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性」的需求完全滿足之後,人類依然有對「愛情」的需求嗎?

有沒有基於現實情況的研究?比如探討日本在色情產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年輕人傾向於無性生活,主動選擇性冷淡的生活方式的原因……


性的心理學動因是很複雜的。實際上,我很懷疑是否真的有單純的「性的層面的滿足」,而不問滿足性需要的對象和關係。

在生理層面,人都有滿足性慾的需要,也就是所謂「食色,性也」。滿足性慾,如同人都要吃東西一樣。性慾的滿足這種基本需要,和對這種需要的追逐,帶來了色情產業的發展,這是對人性的巧妙利用,利用這種方式獲得經濟的利益,在這裡性的角色,和人們會花錢賭博,或者追逐其他激烈的刺激十分類似,所以人們會把所謂「黃賭毒」放在一起談論。

但縱觀人類歷史,人總是在對性的滿足施以有意無意的控制,無論是宗教層面、道德層面還是政治層面。比如前一陣我讀了羅素寫的《性愛與婚姻》一書,裡面用大量篇幅詳細的描述了在西方歷史上,對性的放縱,如何伴隨著對禁慾的大規模提倡,以及將性標定為罪惡、骯髒、墮落,魔鬼的誘惑,等等。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因為性不可能單純只是性,它涉及到對象,哪怕你只是自慰,你也得有些性幻想的對象吧(需要治療的戀物癖除外)?一旦有對象,就涉及到了他人,就涉及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其他答主提到的,性不僅涉及生理需求,還與人與人之間關係層面的需求相連,比如愛與歸屬的需求,與他人親密的肌膚相親的渴望,還有繁衍後代的願望,以及社會結構和社會規範。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談到,人們誤解了性的含義。實際上,性是人們渴望關係,渴望愛與親密的副產品,也就是說,當你在心理上、情感上渴望與一個人親近的時候,伴隨著也會出現在身體上渴望與Ta親近和融合。這樣的性才能帶來長久的滿足感。

而當一個人不問關係對象,只是一味滿足自己的性慾,他實際上是物化了他人,也物化了自己。在一時的性慾滿足後,往往伴隨著失落、羞恥、罪惡,更大程度的「空虛寂寞冷」。哪怕你是去找一個性夥伴,一個所謂的「炮友」,也許那與愛情無關。但依然和關係相連,否則也就無所謂「夥伴」或者「友」了。而實際上,許多人,比如西方國家的人,在年輕時候會進行很多「性探索」,性上面有很大的自由和玩樂的嘗試。但在探索嘗試的階段之後,人們還是會最終選擇相愛的對象建立排他的親密關係,組建家庭,生養後代。性在其中更多是關係的粘合劑,而並非主題所在。

而從物種進化和繁衍的角度看,性驅動人們求偶和產生後代。但要保證人類真的能夠生生不息的繁衍續存,後代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需要的是愛,和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穩定關係,性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它只是達成目的的媒介,而非人生存和發展追求的主要目的。可以想見,如果人們把追求性慾的滿足作為生存發展的主要目的,很有可能會導致人類關係和社會結構的混亂無序,後代無法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中成長,最終造成破壞性甚至毀滅性的後果。

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我沒看過有這方面的研究,僅僅談談我的看法。日本色情行業蒸蒸日上,日本人確實在性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和獨特的特點,這也許是排遣生存壓力尋求刺激的手段和出口,如同賭博和其他富於刺激性的方式,利用了人獨特的生理特點。但日本同樣盛產宅男宅女,現代社會燈紅酒綠,表面喧囂繁華的背後,人口流動性增加,生存壓力加大,傳統社群關係解體,歸屬感和認同感缺失,人們建立親密關係滿足內心世界也許反倒存在更大的困難。人們渴望的依舊是愛,在無愛狀況下,一時的性慾滿足也沒有太大意義。說到這裡,想到前一陣看的日本動畫片《你的名字》,據說還是去年日本電影票房冠軍。由此推演人們的內心狀態,大家渴望的仍舊是茫茫人海中與你相遇相知的愛的關係,醒來身體交換時摸摸胸部,也只是帶有性色彩的小小的幽默橋段。牽動人心的主題依舊是愛。


在人類所有的活動,所有的藝術創作中,對於愛情的主題是永久不衰,孜孜不倦的,假如只要滿足肉體的慾望就足夠了,大家何必再去看愛情小說,看愛情動漫。

梁家輝版的《情人》里,有一句台詞:「我的身體抗拒沒有愛的軀體。」

沒有愛的性慾的發泄,不會給你帶來滿足,而是結束之後會更加的空虛。

至於為何日本色情業越來越蒸蒸日上,而年輕人更加傾向於無性生活,與其說不對愛情抱有期待,不如說害怕失望罷了。

因為經濟上的低迷,日本壓抑緊張的社會環境,很多年輕人對現實沒有信心因而轉向了虛擬的世界,成了御宅族。他們不是對愛情沒有渴望和期待,而是現實沒辦法滿足他們對愛情的期待。

至於愛情是什麼呢?從古到今,從國外到國內,無數的人對愛情進行了描述,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愛情獨特的幻想和理解。

我最喜歡的還是塞林格對於愛情的描述:「愛是想觸碰又收回手。」兩個陌生人,心靈不斷觸碰,試探而逐漸靠近的過程。


基於我沒有理論基礎,我(女性,我知道這個身份會影響我的回答)就經驗一答。

首先,性只是愛的一部分。

由此可論,沒有性,愛依然可以存在,沒有愛,性,便不存在。

在我的理解中,性,不僅僅是床上那點事,不僅僅是動物性地行為,還包含著雙方的角色,情感的交流互動,包含了延續後代的意願和使命,包含了雙方的融合,雖然不能延伸到全部三觀的交融,之前也能體現部分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交融。

因此,性只是愛的一部分,沒有性,愛依然可以存在,沒有愛,性,便不存在。「生理性」被滿足,絕不意味著愛的需求被滿足,即,愛的需求還在,只是有的人不願意付之行動去爭取這種滿足罷了,畢竟依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不被滿足的高層級的需求多了去了。當然我也相信由「生理性」產生「愛」的,但這種情況就不屬於題主命題範圍內了。

科普補充(來自百度百科):

力比多亦稱「欲力」、「性力」、「心力」,精神分析術語。弗洛伊德早在1894年就開始運用力比多這個術語,1905年在《性學三論》一書中首次提出,指一種與性本能有聯繫的潛在能量。他把性慾與自我保存本能做了對比,並用力比多一詞開始指性慾或性衝動,後擴展為一種機體生存、尋求快樂和逃避痛苦的本能慾望,是一種與死的本能相反的生的本能的動機力量。弗洛伊德把它看作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力源泉,是性慾、性本能衝動。

力比多的概念由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性不是指生殖意義上的性。弗洛伊德提出性的動力是「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體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錯者和兒童的性生活。

性生活不等於生殖,「力比多」是性生活的真正動力。「力比多」是一種力量、本能,有時表現為性本能。比如,嬰兒的性生活就是從吸乳開始的,以後每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徵。兒童以父母為對象的選擇傾向稱為:「俄狄浦斯情結」「厄勒克特拉」,具體表現是男孩依戀母親、女孩依戀父親。到了青春期,「力比多」就導致孩子擺脫父母,去尋找新的性對象。弗洛伊德認為,治療精神病的工作在於解放「力比多」,使其擺脫對先前的迷戀,而以自我為中心,從而消除不良癥狀。


謝邀 嘿嘿

但是怎麼會邀請我?? po是處女 對於性只能紙上談兵。。。應該很不專業吧

聽說美國現在有專門製作模擬娃娃的 還原度高達百分之八十五 很多王室都去訂購 和某寶不同的是 這種娃娃有溫度 然後體毛什麼的都相當逼真 不會有是娃娃的感覺

想想 當你下班 你對象想來一發 可是你很累 他那時候性慾又很強怎麼辦 你只能拖著疲憊的身子和他來一發 他也是一樣 當你性慾來的時候 他也許很累 你們想做的也許只有吃完飯看電視的看電視打遊戲的打遊戲 然後好好睡一覺 第二天繼續上班 所以無性生活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最舒適??

再來說這個娃娃 我不是宣傳 他們並沒有給我錢

如果有這種娃娃 你可以定做你的愛豆 想想 每天下班回家可以看見你家愛豆 還是還原度這麼高的 是不是很爽!甚至可以和他一起一邊看屏幕上的他 想做愛做愛 不想做愛就抱著他看劇 一切都隨你心意 也不用擔心他背叛你或者被綠什麼的 他永遠屬於你一個人

再回到這個問題 日本色情產業蒸蒸日上沒錯 可是年輕人沒有錢啊 而且也有可能累了一天了沒精力 社會輿論也有 宅男宅女佔大多數吧 日本的娃娃也許做的比美國還好呢 所以也有可能下班回家玩娃娃。。。。總之要比談戀愛省心省力吧

所以他們嚮往的無性生活也是可以理解的

忙的時候要不要男朋友無所謂 可是一旦閑下來

比如今天這種日子 還有各種情侶節日的轟炸 閨蜜是滿足不了你的 還是會需要一個男朋友來一起逛逛街 海邊散步 短途旅遊的來秀下恩愛的 再加上看韓劇 加上國內真人cp轟炸 那麼甜 你會不心動?這些真實的快樂你的"吳亦凡」或者「卡戴珊」應該給不了你 。

所以就算性被滿足了 也還是會需要愛情的


哎。。才不到20年,就已經沒人記得白駱駝了嗎??


性慾與愛情常常是相隨相形的,以致於我們常常誤以為性滿足就是愛情的全部追求。性慾望的有無的確會影響人們對愛情關係的知覺,但有趣的是,無論性慾望是否能得到滿足,性慾本身就足以讓人們感覺到「愛情」(Pamela Regan,1998)

這也就是說,性滿足只是「愛情」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愛情水到渠成的結果,而不等同於愛情的全部需求。

羅伯特·斯騰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是由【親密】、【激情】、【忠誠】三條邊組成的三角形(見圖1)。

其中,【親密】表現為愛人之間的理解、溝通、支持和分享等行為,是情感驅動性的行為;【忠誠】是指投身於愛情和努力維護愛情的決心,是理智認知性的行為;而【激情】,就是我們通俗來講的性渴望,但其實,任何能使伴侶感到心理或生理滿足的強烈情感,都可以歸為激情,包括擁抱、親吻、撫摸、蹭臉、摸鼻子、摸頭殺、做愛,等等(Robert Sternberg,1987)。

圖1 愛情三角理論(請忽略掉我丑到爆的字)

羅伯特·斯騰伯格同時還認為,這三個成分在不同關係里的比重是不一樣的,由此,愛情也演化出了8種愛情類型(見圖2),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同一段情感關係里,愛情的三成分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所以,這8種愛情類型,也可以理解為愛情的演化階段。

圖2 愛情的八種類型

下面我具體舉一些例子,方便理解這些不同的愛情。

無愛:你與眾多的陌生人,都屬於無愛。

喜歡:像一些有所好感的朋友,你會不由自主地向他吐露更多自己的信息,並給予他理解和關心等。

迷戀:最典型的就是約炮,而且是那種一而再再而三跟同個人約炮的時候,你們藉由「性」,來表達你對他的迷戀,這就是一種。

空愛:現代社會可能會少一點,但古代社會就很多,最經常發生在那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夫妻身上,我跟你彼此不親密,兩人的性渴望也很少,但是兩人會將就著過一輩子,而不會去違背這段婚姻。

浪漫之愛:事實上,剛墮入愛河的年輕情侶們通常都是這一類型的,而這也是大多數人最為認可的「愛情」了。大多數人眼中的愛情,就應該轟轟烈烈,極為浪漫,打得火熱,並且時不時地「秀一下恩愛」。

相伴之愛:這種愛情更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對彼此之間非常親密、信任,尊重和愛護對方,也對這段感情極為忠誠,但是,性渴望可能會減少。

完美之愛:三種都具備的,稱為完美之愛,不過目前這種愛情較少啦~~

好的,做完解釋之後,現在要重點來辨析或者說探討兩種特殊的愛情形式——浪漫之愛、相伴之愛(見圖3)

圖3 浪漫之愛與相伴之愛的比較(同樣,請忽略我丑爆了的字)

下面我們來「看圖說話」:

1。生理作用機制不同

現階段調查研究認為,【浪漫之愛】更多是體內的多巴胺在起作用(Aron etal,2008),當我們墮入愛河的時候,多巴胺水平就會上升,從而引起興奮和信息,並最終催生性荷爾蒙的提高;而【相伴之愛】更多是受神經肽催產素調節,催產素會能產生令人安寧的寬慰作用,並且能使彼此雙方更加依戀和信任(Hazan etal ,2006)。

2。組成成分不同

根據「愛情三角理論」,【浪漫之愛】是由親密與激情兩個成分組成的,而【相伴之愛】則是由親密與忠誠兩個成分組成的。

3。表現特性不同

成分的不同,註定了兩種愛情類型表現出來的特性也不盡相同。

一般來說,【浪漫之愛】顯得更有激情,但同時也更為盲目,處於浪漫之愛的雙方,往往會將伴侶的形象理想化,低估或忽視伴侶的缺點;會覺得自己願意為對方做任何事情,當失去對方時覺得整個世界都崩塌了(ps:所以,如果你周邊有一對打得火熱的男女,千萬記住一點:不要說ta男/女朋友不好,即使ta在你面前數落也千萬不要應和,千萬記住勸和不勸分。)

相比之下,【相伴之愛】則顯得更為理性,同時也更持久,相伴之愛的情侶雖然看起來不會有那麼多的「轟轟烈烈」,不會「愛得你死我活」,但彼此之間的相處卻是極為舒服的,在這種狀態下,彼此雙方除了是愛人之外,還是一對很好的朋友,可以有商有量,互相關注和一起歡笑。

所以,不管對性的需求是否滿足,滿足程度如何,人類都會對「愛情」有需求,並且趨之若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性是生理需求,受激素和繁殖本能的支配,可以說是為了繁殖而存在。而愛情,是為了自己,為了此生,有一份親密關係。和親情不同,親情無法選擇,所以為了公平起見,可以給我們機會選擇一個與之親密的人,分享悲喜,對抗孤獨。

即使沒有性需求的人,也需要愛情,不然怎麼會有那些垂垂老暮的人,牽手夕陽下的美好畫面


人為革命和戀愛而生。

___太宰治《斜陽》

本人一直很喜歡這句話,如果說對「性」的滿足,能夠讓人丟失「愛情」的話,那麼人類和獸有何區別。

獸者,無非就是交配與覓食。

好啦,裝完逼,瞬間打回原形。

個人認為「性」不過是「愛情」的分支,雖然現在多的是有做無愛,但是我認為哪些並不是沒有「愛」,只是畸形的愛罷了。

就像你聽過性是愛的調味料,但是沒有聽過愛是性的調味料吧。

最後祝大家都有理想中的愛情。

一杯清酒,一畝良田,一間草房,一億存款。

一億存款,一億存款,一億存款......


當然需要,在滿足性愛的同時,對方是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在單方面滿足自己的慾望,那麼在這之後,你只會覺得後悔甚至懊惱自己,但是對方是自己愛的人,那感覺就不一樣,合為一體的感覺,會讓你覺得,你又更加愛對方了,這也是愛情帶來的美好。


飽暖思淫慾 然後日久生情


性之後是冷漠


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性是最底層的需求,愛情是社交需求甚至可以上升到自我實現的層面。所以我認為答案是有。


啊,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想答一下這個奇奇怪怪的問題。

就我個人的體驗而言,我對「愛情」的需求和我對「性」的需求不僅沒什麼太大關係,而且往往水火不容。

當我發現我真的很喜歡某個人的時候,我總會發現我對ta一點兒性慾也沒有。

而如果我對某個人有很強烈的性的渴望的話……我一般都不是真心喜歡ta。

不過當然啦,這應該都是些沒什麼普遍意義的體驗。因為……我有病呀

唉,鑒於代詞用的有出櫃嫌疑,想想還是匿了。


為什麼會邀請我,我只是個22歲的處男啊


有,人怕寂寞,要人關心,人很虛偽,要人誇獎。


。。。。首先,得有。。。


謝邀。

據說,法海不懂愛。

有歌為證:《法海你不懂愛》——龔琳娜。

我還不如法海呢。


還有更美好的精神世界!嘿


只是兩個人相互喜歡,不嫌棄,才會做的吧。工作生活中,快節奏。會很快的發生關係的也很多,只要看顏值。或者分人。


舉個例子,如果和你發生行為的是你男神或女神,你會不會更容易滿足?想要「完全滿足」,一定是在愛慕的基礎之上呀。


推薦閱讀:

你有和你興趣愛好完全不同的好朋友/戀人嗎?如果有,你們的親密關係是怎麼保持的?
如何在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防止心態失衡?
女孩子明明舉動親密卻不答應做女朋友是什麼心理?
在美留學生如何「勾搭」國外的女生?
在家庭生活中,「妥協」和「迴避」的區別在哪裡?

TAG:心理學 | 愛情 | 親密關係 |