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敦刻爾克》這部電影?

感覺整部片子怪怪的 說不出來的那種怪
可能是太風平浪靜沒有跌宕起伏
也可能是緊張詭異的配樂
又可能是大部分的細節刻畫
或是少之又少的人物對白

總之 感覺很特別 很有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風格


謝邀。很認同題主最後一句話,諾蘭風格確實可以用特別來形容,記得我看《記憶碎片》的時候一開始真的從頭到尾不明白在說什麼,只記得擁有瞬時記憶的男主一次又一次寫下妻子被殘忍殺害的線索,但又一次一次忘記,遇見的人每次在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都不相同,各種詭譎的情節導致我沒看懂,於是又看了一遍,懂了。


人物對白方面,其實我覺得《敦刻爾克》和《荒野獵人》是比較像的,不同的是《荒野獵人》中小李子的存在感很強,而《敦刻爾克》中主角和一眾配角一樣都屬於打醬油角色。《荒野獵人》也從頭到尾沒有幾句台詞,但我想這其實也很好,畢竟我們同樣感受到了為了復仇受盡千辛萬苦茹毛飲血的小李子的真實。他與印第安人相戀誕下愛的結晶,他作為淘金獵人的粗曠,他對於兒子被奸人殘忍殺害的悲憤崩潰,他被拋棄後求生慾望的強烈,他對於復仇信念的堅持,全部都展露無遺。而他本人的台詞少之又少,人物形象的展現卻並沒有因此大打折扣。
歷史本就是沒有太多色彩的,太多的渲染反而顯得多餘冗雜。作為導演和編劇,拍一部戰爭片,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才是最重要的,加不加虛構情節、怎麼加、加多少,在於他們個人選擇,甚至不加會更好。沒有太多情節不會影響一部戰爭電影的偉大。這和去年年底上映的《血戰鋼鋸嶺》不太一樣,後者是以戰爭題材作為載體的個人傳記,主人公本人也是一個吃得了苦、樂於助人、逗逼可愛的樂天派,所以會加入許多戲劇化的故事,人物台詞也豐富,整個電影充滿人文主義關懷,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主人公作為傳記核心的飽滿形象。

而《敦刻爾克》更像是一部戰爭歷史紀錄片,它的核心在於還原歷史,所以它嚴肅認真,在這樣一部電影里,你甚至分不清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因為海、陸、空三條主線各自獨立卻又相互產生聯繫,誰都不是電影真正的主角,在殘酷嚴肅的戰爭面前,任何人都很渺小。
所以我覺得諾蘭這樣安排的原因是,還原戰爭的關鍵在於動作和特效,而不是人物的語言台詞。

其實《敦刻爾克》是一部很克制的電影,我最喜歡的電影博主「蛋蛋秀」在視頻中說,這其實不是一部戰爭片,而是一部關於人性與生存的電影。它不僅僅是優秀的,還是高級的。諾蘭沒有進行太多的渲染,而是充分留白,飛非常克制。許多情節你可能看一遍看不懂,如果你抓住了海灘上的一周、海上的一天和空中的一小時,你應該會看懂一些,但想要完全看懂,可能還需要二刷三刷。電影里所有士兵都在顧頭不顧腚地逃命,一個人的生死對於33萬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如果你是這個人,你難道不會拚命地活下去嗎?電影對於人物形象的刻畫其實並不單薄,既然打仗,就有英勇無畏的戰士,同樣有不那麼勇敢但同樣為了祖國拚命的戰士。比如被解救的被炮彈驚嚇過度導致極度怕死的那個英國士兵,比如被德國人擊中船潛伏在船下,害怕船沉沒而選擇犧牲一個法國盟友的英國士兵們。每個人都活生生地存在著,這就是戰爭,它會導致一個人性情大變,會讓你怕死,讓你崩潰,但為了你自己和大多數人的幸福,你還得戰鬥下去。

至於特效沒得說,對於題主認為音樂有些詭異方面,諾蘭解釋:音樂的結構是電影化的,電影的結構也是音樂化的。而他的本意是將影像、音效和配樂緊密結合,從而刺激觀眾。因為他發現人們聽到鐘錶滴答滴答的聲音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就利用這個原理安排了電影的配樂。


所以如果你覺得它詭異,那麼諾蘭就成功了。

諾蘭的電影主題早年格局較小,比如《追隨》、《記憶碎片》,到後來的《致命魔術》,他著眼於展現維多利亞時代背景下兩位魔術師的相愛相殺,再後來是《盜夢空間》,他把懸疑這個主題上升到了人類夢境意識的高度(這方面諾蘭不是第一個,其實我個人認為夢境電影至今沒有人做得比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更牛逼,不過這個見仁見智);到後來他的格局越來越大,眼光越來越遼闊,從《星際穿越》到《敦刻爾克》,他開始探索宇宙,探索人類,探索人性。這是一個屬於卓越導演的成長曆程。

記得當時看《星際穿越》的時候,很多觀眾覺得無聊平淡,看到一半就走了。我看了三遍才真正懂他想表達的思想。所以諾蘭的電影不會給你瞬時的驚喜,很可能會有一些觀眾看的時候也會覺得本片平淡無奇,只注重刻畫戰爭過程,但過後再去仔細琢磨,才會懂得它的真正高明之處。

豆瓣有人說,只要諾蘭活一天,豆瓣top25就是他的。私以為這話沒錯~

致敬偉大的膠片電影愛好者——克里斯托弗·諾蘭。


不懂什麼拍攝技巧的我,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敦刻爾克》的人文表達

閱前提示:1.純人文分析,電影拍攝技巧、演員演技等請參閱其他優秀影評

2.本文完全是個人情感,不一定觸及每個人的興奮點

3.觀影后食用本文,風味更佳

從知道這部片子起就一直殷殷期待,之前還一直煩惱今年開學晚,家鄉的小城市裡沒有4DX可看。就在十幾天前,我們這座小縣城也開了萬達廣場,隨之而來的萬達影城終於讓我得償所願,真是幸運。從古至今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幸運降臨在不同人身上,比如萬達的意外開業,比如二戰時的敦刻爾克。

從丘吉爾最初希望的撤軍3萬,至最終成功撤回的30餘萬,這份幸運擴大了十倍。敦刻爾克的幸運在於希特勒下達了史學界至今仍無定論的停戰命令,在於盟軍守住了包圍圈前沿最後的陣地,在於空中大霧的那幾天海面居然風平浪靜,在於總有人在關鍵時刻做出了高貴的選擇。

膽小懦弱是與生俱來的品格,趨利避害是伴隨終生的原則,但我們始終都能選擇。魚雷已經擊中艦身,直接跳水還是消耗時間打開艙門拯救馬上就要被淹死在內的英國士兵,吉布森這個法國士兵做出了選擇。燃油即將耗盡,是立刻返航任由敵機炸沉船艦還是繼續周旋掩護直至最後一滴備用燃油,空軍飛行員法雷爾做出了選擇。本國士兵撤離完成,是隨最後一隻運送長官的小艇撤離還是繼續留下幫助法國友軍,指揮官波頓也做出了選擇。成為英雄從來都是一種選擇,而且這種選擇往往是違背人類本能的。吉布森、法雷爾、波頓都是我始終心嚮往之的英雄,但可能我永遠也不會成為英雄。

絕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是那個為了逃命東躲西藏的湯米,想借運送傷員渾水摸魚,試圖躲在橋樑下,躲在船艙里,但沒有人能否認他抬著擔架奔跑在沙灘上時的善意,沒有人能否認他對想把法國士兵趕出船艙的高地士兵說出「這不公平」時的勇氣。我也許還會是坐在回家火車上的阿萊克斯,為了撤退而感到自責與愧疚的他像極了考試考砸後垂頭喪氣的我,而車外那些簞食壺漿的民眾則是每一個考試日都會準備好豐盛晚飯的父母,是每一次,不僅僅是考得好的那幾次。最多我也只能是那個冷靜而堅持的民用船長道森先生,不管是喬治的重傷還是中途救下的海軍士兵都沒能改變他手中駛向敦刻爾克方向的船舵,就像高考後頂住了家人的極力反對和苦口婆心而要選擇冷門專業的我。我不知道道森先生駕船時能不能感受到一點驕傲,如果能的話,那份驕傲一定跟我拿著志願單走在陽光下的驕傲一模一樣。

當這種情境化的思考逐漸在觀影過程中佔據我的腦海後,情緒的引爆就變得異常容易了。這個時候只需要十幾二十艘民用船隻從海岸線上零散地駛來,只需要盲人老人的一句「活著就夠了」,只需要列車窗外歡呼的人群遞進來的兩瓶啤酒,就足以衝垮我辛苦構築的眼淚堤壩——我並不想流淚的,再感動也不想,因為如果哭了等會兒散場燈亮時會很難看。因為我不是敢愛敢恨的英雄,我只是個釋放情緒也要在意別人目光的小人物。

我們這些小人物啊,從來沒想過個人的選擇能改變世界的走向,只是上帝賦予我的人性和人間賦予我的使命感總會忍不住想要閃光。


瀉藥
對諾蘭不感興趣
根據你的評論 個人覺得是習慣了目前好萊塢的普通電影
這個片在沉浸感上花費很大力氣 在試圖分析之前還是先用接受的態度去感受吧


哭了,這種文藝片也會流淚是我沒想到的。


推薦閱讀:

我的團長我的團31集沙盤推演虞嘯卿為什麼輸?
為什麼麥克阿瑟棄十萬盟軍不顧搭潛艇逃至澳洲卻仍受人尊敬?
諾曼底登陸的先頭部隊真的是步兵直接往上沖嗎?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軍人撫恤真的很少嗎?為什麼?
二戰日本拼刺刀真的厲害嗎?

TAG:電影 | 影視 | 導演 | 戰爭 | 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Nol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