沒有能力。

因為來自綜合管理與商業實戰。


管理崗不是靠大學可以學習的

而是靠社會學習的。

管理崗從來對社會上幾乎所有專業開放,專門學習管理學的人沒有加分。


分三點進行討論:

一.學經管,不是為了當領導

國人總喜歡望文生義

師範大學?你是老師啊!(那是綜合性大學,我是金融專業滴!)

你學金融的?哪個股票最近能漲?(有那能力誰還玩知乎...)

哪個股票漲都不知道,專業性不夠啊。做啥工作呢?(慚愧慚愧.....)

你在期貨公司總部上班?花多少錢進去??(沒花錢!老子憑的是顏值)

咱倆這關係你窩著藏著幹啥?就直說吧,多少錢?(這土鱉不知道顏值為何物??)

犯這種毛病的不佔少數,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

不過腦袋長包,認為學經管就能當領導的人,我覺得還是佔少數吧

如果抱有這個想法的人,不如去學天文學。

畢竟宇宙之浩瀚,時空之無限,李達康,高育良算什麼?領導又算什麼?

在你胸懷的宇宙中,他們都是塵埃。

二.管理崗賺的錢要比技術崗多,我覺得太應該了

領導沒有那麼好當

引用當年明月的一段話,我覺得是關於領導這個崗位職責的最好說明:(有點長啊,不過確實精彩)

——————下面都是當年明月原文,特此標註——————————

一千多年前,一個叫韓信的人對皇帝劉邦說出了一句話:韓信帶兵,多多益善!

  這不僅是一句成語,一句千古名言,也是一句自信的豪言壯語。

  在我看來,在韓信說出此言之後的一千多年裡,有資格有能力以此言自居者,不會超過十五個人。

  而如果你仔細研究過軍事,就會發現,要做到帶兵多多益善,實在是太難了。

  要說明原因,就必須從什麼是戰爭說起。

  事先說明,請大家不要誤會,這裡絕對不是要介紹那些讓人頭疼的政治性質,階級本質。我們要講的是戰爭的形式——人與人之間的搏鬥。

  因為如果我們把戰爭的所有外表包裝脫去,就會發現:

  戰爭,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打架鬥毆。

  下面,我會借用經濟學中的模型理論(先預設基本框架,不斷增加條件的經濟分析法)來說明這個問題。

  先從兩個人講起,相信大家也有過打架的經歷,而兩個人打架就是我們俗稱的「單挑」。

  「單挑」實際上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因為打人的是你,挨打的也是你,是輸是贏全要靠你自己。當然,如果你比對方高大,比對方強壯,湊巧還練過武術(最好是搏擊,套路不怎麼管用),那麼勝利多半是屬於你的。

  現在我們把範圍擴大,如果你有兩個人,而對方還是一個人,那你的贏面就很大了,兩個打一個,只要你的臉皮厚一點,不怕人家說你勝之不武,我相信,勝利會是你的。

  下面我們再加一個人,你有三個人,對手還是一個人,此時,你就不用動手了,你只要讓其餘兩個人上,自己拿杯開水,一邊喝一邊看,臨場指揮就行。

  就不用一個個的增加了,如果你現在有一千個人,對手一個人,結果會怎樣呢?

  我相信,在這種情況下,你反而不會獲得勝利。因為做你對手的那個人肯定早就逃走了。

  到現在為止,你可能還很樂觀,因為一直以來,都是你佔優勢。

  然而真正的考驗就要來了,如果你有一千個人,對手也有一千個人,你能贏嗎?

  你可以把一千個人分成幾隊去攻擊對方,但對手卻可能集中所有人來對你逐個擊破,你能保證自己獲得勝利嗎?

  覺得棘手了吧,其實我們才剛開始。

  下面,我們把這個數字乘以一百,你有十萬人,對手也有十萬人,你怎麼打這一仗?

  這個時候,你就麻煩了,且不說你怎麼布置這十萬人進攻,單單只說這十萬人本身,他們真的會聽你的嗎?

  你要明白,你的手下這十萬人都是人,有著自己的思維,有的性格開朗,有的陰鬱,有的溫和,有的暴躁,他們方言不同,習慣不同,你的命令他們不一定願意聽從,即使願意,他們也不一定聽得懂。如果裡面還有外國友人(比如朝鮮),那你還得找幾個翻譯。

  這就是指揮的難度,要想減低這一難度,似乎就只有大力推廣漢語和普通話了。

  要是再考慮他們的智商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你就會十分頭疼,這十萬人文化程度不同,有的是文盲,有的是翰林,對命令的理解能力不同,你讓他前進,他可能理解為後退,一來二去,你自己都會暈倒。

  很難辦是吧,別急,還有更難辦的。

  我們接著把這十萬人放入戰場,現在你不知道你的敵人在哪裡,他們可能隱藏起來,也可能分兵幾路,準備伏擊。而你自己要考慮怎麼使用自己這十萬人去找到敵人並擊敗他們。

  此外,你還要考慮這十萬人的吃飯問題,住宿問題,糧食從哪裡來,還能堅持多少天。

  腦子有點亂吧,下面的情況會讓你更亂。

  你還要考慮軍隊行進時的速度、地形、下雨還是不下雨,河水會不會漲,山路會不會塞,士兵們經過長時間行軍,士氣會不會下降,會不會造反,你的上級(如果有的話)會不會制約你的權力,你的下級會不會嘩變。

  你的士兵有沒有裝備,裝備好不好,士兵訓練水平如何,敵人的指揮官的素質如何,敵人的裝備如何,敵人的戰術是什麼,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大,打了敗仗怎麼撤退,打了勝仗能否追擊等等等等。。。。。。

  事實上,戰場上的情況還要複雜得多。相信看到這裡,你已經明白,別說帶十萬人出去打仗,你就是帶十萬人出去轉一圈,旅個游,能平安無事地回來就已經很不錯了。

  你可能以為事情就此結束了,恰恰相反,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不要忘記,我們的目標是多多益善。

如果你再把指揮的人數加上十倍,一百萬人,你就會發現,你面對的已經不是一百萬可以依靠的人,而是一百萬個麻煩,是真正的災難。

  從十萬到一百萬,你的人數增加了十倍,但你的問題卻可能增加了一百倍,任何小的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就會一發不可收拾。一百萬人,每天要消耗多少糧食不說,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誰也不是傻瓜,你怎麼控制一百萬個人,讓他們去聽從你的指揮呢?

  軍事指揮就如同一座金字塔,指揮的人數和指揮官的指揮能力是成正比的,指揮的人數越多,對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從古至今,有能力站在塔頂的人是很少的。

  多多益善是一種境界,它代表著指揮官的能力已經突破了人數的限制,突破了金字塔的塔頂,無論是十萬、還是五十萬、一百萬,對於指揮官而言,都已經沒有意義。

  因為這種指揮官的麾下,他的士兵永遠只有一個人,命令前進絕不後退,命令向東絕不向西。

  同進同退,同生同死。

  這才是指揮藝術的最高境界。

  所以,善帶兵而多多益善者,是真正的軍事天才。

  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軍神。

——————上面都是當年明月原文,特此標註——————————

複製粘貼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明,領導不好當。

以自身舉例,大二的時候當上了一個協會的主席。6個部長,80多個部員,上千名協會會員(會員每人要交會費的,因此殭屍粉含量很低)。那年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年,也是我變老最快的一年。大三下學期期末出去買洗髮水,促銷員跟我搭訕:「家裡孩子多大了?」

手下面的有很多人,每個人都是有獨立人格的。有的會服從,有的不服從,有的陰奉陽違。

那時候你會發現,不像電視劇演的那樣:同志們,為了XXX萬歲,我們沖啊!然後同志們不顧生死的往前沖

這群兵油子很有可能戰局稍微不利,就都跑光了。

什麼榮譽,什麼責任,這些都不重要

每一次組織大型活動,別人看到的是我風光的走上台前講話,然後坐在貴賓席首位。而對我的感覺,就像手裡抱著一大堆玻璃杯,自身晃晃悠悠卻又要求我走直線,和別人一起賽跑。那時候起我一點不羨慕富翁。

說的有點偏了,往回扯扯:

直接說論點: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管理崗的不可代替性要比技術崗強,因此管理崗掙得多沒毛病

(從沒有小看技術崗,我現在的自我奮鬥也是為了成為優秀的技術崗。關於論點我寫了很多的論據,卻又被我刪了,因為我發現這是從哲學觀就有所偏差。我認為不是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而是英雄創造了歷史)

三.最後我想問,為什麼那麼多人才最後都流向了金融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每次想說心情總有點沉重。

我本身也在做著金融。

但對於做實體的企業,我抱有12分的敬佩,比如說輝山。作為一個老瀋陽人,每天晚上還是習慣性的喝一袋鮮博士或十天。

輝山加油,實體加油,中國加油


我認為這跟可替代性以及供求關係有關,我在實習審計的時候,培訓老師問過我們一個問題,是審計技術重要還是審計的職業判斷重要,當時我們都說是技術重要,老師卻說職業判斷重要,因為技術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基本上智商正常的人都能熟練掌握,但是職業判斷很難掌握,需要悟性以及大量的經驗。同樣的問題可以引申到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上,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都大同小異,而管理是一門藝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自然技術的可替代性強,供求關係中技術人員處於劣勢,自然薪資沒有管理人員高。

還有一個就是格局問題,像技術人員,每天接觸的也許是機器電路什麼的,技術人員的決策影響的只是企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像經管投資人員接觸的金額很大,做出的決策影響的金額很大,像基金經理什麼的接觸的金額都是好多個億。擁有的決策權不同,所收穫的回報也會不同。


「大家都去學經管」「經管賺的還多」?

要麼賺的沒那麼多,要麼學的人不夠多。


投資難道不是技術崗?


金融立國,房產興邦,實業誤國,,,,沒毛病的,老鐵。。。


窮人學技術,富人學管理~工作五年痛徹心扉的領悟!!!


顯然,實際過程中,這種現象是動態變化的

技術崗好比食草動物,取之於自然植物,

管理崗好比食肉動物,取之於食草動物

由於資本主義的逐利本性,當市場格局,處於技術產品相對稀缺時,則技術崗的待遇相對豐厚,反之,則管理崗的待遇相對豐厚

總之,它取決於在某個時空節點上的投資回報率

而資本的需求,不僅僅是投資回報率,更是在尋求,如何才能始終保持增長態勢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賺一筆錢和賺一萬筆錢,所須要的核心競爭力,是截然不同的。

於是乎,就催生出了,第二要素,那就是「風險管理」

所以,資本家的需求,微觀上是一個由「投資回報率」與「風險管理」組成的二元結構

現在我們反過頭來看

當問題,主要集中在「市場風險」而非「技術風險」的時候,而技術崗本身,又是無法解決「市場風險」的,於是,資本對於技術崗的價值需求,自然就趨弱了

也就意味著,即使產品,理論上具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但由於市場風險,而使得這一技術產物最終可能並不被資本看好,故而,在經濟下行導致市場風險趨高的商業環境下,即使投資回報理論上很高的項目,也很有可能不被重視,最終也就體現出了,在這個時空節點上,資本對技術崗的價值需求,是不如某些管理崗的

而我前面,特地加註了「很有可能」的前綴,是因為市場參與者是由「理性」與「非理性」兩者組成的,所以,並不否認跟風、投機等「非理性」行為的存在。


題主看到的太小了。你看看每年念理工科的學生人數是經管類的多少倍。我們學校每年招生時,經管類只佔理工類的三分之一不到。這哪兒來的大家都去念經管了?


每天上班八小時是不太可能賺到足夠多的錢的。根本原因在於這是一種通過出賣時間獲取報酬的方式,而在這段時間的價值產出不可重複銷售。

工程師就是這種工作模式下的典型。


其實管理不太適合本科的,比較適合碩士或者進修的專業。

公司實際的管理需求大多數是從業務需求開始的,不太存在萬能管理公式。但是單純的業務人才容易陷入自身業務最重要的誤區,無法統籌全局。本科管理學畢業又對業務兩眼一抹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無從下手。最好的是畢業從事具體業務工作,積累一些問題和體會,帶著疑問去進修,效果比較好。

沒有在外企呆過,以國內來說大部分企業走的還是權威管理模式,包括私企。我們沒有經過類似西方平權思想的演變,這樣單純的管理學在中國企業普遍沒有西方效果明顯。如果你能用權威讓別人屈服,還研究什麼管理啊,有問題開會布置就行了。現階段我們最應該學習的還是日本,結合和西方管理和亞洲特點,個人最推崇阿米巴模式。但是大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是理想化的模式,認為管理是萬能的,又不太結合最新的案例,這樣的學生畢業後照本宣科,很難給企業帶來大的改變。象牙塔里做學問,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切身感受企業的痛點,對於千差萬別的矛盾又不掌握。書讀的少,也沒有接觸太多業界經營,亂髮表一下意見。我們工作中接觸德勤和普華永道,感覺不適合中國國情。


如果技術崗賺的比管理崗多,那麼你會發現領導也好,領導的關係戶也好,都從管理崗或者行政崗跑到技術崗來了,那對公司來說才真是個災難。


然而大部分管理崗都是技術人員出身


本科應用化學+市場營銷雙學位,碩士中國商貿研究。

工作兩年,金融行業。

回答一下第二個問題。

我覺得,這個第二個問題應該是,從平均工資看,為什麼管理崗賺錢比技術崗多。

因為管理崗不一定比技術崗賺得多。

比如香港的建築工人,稍微有技術的木工、土工,都有2萬多,技術較高的會到3萬多。

包括現在國內建築行業的木工,一個月也能有1萬以上。

這個問題的界定,個人認為應該是,在同一個公司或體系內,相同層次的管理崗和技術崗比較,管理崗賺的錢通常比技術崗多。

原因是,管理崗創造的價值,通常比同層次的技術崗要高。

技術崗用超複雜的公式和技術,做出了一個很牛的產品,因此技術崗發揮了價值,沒有這些新的很牛的產品,公司沒辦法推陳出新,所以他們可以說是根本;

然而,這些產品要發揮價值,對消費者、對社會有作用,需要管理崗統籌資源、協調各個職能部門相互合作,才能做到從 研發 到 量產 到營銷 到銷售 和發揮作用。而且大多數管理崗都是從技術崗升上來,對研發也有指導性作用,如果沒有這些指導,可能造成研發過程的方向性錯誤或資源浪費,那麼技術崗對於公司的價值就相對低了。

總結成三個字:大局觀;

總結成兩個字:點——面;

以上~~~


管理專業什麼都學,什麼都沒學到,真正能賺錢的要麼就靠技術,要麼就靠掌握的社會資源


技術崗工資比財務高多了去了


我回答前部分問題,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具體學的是什麼?以為都很好就業!


推薦閱讀:

在中國做精品酒店會遇到哪些困難?
聯想柳傳志的最高管理層「去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思維和萬科王石的管理層全部職業經理人化哪種更符合基業長青原則?為什麼?
簡單概括一下《金字塔原理》的主要內容?
互聯網公司,如何管理一個8-10人的技術團隊?
對於管理者來說員工忠誠和能力哪個更重要?

TAG:投資 | 管理 | 經濟學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